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中植物特性與比興關系之研究

2022-06-20 15:27李冰
今古文創 2022年21期
關鍵詞:比興桑樹物象

【摘要】在《詩經》所處時代,人們往往以樸素直觀的心理,借自然外物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情緒,“比興”是《詩經》中最常見的文學藝術表現方式?!对娊洝穼⒆匀唤绱罅康闹参镂锵笞鳛椤巴馕铩痹朐?,成為隱喻意義的“比興意象”,借助比興的藝術方式,使客觀的植物與人們的主觀情緒之間產生了內在的聯系,通過這種別致的文學修辭形式,或觸物起興,或托物喻意,或遙寄情思等等,《詩經》比興之美可以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同時也對后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詩經》為起點,把一個精彩絕倫的草木意象天地開辟了出來,并形成《詩經》中特有的植物美學。本文在對詩經以及其中的比興修辭進行概述的基礎上,就《詩經》中植物特性與比興關系展開了研究。

【關鍵字】詩經;草木意象;比興;植物特性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1-00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1.002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 《詩經》中的植物起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9-ZZJH-693)階段性成果。

《詩經》中有關自然生命力的意象中,植物意象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這也是農耕社會背景下特有的社會心理?!对娊洝分幸恍┳髌肥且灾参镆庀笞鳛槿祟惿膮⒄?,通過描寫植物的生存狀態,表達出上古先民心中的感情體驗,并將自身抽象的生命實現了多樣化和物象化,詩經中所涉及的植物種類相豐富多彩,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教人認識植物的教科書。其借助植物意象的審美功用也體現的尤其鮮明,《詩經》中運用植物特性來比興寄托,是詩經修辭的一大特色。

一、《詩經》中的植物意象與比興運用概述

在以詩詞為主流的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詩經》是當之無愧的奠基之作,自結集成書開始,就是各朝歷代的文學研究評論的重要內容,他們各自用不同的思路和觀點,全方位多角度的發掘這部代表我國詩歌歷史上第一個巔峰之中豐富的審美內涵,以及其中蘊含的豐厚的文化底蘊,其旺盛的生命力直到今天還讓人們動容?!对娊洝分泽w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固然得益于眾多研究者堅持不懈的探究與發掘,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詩經》作為充滿生活氣息的文學作品,其本身就發散蓬勃的生命意蘊。這種意蘊在其中對植物意象的描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詩經》中也體現了我國古代先民對自然生命力的感悟與體驗。在《詩經 》渾樸原始而又絢爛多彩的植物描寫中,蘊涵著大自然和諧而又熱烈的生命律動。詩經中有花園中嬌艷奪目的花朵,有青山上挺拔蘢蔥的樹木,有悅耳的空山鳥語,有溪澗中流淌的淺斟低唱低……這千姿百態的自然景物,把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鮮活地展示給了讀者。在《詩經》所處的時代,先民們就是從這些生活中與其朝夕相伴,耳熟能詳的自然景觀中感受生命的律動與嬗變,使得自己對生命內涵的理解也在不斷地豐富之中?!对娊洝肥窃姼杩偧?,作為詩歌藝術形式,它以詩歌獨有的特色貫通了人與物之間的生命的聯系,并成了人與物之間聯系的重要載體。

通??磥?,把主觀感情客觀化、物象化是詩歌創作的本質特點,使人們的主觀思想與物象相融合,進而把物我相諧、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營造出來。借助于外物表現主觀感情,通過景語寫情語是詩歌把主觀思想物象化重要途徑。由此可見,在詩歌藝術形式中,“外物”從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而《詩經》豐富多彩的植物意象正是“外物”重要體現形式。具備了植物這一外物,詩經中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表達主觀思想情感的呢?

“比興”是《詩經》中最為常用的藝術表現方式。對于“比興”,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明確地將“比”分為“比義”與“比類”兩種?!氨阮悺敝傅氖且晕锉任?,“比義”指的是借物言志;而皎然在《詩式》也有“取義曰興,義即象下之意”提法,指的都是把感情融入了物象之中。朱熹在《詩集傳》正式提出了“興而比”的說法,指出先言他物引申到詩詞創作之中為“興”。綜上所述,可以認為《詩經》中的“比興”,指的就是客觀外物與主觀感情深度融合的一種文學藝術手法,可以使得人們的主觀思想感情客觀物象化?!对娊洝穼⒆匀唤缰兄参镂锵笞鳛楸扰d中的“外物”,使其作為一種“比興意象”存在著象征意義,《詩經》借助比興文學藝術表現手法,使植物與人的主觀感情之間建立了橋梁。借助這些蘊含著人們豐富的思想感情的比興意象,傳達出那個時代先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对娊洝吩跐饽夭实孛枥L植物意象的自然生命力時,還充分對植物的色彩、氣味、形態、聲音等元素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繪,全方位調動了人們的思想感情,將生命的不同形態中體現出的生命情緒描繪得淋漓盡致。本文專門針對《詩經》不同類型的植物意象進行了分類梳理,從“比興”的視角分析了植物典型特性中蘊含的人們的思想感情。

二、《詩經》中植物特性與比興關系

(一)草木豐茂,思念與愛戀

《詩經》中以思念為主題的詩歌并不少見,為了把至深的思念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就會用花草植物比興愛情中的男女,葛是我國比較常見的多年生藤本植物,我國古代勞動婦女采葛、制葛已經成為常態?!对娊洝分幸浴案稹弊鳛楸扰d意象的描述也是較為常見的。除去葛的自然物象特征,其中還有著深刻的比喻和象征意義,即以葛來比喻思念,并用葛來進行祝福。這是我國古代先民針對其生命形態及生長習性類比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情感?!耙愿鹩魉寄睢笔菍Ω鹇d延不絕的直觀形態與人的思緒持續悠長的相似性充分的加以借鑒和利用。前人對葛生長過程中不斷向外擴展形態的態勢,與人遠離親人的生活際遇的相似之處進行了類比。用葛有形的生命形態把綿綿無盡的思念具體化,以有形的植物比喻無形的思想,使綿綿不絕的思緒轉化為具體可以感知的形象,生動形象展示給讀者,以葛藤生長越來越遠離根基,來比喻人遠走他鄉無依無靠的境遇,進而把濃郁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達出來。例如在《邶風.旄丘》就是一篇以“葛”起興的代表作品: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誕”是“延”的通假字,取延長之意。這首詩寫的是詩人登上高丘,看見生長茂盛綿延向周圍的葛藤,心中充滿了惆悵的情懷,想到自己思念的人在遠方一直未歸,心中的愁緒就像葛藤一樣蔓延不絕。這里用土山上的葛藤起興,以葛來比擬思念遠方親人的感情,將“葛”所興起的愁緒與“登高懷人”的思想深度融合,使得詩歌的情感表達形象動人。詞人將植物的生長特性恰如其分的運用到詩歌的創作中,將無形的愁緒轉化為可以具體感知的物象,為詩歌的主題增色不少。

《唐風·杖杜》還用孤零的赤棠樹比興人孤單無依的狀態。流浪詩人如一棵獨自生長的杜樹,在他鄉“獨行踽踽”“獨行農晨”,處于孤獨、無助的狀態中,沒有人幫助和同情他。在這樣孤獨寂寞的情緒中,一個遠在他鄉處境窘迫游子思念親人的感情就會油然而生。字里行間蘊含著對親情的渴望與眷戀,讓人讀起來情真意切,產生無限的憐憫與同情?!短骑L》中還有一首林杜詩,比興的內容同樣是由“孤單”引發的,《唐風·有林之杜》以“有林之杜,生于道左;有林之杜,生于道周”起興,作者把自己比作杖杜,其意指的是自己一個人的孤單,這種孤單不僅存在“孤獨”感,而是期對愛情的渴慕,以及對與愛人在一起酸甜苦辣的思念,不愿意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氨似渚?,噬肯適我”表達了詩人對愛人的想念,擔心自己條件有限,不能對君子產生吸引力?!爸行暮弥?,曷飲食之”則寫詩人對所愛之人的感情是淳樸和堅定的,而且希望可以和他共同生活在一起。

(二)春華秋實,福德象征

春天意味是一個百花盛開欣欣向榮的季節,秋天是百果成熟的收獲季節。春的繁花與秋的果實都會讓人心神蕩漾。在《詩經》的植物比興中,以春華秋實起興的也占到了關鍵的位置。福德是我國古人非??粗氐膫鹘y,古人通常也會使用植物來比興福德方面的內容,這在《詩經》中也有體現,如植物的枝、花、果都可以作為福德的象征,這也充分體現了我國先民對美好生活追求?!吨苣稀ぬ邑病罚?/p>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其中“灼”是通假字,指的是“悼”,其中蘊含著鮮艷明麗的意思。這里起興的植物是桃花,贊美的對象是女子,就是今天看來也是十分貼切合適的。此詩主要以出嫁的新娘為描寫對象,從新郎的視角對所娶的新娘進行了描寫,這里的新娘是一個“灼灼其華”“宜室宜家”,也就是明麗動人、很會持家的好妻子,故整首詩中充滿著喜慶的色彩,歡快明麗是這首詩的感情主基調,同時在視覺上也給人以強烈的沖擊,使看到美麗的桃花,想象出婚姻如同春天一般美好。

《唐風·椒聊》對古代婦女多子進行了傾情描述。是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全詩描述的都是花椒這種植物,然后用比興的手法?!短骑L·椒聊》中說道: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

這對結實累累的花椒進行了描述。詩人不厭其煩地描繪花椒的果實?!敖分畬?,蕃衍盈升?!惫耪Z中把草木聚生成叢叫作聊,這是對花椒樹的果實累累進行了描述,然后寫到“彼其之子,碩大無朋”,這主要是對花椒果實的描述,描寫了花椒的果實不僅數量多而且品質好。最后“椒聊且,遠條且”,“椒聊且”和首句“椒聊之實”之間可以呼應,并發出發出由衷的感嘆,“遠條且”描寫的是花椒果實的芬香,指出了椒之氣日益遠長甸。全詩從數量、大小、香氣的視角對花椒進行了傾情的描述。詩人不僅把一副花椒結子圖活靈活現地展示了出來, 同時以花椒的子多、子好起興,對婦女多子多福進行了傾情的描述?!?彼其之子,碩大無朋”,不僅是對花椒之子的描述,同時也是對婦人進行描述的句子,碩大是先秦時期美的重要標準,此句詩借用花椒之子的飽滿對婦人的肥碩進行了活靈活現的描繪。

(三)草枯葉落:痛苦與歡愉

春華秋實的季節過去以后,冬天開始到來,放眼望去,樹木上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枝杈,新綠又要等到來年。人們看到“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情景,心中就會產生慨嘆。這也是我國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比興手法的來源,在《詩經》產生的時代,傷春悲秋還不是文學的主基調,但是對草枯葉落也會發出了感嘆。雖然這種感嘆并不是十分強烈,但它確實運用比興的手法打開了秋思之門。闊葉樹春夏和秋冬之間的區別是最明顯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人們感傷的植物?!缎l風·氓》中就是以春夏和秋冬的桑樹起興,女主人因為年老色衰而被丈夫嫌棄,對女子的“無以士耽”進行勸誡。桑樹在我國古代男耕女織的農業社會中,是婦女們最熟悉和常見的植物之一,她們熟悉和喜愛桑樹,因此詩經中把桑樹選做了重要的比興對象?!缎l風·氓》中寫道: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衛風·氓》是一首典型的棄婦詩。全詩描述了女主人和氓相遇、結合、被冷落以及被拋棄的過程。主人公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對其他女子進行了勸誡,要求他們不能被愛情蒙蔽雙眼,看錯人會耽誤自己一輩子。詩中用女子們熟悉的桑樹起興,使讀者一開始就產生親切感,詩歌中提到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之落,其黃而隕?!币彩侨藗兂R姷纳湓诟鱾€季節的景象。夏天樹葉青翠茂密,是飼蠶的精品,采滿籮筐后桑田間充滿著歡聲笑語。但是到了秋風以后,桑葉開始變得枯黃,并在秋風中隕落,桑田里中變得冷冷清清,再也沒有人們的歡聲笑語。詩人用桑樹起興,對這樣一個過程進行了傾情的描述。

用“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興青春風華正茂的少年,這時氓對她溫存體貼,但是詩人也對女子們做出了勸誡:

于嗟鳩兮,無以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讓她們不要像鳩鳥吃桑葚一樣被甜言蜜語所迷惑,如果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沉溺在愛情中失去自我和理智,就會陷入極端危險的境地。并把自己的作為典型的例子告誡給大家,自己就是在“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季節被拋棄的,就像桑樹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充分的貢獻了出來,待到秋冬來臨的時候,卻被無情地拋棄和忘卻了,詩人通過自己這樣的經歷,當她把自己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氓,在幫助對方成就家業后,自己人老珠黃逝去了青春,在這樣的背景下,氓忘記了女子以前的一切的好, “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無情拋棄了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自己的女子。全詩借助桑樹起興,進入議論環節,給人一種自然而不突兀的感覺,且比興的對象是他們熟悉的桑樹的生長過程,因此這樣的比興極易引起讀者的共鳴,還可以起到非常明顯的效果。讓人們明白娶妻要看重她品質和道德,而不是沉迷于女性的姿色,不能因為妻子年老色衰就拋棄她。

由上可知,《詩經》中的植物意象特性的運用,是其比興修辭的重要手段,《詩經》中充分運用了植物的各種特性,把先民真實的精神世界了準確、全面、形象地展示了出來,也達到了較高的文學藝術審美境界。它為后世文學創作提供了植物美學思維,激發了后人運用植物意象的創作欲望,同時對我國古代先民的生活的環境和習慣做了最好的紀錄,其中蘊含的文化意蘊,直到今天依舊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騰飛.《詩經》草本植物類意象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2]任曉萌.《詩經》中的植物及其意象分析——以《詩經·國風》中的植物為例[J].學周刊,2021,(07):20-22.

[3]丁佐湘,何秋霞.《詩經》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文化解讀——以“蕭”為例[J].新余學院學報,2018,(06):40-42.

[4]李姣.淺析《詩經》比興創造的情景交融藝術境界[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5,(10):24-26.

[5]李燊. 《詩集傳》“賦比興”次序發微——兼談論比,興兼用與專用問題[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4):

50-52.

[6]張萬民.A Revisit of Zhu Xi's Systematic Fu-bi-xing from His Discussion on “Bi”[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56(001):8-99..

[7]邱美.《詩經》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響[D].蘇州大學,2008.

[8]曹然.淺析中國古代自然崇拜對《詩經》中植物意象的影響[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91-94.

作者簡介:

李冰,女,河南溫縣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猜你喜歡
比興桑樹物象
意象與形象、物象、意境
——“意象”闡釋的幾組重要范疇的語義辨析
桑樹下的快樂
如何與物象相處
記敘文構思之“物象法”
我的小桑樹
同為“漁夫”,異為“漁夫”
試論虞山詩派對晚明吳中詩風的繼承與發展
關于納蘭性德文學思想的解讀
《孔雀東南飛》開篇二句考釋
哭泣的桑樹觀海之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