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教學做合一在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中的應用

2022-06-18 11:45胡潔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22期
關鍵詞:課堂活動教學做合一

胡潔

摘要:陶行知的教學合一的理念也是當下新教育的理念,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能關注學生學的過程,不是僅僅借助于教材的內容呈現給學生例題,而是教師要能結合學生的生活,把生活的數學問題整合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探究性,提升學生數學的素養。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靈動數學;課堂活動

陶行知曾經說過教學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能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的目標,是學生不斷地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數學活動經驗需在‘做’的過程和‘思’的過程中積淀,是在數學活動過程中逐步積累的?!边@個就與“教學做合一”理論不謀而合,課標中指出積累數學經驗正是當下新教育的價值所在,筆者認為一堂好數學教學課堂就是讓教師在做上教,讓學生在做上學,我們數學教師就能夠設計出很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

一、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是“教學做合一”的動力

教材改革后,教材的內容很多都是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讓學生能很快進入到學習情境中,會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數學課堂在設計數學活動時,就要能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去設計。小學數學教材中很多的新知識都需要學生觀察、操作、探索開始,這很好踐行了“教學做合一”的理念。

例如在教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部分的內容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現在我們來觀看小魚圖。小魚從這兒到下面,做了什么運動?(借助于多媒體播放)同學們在觀察的時候要能注意方向,向什么方向平移的?上下平移叫豎直平移,如果這樣平移,看著老師手勢,這樣的平移是沿著什么方向平移?這叫水平平移。同學們仔細觀察,我們在平移的過程中,小魚的圖片發生了怎樣的改變?位置有什么變化?讓學生借助于多媒體的動畫展示,讓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回憶我們以前是怎樣數平移的格數點的?我們要抓住圖形上的哪些點,這兩個點都是一組對應的點。同學們數一數兩個點中間的有幾格?數出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圖像的平移的格數。我們剛才都在觀察,思考和做驗證平移的相關知識,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要判斷一個圖形向哪邊移,你認為分為幾步?學生很快就能總結出來找平移前和平移后圖片上的對應的點,在圖上點好,數一數兩個點中間的有幾格。筆者在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中,就是通過小魚圖片的動畫演示,讓學生明確平移的兩種的形式,能正確數出圖形一次平移的格數,這樣學生就能掌握正確的平移格數的方法,為學生學習下面的內容打下基礎。

二、從數學角度探究學生的學,是“教學做合一”的保證

生活中有著許多的數學的現象或者問題,可是對于當下的學生來說,他們只學習書本中的數學,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能整合這些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巧妙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究,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的欲望,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能滲透著數學的思維。例如讓學生觀察自行車的輪子為什么不是方形的而是圓形的?建筑的支架為什么都是三角形?水井蓋為什么都是圓形的?針對這些實際的問題,學生結合自己儲備的數學知識進行探究,這樣既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又能讓學生學習中能夠有所創新,提高學生對數學價值的認識,也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就如陶行知的思想理論中提到,教師要把教和學聯系起來,學生要能負起學習的責任,教師要能負起指導的責任。教師進入課堂就要能根據學生的學促教,教學生學習,讓學生主動地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樂學。

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借助于多媒體呈現教材中例題,根據教材的編排就可以直接畫出線段圖解決問題。在教學中筆者也想著這樣做,可是我們新教育的課堂要能體現數學的價值不是單純地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因此,筆者在呈現例題的過程就隱去了圖,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重新的整合和設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的從數學的角度不斷地探究,這樣學生就能不斷地尋找著答案。數學本身就是思考方法和習慣訓練,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能重視學生的學,而不是我們教師怎樣的教,因此,筆者增加的幾種預設,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不斷地探究,讓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養成學生自學的習慣,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能舍得留足夠的自由和時間給學生,考慮讓學生如何學,如何思,這樣讓學生學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活動積累數學,是教學做合一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指出:“單純的勞力就是蠻干;單純的勞心就是空想,真正地做就是勞力勞心結合?!币虼?,我們數學教師在數學的課堂上就是讓學生能夠手腦并用,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我們要能借助教材實踐活動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和動手,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數學的經驗。

例如在探究“圓柱體、圓錐”這部分的內容時,我讓學生自己準備了卡紙、雙面膠。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出圓柱、圓錐,然后讓學生從不同的面進行觀察,讓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面畫出三視圖。最后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展開,觀察這些圖形的展開圖,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在思考、猜測、驗證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己的推理的能力,同時學生的動手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這部分的內容教學中,我們教師經常會這樣做:借助于多媒體呈現一個長方形,然后借助多媒體動畫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兩條邊相對著的就是對邊。然后就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再讓學生動手運用手中的三角尺量一量,比一比的辦法,讓學生驗證兩組對邊是否相等。仔細觀察整個教學的過程,是重在教,而忽視了學生學的過程?;谔招兄闹刈鲋貙W,筆者對這部分的內容進行了重新的整合設計:以游戲的形式引入,同學們,我們以前已經學習長方形,對長方形有著一定認識,我們來“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游戲,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帶入課堂,借助于多媒體呈現著各種的圖形,讓學生判斷,同時讓學生借助于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這樣包括長方形的內角是直角學生也能說清楚,然后出示直角梯形,提問:這個是長方形嗎?學生就能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判斷,得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同時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的特征和同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更能體現學的過程,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總之,《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情境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p>

參考文獻:

[1]文喆,趙學勤.課程改革監控與評價的專題推進[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覃海明.改善農村薄弱學校高一學生數學認識信念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猜你喜歡
課堂活動教學做合一
課堂的“生命”在于“活動”
淺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活動設計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課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研究的初探
小學初級漢語課堂活動設計思考與實踐
基于“教學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高等數學教學實踐探索
基于“教學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高等數學教學實踐探索
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激活小學語文課堂
“教學做合一”思想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研究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新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