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20年代以來《六十種曲》研究綜述

2022-06-22 00:42黃文
今古文創 2022年20期
關鍵詞:研究綜述

【摘要】 明末清初毛晉編選《六十種曲》又名《汲古閣六十種曲》,選取了元代到明代三百年間的六十部戲劇作品,因其篇幅巨大、流傳度廣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據重要地位。本文考察《六十種曲》現有研究成果,系統梳理20世紀20年代以來學術界關于這部戲曲選集的研究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關鍵詞】 六十種曲;毛晉;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0-004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0.013

基金項目:2018年郴州市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從〈六十種曲〉看毛晉的戲曲思想》(項目編號:Czssk12018047)

毛晉是明末時期著名的藏書家,《六十種曲》是由他刊刻的第一部傳奇選集,收錄北曲雜劇1種,傳奇58種,改本1種。由于受限于“詩尊詞卑”觀念,之前并未受到重視,直到近現代學者研究才加以關注,形成熱點。將《六十種曲》作為整體進行研究發表的學術論文陸續發表,已有數十篇。涉及的研究范圍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版本研究、評點研究、形象研究、文化研究、體例研究、語言研究等。

一、《六十種曲》的版本研究

關于《六十種曲》的版本考證是研究熱點問題。持續時間相對早,研究跨度長,并且考證細致。

傅惜華《〈六十種曲〉版本考》(《大公報·劇壇》1935年8月4日),此后對其考證日益增多。直接參與了開明書店徐調孚《〈六十種曲〉敘錄》(《文學》1936年5期)開明書店著手刊行《六十種曲》,精心考證版本并補訂殘缺,并在書末敘錄介紹各曲作者和內容特色。依據金夢華《汲古閣六十種曲敘錄》(臺灣師大1955年碩士學位論文)考證,推斷毛晉刻書編刻時有版本來源,毛晉刻書的動機是諧俗。周彥文《毛晉汲古閣刻書考》(東海大學中研所1980年碩士學位論文)說明毛本初刻之時并未受到重視,及清代以后學者進行初補、再補之后才日漸流行。

此外還有一些文章對版本進行考辨,比如程有慶《別本《繡刻演劇》六十種考辨》(《北京圖書館館刊》1993年Z2期)。蔣星煜《〈六十種曲〉的文獻學研究》 (《戲劇藝術》1999年4月)依據版本的時間流傳過程,分為七個部分毛晉及汲古閣、選目、底本的版本、從《繡刻演劇》到《六十種曲》、原刻初印本的特征于流傳、重印本、重刻本與補刻本,梳理版本源流。楊曼《汲古閣整理詞曲文獻考》(河北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肖伊緋《〈六十種曲〉的前世今生》(《中華讀書報》2012年8月22日)梳理了《六十種曲》的版本流變過程,從明代“汲古閣”原刊本、拼湊完備但謬誤甚多的清代重刊本《六十種曲》、開明書店排印本、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本、1958年及1982年中華書局修訂重印本。楊秋紅《明汲古閣刊本〈六十種曲〉弁語題辭收錄整理問題》(《戲曲研究》2020年1期),考察崇禎年間發行本到現代版本五篇弁語的收錄情況,指出現代整理本存在的問題。

上述研究者在涉及的各種版本中,在資料的搜集和分析方面已經比較深入,尤其注重原刊本的研究以及各種版本的演變過程,已將《六十種曲》關于版本來源、流傳、刊刻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助于后世研究者辨析各版本的價值。

二、《六十種曲》的評點研究

以《六十種曲》為整體研究對象,對其編者貢獻,出版價值,藝術成就等方面進行評價的文章較多。由于《六十種曲評注》的出版,再次引發研究熱潮。

鄭振鐸肯定了明毛晉汲古閣刻本的重要地位,《中國的戲曲集》(《小說月報》1923年1月)稱《六十種曲》其為中國戲曲集里的極重要的一部書。這樣的評價得到學術界的認可,后世研究者也致力于更加詳細地對其進行總體評價。徐安懷《一代文學的畫廊——淺論〈六十種曲〉》(《四川師院學報》1985年1期),介紹作者情況和收集書目的過程,認為編輯者在安排順序時有其中心,并得出選集出現是劇本發展的必然結果。徐扶明《毛晉與〈六十種曲〉》(《中國文學研究》1987年2期),探討毛晉對戲曲作品收藏、整理和出版的貢獻,并分析作品暢銷的原因。同樣肯定《六十種曲》價值的論文還有不少,如《毛晉與〈六十種曲〉》(《徐州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3期),對《六十種曲》進行分類,并在分析其藝術特征、與明傳奇流派的關系等基礎上探討其流傳至今的原因,以加深對《六十種曲》選本價值的認識。還有馬衍《略論〈六十種曲〉》(《徐州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4期)、俞為民《傳奇精華的匯集——〈六十種曲〉》(《古典文學知識》1995年3期)、劉敘武《再論〈六十種曲〉的幾個問題》(《四川戲劇》2007年1期)等,都有相似論點。

研究專著方面的成果比較少,具有代表性的有臺灣黃麗貞《南劇六十種曲研究》。此外還有以黃竹三、馮俊杰為主編,結合國內著名戲曲專家而編輯出版的《六十種曲評注》,對于所收的劇目進行注釋、校對,方便閱讀利于研究。以次為中心延伸出對一些這種古籍整理工作評論文章,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劉孝嚴《跨世紀的古籍整理的重大工程——〈六十種曲評注〉評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06期)、胡維革《研究獨步,氣勢恢宏〈六十種曲〉簡介》(中國戲劇,2001年12期),分別以《六十種曲評注》的編輯出版為契機,凸顯這部戲曲集的價值。胡維革書評性文章《從“南戲”說到〈六十種曲評注〉》(《松遼學刊》2002年3期),對考證南戲的源流,論述了書籍的版本流變過程,評價從汲古閣本到中華書局重刻本的優劣,肯定六十種曲評注的價值。

對于《六十種曲》的評價大多數集中于其價值的評點,而對于其存在的問題卻涉及較少,如果加深研究可以深挖出更多研究領域。

三、《六十種曲》的形象研究

以《六十種曲》作為研究對象的分析形象,近年來對此研究逐漸增多。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兩者形式。研究的具體方式是選擇全套書中的某一類別的形象進行分析或者與其他的文本進行對比研究。

一是類型研究?!读N曲》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具體篇章的人物分析中,對于群體形象研究相對較少,主要成果集中在近五年的學術論文當中,且采取類型形象進行研究。

王姝《〈六十種曲〉中的婢女形象研究》(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將有關的47部作品中的91個婢女形象按照朝代、作家生卒年、以及類型進行分類,揭示社會環境和家庭因素對婢女品行的作用,折射出男性作家的創作心態。鄭志新《〈六十種曲〉中的母親形象》(山西師范大學2012 碩士學位論文)把作品中母親形象按照時間、類別羅列,并以血緣關系和性格特征分類,從而探討作品中母親形象轉變的社會原因、經濟原因以及劇情需要原因。杜文明《〈六十種曲〉中的俠義形象研究》(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把俠義形象分成五類,認為這些形象在語言、性格和行為上有類型化和世俗化特征。張麗娥,霍有明《身墮風塵,志懸霄漢:《〈六十種曲〉妓女形象特質析論》(《社會科學論壇》2015年2期)揭示妓女以閨閣女子正義面貌,是由明代戲曲理論情與理的調和、社會貞節觀念的強化及傳奇創作尚“奇”的審美取向共同作用下的產物。韓冬《明傳奇中旦腳文化意義研究 ——以〈六十種曲〉為例》(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闡釋旦腳的分類與發展,及其旦腳扮演的人物形象與類型,并闡明這種形象與作者之間的審美之間的關系以及明代人的生活觀和女性觀。此外還有胡嬌慧《〈六十種曲〉中幫閑形象研究》(山西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學位論文),對幫閑形象做分類整理,論述產生原因,并分析此類人物形象的作用。李安玉《明傳奇中的凈腳研究——以〈六十種曲〉為例》(山西師范大學2018年碩士學位論文)以“凈腳”作為研究對象,從名稱的由來、淵源以及作品人物形象入手加以分析。劉洋《明傳奇中的生腳研究——以〈六十種曲〉為例》(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碩士學位論文)則重點研究“生腳”的名稱由來、演變過程以及舞臺藝術。

二是比較研究。馬衍《世俗世界和精神家園中的文士范本——“三言二拍”和〈六十種曲〉文士形象比較》(明清小說研究,2010年01期)將戲曲和小說進行比較研究,比照同一時代不同體裁表現出大相徑庭的文人形象。馮靜《〈元曲選〉與〈六十種曲〉婚戀劇女主人公群像比較研究》(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從女主角的婚戀態度、婚戀障礙、婚戀結局幾個方面對比其異同,并從時代背景、作者和編選者幾要素分析共同點和不同點產生的原因。

群體形象研究,已經不僅僅關注劇中的主要人物,而且還會關注一些書中的配角和社會地位相對低的形象,對于全面解讀作品有推動作用。

四、《六十種曲》的文化研究

《六十種曲》涉及的作品有60部之多,用于研究的范圍廣,對其進行類別分析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探討出作品所蘊含的含義。

一是類別研究。根據作品的內容,區分不同的類型進行研究,已經成為一種常用的研究方式,獲得的成效也大。李佑球《〈六十種曲〉愛情劇研究》(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以其中的一個類型作為研究對象,揭示出明代知識分子的文學意識和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張默《〈六十種曲〉中歷史劇研究》(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梳理歷史劇的發展與流傳過程,歸納歷史劇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馬衍《〈六十種曲〉與明代文人心態》(《藝術百家》2009年4期)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節的編織傳遞出明代文人的心態。李艷明傳奇中的道教文化透視——以《六十種曲》為例(《宗教學研究》2013年1期)分析神仙道化劇這種類型,表現道教的神仙思想“從仙道到人道”逐漸倫理化和世俗化的過程。

二是情節研究。高禎林《明傳奇六十種曲戲劇情節研究》(私立東海大學2004年碩士學位論文)主要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以汲古閣六十種曲為底本,討論明傳奇劇本的情節設計與達到的效果。王卓《〈六十種曲〉中的科舉與婚戀情節研究》(山西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探討劇中人物在科舉歷程與個人情感之間的沖突與對抗中,傳達出來的中國封建社會士子對科舉以及婚戀問題的普遍感受、理解和期望等等。文章也關注了作家對自我安身立命的處世態度與對人生終極價值的哲學思考。黑娟《〈六十種曲〉中的忠奸斗爭》(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對文本中涉及忠奸斗爭的劇目進行區分,從概述、原因、形象研究和因果思想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劉建欣《毛晉的名劇意識與〈六十種曲〉之編纂》(《文藝理論研究》2021年05期),考察名劇意識透露出毛晉的文人情懷以及戲曲思想。

內容研究與故事情節研究對于考察選編者的審美觀念和思想有借鑒作用。近年來,關于《六十種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愛情劇、歷史劇和道化劇當中,與作者的心態相聯系。

五、《六十種曲》的體例研究

元雜劇與明傳奇有其體制特定,而對于一些特殊的現象進行分析,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戲曲的開場方式、結局模式、結構特殊都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興趣,并成為一個饒有興趣的話題。

王鳳杰《傳統戲曲之團圓開場現象論——以〈六十種曲〉為例》(《貴州社會科學》2012年3期)從作品的團圓開場出發窺探出深層的文化蘊意。以圖表方式列出相關作品出現的回目、緣起、時間、類型和寓意,由現象到本質得出結論是戲曲的固定化開場模式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體現出作者構建“家國同構”的文化心理。由單篇作品出發,兼論整體創作和作品編選成為研究者的關注點。以蔣芃《〈琵琶記〉模式下的〈六十種曲〉研究》(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為例,該文章分析《琵琶記》“生旦離合”的雙線模式以及大團圓的傳奇劇模式,分析這些模式對于明清時期婚戀家庭題材劇目產生的影響,表現為幫助傳統劇目的整理和指導劇目創作。馬衍的文章《對王實甫〈西廂記〉藝術體制的重新認識——兼論〈六十種曲〉的編選體例》側重以一部重要作品的體制變革,揭示元雜劇與傳奇之間的關系。楊鵬遠《明代傳奇鋪敘現象研究——以〈六十種曲〉所錄為重點》(集美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明代傳奇鋪敘現象的內容分類、形成原因、文學特點和表演。

元雜劇與明傳奇由其固定的體例,而其形成必定有其原因,研究者抓住其中的某部代表性作品的變化,揭示出兩種戲曲形式之間的承接關系具有一定意義。

六、《六十種曲》的語言研究

《六十種曲》研究的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引起了語言學和文獻學研究者的注意,主要集中于用韻、量詞上。

戲曲的用韻、量詞研究關注較多。崔秀貞《明代〈六十種曲〉用韻之研究》(臺灣輔仁大學1992年碩士學位論文)。黃亮《〈六十種曲〉用韻研究》(蘇州大學2012年博士學位論文)選用的是汲古閣本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計算機輔助研究和統計學方法對文本進行窮盡式考察,依據所錄的1043個曲牌一共16815個韻,將韻分為19個系統,結合明代的曲韻變化規律,從而得出南曲用韻遵用《中原音韻》的結論。葉桂郴《〈六十種曲〉和明代文獻的量詞》(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博士學位論文)先分析量詞的實質,在探求量詞在漢語中產生的原因,《六十種曲》與明代文獻中的量詞使用狀況進行研究。此外還有關于戲曲中其他文體的研究,特別是詞的研究。比較典型的文章是汪超的《明代戲曲中的詞作初探——以毛晉〈六十種曲〉所收傳奇為中心》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1年5期),專門論述了其中明傳奇文本的劇中詞之著作權、詞牌運用、語體色彩、敘事與再現等問題。

綜上所述,20世紀20年代以來至今,針對《六十種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上述幾個方面。2000年以后,關于這部傳奇集的整體性研究呈現越來越蓬勃的發展態勢,研究者不斷發掘新領域、尋找新角度,對于解決問題有了重大突破。一些研究者運用民俗學、音韻學、歷史學、宗教學、語言學等角度來研究文本,取得了可喜成績。從目前的研究結果分析,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從整體上看,學術界對于《六十種曲》的研究多集中于具體的篇目研究。特別是一些名篇的研究,比如《琵琶記》和“臨川四夢”的考證、內容、思想與藝術特征等都有涉及,而以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卻相對薄弱。二是,有關于明代的一些社會現象的分析,依據《六十種曲》為研究對象時,有時候沒有考慮到選編者的主觀思想對作品的改編,從而影響到文章結論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毛晉.六十種曲[M].北京:中華書局,1996.

[2]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長沙:岳麓書社,1996.

[3]吳梅.中國戲曲概論[M].長沙:岳麓書社,2010.

[4]施旭升.中國戲曲審美文化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5]鄭傳寅.中國戲曲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黃文,女,湖南藍山人,文學博士,湘南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猜你喜歡
研究綜述
產業經濟研究的發展新進程
敦煌古代武術研究綜述
心理健康教師能力構成的研究綜述
我國教師教育實踐研究綜述
兒童旅游研究綜述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文獻綜述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關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綜述
“中國精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