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發展融合的研究

2022-06-23 05:36張黎劉軍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融合

張黎 劉軍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融合;高坪區

摘 要:文章介紹了高坪區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的現狀,指出了高坪區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融合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勢,旨在為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發展融合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2)05-0101-05

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是一個嶄新的模式,也是我國改革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的新風向標。公共文化服務是現代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1]。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文化產業是文化建設的兩個方向,它們各具特色,同時在一些關鍵環節又相互貫通、互為表里,相互之間不可分割。二者都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出發點,所以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具備融合發展的基礎。全國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方面都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態勢,山東省以文化惠民消費季帶動文化消費熱潮,以文化培訓培養融合人才,以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融合力度;廣東省通過技術創新和傳播手段創新帶動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按照“立足高臺、面向全國,突出重點、打造龍頭,錯位互補、各具特色”的發展思路,形成了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為核心,紅色記憶博物館、紅軍營為輻射和支撐的紅色旅游發展格局。2013年至2016年,南充市三區六縣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以較高分值榮獲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稱號。高坪區在取得四川省第二批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縣(區)創建資格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的兼容性,注重與“鄉村振興”“扶貧攻堅”“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國家政策的高度契合。

1 高坪區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的現狀

1.1 高坪區基本情況

南充市高坪區位于四川省盆地東部、嘉陵江中游東岸,轄區面積806平方公里,總人口60.39萬人[2],2018年區財政支出文化事業費3,571萬元,2019年財政支出文化事業費5,054萬元,2020年1月到9月區財政支出文化事業費3,310萬元,給區文廣旅局安排示范縣創建專項經費1,500萬元,整合其他單位專項經費700萬元,2018、2019兩年全區人均文化事業費(以常住人口計)分別為58.2元、82.2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在南充市已建成的“十、百、千、萬”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市、縣、鄉、村、院、戶”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的基礎上,高坪區創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縣的工作早已超越“?;?、兜底線、促公平”的達標階段,進入了“提質增效”多重探索的實踐階段。針對全國普遍存在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低下,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缺乏針對性、時效性和便利性,大量設施、圖書等服務產品淪為閑置資產的“痛點難點”,高坪區在南充市委市政府后續建設工作實施意見的指導下,把工作重心放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提升上,并取得了較多成果。

1.2 五級服務體系已經形成

高坪區打破固有思維,以提升陣地服務效能為目標,在探索品牌化、多元化、特色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形成了“區、鄉、村、院、戶”的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城市文化方面,高坪區文化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館,區圖書館被評定為國家二級館,相關部門為圖書館配置了流動文化車、圖書車。鄉鎮文化方面,全區32個鄉鎮(街道)均建成了設施齊備、功能齊全的綜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單獨設置率達到100%。村級文化方面,全區403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全部建成,建成率100%,實現了全區行政村“廣播村村通”、農家書屋全覆蓋。院壩文化方面,建成70戶以川劇、竹編、嗩吶等為主題的特色農家文化大院。中心戶文化方面,在國道318及嘉陵江沿線遴選了一批熱愛文化、擅長文藝、輻射較廣的農戶,建起了文化中心戶190戶,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1.3 文化生活日趨豐富

近五年來,全區文化投入財政資金超過6億元。全區文體場地達20余萬平方米,建有鄉鎮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32個,特色農家文化大院70個,文化中心戶190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個。全區現有專職文化人員200余人,其中每個鄉鎮(街道)配備專職文化干部不少于3名,每個村配備兼職文化志愿者至少1名。全區現有專兼職文化專干500人,文化志愿者2,000人,文藝團體80個。首先,全面落實免費開放政策。文化館、圖書館及鄉鎮綜合文化站嚴格落實“兩館一站”免費開放政策,探索錯時、延時服務,開放時間更長,每周免費開放時間可達70小時,讓更多城市上班一族享受到了免費開放服務,年惠及群眾50萬人次;同時,利用高坪文旅公眾號、圖書館App開通線上服務,使開放范圍更廣。其次,大力實施文體活動工程。高坪區實施了“百姓舞臺·文化高坪”工程,年開展百姓劇場、文化大拜年等群眾性文化活動100余場;高坪區圖書館每年組織開展各種文體活動1,000余場次,每年放映公益電影4,500余場次。2015年3月開放的24小時自助借閱機,日平均借出圖書達300冊以上,凡是會用銀行ATM機的群眾都能輕易地在近千種圖書中選借自己喜歡的書籍。再次,傳承弘揚傳統文化。高坪區圖書館挖掘整理民間民俗文化文稿3,000余件、音像資料2,500分鐘、圖片800余張、曲譜70多首,公開出版發行了《四川·南充·高坪民間傳統文化集成》,成功申報金錢板、哭嫁歌等4項省級非遺項目。最后,為特殊人群提供閱讀便利。高坪區不僅為留守兒童、老人和婦女以及殘疾人提供優質的專項文化服務,還開展了“書香進高墻”系列讀書活動,將公共文化服務對象擴展到罪犯這個特殊群體。

1.4 文化產業方面

高坪區堅定“文化+”“+文化”理念,深度開發、銳意創新,打破行業壁壘,著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其他業態的跨界融合,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多元化,提升了產品品質,豐富了產品業態,延伸了產業鏈條。高坪區把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增量與效能提升同產業經濟、社會發展融合,與城鄉一體化、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融合。區政府以“文創高坪”為統領,大力推動“旅游+”“+旅游”,已取得顯著成效,如:選定長樂壩上草原、鳳凰故壘、橙鄉煙山等鄉村旅游業和農業產業相對發展基礎較好的區域建設新型公共文化陣地,有效吸引社會資本7,500萬元,既解決了當地因人群相對集中帶來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又帶動了當地旅游業、農業等的發展。筆者以高坪區“壩上草原”和“六合”絲綢園區為例展開詳細介紹。位于長樂鎮的“壩上草原”原為返鄉創業的蔣偉兄弟開辦的農家樂,業態單一,游客稀少。高坪區文旅局“以獎代補”投入30萬元,并將川劇坐唱、竹編傳習、火龍表演等非遺和傳統文化植入景區內,景區月營業額由原來的幾千元增長至40萬元。大量游客還帶動了竹編企業、周邊群眾致富增收,竹編傳習所員工由30多人猛增到300多人,月收入從300余元增至3,000多元,周邊群眾人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將原有相對凋敝的產業價值鏈傳遞延伸到一二三產業,解決了大量返鄉人員的就業創業問題,同時景區的免費開放也保證了文化服務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傲稀苯z綢園區是在廠齡達107年的“都京絲二廠”舊址上建成的。2016年5月,中國西部國際絲綢博覽會“絲綢源點”奠基儀式暨南充絲綢文化產業園、絲綢特色小鎮啟動儀式在都京舉行。同年,相關部門投入100萬元對園區進行改造,設計了一條展示桑蠶文化、絲綢文化的人流動線,另外敷設一條軌道列車線路,使游客可以體驗從煮繭繅絲到紡織印染的過程。此次創建工作還提出了升級版的園區規劃:一方面優化原有的體驗路線,另一方面利用閑置禮堂打造展現絲綢文化的精品歌舞劇以提升游客體驗,同時還增設針對小學生的絲綢研學基地。多元化的開發使高坪區旅游經濟迅猛增長,2017年全區接待游客達503.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實現48.2億元[4];2018年分別增至634.8萬人(次)和62.53億元[5],同比分別增長26.1%、29.7%。

2 高坪區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融合中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與市場作用錯位仍然存在

高坪區充分意識到將公共文化服務與相關產業跨界融合可以產生巨大效能,但由于社會的復雜性和文化體制的特殊性,仍存在政府與市場作用錯位的情況:權責不清,政出多門;政府作用范圍不清,彈性較大;文化生產運營機制不夠靈活高效;文化企事業單位難以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2.2 文化產業規模、質量、效益仍待提高

與發達地區相比,高坪區文化產業整體規模不夠大,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融合度還不夠高,競爭力還不夠強;結構布局還需優化,各行業文化融合發展不平衡。由于起步晚、公共財政能力有限及文化體制不夠優化等原因,針對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融合的精準度還需加強,社會效益有待進一步彰顯,發展環境有待完善。

2.3 優秀文化人才的缺乏

隨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無論是產業鏈上游的創意開發,還是產業鏈中游的營銷宣傳,抑或是產業鏈下游的衍生服務,都需要大量人才。南充作為我國三四線城市,文化專業性人才缺乏,很多專業方面的工作都處于探索階段,缺乏實踐經驗。這一問題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將會變成限制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大阻礙。

3 高坪區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發展融合的優勢

3.1 政策優勢

在黨的十六大上,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戰略被提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重要部署,指明了文化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盵6]

3.2 機遇優勢

2013年至2016年,南充市三區六縣經過不懈的努力,以較高分值榮獲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稱號。2019年,高坪區取得四川省第二批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縣(區)創建資格。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下,高坪區應以滿足社會公眾的文化需求為導向,不斷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創新。

3.3 文化優勢

截止到2014年,高坪區有龍獅表演隊、嗩吶隊、火龍隊、戲曲隊、云鶴藝術團、姜氏骨科藝術團、老體協舞蹈隊、書畫學會、詩詞學會等文化藝術團隊98個(支)。文體部門堅持實施流動文化惠民服務工程,實施了“送書下鄉”“送戲下鄉”等惠民活動。區文體局以文化館為陣地,聘請專兼職教師舉辦學習班,培養文藝骨干、書畫人才和業余作者。同時,高坪區大力實施“一縣一品”戰略。區文化館榮獲省第一屆文旅大會“金熊貓”獎;根據區民歌小調創編的《一根竹竿剎過河》成功入選由中宣部、中國音樂家協會等主辦的中國當代歌曲創作精品工程——聽見中國聽見你2019年度優秀歌曲,成為四川省唯一入選節目,全國僅20首入選;《追妹追到月兒落》榮獲四川省第二屆群星獎;《2020春,天氣晴》入圍“中華頌”第十一屆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并獲得“2020年四川省鄉村藝術節”群眾文化藝術作品比賽戲劇類第三名,精品節目影響力持續擴大。

3.4 交通優勢

南充區位優勢明顯,聚集輻射效應較強。達成鐵路與蘭渝鐵路呈十字型交會貫穿全境,成南達萬、漢巴南高鐵啟動建設,“兩環、六聯、七射”的高速公路總體格局已經形成,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通車里程、路網密度均居全省前列;高坪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萬人次,是全國唯一具有4C跑滑道支線的機場,現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昆明、西安、廈門、三亞、拉薩等近20條航線,還將陸續開通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周邊國家航線[7],立體的交通網絡為高坪文化產業的創新與輸出提供了支持。

4 高坪區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融合相關建議

4.1 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理順權屬關系,建立有利于跨界融合的統籌協調機制

南充市早在六年前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時,就確立了“文化先行、文化先導”的方針。高坪區經過數年跨界融合的探索實踐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簡單延續六年前的創建機制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民眾的文化需求。政府只有轉變角色,建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不僅要斫木造船,邀請民眾上船,還要奮力劃槳,從“劃槳”轉向“掌舵”,公眾才能從被動接受服務走向自主選擇服務。只有基層文化陣地活起來,群眾的精神才能豐富起來,社會才能穩步快速發展。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就要在文化領域簡政放權,既要給予群眾參與文化的空間與自由,又要搭好“戲臺”,讓群眾“點菜”,政府才能在公共文化服務上實現從產品供給轉變為制度供給,從而進一步實現全人員、全要素、全產業的跨界融合,讓公共文化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賦能。相關部門應探索“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在保障財政的基本投入時,按照《四川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放寬公共服務市場準入,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實現社會力量從配角向主角的轉化;制定并落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文化事業的相關政策及制度,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文化場館、旅游景區、文化大院的建設中,引導社會團體由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向舉辦活動轉變,合力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4.2 研判公眾文化服務需求的差異性,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精準供給

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已從單一、趨同的階段發展到分層、差異的階段,若要實現精準供給,就必須全面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解決文化產品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短缺并存的問題。由于城鄉差距、人群受教育程度差異以及社會團體性質差異,政府在提供文化產品時要分清什么是供不應求的,什么是供不適求的,要針對不同人群投放不同的產品,針對不同的業態植入不同的文化服務。政府部門應積極探索三方評估和考核機制,通過設立意見箱和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向民眾征集意見,讓社會和群眾打分,并將其作為重要考核指標。

4.3 創新培養機制,創建文化人才隊伍

相關部門應開拓創新契合市場需求,制定與高坪區文化產業發展目標相匹配、全方位立體化、多元化的組合式人才培養發展策略。通過“嘉陵江英才工程”引進專業人才,為高坪區文化建設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推進文化工作提檔升級。

5 結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文化自信。將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融合是“文化自信”理念的強大推動力,“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雖具有“公益性”與“經營性”兩種不同的屬性,但并不沖突,只是相同行業的兩個分支,本質上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所以存在融合發展的前提。在創新發展的十字路口,是繼續循規蹈矩還是走自己的融合創新發展之路,答案一目了然。只有把握時代機遇,以融合創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持續發展,才能“走出去”開辟一片新天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公共文化服務與文化產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將成為新常態。

參考文獻:

[1]齊勇鋒,李平凡.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J].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2012(1):64-72.

[2]百度百科.高坪區詞條[EB/OL].[2021-08-19].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B%98%E5%9D%AA%E5%8C%BA/4964580?fr=aladdin.

[3]南充市統計局.南充統計年鑒(2019-2021)[EB/OL].[2021-08-19].http://tjj.nanchong.gov.cn/sjzx/1698.html.

[4]南充市高坪區統計局.南充市高坪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1-08-17].http://www.gaoping.gov.cn/govopen/open-info.jspx?id=20180629164152-043165-00-000.

[5]南充市高坪區統計局.南充市高坪區2018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1-08-17].http://www.gaoping.gov.cn/show/2019/05/14/51716.html.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1-08-19].http://news.cnr.cn/native/gd/20171027/t20171027_5240030 98.shtml.

[7]南充高坪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百萬人次[EB/OL].[2021-08-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3887412014139173&wfr=spider&for=pc.

(編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22-04-09

作者簡介:張黎(1969— ),南充市高坪區圖書館館員;劉軍(1963— ),南充市圖書館研究館員。

猜你喜歡
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融合
三亞學院傳媒與文化產業學院作品精選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法理分析與法律構建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評價指標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務,推動藝術普及
打造內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舉辦文化產業沙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