?

成都市科技服務業發展現狀分析

2022-06-16 00:56杜柳田競劉娟李戎雋郭全李春艷
關鍵詞:聚集區高質量發展

杜柳 田競 劉娟 李戎雋 郭全 李春艷

【摘? 要】以專業化、社會化為特征的科技服務業[1],在成都市區域范圍內促進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增加就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論文通過分析科技服務行業的總體情況、重點領域及區域分布現狀得知,成都市科技服務業存在發展質量不高、不均衡等短板,并提出打造科技服務業聚集區等對策建議,以期為政府政策、企業戰略的制定與調整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聚集區

【中圖分類號】G32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2)03-0046-03

1 引言

科技服務業是借助現代科技知識、現代技術與分析研究方法,聚集先進經驗、多領域信息等要素,向社會、市場提供高級智力服務的新興產業,包括但不限于科學研究、專業技術服務、技術推廣、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訓、技術咨詢、技術孵化、技術市場、知識產權服務、科技評估和科技鑒證等活動??萍挤諛I可以按照文件《國家科技服務業統計分類(2018)》分為7個大類: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專業化技術服務、科技推廣及相關服務、科技信息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科技普及和宣傳教育服務、綜合科技服務;24個中類:科技管理服務、科技咨詢與調查服務、貨幣金融科技服務、資本投資科技服務等;88個小類:科學技術政府管理服務、科學技術社會組織服務、科技企業管理服務、互聯網安全服務、貨幣銀行科技服務等。

2 成都市科技服務業總體情況

2020年,成都市基本建成了擁有全產業鏈、分布較為合理的科技服務體系,對引領成都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20年,成都市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業機構1 202家,同比增長21.2%;實現營業收入2 950.5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營業利潤522.1億元,同比增長33.9%;從業人數28.18萬人,同比增長5.9%。

2.1 構建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第一,面對面做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一是完善“科技型初創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梯度培育庫。二是大力開展高企認定培訓輔導。通過“大課宣講+熱線答疑+定點培訓+企業巡診+線下追蹤+現場輔導”的模式開展高企認定培訓。三是制定出臺《成都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補管理辦法》,編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認定服務手冊(2020)》。四是全力做好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保障工作。截至2020年底,成都市高企數和通過率均創新高,高企6 125家,認定通過率超90%。第二,精準對接服務“成都創造”領軍企業。一是建立“成都創造”領軍企業培育庫,建立企業技術創新對話咨詢制度;二是對在蓉頭部企業的創新資源和戰略設計開展全覆蓋信息收集集成,分析成都未來科技創新方向和路徑。第三,多措并舉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及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培育服務。一是通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多種方式,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二是積極組織企業參與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年報和申報工作;建立不達標企業問題臺賬,進行精準輔導,確保存量不掉隊。2020年,共有41家企業申報認定,全部通過認定。

2.2 構建多層次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第一,減輕科技型企業疫情防控期間經營壓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成都市及時推出“科創貸”審批綠色通道,對提供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和服務的企業予以“科創貸”展期及擔保費率打折支持。第二,不斷完善科技金融政策體系。為加快創業投資企業和創投資本的聚集,成都市政府制定出臺了《成都市促進創業投資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成辦發〔2020〕44號),聚焦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各個環節推動成都市創業投資集聚發展。

2.3 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

第一,引導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為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促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轉化,2020年,成都市科技局聯合市財政局出臺《成都市技術交易資助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注重引導科技成果、科技能力的轉移,不僅對技術交易資助進行了規范,還提高了支持比例,對活躍成都市技術交易活動以及加快技術轉移機構發展發揮了政策引領作用。第二,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為加快建立“研發在高校、轉化在城市”的協同合作、互利共贏模式,推動大批“沉睡”的科技成果走向市場,2020年12月16日,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成都市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促進科技成果在蓉轉化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聚焦科技成果轉化關鍵環節,提出成都市在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方面十項改革舉措。第三,深入開展校院企地合作。截至2020年底,成都市開展“菁蓉匯·校企雙進”系列活動366場,展示成果1 011項,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8所知名高校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80余家高校院所開展合作2 000余項,金額超20億元。

2.4 著力推進創新創業孵化服務

第一,提檔升級創新創業載體。2020年,成都市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6家。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創新服務中心等4家機構被評為優秀(A類)。第二,持續完善“創業天府”云孵化體系。圍繞創業者需求,依托“科創通”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完善“創業天府”云孵化體系,促進創新要素資源的互聯互通與開放共享。第三,“線上+線下”展示雙創成果。2020年,成都市聚焦智能科技、區塊鏈、鯤鵬生態、退役軍人等主題,舉辦“創業天府·菁蓉匯”主題活動5場、創享會93場、訓練營29場,展現成都的創新魅力和創業成果。

3 成都市科技服務業重點行業領域與區域發展情況

2020年,成都市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業機構分布在科技信息服務、專業化技術服務、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綜合科技服務、科技推廣及相關服務、科技普及及宣傳教育服務6個大類的19個中類。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務業重點領域指標具體情況見圖1。成都市科技服務業呈現很高的地域集中度,截至2020年底,中心城區擁有規上科技服務業機構占全市比重為98.9%,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占全市比重為99.5%。

3.1 科技服務業重點行業領域發展情況

①科技信息服務。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務業中的科技信息服務擁有規上機構557家,同比增長18.3%,營業收入1 488.79億元,實現營業利潤417.18億元,從業數14.24萬人。4項指標的在規上科技服務業中的占比分別為46.3%、50.5%、80.0%和50.5%,在科技服務業6個大類中的排名均為第一。

②專業化技術服務。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務業中的專業化技術服務擁有規上機構333家,同比增長24.7%,營業收入1 124.04億元,營業利潤73.54億元,從業人數9.50萬人。4項指標的在規上科技服務業中的占比分別為27.7%、38.1%、14.1%和33.7%,在科技服務業6個大類中的排名均為第二。

③綜合科技服務。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務業中的綜合科技服務擁有規上機構155家,同比增長27.0%,營業收入208.36億元,營業利潤12.00億元,從業人數2.62萬人。4項指標的在規上科技服務業中的占比分別為12.9%、7.1%、2.3%和9.3%,在科技服務業6個大類中的排名均為第三。

④科技推廣及相關服務。2020年,成都市科技服務業中的科技推廣及相關服務擁有規上機構72家,同比增長14.3%,營業收入45.4億元,營業利潤7.59億元,從業人數0.74萬人。4項指標的在規上科技服務業中的占比分別為6.0%、1.5%、1.5%和2.6%。

⑤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2020年,成都市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領域擁有規上機構47家,占全市科技服務業規上機構數的3.9%,較上年增加9家,營業收入50.79億元,營業利潤4.89億元,從業人數7 344人,分別占全市規上科技服務業的1.7%、0.9%和2.6%。成都市科學研究與實驗發展服務細分領域僅涉及自然科學、工程、農業和醫學研究。

⑥科技普及及宣傳教育服務。2020年,成都市科技普及及宣傳教育服務領域擁有規上機構38家,占全市規上科技服務業機構數的3.2%,在6大領域中排名最末,營業收入33.12億元,營業利潤6.9億元,從業人數3 283人。

3.2 成都市科技服務業的區域分布

成都市科技服務業呈現很高的地域集中度。截至2020年底,中心城區擁有規上科技服務業機構1 189家,同比增長21.8%,占全市比重為98.9%,較上年增加0.5個百分點;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 936.11億元,占全市比重為99.5%;營業利潤521.01億元,占全市比重為99.8%;從業人數28萬人,占全市比重為99.4%。

成都高新區科技服務業發展勢頭最為強勁。2020年,成都高新區擁有規上科技服務機構585家,同比增長17.7%,占全市比重為48.7%;實現營業收入1 481.54億元,同比增長30.6%,占全市比重為73.6%;營業利潤384.49億元,同比增長49.3%,占全市比重為47.8%;從業人數13.47萬人,同比增長20.9%,占全市比重為50.2%。4項指標在全市排名均為第一,且與第二名拉開較大差距。

4 現階段成都市科技服務業的短板

4.1 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度不強

作為科技服務業7個大類中排名第一的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具有推動產業提升附加值和競爭力的巨大作用,但是成都市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機構當前的情況仍然是數量偏少、規模不大、盈利能力較弱,對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不強。2020年,成都市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機構僅47家,占規上科技服務業機構總數的4.0%;從業人數7 344人,占總從業人數的2.6%;營業利潤在六大領域中排名最末,占比不足1%??茖W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的發展現狀與其應發揮引領成都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撐作用的期待有一定差距。

4.2 產業空間分布不均衡

成都市規上科技服務機構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其中高新區擁有的機構數占比接近一半。天府新區作為成都市創新發展的高端示范區,截至2020年底擁有規上科技服務機構僅46家,占比僅3.8%。在業態上,天府新區規上科技服務業中還暫缺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科技推廣與相關服務、科技普及與宣傳教育服務這3個門類。郊區新城擁有規上科技服務機構僅13家,較上年減少3家,其中金堂縣仍未實現零的突破。

4.3 市場競爭力不強

成都市的市場化科技服務機構存在規模不大、人員流動性強、專業人才少、品牌影響力不足等劣勢,缺少類似華大基因、藥明康德、泰坦科技的知名龍頭服務機構。政府下屬的科技服務機構雖然人員相對穩定、專業化程度相對更高,知識、經驗、行業信息等資源積累更多,但受限于機制和激勵模式,市場化服務的活躍度不高。

5 推動成都市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5.1 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技服務業聚集區

5.1.1 建設高水平研發服務業集聚區

一是以成都科學城、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成都芯谷、成都醫學城等產業功能區為載體,大力培育第三方研發服務公司,鼓勵企業研發外包;二是依托高校院所、龍頭企業,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各級各類研發平臺建設;三是定期開展研發資源“地毯式”清查,及時向企業曬出“研發資源明細賬”,助力企業發展需求與創新資源供給精準匹配和互動發展[3]。

5.1.2 培育科技金融服務機構聚集高地

一是以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為核心,重點發展以資本和要素市場、銀行服務、保險服務、金融科技、金融區塊鏈、創投融資為發展主體的金融細分領域,加快發展金融信息服務、專業服務和金融文化;二是以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為主要載體,重點發展金融安全大數據、金融信息系統安全、身份認定、征信、金融風險管理[4]。

5.1.3 建設多點聯動的技術轉移服務業集聚區

一是以高新區菁蓉匯、天府新區天府菁蓉中心環交大智慧城為重點,促進高校院所科研供給與企業創新需求精準對接,促進技術轉移轉化擴大規模、提升效率;二是推動在蓉高校院所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的改革,支持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做好國家試點任務;三是健全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容錯糾錯免責機制,建立健全職務科技成果改革管理制度[5]。

5.2 以重點領域為抓手、以專業化集群化為路徑,做大做強成都科技服務業品牌

5.2.1 支持研發服務業面向高精尖領域發展壯大

一是釋放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研發服務活力,鼓勵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通過承接企業橫向課題等方式,為企業提供研發服務;二是加強研發資源開放服務,引導在蓉的各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型科學儀器中心等向社會開放;三是引導和支持企業在蓉設立研發機構,支持研發型企業參與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建設;四是鼓勵研發類企業專業化發展,積極培育市場化新型研發組織、研發中介和研發服務外包新業態。

5.2.2 提升科技咨詢服務專業水平和行業影響力

一是鼓勵科技咨詢機構開展數據存儲、分析、挖掘和可視化技術研究,加強行業數據庫、知識庫建設,探索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型發展新型咨詢業務,提升科技咨詢服務能力;二是開展科技咨詢專業服務平臺應用示范,支持新型高端知識服務平臺建設;三是支持科技咨詢龍頭機構開拓服務市場,加強宣傳推介,塑造知名品牌。

5.2.3 引導創業孵化服務精細化、國際化發展

一是支持創業孵化機構圍繞高精尖產業領域,聚焦前沿技術創新,建立完善“硬科技”創業項目發現、篩選、評價、培育和推進機制,促進項目孵化以及成果轉化落地;二是引導創業孵化機構專業化、精細化發展,支持龍頭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圍繞優勢細分領域建設平臺型眾創空間;三是引入國外創業孵化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經驗模式,建設國際化專業孵化器集聚區,吸引國外知名創業孵化機構和高端創業項目在蓉落地,積極融入全球創業孵化服務網絡。

【參考文獻】

【1】張寒旭,鄧媚.科技服務業發展趨勢及廣東省的戰略抉擇[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

【2】李麗.國內外科技服務業發展中政府作用及對廣東的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6):48-53.

【3】蘇溧,高巖.常州市科技服務業發展路徑及對策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9,36(30):6-9.

【4】宋春紅,朱艷艷,王妍,等.京津冀一體化下河北省科技服務業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33):20-21.

【5】李一凰.科技創新治理下的科技服務業發展路徑[J].科技與創新,2021(16):121-122.

【作者簡介】杜柳(1986-),男,四川渠縣人,工程師,從事科技服務業和科技管理研究。

【通訊作者】田競(1985-),女,四川成都人,高級工程師,從事科技企業培育和科技服務業研究。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Chengdu City

DU Liu, TIAN Jing, LIU Juan, LI Rong-jun, GUO Quan, LI Chun-yan

【Key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gathering area

【Abstract】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characterized by special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1]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employment within the region of Chengdu City[2]. By analyz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key area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statu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this paper knows tha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Chengdu City, such as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 is not high and uneven,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constructing a gathering are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enterprise strategies.

猜你喜歡
聚集區高質量發展
現代物流產業聚集區發展研究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土族聚集區傳統常用野生植物及相關傳統知識的研究
時空掃描統計量三維可視化的實現*
沈陽鐵西區裝備制造產業聚集實證分析
工業產業聚集與勞動生產率相關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