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群文閱讀對小學語文單元主題的優化

2022-06-19 12:16高顯青
學周刊 2022年20期
關鍵詞:單元主題群文閱讀小學語文

高顯青

摘 要:為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現行語文教材在同一個單元內整合了主題類似的課文,語文知識點的集中有序性得到保證,有助于學生文本閱讀水平的提升。但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容易忽略單元文本間的關聯,無法幫助學生系統建構知識體系,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積極運用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同步閱讀多篇單元主題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文本,促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單元主題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0-015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51

現行語文教材以主題單元形式組合文本,涵蓋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等多種主題,每一單元的文本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主題。如果依然沿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引導學生逐一閱讀每一篇文章,不僅使閱讀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學生也難以高效提煉單元文本的主題特點、中心思想等,導致死讀書、讀死書的情況,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而通過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則可以有效融合單元文本的共性,幫助學生全新認識“同類”文章,這樣在改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基礎上,可以同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一、群文閱讀的特征與價值

具體來講,群文閱讀指的是教師結合某一個議題,精心組合多篇文本,引導學生通過運用比較、歸納、分析等閱讀策略,整體把握文本的內涵。和主題閱讀教學相比,群文閱讀能夠將更加充足的文本閱讀空間提供給學生,進而高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一)特征

1.方法性。群文閱讀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閱讀方法指導將會是教師授課的重點內容。甚至在某一些單元教學中,教師還會針對閱讀方法設置專門性的議題。通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和堅持,學生將會逐步掌握豐富的閱讀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探究性。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某一問題,學生在思考、交流過程中得出相應的答案。教師不需要向學生直接傳遞知識信息,而是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3.拓展性。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引導學生精讀某一篇文章。而群文閱讀組合了多篇文本,既可以組合教材內的文本,又可以將課外文本引入進來,這樣課堂教學內容將會得到有效拓展。

(二)價值

1.快速增加學生閱讀量。新課標中要求語文教師科學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對精讀、略讀等閱讀方法進行掌握。常規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主要采取精讀方法,在單篇文本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學生的閱讀量得不到有效積累。而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對數篇文本同步閱讀,可幫助學生對語言材料大量積累。

2.增強學生閱讀熱情。單篇閱讀模式下,學生的閱讀探究空間較小,主要依據教師的指導探究文本內涵,導致學生的閱讀體驗被弱化。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先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需求確定議題內容,之后組合適宜的文本,引導學生就某一任務開展閱讀探究活動,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得到充分體現,閱讀積極性得到顯著增強。

3.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群文閱讀將多篇文本組合在一起,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多元化的閱讀策略,如對比、歸納等,探索文本意義,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良好鍛煉。同時,群文閱讀實施過程中,語文教師還要將詞語學習、口語表達等穿插進來,這樣學生的閱讀深度才會得到拓展。

二、群文閱讀對小學語文單元主題的優化策略

(一)精心選擇議題

議題是群文閱讀實施的基礎,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先要對議題進行選擇,之后圍繞議題實施后續的教學活動。

1.界定議題。議題對課堂教學起著統攝作用,一方面,議題可將文本內容引出來,有效指導學生的閱讀活動與討論活動。另一方面,議題能夠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連接起來,學生通過討論學習議題,促使課堂教學目標得到實現。

2.議題特征。教師所選擇的議題需具備統攝性特征,可對課堂教學活動發揮主導作用。議題需密切結合教學目標,且對文本內容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教師在具體設置時,可配合設置主議題與分議題。通過議題組合形式的運用,幫助學生系統性認識議題。通常情況下,可從這些方面分析議題的特征。第一,指向閱讀。此類議題既可以引導學生深度剖析文本內容,深刻認識文本內容結構或文章意象,又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策略。和常規單篇閱讀模式相比,群文閱讀能夠將求同、比異、整合等實用性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具體實施中,語文教師要結合議題及文本內容合理確定待傳授的教學策略。第二,指向讀寫結合。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不單單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穿插一些語言表達、寫作訓練活動等,促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得到同步提高。因此,語文教師可設置利于讀寫結合的議題,引導學生在深度閱讀的基礎上,用語言、文字等分享表達個人的生活經驗、內心感悟等。第三,指向思考。只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才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設置能夠激發學生思考意識的議題,引導學生與文本構建深層次對話關系,幫助學生透徹理解單元主題與文本內容。

3.議題選擇原則。為保證群文閱讀教學效果,語文教師需選擇針對性的議題。第一,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符合。在選擇議題時,語文教師需將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背景等納入考慮范圍,保證與學生的現實學情相符。如果議題難度過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將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受到不利影響。第二,貫徹核心素養要求。核心素養為語文教學工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要求語文教師充分關注學生語言、思維、審美等諸多領域能力的發展。在選擇議題時,教師需將這一要求納入考慮范圍,保證能夠有效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第三,體現群文價值。和常規單篇閱讀教學模式相比,群文閱讀主要是組合閱讀文章,引導學生整合梳理、對比分析多文本的語言特點、寫作方法等,幫助學生掌握某一類文本的閱讀技巧。教師在選擇議題時,需對多個文本可討論的共同點進行挖掘和尋找,以便最大程度上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本單元組合了多篇名著節選,包括《景陽岡》《草船借箭》等。教師通過考慮學生的閱讀基礎,可以將“人物形象的描寫技巧”作為議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單元多篇文本,挖掘出這些文本在人物描寫時的異同點。DB3C5DA0-053D-4195-A1E6-76518BF48BED

(二)組織教學文本

閱讀教學活動由文本所承載,文本組合水平直接影響到群文閱讀的實施效果。教師所組合的文本,需具備內在的關聯,且與學生的發展規律相適應。

1.文本來源。第一,應用教材文本。語文教材中的各個單元組合了主題相同或相近的文本,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直接選用單元內的文本,引導學生通過這些文本探索和研究議題。同時,教師也可打破單元的限制,重新組織與整合文本資源,以便促使教學目標得到更好的實現。第二,結合課外文本。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結合議題形式與教材內容,可將一些關聯性較強的課外文本引入進來,這樣可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2.組織原則。第一,抓住關鍵點。教師所組合的閱讀文本,需與議題緊密聯系,能夠將課堂教學主題反映出來,這樣學生才能獲得一定的感悟。同時,要貫徹適度性原則,若選擇篇幅過長的文本,學生容易有產生倦怠心理。若選擇篇幅過短的文本,學生又會失去探索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將學生的需求導向作用發揮出來,適宜、適度地選擇文本。第二,優化組合結構。教師篩選過文本后,需依據相應的邏輯、序列排列文本,將文本組合的線索體現出來,幫助學生整體性建構知識。同時,可以盡量選擇不同體裁與風格的文本,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異同進行深入分析,可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識。

(三)設計教學過程

為保證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效果,教師需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綜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在調動學生閱讀熱情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文本主題與內容。

1.激趣導入。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對導入方式科學選擇,以趣味性的手段將議題引入進來,從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的探究熱情得到激發。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綜合考慮班級學生的興趣喜好,選擇針對性的導入形式。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可組合《紙的發明》《趙州橋》等文章,設置“說明文的特征”這一議題。由于說明文較為枯燥,如果沿用常規教學方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被有效吸引。因此,教師可先向學生展示紙張等實物,提出趣味性的問題,如紙張是怎么制成的,什么時候人們發明了紙張等,依托這些問題勾起學生的好奇心。

2.靜讀文本。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將略讀、跳讀等方式綜合運用過來,深度沉浸到文本內容當中,對文章中的關鍵信息進行挖掘。教師也可給學生提前提供資料,學生課下詳細閱讀,這樣能夠延長學生的思考時間,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學生經過課下閱讀后,教師依然不能夠壓縮課堂中的閱讀時間,否則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將無法滿足。班級中的部分學生不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教師可結合群文閱讀的文本類型、主題等,將針對性的閱讀策略傳授給學生,改善學生的閱讀效果。

3.集體建構。此環節內,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議題開展交流、討論活動,分享各自的閱讀感悟與獨特見解,幫助學生高效內化和吸收知識。不同學生有差異化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面對文本、議題會有獨特性的見解。學生在發表個人見解的基礎上,需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感悟,逐步達成統一共識,這樣可全面化、立體化認識議題。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將小組交流、師生交流等形式運用過來,強化閱讀教學的互動性。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此單元的文本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出場人物角色眾多,教師可組織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小組成員協商分配扮演角色,配合完成表演人物。這樣學生在表演、合作的過程中,能夠透徹理解各個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而順利解決議題。

4.比較、整合。比較、整合是群文閱讀的關鍵策略,比較指的是學生深入閱讀文本過后,對多文本的異同進行對比,將背后原因挖掘出來。整合則是組合文本的零散知識點,將知識體系系統性建構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文本的理解難度與學生的閱讀能力,選擇適宜的指導形式和時機,避免過度干涉學生的閱讀過程。小學生受認知能力等因素的限制,群文閱讀過后往往只能形成零散的知識。因此,教師需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提煉,利用議題串聯多篇文本涉及的內容與知識點,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改善學生的閱讀成效。

(四)優化教學評價

為持續優化群文閱讀教學效果,語文教師還要同步優化教學評價機制,將教學評價的診斷調控、導向激勵等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1.選擇多樣性評價標準。教學評價工作主要依據評價標準來開展,由于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客觀差異,因此,語文教師需將分層評價模式應用過來,結合學生的實際差異,設定多元化、個性化評價指標,避免利用相同指標評價所有的學生。在具體測評過程中,可向學生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個人觀點與想法,結合學生的回答情況對其閱讀學習質量進行評價。

2.采用多樣化評價方式。一方面,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定量評價主要是記錄學生的文本閱讀量、觀點表達量等,定性評價則是綜合考慮學生的表達交流、成果展示等情況,科學評價學生的閱讀成果。另一方面,做好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評價,及時評價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等環節的實際表現,激勵學生動態調整學習態度,不斷提高閱讀及表達能力。

3.設置多元化評價內容。和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相比,群文閱讀教學具有差異化的目標和側重點。因此,語文教師要科學選擇評價內容,涵蓋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對閱讀策略的掌握程度,發表觀點的深度廣度等。通過設置多元化的評價內容,能夠全方位了解學生的閱讀效果,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可有效規避單篇閱讀的弊端,不僅能夠優化學生的閱讀體驗,還可以高效鍛煉和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準確把握群文閱讀的實施要點,依據正確的流程和方法科學設計教學方案,在充分凸顯群文閱讀教學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此外,語文教師要充分重視教學反思和評價,了解群文閱讀教學實施中暴露的不足,及時優化和調整教學策略,促使群文閱讀教學質量得到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 曾麗霞.群文閱讀對小學語文單元主題的優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

[2] 鐘晨鳳.群文閱讀對小學語文單元主題的優化研究[J].新一代:理論版,2019(4).

[3] 黃麗蓉.優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三策略”[J].學苑教育,2019(13).

[4] 席海東.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新作文:教研,2020(2).

[5] 陳紅,林延孝.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導學,2020(7).

作者簡介:高顯青(1972.8— ),女,漢族,甘肅永靖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DB3C5DA0-053D-4195-A1E6-76518BF48BED

猜你喜歡
單元主題群文閱讀小學語文
實施整體教學 落實語用訓練
初中語文作文單元主題教學引導寫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單元主題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對英語單元主題實踐作業的思考和探索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