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陳仲美紫砂古渡盆的匠心設計和文化內涵

2022-06-18 17:43丁世楠王佳春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22期
關鍵詞:文化內涵

丁世楠 王佳春

摘要:明代紫砂大師陳仲美的紫砂花盆設計樣式古雅,寄托了其擺脫世俗煩惱的期望。本文主要是針對明代紫砂大師陳仲美的“紫砂古渡盆”的設計展開研究,圍繞其作品的設計特色展開探索,通過分析其設計的紫砂盆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來體現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紫砂盆景藝術享有“立體的畫”與“無聲的詩”的美譽,自古就有“一景、二盆、三幾架”的說法,體現了三種元素之間的緊密關系,紫砂盆材料本身擁有保溫、保濕性能以及良好的透氣性,成為盆景栽培造型藝術的不二選擇。研究圍繞大師作品“紫砂古渡盆”的設計脈絡開展,揭示了紫砂盆設計的藝術語言、文物價值以及其存在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紫砂盆;陳仲美;文化內涵

1、紫砂古渡盆的設計背景

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是紫砂花盆的主要產地之一,由于其良好的透氣性,細膩美觀的形態,且其表達的文化內涵也與盆景理念契合,成為盆景創作的首要選擇。根據《宜興縣志》的記載以及羊角山考古的盆體殘片,可以考證宋朝的時候許多不同造型的紫砂花盆就已經出現了,但大多是光貨素器,制作技法尚未成熟,材料也比較粗糙,尚未形成紫砂制作的體系。進入明代后,隨著制作技藝的的發展,紫砂花盆逐漸從原始向成熟邁進,其中涌現陳仲美等一批代表人物。

陳仲美大師是明朝萬歷年間生人,生長在江西的婺源,他原是江西景德鎮的制壺高手,后來到了江蘇宜興繼續制作紫砂?!蛾柫w名陶錄》中記載他"好配壺土、意造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爐、辟邪、鎮紙、重鏤疊刻,細極鬼工"。陳仲美的貢獻豐富,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以將紫砂與瓷器的和諧結合。他對于配土有著自己的獨到研究,且制作的器型大多也都富有生命力,從天上到地下,從植物到動物,世間萬物都可以成為他創作的靈感和素材,再結合自己的感受設計。雖跨越上百年,即使是用如今的審美眼光來看也可謂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古渡一說源于日本,后來這個詞語在國內傳播開來,筆者認為清早期及早年制成的有時代特征、泥料好且有一定審美和文化價值的紫砂花盆,可稱為“古渡盆”。紫砂器在排水緩慢的同時又保持了透氣性,適合植物生長,且與花木相配更顯古色古香,成為盆景用花盆的首選材料。我國的紫砂盆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青睞和關注,具有歷史的紫砂花盆的存世甚少,能從海外回歸祖國懷抱的更加彌足珍貴。

紫砂盆是集器皿造型之大成。紫砂花盆形式多樣,有直徑幾米的巨型圓盆到幾厘米的微型盆器,有極深的簽筒盆也有深度不到一指的水底盆,具體到盆口、盆面、盆孔、盆腳的變化更為豐富。紫砂盆既可以用在山水盆景的創作上,也可以用在樁景的創作上,山水用盆和樁景用盆的區別在于下面有沒有排水孔,按照樹木的造型可以選擇不同造型不同顏色的花盆相互搭配。陳仲美的這款紫砂花盆,是一個長方形盆,適合樁景創作,整體造型沒有明顯的棱角,線條設計簡潔流暢,呈現一個溫潤飽滿的狀態。盆面光滑細膩,色澤艷麗美觀。從盆口到盆底逐漸收攏,盆腳的部位與整體連貫;幾個部分緊密相連,整體形態簡約大氣。作者通過不同的泥料配比,和燒制溫度的控制,使其呈現出紅紫色,顯得古樸雅致。在明朝萬歷年間就將制坯水平、燒火控制的非常精湛,不得不佩服古代匠人精湛的技藝和偉大的智慧。

2、紫砂古渡盆的文化內涵

造型設計已經達到極高的水準了,但是好的花盆從來都不只是看這些,還有銘文書畫與雕刻。這些是體現中國傳統美學和作者希望所傳達的思想理念的直接體現,讓紫砂盆不僅僅局限在造型的設計上,用托物寓意的方式充分體了作品的文化內涵。其正面刻五言絕句,西涯雜詠十一首其八“桔槔亭”,是明中期李東陽的詩句。野樹桔槔懸,孤亭夕照邊。閒行看流水,隨意滿平田。李東陽生于正統年間,卒于正德年間,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他既是書法家也是文學家被明朝委以重任。文學上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是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著有《懷麓堂詩話》、《懷麓堂集》、《燕對錄》。他是湖廣長沙府茶陵州人,寄籍京師。天順八年中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直內閣,預機務。李東陽先于陳仲美所生活的年代,之間相差靠近百年,自然的陳仲美也有受到他的影響。

花盆正面刻繪有幾棵野樹,一間孤亭坐落于湖畔。畫面中遠處青山連綿,流水靜謐。畫風寫意,詩意濃濃,仿佛真的置身于李東陽所描繪的畫面中。萬歷年間的陳仲美將田園風光的畫面創作在盆器上面,與李東陽的詩句相呼應,借此詩句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的情趣,超凡脫俗的心態。而這種心理狀態,契合了盆景藝術整體所追求的理念。從盆器本身的造型來說,整體溫潤,不顯明顯的棱角。正體現了《禮記·儒行》中圭角不露的儒學思想,低調內斂,才能行穩致遠。做人要內斂穩慎,做事要認真努力?;氐阶仙皠撟魃?,哪個紫砂精品背后不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才得以面世。

陳仲美通過造型、銘刻、書法三個部分,把情感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紫砂陶成為寄情之物。這樣的精品國內外誰人能不為之陶醉。文物承載國運,牽動著民心,經歷百年的顛沛流離,通過國內收藏家的幫助能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離不開越來越強大的民族,離不開越來越興盛的中國。

3、結語

回望紫砂花盆的歷史,早在宋代就出現了多種造型,明代以后隨著紫砂制作技藝的發展其規模逐漸擴大;新中國成立以來至今,在宜興丁蜀鎮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上,紫砂花盆的樣式已然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造型多樣風格各異,其造型款式受到設計理念的影響和相互作用,產生很多新的表達方式。結合當下的審美需求,需要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才能適應市場的選擇,這也給紫砂花盆造型和技藝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通過觀摩古盆,穿越百年歷史長河回望前輩的創作,體味其背后的文化內涵,結合當下的創新理念對紫砂盆造型的設計帶來全新的嘗試。

參考文獻:

[1]王新妹.論紫砂壺“暢想”的巧妙設計和空靈意境[J].江蘇陶瓷.2021,54(2):47-48.

[2]朱利.漫談明代陳仲美的紫砂雕塑[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5):32-33.

[3]本刊編輯部.“古渡”“今渡”日本藏家與中國書畫[J].藝術品鑒,2021(22):46.

[4]申洪良.紫砂古盆名器鑒賞(十九)[J].花木盆景(盆景賞石),2012(07):54.

[5]王娟,姜知其.盆景盆的藝術性和美學特征研究——以上海植物園盆景園盆景盆為例[J].園林,2020(05):46-51.

本論文為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為2017SJB0491。

作者簡介:

丁世楠(1997-),男,漢族,江蘇南通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動畫、文化產業、盆景設計。

王佳春(1981-),男,江蘇南京人,實驗師,金陵科技學院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產品設計、雕塑、先進制造技術、設計教育、科技考古與文物修復。

猜你喜歡
文化內涵
舒曼鋼琴套曲《狂歡節》的文化內涵
現代中國歌劇表演的藝術形式與價值體現
廣西賀州過山瑤尖頭頭飾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
淺議蛙崇拜及其文化內涵
對中國傳統錫工藝傳承的思考
對太極拳雙語教學中教學技巧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