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現狀與發展思考

2022-06-17 22:51李俊
廣西教育·C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新時代

【摘要】本文基于新時代背景,論述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現狀以及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對策:制訂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藝術研究生培養目標、以創造力為藝術學科研究生培養核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牢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根基、強調創新的開放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時代 藝術學科 研究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2-0049-04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發展處于新的歷史方位。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全國各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研究生階段的藝術學科是一個較年輕且有一定特殊性的學科,其在招生數量不斷增加的規?;l展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迫切需要高等院校思考與改革藝術學科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與培養機制,強化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內涵建設,以培養更多符合時代需要的高層次藝術人才。本文從宏觀角度分析我國藝術學科的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現狀,針對當前大部分地方院校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革措施,為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轉型發展提供應對思路。

一、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現狀

(一)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況

我國藝術類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時間相比其他學科門類短,近年在招生規模和學科發展上均呈快速上升的趨勢。藝術類研究生類型分為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學術型藝術學科現為獨立學科門類,前身是文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藝術學門類下包含5個一級學科,分別是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和設計學。專業學位也稱為藝術碩士(MFA),是2005年設立的專業學位碩士,初期更多是針對在職人員能力提升的教育,而后轉為面向應屆畢業生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發展至今已成為藝術類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方式。專業學位按照領域劃分,包括音樂、美術、戲劇、戲曲、電影、廣播電視、舞蹈、藝術設計8個專業領域。全國各類院校不斷增加的藝術類碩士點,不僅分布在專業藝術院校和綜合型院校中,而且很多理工類院校也有開設。藝術學科的研究生學位點類型也較多,學術型學位點除了藝術學科體系下的專業,還有在其他相關學科體系下的專業。

目前,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從整體上看面臨著轉型,從主要培養藝術類研究人員轉變為培養高層次藝術類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再偏重于解決在職人員再學習問題,專業研究生已經面向應屆畢業生,并且規模呈現快速擴大的趨勢,這是由社會發展需要更多的高端應用型人才決定的。2021年開展的“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設置15年高端論壇”回顧了藝術碩士發展15年來經歷的三個階段,在三個階段的藝術碩士人才培養周期內,已累計培養超過8萬的高端藝術人才,他們已成為中國各領域藝術創作的中流砥柱。中國藝術碩士官網的數據顯示,已有276所院校設立藝術碩士學位點。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規?;l展對培養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地域發展不平衡

雖然藝術具有包容性、創造性的特點,不同院校的發展各具特色,但由于基礎與背景不一樣,從宏觀上看我國的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人才培養思維更新緩慢,很多地方的院校還存在盲目擴大規模的現象,缺少將藝術學科研究生培養與當下社會發展形勢結合的思考。

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對社會資源與文化氛圍需求較高,我國的地方院校與部屬院校的藝術學科發展差距較大。影響各地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客觀因素,主要是縱向教育資源存在差距,以及區域經濟、文化發展存在橫向資源的差距。在各方面辦學條件都較優的院校有能力探索更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更先進的教學模式,自然起到了引領的作用;而處在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落后地區的地方高校,缺乏新穎、前沿的藝術思潮與發達的文化藝術市場支撐,教育實踐條件相對落后,更多的是照搬發達地區院校的教學理念與模式,難以達到同樣的教育效果,甚至因為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在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發展全面轉型的時期,較多地方院校缺乏一套與自身條件相符、培養目標明確的教學模式,且沒有相應地以地域文化特點為支撐形成自身的學科特色,導致地方院校的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存在明顯的地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2.專業院校與綜合院校發展不平衡

藝術教育在綜合類院校已經普及,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很多院校具備了研究生教育的能力,但由于綜合院校開辦藝術學科的時間不長,綜合實力不強,所辦專業大多也不全,軟硬件條件、藝術沉淀與專業藝術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師資力量和藝術研究的整體氛圍方面,大部分綜合類院校比較薄弱。此外,為了滿足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大部分綜合院校照搬藝術專業院校的培養模式與理念。這樣的做法能讓綜合院??焖傩纬煞纤囆g研究生教育的條件,但很大可能會帶來“水土不服”的問題。藝術學科研究生逐年擴招,但專業藝術學院錄取的學生只占少數,大部分藝術生最終分流到綜合院校。這樣的狀況,造成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難以在規?;c專業化之間取得平衡。

3.教育能力與擴大招生規模不匹配

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緩慢與不斷增長的學生規模已經形成了較大的結構性矛盾,這是很多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師資能力和教學條件兩個方面。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導師數量不足,常常出現一名導師每年招收多名研究生的情況,有時是學碩和專碩同時招收,導師在承擔大量的課程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的同時,還要負責不同類型且數量較多的研究生培養工作,培養質量難以保證。另外,藝術學科的研究生教育發展時間相對較短,高層次的師資隊伍還沒有建成,具有較高學術能力的年青研究生藝術教育人才尚在成長階段,而一些有資歷的老教授大多專業能力強而學術能力相對薄弱,這樣的教育能力與目前招生規模擴大明顯不匹配。

教學條件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對教學硬件設施的要求較高。在招生規??焖贁U大的趨勢下,部分高校表面上硬件建設豐富,實驗實訓條件良好,但由于培養思路不清晰,導致實驗實訓場所的利用不夠充分或與教學方向不匹配等問題出現。另外,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是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產教融合一直是藝術學科教學改革研究較為主流的一個方向,但當前研究生數量較多,少有學校能將校企結合培養做得很完善。

4.培養模式與學生就業不匹配

20世紀90年代以前,在我國博士教育規模小的情況下,碩士是我國科學研究的主體,但是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博士研究生的比例越來越高,科學研究工作轉由博士承擔,碩士畢業生更多的是走向企事業單位,這表明當前碩士的就業取向已與三十年前不同。然而,很多高校在應對快速增長的研究生招生數量時,培養思維并沒有轉變,造成培養模式與學生就業不匹配問題。究其原因,一是院校培養目標的制訂較寬泛且沒有特色,不能培養出與企事業對口的畢業生;二是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導致很多高校忙于應對教學,缺乏對碩士畢業生就業傾向的了解,忽視了培養模式與學生就業需求的銜接問題,甚至一些高校以送出校門為目標,導致碩士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

二、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應對新時代發展的對策

隨著藝術學科研究生的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全國各高校藝術學的碩士點、博士點不斷增加,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發展整體呈壯大之勢,但高校在藝術學科研究生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模式構架、學科建設的特色等方面尚不夠成熟。在當前國家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應在發展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找準方向,提高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推動藝術教育發展達到新高度。

(一)制訂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藝術研究生培養目標

首先,根據學科特色制訂研究生培養目標。研究生的職業特點必然會受學科特色影響,因此,高校要充分了解自身特點與條件,客觀分析自身在藝術學科教育的優勢與劣勢、所處地域的特色,分析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和碩士畢業生的流向,找到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制訂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藝術研究生培養目標。特別是綜合院校、地方院校的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根據地域優勢或地域特色,形成學科發展的特色,以此作為制訂研究生培養目標的依據。中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在國家強調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有必要強調地域文化的特點,明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學科發展方向,制訂符合國家、地域需求的、有特色的研究生培養目標。如湖南大學設計學院打造的“新通道”項目,是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為起點,突顯民族性、地域性的特色,將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扎根鄉土,通過本、碩、博的整體實踐教學,產出了具有地方藝術特色的大量成果并推向國際。這樣的教育模式,不僅有利于打造學科特色,也培養了大批高層次藝術人才。

其次,根據國際化語境制訂研究生培養目標。在當前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下,我國的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應立足自身文化特色,強調國際接軌。只有在國際化語境中實施藝術學科研究生培養,才能使高校的高層次藝術人才培養適應全球化發展的趨勢。筆者所在學校地處少數民族地區并與東南亞接壤,學校以民族性、區域性、國際性為辦學特點,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強調地域少數民族文化研究,同時與東南亞各國積極合作交流,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如開展東盟國際藝術教育論壇,與東盟多國藝術教育者共同探索藝術教育的發展;加入東盟五國藝術聯盟,并參加巡展;與泰國瑪哈沙拉坎大學組成了聯合教研工作營,深入兩國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實地調研和實地教學,加強了兩校師生的交流。

(二)以創造力為藝術學科研究生培養核心

藝術強調創造力,我們評判藝術的價值往往也是以藝術的創造力為一定的標準。有學者提出,我國的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主要病癥之一是藝術實踐和理論割裂。藝術類院?!爸丶驾p道”,非藝術類院?!爸氐垒p技”,這兩種傾向都違背了藝術學科設立的初衷。不管是學術型還是專業型的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都應以創造力為核心,將其作為衡量藝術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不同的是以學術研究為出發點的學術型研究生教育應注重理論的創新研究,以實踐為出發點專業型研究生教育應注重實踐的創新研究。

從學科分類來看,專業型藝術學科是注重技能培養的學科,其課程實施大體是以藝術表現活動或實用制作活動為主。2019年第六屆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聯盟學術會議綜述中提到,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注重技能的培養,很容易忽視研究生教育的人文學研究屬性,將學生培養成游離于知識分子之外的工匠群。人才培養思路不清晰,導致高校在設定培養目標、制訂培養方案時容易出現問題。高校應該明確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目標不是培養高級技工,而是培養具有創新、創作能力的高層次人才。藝術的創新、創作體現在藝術表現活動或實用制作活動中,其蘊含了更多的創造性思維,并不單單是藝術技能的培養。因此,藝術專業型研究生教育要從傳統的重技能培養轉為重實踐創新。

與藝術專業型研究生相比,藝術學術型研究生側重藝術或與藝術相關的理論研究。學術也是一個不斷創新與創造的過程,創造力對學術型研究生的發展同等重要。在當下的社會發展與藝術形態發展趨勢下,學術研究如果不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很容易失去創造力與生命力。因此,藝術學科學術型研究生教育也應該強調學生的創新性與創造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教會學生藝術研究的理論、方法,也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形成學術的創造、創新能力,不能“自己研究什么就讓學生研究什么”。只有以創造力為導向,無論是藝術實踐還是學術研究,才能彰顯特色與活力。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牢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根基

藝術類缺少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教育人才是現實情況,也是阻礙當前高校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因素之一。為了適應當下高校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需求與社會對高層次藝術人才的需求,高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牢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根基。首先加強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加快藝術碩士專博的建設,以應對藝術學科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實踐性強的特點,同時也吸納更多藝術類博士研究生進入高校任教,拓寬人才良性循環培養的通道;其次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加強青年教師學術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同等培訓與培養,同時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或者輸送更多骨干型青年教師繼續深造,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最后吸納相關學科的師資,以壯大藝術學科的教師隊伍。學科交叉已是當下學術發展的趨勢,部分相近學科的學科體系與師資建設因發展較早,較藝術學科更成熟,吸納這些師資能為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帶來不同的視角,增強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創造力。師資隊伍的建設是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短板,綜合上述三個方面的策略加強師資建設,可以建立良性循環的人才培養機制,為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奠定根基。

(四)強調創新的開放式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的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已進入內涵建設階段,辦學成效已不單單體現在“送出去”,還需加強鏈接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效果與職業適應能力。有學者提出,研究生難就業的原因并不是人才過多,而是學生不能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這說明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就業及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因此,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適應性,盡量縮短其未來的職業磨合期,已經成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課題。為應對新時代研究生職業發展的需求,很多高校開始探索更多與社會接軌的培養模式、教學體系。以專業型的藝術碩士教育為例,考慮到實踐是學生當前學習與未來職業深度磨合的重要途徑,有學者提出專業型的藝術碩士教育應遵循“專業性”“實踐性”“創造性”三性原則,尤其強調把“專業性”“創造性”建立在“實踐性”的基礎上。不同藝術專業的“專業性”“創造性”都是通過實踐教學體現,因此三性原則落實的關鍵在于實踐教學的落地,應將三性原則置于一個更為開放的實踐教學環境中實施。

藝術學科研究生實踐教學模式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開放式教學模式應具備多學科的融合。促進藝術學科與其他不同學科交融,可以打破固有的專業壁壘,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創新點,從而激發其創造性。二是開放式教學模式應強化產學研融合。以學科特色為基礎,發揮導師的教學與服務社會的能力,強調導師的研與產相融、研與教相融,能夠促進藝術學科研究生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培養的良性循環。三是本碩課外實踐教學不應割裂。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升級,在實踐教學模式上不應完全地區分二者,而應形成梯隊,把二者放在一起形成參照,使過程與成效體現教學層次與差異性,這一方面可以破除本科生在考研時依賴考研培訓機構模式化培訓形成的固化思維,以研究生的要求帶動本科生能力的提升,為研究生儲備優質生源;另一方面能以本科教學為參照,探索研究生教學的更高層次的培養模式,打破研究生教育的單一化形式。

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發展規模在不斷擴大,正在面臨新的轉變與挑戰,高校需結合國家發展、社會需求,站在學生職業規劃的角度思考如何培養高層次藝術人才以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由于地域性發展不平衡、院校師資建設力度不足以及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變化等問題,致使我國的藝術學科研究生培養還在探索與發展階段,有較大的變革空間。高校應客觀分析社會發展形勢與審視自身的客觀情況,充分發揮地域文化藝術的特色,提煉學科特色,找準方向,明確學術型與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強化藝術學科創造性強的特點,充分利用各院校辦學特色,激發研究生的創造力;通過建立良性循環的人才機制,加強研究生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以多學科融合與創新創業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打通研究生教育與本科教育、社會職業需求的通道,為國家輸送更多優秀的高層次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涂中方,趙文婷.一流學科建設背景下藝術類碩士研究生分類培養研究[J].藝術教育,2019(10).

[2]任晟姝.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設置15年發展復盤與創新展望[J].藝術教育,2020(7).

[3]陳志祥.碩士研究生學術與就業的矛盾及其對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7).

[4]何人可,郭寅曼.基于社區的文化創新:“新通道”設計與社會創新項目[J].公共藝術,2016(9).

[5]王秋菊,趙藝.日本美大“御三家”專業院校藝術學研究生培養方案特點探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0(11).

[6]丁月華,黃作林,周福英,等.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背景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課程研究:第六屆中國藝術學科研究生教育聯盟會議綜述[J].藝苑,2020(1).

[7]楊曦帆.我們應該為社會培養什么樣的藝術人才:音樂院校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索[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7(4).

[8]陳秋萍,徐金容.研究生創新能力對職業適應性的影響研究[J].河北企業,2018(10).

[9]郭強.在藝術碩士研究生教育中應堅持“專業性”“實踐性”“創造性”原則:以音樂與舞蹈領域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0(9).

注:本文系2020年廣西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課題“基于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藝術類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GY202006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981— ),廣西桂林人,工程碩士學位,副教授,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設計藝術教育、建筑裝飾研究。

(責編 黃健清)

猜你喜歡
研究生教育新時代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體時代下的編輯工作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美國高校數字傳媒專業研究生教育調查分析
中國高校數字傳媒專業研究生教育調查分析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職業性的缺失與對策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高??蒲袌F隊與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