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

2022-06-19 19:16李景昊董美彤李夢亭趙夢琪魯怡
醫學概論 2022年7期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診斷

李景昊 董美彤 李夢亭 趙夢琪 魯怡

摘要:肝癌的治療和防治一直以來是國內外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從世界范疇來看,全球每年新增有75萬肝癌患者,幾乎一半來自于中國,三年前,我國肝癌早期診斷率只有30%,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肝癌診斷方式不斷增加。本文就幾種常見肝癌早期診斷方法做一綜述。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診斷,AFP陰性

1.前言

原發性肝癌指來源于肝細胞和膽管細胞的惡性腫瘤。我國肝癌病理協作組大體分型分為:彌漫型、塊狀型、結節型、小肝癌(直徑<3.0cm)。鏡下分為肝細胞肝癌、膽管細胞癌、混合型肝癌。近年原發性肝癌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已上升為惡性腫瘤的第2位,每年有13萬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總數的42%,全世界每年新發的肝癌45%在中國.合理利用AFP實驗室檢查以及B超、多期增強CT和磁共振圖像進行聯合診斷能夠大大提高原發性肝癌的確診率,對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2.肝癌常見診斷方式

2.1 AFP陰性診斷原發性肝癌

AFP是一種糖蛋白,正常生理狀態下主要由胎兒的肝細胞和卵黃囊合成,在分娩后嬰兒體內AFP逐漸下降,直至幾乎消失。利用腫瘤標志物AFP是原發性肝癌最靈敏、最特異的腫瘤標志物。因此,血液中AFP濃度的檢測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有著特殊的臨床意義。譚穎[2]等利用臨床觀察指標和統計學方法,對比分析原發性肝癌組患者、肝硬化組患者以及健康組受檢者在血清清CHI3L1、TK1、AFP檢測結果方面的差異情況并利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原發性肝癌的血清AFP含量最高,其次是肝硬化組、健康組。通過以上臨床實驗可得知血清CHI3L1、TK1、AFP三者聯合檢測可輔助診斷原發性肝癌,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2.2超聲影像占位性病變診斷原發性肝癌

超聲檢查是診斷原發性肝癌的優選影像學檢查方法,且更適合于肝癌的普查篩選和動態追蹤。高分辨力的常規超聲對直徑1cm的肝癌病灶已能較易發現,加之超聲造影的應用使超聲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準確性可達90%~95%以上。原發性肝癌超聲動態表現常為肝右葉巨大等回聲團快,邊界清晰,周邊可見細窄暈環,腫塊內部回聲不均勻,表現為“結中結”,腫塊內部血流豐富。吳海蓮[1]等選擇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間收治的原發性肝癌患者96例作為資料,分析評價B超正確診斷效果,在P>0.05的前提下B超診斷誤診3.13%、漏診7.29%直徑5~10cm腫瘤檢出率69.56%、95.59%,B超在檢查肝癌患者中,對于中晚期病灶組織具有較高的準確率,但如果患者病情處于早期,病灶直徑<1cm,超聲確診起來較為困難,通過超聲診斷可以對肝癌患者的腫瘤類型進行區分,比如巨塊型(巨大片狀的高回聲區)、結節型(回聲減弱、圓形)、彌漫型(分散的較高回聲區)。

2.3利用多期動態增強掃描技術診斷原發性肝癌

核磁共振檢查診斷肝癌的準確率相對較高,MRI從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三個方位成像,對于病變部位的空間定位更加準確。相較于CT來說MRI可以發現難以檢測到的微小肝癌,敏感性有較大的提高,且無放射性。磁共振平掃加增強是肝癌診斷的有效方法,可以呈現增加檢查圖像,比如T1加權象,是稍低信號的表現,T2加權象大多數是中到高信號的表現。在平掃和增強中也表現為快進快出翁敏強[2]等探究分析金華市廣福醫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原發性肝癌確診病例60例MRI影像學特征。結果:MRI掃描結果提示塊狀型肝癌占比最多,還有占比小部分的結節性肝癌,小肝癌,彌漫型肝癌。MRI表現中塊狀行型肝癌,T1WI呈低信號或稍低信號,T2WI呈稍高或高信號,所研究病歷中有靜脈血栓,癌細胞肝內轉移,肝門和腹膜后淋巴結腫大表現;結節性肝癌,T1WI呈稍低或低信號,T2WI呈稍高或高信號,有靜脈血栓,肝內轉移,肝門和腹膜后淋巴結腫大表現;小肝癌,T1WI主要為低信號,T2WI呈高和稍高信號,有靜脈血栓,肝門和腹膜后淋巴結腫大表現。結論:MRI影像學特征可準確判斷原發性肝癌,MRI增強掃描利于病灶的發現,為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提供有效地依據。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相對較重要,如果發現只有1cm的肝癌,及時進行治療后,則有可能活10年,甚至20年以上。

2.4利用CT增強掃描診斷原發性肝癌

CT平掃呈局限性低密度病灶,部分病灶周圍見更低密度的暈圈,CT增強檢查尚可見肝門周圍及其他部位的肝臟轉移癌病灶。原發性肝癌CT增強掃描代表性特點:增強后呈“快進快出”的表現既動脈期強化,延時后為低密度。鄭海茹[5]等分析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55例原發性肝癌患者臨床資料。通過西門子64排多層螺旋CT進行掃描,掃描參數:管電壓100kV,管電流250mA,掃描層厚、間距均為5mm。結果:PHC大多為低密度表現,少數可呈等密度,極少數可顯示為高密度,增強掃描:動脈期可見腫瘤明顯強化;門靜脈-延遲期腫瘤強化程度減低。三期增強CT掃描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效能高,可為臨床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提高臨床早期診斷率。

3.結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AFP實驗室檢查、B超、增強CT及MRI聯合使用,結合患者的早期癥狀,重視病因的詢問,盡早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應盡可能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對延長患者的生命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譚穎血清殼多糖酶3樣蛋白1及TK1、AFP在原發性肝癌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醫學理論實踐2022,35(6):1026-1028

[2]胡春梅血清異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鐵蛋白和血清淀粉樣蛋白A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2,4(8):967-972

[3]吳海蓮B超與CT在原發性肝癌首診中應用價值比較及對提高診斷準確率的意義[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8):50-51

[4]譚弈洲血清GP73、AFP和AFP—L3聯合檢測對原發性肝癌診斷的價值[J]現代醫院2014,14(4):15-19

[5]翁敏強6O例原發性肝癌MRI影像特征分析[J]ChineseRuralServiceAdministration2015,35(3):390-391

猜你喜歡
原發性肝癌診斷
三維適形半野輪照放療技術治療局部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
消癌平片聯合TACE術治療老年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和生命質量的臨床觀察
常見羽毛球運動軟組織損傷及診斷分析
貝伐單抗聯合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對36例晚期原發性肝癌生存預后的影響分析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在胃黏膜早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淺析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的運行診斷及其調試
TACE序貫3D—CRT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探析介入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觀察
不同血流阻斷法在原發性肝癌手術中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