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實踐與發展

2022-06-23 05:36蔡秀金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關鍵詞:文化科技融合;公共圖書館;文化大數據

摘 要: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政策導向非常明顯。文章調查分析了公共圖書館的文化科技融合實踐,分別對圖書館空間設施、圖書館館藏資源、圖書館館藏和圖書館技術研究四個方面的科技融合進行了總結,認為圖書館未來需要從空間、館藏、對外合作和人力資源方面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2)05-0034-04

文化與科技相互促進、融合發展貫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史。紙張的發明使文化的傳播更快捷,為圖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活字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圖書生產成為一個產業。以色列成為舉世矚目的科技強國,被認為與其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猶太文化息息相關??茖W技術對文化事業和產業的支撐作用體現在:科技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共性技術和專項技術;文化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都依賴科技;文化傳播的渠道、方式和手段對科技也有很直接的依賴;開發、存儲文化資源以及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也需要采用高新技術。文化則為科學技術發展注入精神動力,使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

2019年8月,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將文化與科技融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理應響應意見的要求,結合自身情況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本研究旨在分析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要點,調研分析圖書館目前的發展實踐,探尋圖書館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的下一步舉措。

1 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要義

所謂文化科技融合,有專家從理論層面進行了定義和內涵解析。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姜念云認為文化與科技融合就是通過將各類文化元素、內容、形式和服務,與科學技術的原理、理論、方法和手段進行有機結合,提升有關產品的價值與品質,形成新的內容、形式、功能與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求的創新過程[1]。尹宏等認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本質上是科技對文化施加影響,文化對科技進行選擇,二者相互作用并最終融為一體的過程[2]。于澤在總結前人理論成果的基礎上認為,文化與科技融合是指在遵循文化和科技各自特點與規律的基礎上,將文化和科技可以融合的各個層面的元素進行最大限度的互補、滲透,形成新的文化業態[3]。

筆者調研了全國主要省市,近期出臺文化科技融合指導意見、實施方案的不在少數,見下頁表1。從政策的重要任務和舉措看,在實踐層面,政府對文化科技融合的關注側重于發揮科技對文化事業和產業的支撐作用,最終目的是推動高新技術對文化領域的快速滲透。

2 圖書館的文化科技融合實踐

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承擔著傳統的圖書收集、整理和借閱功能,并圍繞館藏提供閱讀推廣、科普展覽、教育活動等服務。在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圖書館應推進科技元素滲透到業務流程各環節,許多圖書館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探索,概況起來包括科技+圖書館設施和空間、科技+圖書館館藏、科技+圖書館服務以及圖書館科學技術研究。

2.1 科技+圖書館設施和空間

圖書館設施和空間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是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的重要方面。全國新建的高等級公共圖書館都注重吸收和利用現代建筑、能源、環境、燈光、IT等技術,使圖書館不僅成為讀者的閱覽園地,也成為整個城市的建筑地標、綜合公共文化服務陣地以及新技術集中應用和展示的場所。目前,我國圖書館還處在智能化向智慧化發展的進程中,尚未成熟,但已經涌現出許多先進范例。以中新天津生態城圖書檔案館為例,該館以智慧科技融入場館建設和服務的各方面,通過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搭建大數據指揮平臺,形成“智慧中樞”,先后引入8大類40個智能機器人,在人工智能、5G、生物識別等技術支撐下,推出智能咨詢、導航找書、刷臉借書、移動售賣等創新應用。2020年,該館智能分揀還書系統正式啟用,優化了圖書的實時分揀和搬運,據統計工作效率是傳統人工分揀的10倍以上。夜間閉館期間,3臺智能盤點機器人照常運作,一臺機器人一晚的工作量往往相當于1名館員半個月的工作量[4]。

除了新建圖書館,已有圖書館在空間改造時應用新技術也相當普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紙本圖書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圖書館空間改造正朝著減少書庫面積、增加非傳統學習空間的方向高速發展。相當多的公共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將大量空間改造為學習交流場所,配備智能板、Wi-Fi、投影儀的小型會議室供學生免費預約和使用。創客空間也被引入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的“創·新空間”及長沙圖書館的“新三角創客空間”最具代表性。創客空間通常配備3D打印機、激光切割、數控機床等新型生產設備以及各種生產工具,為公眾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條件。

2.2 科技+圖書館館藏

圖書館館藏資源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是圖書館參與國家文化大數據建設的任務和要求。國家文化大數據建設的目的是匯集文化產業的供給端、生產端、需求端和云端。生產端是包括圖書館在內的各類文化服務機構。文化大數據建設在生產端主要是把公共文化機構的各類藏品進行高精度采集和標注,形成的數據分別歸入標本庫、基因庫和素材庫,對已建成的數據庫進行標準化處理,結構化存儲到供給端,以及基于供給端3個庫的數據,解構形成素材、重構形成文化產品[5]。換句話說,對圖書館而言,其重要任務在于將特色館藏,如古籍、地方文化相關文獻轉化進入標本庫、基因庫、素材庫并使其被深度開發和利用。

據最新消息,中華古籍資源庫、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自2016年正式上線以來,國家圖書館已陸續發布古籍資源3.3萬部(件),超過2/3的館藏善本古籍實現了在線閱覽。國家圖書館先后聯合36家古籍收藏單位組織了4次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布活動,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在線發布古籍數字資源累計已超過7.2萬部(件)。在地方文化傳承上,各省市圖書館積極開展傳統文化資源的再生性保護和傳播,如:泉州師范學院圖書館推出了“閩南方言在線詞典”[6],梅州梅江區圖書館建設了梅江區客家文獻數據庫[7],河北滄州推出武術數據庫等[8]。

在館藏深度利用方面,2017年9月國家圖書館牽頭發起成立了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聯盟。截至2020年5月,該聯盟成員已增至116家[9]。聯盟官方開設的網上店鋪推出了418個產品,內容十分豐富有趣。各級公共圖書館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單位,僅2017年國家文化部批準的公共圖書館文創開發試點單位就有29家,推出的產品主要為收藏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和娛樂用品等4大類[10]。

2.3 科技+圖書館服務

讀者活動是圖書館的重要服務形式。在新科技、新技術環境下,讀者活動的組織模式、呈現形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公共圖書館創建微信公眾號、網絡直播賬號、短視頻平臺賬號已經變得非常普遍。江西省圖書館官方抖音號就曾因為一條“機器人拌嘴”視頻爆紅網絡,獲得社會廣泛關注[11]。公共圖書館運用新媒體,可以低成本擴大圖書館影響范圍,增加與讀者的互動交流,更便利地追蹤、監測讀者活動的成效。在讀者活動的內容上,新科技也帶來了變革。寧波圖書館自2017年至今已開展了數十場VR閱讀推廣活動,涉及文學、藝術、年俗、科普及電影等主題[12]。大連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引進先進科技設備開辟了科普閱讀體驗區,這些設備包括無人機、3D打印機和打印筆、小型機床、沙畫展臺、實驗器材等[13]。體驗式科普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將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簡單便捷的操作和豐富有趣的活動過程傳遞給未成年人讀者,效果優于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

2.4 推進圖書館技術研究

圖書館是圖書館技術的應用場所,圖書館也可以參與技術研究與開發,成為文化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自2014年以來,文化部已經先后認定了三批文化部重點實驗室,大力發展文化科技。2017年,文化部發布《“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明確提出要在具備條件的圖書館設立高水平文獻保護重點實驗室。

圖書館開展技術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但部分圖書館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國家圖書館古籍保護科技文化部重點實驗室是文化部批準建設的首批重點實驗室,包括化學實驗室、紙張物理性能實驗室、紙張耐久性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和精密儀器實驗室等5個實驗室,配置各種先進科學儀器設備50余臺。天津圖書館建有一間保護實驗室,主要研究對象是修復中的古籍和修復用材料[14]。此外,不少高校圖書館,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等已開始致力于古籍修復技術研究和學科發展,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成為學校古籍修復人才的實訓基地。

3 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發展展望

2021年6月,文化與旅游部發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建設以人為中心的圖書館?!耙匀藶楸尽笔抢砟钤瓌t,在實踐層面,圖書館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響應“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和技術變革,找到發展著力點。

3.1 加強新技術應用,盤活圖書館空間

隨著數字化信息存儲及檢索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傳統圖書館越來越多的紙質圖書資源將會被復制為數字化資源。另外,RFID無線射頻技術的應用,使數字圖書資源的存儲、管理與利用變得更加高效、便捷。紙質圖書所占用的空間有必要逐步釋放出來,圖書館可開展新形式的服務,實現資源盤活,如擴大學習交流共享空間和創客空間。

全國公共圖書館開設的創客空間絕大多數仍然偏“虛”,多數是科普閱讀活動的變種,有條件配備設施設備的創客空間數量偏少[15]。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改造已經較為普遍,但公共圖書館對外開放的會議室數量偏少,不符合“雙創”的社會需求。未來,圖書館一是要注重新技術、新理念的引入,在空間再造中充分調研、審慎實施,抓住革新的契機。二是要有戰略性的保障經費投入,通過資源的合理規劃,保障圖書館新空間建設。三是要加強新空間的對外宣傳和使用。

3.2 重視特色館藏資源挖掘,盤活圖書館資源

從成功圖書館的經驗看,能夠煥發新活力的文化元素往往都是有特色的,如:開封市圖書館從開封地方文化中提取創意元素,推出宋四家書法書簽、宋詞抱枕、絹本宋畫精品復刻系列等[16]。各級公共圖書館應從古籍善本、地方傳統文獻資源中篩選出素材,開發一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映時代精神、符合群眾實際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在新資源的建設上,圖書館應瞄準具有獨特性、新穎性、傳承性的內容,如地方傳統文獻典籍的整理推廣和開發利用、地方口述歷史的整理與研究、特色文化元素數字資源建設等。

3.3 以公共文化為引領,加強多方協同合作

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均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部分,分散保存了文化資源的一部分。公共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被認為都具有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保護歷史、傳播知識和教育大眾的社會職能,圖書館、科技館等也是科普教育中的重要設施,對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公共圖書館與其他文化服務機構的潛在合作空間巨大,積極打破館際壁壘有助于文化資源的共享利用,有利于文化科技的技術擴散,有利于提升文化服務的品質和水平。

3.4 強化館員對新技術的認識,促使館員知識換代

人們的思考、學習等方式正在被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閱讀模式已經逐漸減少。圖書館的許多功能被網絡、媒體及其他一些組織所取代,在競爭環境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圖書館需要樹立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與時俱進,進行業務變革,以彰顯圖書館的價值。

此外,人工智能、自動化技術等科技元素的引入,使傳統圖書館員的工作有可能被機器取代,這也要求圖書館員加快知識更新換代,謀求職業發展。國家正在大力構建文化創新體系,具備較高數據素養、研究素養的圖書館員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參考文獻:

[1]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內涵、意義與目標[EB/OL].[2021-10-15].http://cn.cccweb.org/pubinfo/2020/04/28/200001004001/8c65dff84dbe4f709ddad88acf924a32.html.

[2]尹宏.文化科技融合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5(4):50-55.

[3]于澤.文化科技融合的內涵、目標、互動關系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1):66-68,87.

[4]新華網.濱海新區四大圖書館智慧化建設提升區域公共服務水平[EB/OL].[2021-10-15].http://www.tj.xinhuanet.com/bhpd/2021-03/22/c_1127240081.htm.

[5]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架構&最新進展[EB/OL].[2021-10-15].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74251.

[6]通拉嘎.面向地方文化的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實踐:以閩南方言在線詞典的建設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3):93-96.

[7]曾珣曲,古云輝.公共圖書館館藏特色數據庫建設實踐:以“梅江區客家文獻數據庫”的建設為例[J].中文信息,2016(3):70-71.

[8]周斌斌.地域文化資源特色數據庫建設探討:以少林武術特色數據庫為例[J].創新科技,2017(9):89-92.

[9]圖書館做文創,路子要走對[EB/OL].[2021-10-15].http://culture.workercn.cn/32873/202001/03/200103153543282.shtml.

[10]黃露.公共圖書館古籍文創產品開發研究:基于我國29家文創試點單位古籍文創產品的調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5):10.

[11]江西省圖書館:機器人會“吵架” “萌翻天”成“網紅”[EB/OL].[2021-10-15].http://www.elecfans.com/d/1459856.html.

[12]徐嵐.公共圖書館開展VR閱讀推廣活動的實踐與思考:以寧波圖書館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1(3):83-87.

[13]何潤楠.少兒圖書館體驗式科普閱讀推廣的實踐與思考:以大連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為例[J].福建圖書館學刊,2021(2):49-54.

[14]張艷霞,呂淑賢.國內圖書館古籍保護實驗室的現狀與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0(3):97-101.

[15]周永紅,李玲,江子涵.我國公共圖書館的創客空間服務研究[J].創意設計源,2019(5):17-21.

[16]葛智星.公共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探析:以開封市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1(4):31-35.

(編校:崔萌)

收稿日期:2022-04-11

作者簡介:蔡秀金(1973— ),珠海市圖書館助理館員。

猜你喜歡
公共圖書館
淺談公共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免費服務面臨的問題以及對策
公共圖書館在引導青少年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紐約州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政策研究
基于圖書獎評選的公共圖書館采訪創新研究
MOOC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探索研究
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談公共圖書館如何建立自助服務推廣長效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