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學生差異化的教學

2022-06-18 03:46黃燕琴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19期
關鍵詞:教學路徑教學價值差異教學

黃燕琴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差異教學的應用價值和路徑是語文教師優化教學策略、增強教學質效的有效方式。所謂差異教學,核心就在“差異”二字,是指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通過差異教學實現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快樂學習、自主學習,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差異教學;教學價值;教學路徑

目前來看,語文差異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主要表現為“師本位”的教學理念對分層策略有著不利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評估標準不科學、分類指導和合作學習推進方式不合理等。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去探討差異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根據學生自學能力差異,實行分層預習

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表現在兩個方面:(1)完成學習任務的方式和質效水平。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自然會以便捷、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務,用時短且成效顯著;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學習方式刻板單一,在完成較難的任務時用時較長且質效不高。(2)自我探究.意識和能力。自學能力越強的學生自我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就越強,他們會本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認真深入地進行探究;自學能力越差的學生自我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就越差,常常在困難面前無所適從,容易放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自學能力差異表現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即A、B、C三層。A層學生的自學能力最強,表現為可以自主自覺、保質保量、高效準時地完成學習任務,且具有較強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能力,能夠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并對不懂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B層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強,表現為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可以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對于個別簡單問題的分析有著屬于自己的方法,對于較難問題也會進行探究,但并不深入。C層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表現為對學習任務整體認知的缺失,即教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沒有自己的思考,可以完成部分學習任務,較有難度的部分也能夠完成,但常常錯漏百出。據此分層方式,教師可設置不同難度的預習任務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以教學統編教材《盤古開天地》一課為例,教師可對應A、B、C三層次學生設置三個預習任務, A層對應的預習任務是“全文閱讀《盤古開天地》,完成全部的課后習題,并拓展閱讀《夸父逐日》《精衛填?!贰杜畫z補天》的故事”,B層對應的預習任務是“全文閱讀《盤古開天地》,完成全部的課后習題”, C層對應的預習任務是“全文閱讀《盤古開天地》,找出盤古死后四肢百骸分別化成了什么”。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雖然三層預習任務各有不同,但卻有著鮮明的遞進性,這也為后面教學的分層推進、分類指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學環節中落實分層推進、分類指導

教學環節中教師也需要科學落實分層推進、分類指導的學習方法和思路,可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方式逐層推進,然后分類指導,從而引導A、B、C三層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第一步,教師先針對C層學生的預習任務。全文閱讀《盤古開天地》,找出盤古死后四肢百骸分別化成了什么”進行學習指導,引導學生“粗讀+精讀”,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找出文中的關鍵句段:“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然后利用多媒體動畫將盤古的身體變化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內容。這個過程中,全班學生都可以參與, A層和B層學生基本上可以高效高質地完成任務,教師只需要針對C層學生進行必要的學習指導即可。第二步,教師讓C層學生熟悉并背誦課文,然后針對B層學生的預習任務“全文閱讀《盤古開天地》,完成全部的課后習題"進行學習指導?!侗P開天地》的課后習題共兩題,分別是“根據課文想象盤古的樣子”“簡述盤古開天地的過程”。第一個問題完全是開放性的問題,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多個古代大神的彩繪圖片供學生挑選和想象,說說哪個更接近盤古大神的形象,原因是什么.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第二個問題需要在原文中找答案,且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概括總結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把文章的每一段話縮寫成一句話,練習提取文章中的關鍵詞句,然后串聯關鍵詞句組成連貫的句子,這就是盤古開天地的過程。這個過程中, A、B兩層的學生可以參與,A層學生基本上沒有問題,教師可針對B層學生進行必要的學習指導。第三步,教師先讓B層學生按照答題思路解答課后習題,然后和C層學生一起熟悉并背誦文章,同時幫助A層學生解決學習問題。針對A層學生的預習任務是“全文閱讀《盤古開天地》,完成全部的課后習題,并拓展閱讀《夸父逐日》《精衛填?!贰杜畫z補天》的故事”,課后習題的講解已經完成,所以重點就應放在拓展閱讀任務上,這也是一道選做題目”。教師可根據《盤古開天地》的課后習題設計一些關于《夸父逐日》《精衛填?!贰杜畫z補天》的問題,盡可能地引導學生思考我國古代神話故事的特點,甚至可以讓學生捋一捋我國的神話人物,給盤古、夸父、精衛、女媧排排位次。最后,教師提出核心問題:“我國古代神話故事寄托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立足于文化發展,深入了解我國古代神話故事的歷史文化價值,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分層要求與評價,共同進步

分層要求與評價的過程即是對小組內A、B、C三層學生的終極學習目標的評定和考核的過程,可采取組間競爭的方式。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方式,側重過程性評價,把對A、B、C三層學生的要求轉化成具體的評定考核標準,大家在共同的標準中參與評比競爭,既保證了過程的公平,又激發了學生的求勝欲,可有效促進A、B、C三層學生共同進步。比如,由A、B、C三層學生組成的五個學習小組都完成了任務,那任務的完成效果如何呢?教師可以組織“大家來比賽”活動,五個組中對應A、B、C三層派出三個學生代表,每個代表上臺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則根據每個學生的表現情況對其進行打分,采用百分制,打分標準分別是: A層學生對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的認知和理解是否準確,對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理解是否深入; B層學生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思路是否清晰,答題結果是否簡練且全面; C層學生背誦時是否流暢,閱讀過程是否流利且富有感情。五個小組一共15名學生進行比賽,對應層級的學生互相比賽,教師可作為團隊顧問給予小組必要的指導。比如,對A學生來說,要盡可能說出更多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并從故事內涵入手說出對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理解,重點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B學生來說,教師可指導其答題方式,如在描述盤古的形體外貌時可以采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配合繪畫讓其他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對于C學生,教師可講授朗讀方法和技巧,如表情、動作、語氣、聲調等,從“盤古開天地,造萬物”的偉大功績入手,使其知道應該以崇敬,敬仰之情朗讀文本,從而抓住文章的情感基調。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入分析科學分層指導教學方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從實行分層預習、分類指導實現合作學習以及分層評價幾個方面進行全面的教學探析,以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張志強,寧永紅,蘇利偉,李喜才.信息化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分析[J].小學生(下旬刊),2021(11):3-4.

猜你喜歡
教學路徑教學價值差異教學
婦產科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建立與應用研究
人文精神關懷下的德國音樂學教育
初中差異英語教學實施中的問題和對策
氣排球與硬式排球工體課教學價值對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學在ED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強化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