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謎”融入語文教學的策略分析

2022-06-21 01:12卓安慰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29期
關鍵詞:燈謎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卓安慰

摘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燈謎”憑借其本身融合了知識、思想和樂趣的優勢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而“猜燈謎”的活動也具備極強的啟發智慧、熏陶情操的作用。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老師采取適當的措施將包括燈謎在內的傳統文化融入到語文課堂,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激發學習的主動意識和創新精神,也有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面。作為從事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可以嘗試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燈謎,優化課堂,本文就將以此為中心,闡述語文課堂和燈謎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燈謎;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目前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正在進行廣泛且深入的改革創新階段,參考新課標的相關要求,燈謎活動融入到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可以為學生們搭建語文知識的實踐平臺,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得以深化。老師將燈謎融入語文課堂,并促進系統協同發展,利用燈謎所具備的知識性和文學性特征,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提升語文學科素養。

一、初中語文課堂融入“燈謎”的正向作用

其一,“燈謎”能夠為初中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學習提供動力?!盁糁i”趣味橫生,簡單易懂,老師如果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燈謎導入教學,在重難點疏導及中心提煉過程中加入相關燈謎,勢必能夠促進學生的主體思維,積極投入課堂學習,達到啟發思維,形成深層次記憶的效果。這對初中學生而言,是學習奠基、能力提升的重要驅動力。

其二,“燈謎”可以為初中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承提供路徑。傳統文化的傳承是語文學科的一項重要內容。燈謎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當中代表性元素之一,燈謎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對基礎知識的客觀認知,同時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生成,有助于在知識掌握的基礎之上賦能民族精神和文化視野發展,為未來的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其三,“燈謎”將會為初中學生的文學拓展閱讀學習提供方向指引。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把燈謎內容通過課后拓展思考的任務融入到語文課程教學活動當中,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幫助學生在思考燈謎謎底中了解更多課外知識,完成課外閱讀實踐任務,調動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

二、初中語文課堂融入“燈謎”的實踐策略

(一)課堂融入:利用燈謎活動,激發主體意識

從巴普洛夫心理學的觀點來說,青少年群體學習的目的、意志以及興趣呈現三方互動的關系,相輔相成。假如學生對某件事情產生了興趣,那么他們勢必能夠形成學習的內驅動力,并把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并在活動期間,逐步加深對知識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的深化發展,形成更加明確的目的傾向,實現良性循環。在語文教學當中自然也是如此,利用燈謎來進行課堂教學,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初期即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順利提升教學實效。

以《岳陽樓記》的教學為例,在上課之前,老師先不急于授課,先提出一則燈謎“昔日曾憂破屋漏,而今瑞雪迎豐收”,要求學生們結合自己的預習結果猜一猜:謎底文中的哪一句?學生們先是茫然,然后無論是有沒有預習的學生,都立刻翻開了書本去尋找能夠契合這一情境的語句,很快就能夠找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顯然,預習得好、認真的學生回答的速度明顯更快,學生的好勝心理將對接下來的課程作主動預習奠定了思想基礎。

再比如,學習《石壕吏》一課,老師先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不急于講解文章內容,先展示一則燈謎“只有一公分”,要求學生們猜出謎底,學生先是疑惑,為什么在語文教學中突然要猜一個數學單位呢?很快,在小組討論和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找到了“獨與老翁別”,詼諧幽默的燈謎令學生們哄堂大笑,課堂氛圍明顯活躍起來。

課文重難點的疏導及中心的歸納環節亦可通過燈謎來達到激發興趣、引導思維、鞏固記憶,使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錘煉語言:利用燈謎內涵,提升學生能力

作為兼具藝術性和規則性的藝術形式,燈謎重要的構成主體“謎面”必須要遵守基本的成文規定,也就是說,謎面需要擁有指引猜謎的依據,做到邏輯自洽,并保證文采。初中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薄弱,文學儲備也還沒有形成規模,閱讀和分析短小的謎面的過程中就是一種語言的欣賞,也有從主觀思維出發的審美評判。經過大量的教學經驗證明,這樣的欣賞和審美評判如果可以形成一定的規模,就能夠促進學生主觀意識的優化完善,提升語文能力。因此,制作謎面的時候,必須要保證詞句的合理性,嚴格斟酌措辭。

在教學實踐當中,老師可以嘗試利用設置“謎底”的方式,配合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們自己尋找邏輯接洽、文采優美的平衡點,設計一則謎面。如“棚”字,一開始某小組中一名同學設計了“林邊月成雙”,另一名同學提出,“棚”的偏旁明明是“木”,說“林邊”有影響判斷的可能性,而且“月成雙”似乎也有不符合邏輯的問題;因此,在經過討論之后,該小組先是將后半段改成了“月雙影”,擁有了一些文學的色彩。但是“林邊”該如何修改,小組同學陷入了思考,許久,在老師的點撥下,同學們想到了古時候的樓臺都是木質的,另外,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之意,改成了“小樓東,月雙影”一句,此時已經形成了一個簡單的謎題,而且也具備一定的文學意蘊。一系列的思想和語言的改進,令燈謎的內涵通過文藝的表達體現出來,這是傳統的語文教學和知識訓練難以做到的。

(三)突破創新:利用燈謎趣味,實現教學延伸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燈謎和教學有一定的目標趨同性,而且較之傳統直接遣詞造句的語文教學來說,燈謎更加有知識性,能夠令初中學生獲得智慧和情感層面的熏陶。通常來說,一則燈謎出現在讀者面前,一般都是以一個詞語或者一個短語、一張圖或者一副書法,甚至一句詩詞都可以作為謎面出現,例如“獨身(謎底:成語‘自成一家’)”、“黑洞(謎底:成語‘蒼天有眼’)”等等,任何內容都能夠讓讀者進行一種語言的感知、語感的生成、思想的熏陶、思維和能力的訓練。這種將語文教學融入到娛樂活動中的課堂模式,較之長篇課文的學習來說,雖然內涵相對單薄,不過也因為其內容上短小精悍特征,更符合初中學生的個性傾向,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并轉移到實際應用當中。

可以認為,燈謎活動對于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積累來說都有非常強烈的創新意義,除了課堂上教學的過程之外,老師也需要積極地探索燈謎活動在語文創新教學、拓展教學中的應用路徑,不斷選擇新的內容、新的形式作為謎面,拓展教學范圍。例如說,“社會在發展”作為謎面,打一《水滸傳》人名,引導學生思考得到答案“史進”;“一竅不通”作為謎面,打一種古詩類型,引導學生思考“七竅都不通了”,獲得答案“七絕”等等。類似這樣的拓展知識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使用,可以有效地實現語文教學的延伸,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結語:

綜上,燈謎作為一種典型性的傳統文化元素,在融入具體的語文課程中的時候,老師可以從不同角度探索其價值,立足教學組織規劃、教學環節關注其融入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從根本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和老師的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此類課外元素的融入,也有助于引導老師提升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余慈榕.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語文教學與燈謎融合路徑[J].新一代:理論版,2021(21):2.

[2]蔡凱麗.讓校園充滿"謎味" ——淺談燈謎與語文教學的結合[J].教育(周刊),2021(22):1.

[3]徐海利.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J].課外語文,2020(09):2.

[4]何婧瑩."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融合傳統文化構建高效課堂的路徑[J].文化產業,2022(04):3.

[5]李敏.初中語文中國傳統文化主題閱讀教學實踐與反思核心探究[J].數碼設計,2021(08):1.

課題題目:語文課堂教學與燈謎結合的實踐

課題編號:FJJKXB20—747

猜你喜歡
燈謎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燈謎樂翻天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燈謎猜猜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