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縣有機稻魚綜合種養技術操作規程

2022-06-20 21:46馮曉珠聶超劉鵬趙倩王芝顏侯衛麗
新農民 2022年15期
關鍵詞:操作

馮曉珠 聶超 劉鵬 趙倩 王芝顏 侯衛麗

摘要:有機稻田養魚是獲得稻魚互利雙增收的一項生產技術,指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經過改造,使其既種植水稻又可以養殖魚類,使稻田內的水資源、雜草資源、水生動物資源,以及其他物質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養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過所養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動,為稻田除草、除蟲、疏土和增肥,本文將相關種植養殖技術規程總結如下,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洋縣;有機稻魚綜合種養;操作

1 養魚稻田的選擇

1.1 土質好

首先保水力強,無污染,無浸水、不漏水;其次要求稻田土壤比較肥沃,呈弱堿性,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豐富,稻田底棲生物群落豐富,能給所養殖的魚類提供豐富多樣的餌料生物(符合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1.2 水源好

水源水質要保證良好無污染,水量充足,并設有獨立的排灌渠道,排灌方便,能做到旱不干、澇不淹,確保稻田水量可以及時得到控制(符合GB5084農田灌溉水標準,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

1.3 光照條件好

光照充足,同時又有一定的遮陰條件。稻谷的生長要良好的光照條件進行光合作用,魚類生長也要良好的光照,因此養魚的稻田一定要有良好的光照條件。但在夏季應防止水溫過高影響魚類的正常生長,可在魚溜上方設置一定的遮陰設施。

2 田間工程建設

稻田田間工程改造9月份水稻收割完開始實施,第二年2月前完成為宜(也適宜稻鰍、稻蝦(小龍蝦)、稻蟹、稻鱉綜合種養和稻鴨生態種養)。新建的養魚稻田,插秧之前開挖好魚溝、魚凼,并加固田埂。舊養魚稻田對溝凼進行整修,魚溝、魚凼及田埂夯實不漏水。開挖魚溝、魚凼,面積不超過種養稻田總面積10%(稻魚圖1)。

2.1 魚溝(邊溝)

面積0.67~1.33hm2稻田,距田坎0.5~1m處,沿田坎內側挖一條寬1~2m環溝;面積1.33~2hm2稻田,距田坎1m處,沿田坎內側挖一條寬2~3m環溝;面積2~3.33hm2稻田,距田坎1~2m處,沿田坎內側挖一條寬3~4m環溝,深度1~1.5m,環溝上寬下窄,坡比1︰1;面積在0.67hm2以下稻田,在稻田的一側或兩側開挖邊溝,溝寬1~2m,深1~1.5m,坡比1︰1。所挖泥土用于加高加固四周田埂,高0.6~1m,外田埂底寬2m,頂面寬1m,加固田埂時每層土都要拍打結實,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滿水時不崩塌。2hm2以上的稻田在稻田中設置“十”字形或“#”字形中央溝,與環溝相連,寬0.5~1m、深0.5~0.6m(圖2稻魚平面圖、圖3剖面圖)

2.2 魚凼(暫養池)

為便于魚的捕撈和投餌,每塊稻田可設置1~2處魚凼,將魚凼設置在進水口或排水口的一角,與環溝(邊溝)相通,暫養池長4~6m,寬3~5m,較環溝(邊溝)深0.3~0.5m,形狀以長方形為宜。

如有條件,可設置一個臨時性苗種培育區,即選擇水源條件好的田塊筑埂蓄水,主要用于稻田養魚所需魚種培育和未達上市規格田魚暫養,按每0.67~1.33hm2稻田配套667m2暫養池。苗種培育區的改造,主要有魚溝、魚凼的加深,田埂的加高加固,調整進排水管的高度,以確保蓄水量。

2.3 農機通道

農機通道的設置應保證農用機械可以順利通行,且不影響魚溝水體循環流動。在交通便利的一側,每塊田設置農機通道1處,寬度4m以上,使用1~2根直徑0.6~1m加筋水泥涵管并列埋于魚溝中并用田土填平,為防止水泥涵管被淤積,水泥涵管底部高于環溝底部20cm設置。

2.4 進排水口

新建養魚稻田,進排水口設置在稻田對角,進排水設施常用磚砌、水泥預制或塑料管道。舊養魚稻田應進行檢查,夯實進排水口,防止漏水。

2.5 攔魚柵(防逃設施)

攔魚柵的主要作用是防逃,其材料可用竹柵、鐵篩網、尼龍網片和網衣等,攔魚柵的孔隙或網眼大小,根據所放養魚種規格來確定,以不逃魚、確保水流通暢為標準,將攔魚柵安裝在進排水口和溢洪口處,安裝時,使其呈弧形,凸面逆水安裝,寬度為進排水口的1.5倍,上端高出水面20~30cm,下端埋入土中20cm以上,兩側嵌入田埂15~20cm,扎實牢固,為保險起見攔魚柵(防逃設施)設置2層。

3 清田消毒工作

清田消毒工作應在投放魚苗種之前進行,清除田間的野雜魚及敵害生物,消滅病菌??蛇x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專用消毒藥物等。生石灰干法消毒時,可用水溶化成糊狀,然后進行全田潑灑,也可直接將灰粉撒入稻田,用生石灰50~75kg/667m2;濕法消毒時,每1m水深用生石灰100~150kg/667m2,消毒后10~15d后可放魚。漂白粉干法清塘,用漂白粉5~10kg/667m2,先將漂白粉在木桶(不能使用金屬容器)內加水溶解,稀釋后全池均勻潑灑;帶水清塘,水深1m用量10~20kg/667m2;二氧化氯每1m水深用量1~1.5kg/667m2,漂白粉、二氧化氯消毒后5~7d可放魚。專用消毒藥物按說明書使用。

4 魚苗種放養

4.1 品種選擇

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選擇放養種類,一般以經濟價值較高的雜食性或吃食性魚類為主,套養少量濾食性魚類。主要品種有鯉魚、草魚、鯽魚等。從正規苗種場購買優質苗種,保證其活力好、體表完整無損傷、健康、規格整齊。

4.2 投放密度

放養密度根據養殖方式、養殖時間、品種、管理水平、魚種規格、田間工程狀況而定。魚種培育一般3cm夏花投放1500~2000尾/667m2;商品魚養殖,在投飼料情況下,養殖鯉魚一般投放規格150~200g/尾的鯉魚種200~300尾/667m2,養殖鯽魚一般投放規格50~100g/尾的鯽魚種300~400尾/667m2,搭配250~500g草魚10尾/667m2。放養前用3%~4%的食鹽水對苗種浸洗5~10min。魚種培育可在插秧前放養,商品魚養殖,鯉、鯽魚在栽秧10~15d秧苗返青后投放,草魚在插秧1月后水稻有效分蘗后至拔節期投放。在田間工程標準高,水源及配套設施好,飼料充足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投放量。

在投放魚苗種時,應嚴格注意運輸用水與田水的溫差,若兩者溫差較大,待水溫接近時,再投放苗種入稻田中。苗種放養操作時要熟練、輕快,避免魚體受傷。盡量選擇魚坑和魚溝中投放,讓其自行分散。

4.3 投喂管理

投喂應配合顆粒飼料。做到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投喂,日投喂量為魚體重量的2%~3%,遵循“三看”原則,即看魚、看水、看天,并根據實際情況做靈活適當調整,如遇天氣悶熱或者天氣驟變、氣溫過低時,應減少或暫停投餌。在魚溝或魚凼固定位置,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8~9時,下午3~4時,每次投喂至七、八成飽即可,即投喂飼料時集群吃食的魚70%~80%已游走,停止投飼。

4.4 田水管理

稻田水位管理根據水稻生長的需要與田魚對水的要求保持基本一致,稻田水位由淺到深。除曬田階段外,水稻生長初期保持田面水深3~5cm,隨著水稻的生長,高溫時保持稻田最大水位,田面水深至10~20cm,平時以魚溝坑有微流水更佳,水流以早晚魚不浮頭為準。處理好曬田與養魚關系,曬田時要慢慢放水,使魚有充足的時間游進魚溝、魚坑,期間要注意觀察魚情,發現情況,要及時向魚溝、魚坑加注新水,曬田后及時復水,最好每天將魚溝坑水更換一部分。

5 日常管理

“三分養、七分管”,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在整個養殖過程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水源水質管理方面,要保證用水安全,不能讓田中流入有毒水體,高溫季節為了防止田水溫度過高,要注意勤換、排水,避免水質惡化,缺氧浮頭。既要注意干旱季節的保水問題,又要做好雨季排澇工作,確保旱澇保收。巡田時務必做到認真仔細,注意魚類的活動情況以及吃食情況,掌握魚類的生長信息,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下雨天應盡可能增加巡田次數,防止溢水逃魚。

(1)堅持每天早晚巡查,主要觀察水色、水位和魚的活動情況,及時換水、加注新水。

(2)經常檢查攔魚柵(防逃設施)、檢查田埂有無漏洞,惡劣天氣加強巡察,及時排洪、撈渣,補修攔魚設施和漏洞。對稻田中老鼠、蛇等敵害生物要及時清除、驅除。

(3)春季雨水較多,夏季氣溫炎熱,運輸和保存飼料等漁需物資注意防止霉變。

(4)做好水質管理,養殖期間要定期換水,及時加注新水,保持水色以青綠色或油綠色,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根據天氣情況每隔3~5d換水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1/3,保持水質良好。若水質較差,選用水質改良劑和光合細菌、EM菌等微生物制劑在溝坑潑灑,調節水質。

(5)做好生產日志。

6 水稻種植管理

(1)水稻品種選擇。在水稻選擇上,選擇當地主推的優質、抗病蟲害、耐肥、秸稈堅硬、抗倒伏力強的中晚熟品種。

(2)栽秧。采用淺水栽插,常規栽培方法,以手工或機插秧為宜,栽植密度30cm×15cm,根據水稻品種、稻田肥力等因素合理確定,以確保魚類生活環境通風透氣性能好為宜。

(3)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商品有機肥、農家肥、生物為主,少量多次?;室淮涡允┳?,后期看苗補肥。整田時施基肥,農家肥經發酵熟化后,插秧前的10~15d,施200~300kg/667m2,均勻撒在田面并翻耕耙勻,商品有機肥的使用按常規用量。追肥使用根據水稻生長情況確定,稻田養魚后,因魚類排泄物的增肥作用,每次追肥用量要相應減少,在晴天時,適當加深水位施,悶熱天不要施肥,以免魚缺氧,高溫期施肥,采取量少次多,大田分半施肥,施追肥前最好先把魚趕至魚溝、魚坑中,施有機肥要充分腐熟,避免對稻田魚類傷害。施肥時不要將肥料撒入魚溝、魚凼中。

(4)曬田。曬田要輕曬或短期曬,時間要盡量短,做到曬田不曬魚,不傷魚,曬田程度以田塊中間不陷腳,田邊表土不裂紋和發白為宜。曬田時,將水緩緩流出,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為宜,使魚全部游到溝坑內,保持溝坑水位80cm以上,并加強水質管理,注意水質過濃或溫度過高造成魚浮頭等病害,有條件保持夠坑微流水,最好每天將魚溝坑水更換一部分。曬好后,應及時恢復原水位,且為了避免導致溝坑內的魚長時間密度過大而產生不利影響,盡可能不要曬得太久。

(5)水稻病害防治。①采用物理方法與生物防控相結合防治水稻病蟲害,利用和保護害蟲天敵,使用性誘劑殺蟲,有條件地建議每2hm2配一盞誘蟲燈。

②稻田需用藥時,選擇生物性或植物制劑的農藥,禁用化學合成的農藥。注意嚴格把握農藥安全使用濃度和養殖魚品種禁忌,不用對魚類毒性比較大的農藥,禁用高毒農藥,農藥劑型方面,多選用水劑或油劑,少用或不用粉劑。③噴灑農藥方法:一種是先適當加深稻田水位,以稀釋落入水中農藥的濃度,噴灑農藥后及時進行田間換水,另一種是先放掉部分田水,使魚進入溝坑,等農藥毒性過后,再注入新水。噴藥時,噴嘴斜向稻葉或朝上,藥物盡量灑在稻葉上,以利提高防治病蟲效力,同時,又可減少農藥落入水中對魚類造成危害。還可以采用分批分片方法施藥,即將稻田分幾個小區,交替輪換用藥,一般分成2個小區,每天只對其中一個小區用藥,在對稻田的一個小區用藥時,魚類可自行進入另一個小區,避免其受到傷害。

7 病害防治

稻田養殖過程中田魚病害不多,但有時也會出現水霉病、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等病癥,因此應重視魚病防治,將此作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1)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好魚溝魚凼特別是舊稻田的消毒工作,溝凼晾曬后,用生石灰按60~70kg/667m2對魚溝魚凼消毒處理。苗種投放前,用3%~5%的食鹽水5~10min,或10~20ml/L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15min進行消毒,投放魚種時操作要注意,防止創傷。

(2)科學合理用藥。在苗種發生病害,或水中有害生物大量生長時,嚴禁使用禁用藥物。應科學合理使用藥物,及時對田水消毒,并且投喂藥餌進行治療。

8 收獲

成魚收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收獲前先放水,慢慢把魚集中到魚溝、魚坑中,待暫養池水位降到一定深度,用小網起捕。若捕撈在水稻收割前進行,為了將魚捕撈干凈,又不影響水稻生長,可進行排水捕撈,也可結合休閑旅游活動進行垂釣捕獲。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田塘結合,將起捕的成魚集中到池塘中,待價銷售。

參考文獻

[1] 楊傳萍.稻漁綜合種養養殖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21(30):169.

[2] 張云勇.稻魚共生綜合種養技術[J].云南農業,2022(3):85.

猜你喜歡
操作
微課在小學數學中低段操作教學中的運用
相信自己最棒,努力做到我行
淺談小學信息技術的情境化教學
關于數控機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討及分析
兒童數學學業求助的有效方式
泌尿外科手術及操作致輸尿管損傷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