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語文學習任務群研究的三點建議

2022-06-23 02:20步進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2年5期
關鍵詞:課程化科學化

摘要: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研究迫切需要有所突破,應從本體論、方法論、認識論三個角度加以探索。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涵尚需概念化,應首先對其所涉及的基本要素加以確切界定。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尚需課程化:從課程編制的角度系統研究其課程設計、實施與評價,而確定課程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這兩個問題又最為關鍵;同時需要在課程編制視域下對18個學習任務群分別進行研究。關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研究方法,應當進一步科學化,即通過比較研究和歷史研究的互動,實現融通研究。

關鍵詞:語文學習任務群;概念化;課程化;科學化

本文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時代背景下語文教育發展研究”專項課題“語文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研究”(編號:2020YWYB1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語文學習任務群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的新術語,蘊含著指導語文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新理念。這一概念一經提出,就成為語文教育界研究和實踐的熱點問題,截至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可資借鑒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無論是其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遇到了一些困難,理論上難以突破,實踐成效也遠未顯現。如何深入推進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研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實踐效應,筆者聚焦以下三個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相應的研究建議。

一、 關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概念界定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概念,屬于本體論的研究范疇,即要回答語文學習任務群“究竟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是這樣的”。

(一) 當前關于語文學習任務群內涵的多種說法

目前,學界對語文學習任務群內涵的研究,主要是從新課標給出的定義入手,進行思辨性推演。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若干學習項目組成學習任務群?!敝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顯然,這種定義方式側重于綱領性定義,即關于語文學習任務群“應該是什么”的界定,也形成了對其內涵界定的理論架構,為這一術語的內涵留下了極大的再解釋空間。也正因如此,當前對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涵有以下多種說法。

1. 課程內容說

學習任務群本質上屬于語文課程內容,這是最常見的說法,也是對新課標定義的呼應。例如,它是一種新的課程組織方式蔡可.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語文教學設計[J].語文學習,2018(1):17。,是課程內容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呈現方式)程翔.對“學習任務群”的幾點思考[J].語文建設,2021(11):72。;重新建構了語文課程的內容系統吳欣歆.學習任務群:高中語文課程內容的重構[J].教育科學研究,2018(11):76。,搭建起語文課程內容的結構李衛東.檢視大概念、主題、學習任務群與學習項目——基于知識觀的視角[J].課程·教材·教法,2021(6):82。;是回歸語言實踐特質的課程內容的重構管賢強,母小勇.學習任務群:回歸語言實踐特質的課程內容重構[J].語文建設,2018(10):1721。,是課程內容的規定,明確高中學段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 王本華.任務·活動·情境——統編高中語文教材設計的三個支點[J].語文建設,2019(21):4,5。。

2. 教學方式說

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認為,學習任務群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還是新教材主要的教學形式。溫儒敏.守正創新用好普通高中語文統編教材[J].人民教育,2020(17):5157。它是一種仍然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需要教聽說讀寫的新的教學方式,只是需要我們更多地去比較、關注和結合“任務驅動”“群文教學”“情境”與“活動”等教育概念溫儒敏.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國家級培訓班的講話[J].課程·教材·教法,2019(10):49。。

3. 學習方式說

學習任務群屬于學習方式。例如,它是融合語文課程諸要素、落實語言實踐活動的載體,是建構新的語文課程體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突破口;是以學習任務、學習項目為載體和導向的,整合學習情境、學習資源去提升學生綜合學科素養的一種學習方式。鄭桂華.理解“語文學習任務群”和“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9(2):39。再如,學習任務群首先是課程內容的規定,同時又是學習路徑的規定。又如,學習任務群是一種指向核心素養、基于真實情境的學習,是整合諸多語文要素的主題式學習,是以學生語文實踐為中心的多樣化學習。劉飛.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布局、特點與實施路徑[J].基礎教育課程,2019(3/4):3536。

4. 要素說

有部分學者通過對學習任務群定義中所包含的基本要素的解讀來解釋其內涵。新課標定義中的基本要素體現為關鍵術語,其中最重要也最難理解的是“學習任務”“學習項目”和“學習情境”,這三個術語也成為學者解讀最多的要素。

王寧最早對學習任務群進行了解釋:“所謂學習任務群,是在真實情境下,確定與語文核心素養生成、發展、提升相關的人文主題,組織學習資源,設計多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自主活動,自己去體驗環境,完成任務,發展個性,增長思維能力,形成理解、應用系統?!薄痘A教育課程》編輯部.走進新時代的語文課程改革——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負責人王寧[J].基礎教育課程,2018(1/2):24。王寧還解釋了學習任務群的三個要素,即“情境”“活動”“任務”。其中,“情境”是指課堂教學內容所涉及的語境;“活動”是指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三件事;“任務”是指“把這三件事綜合在一起去解決課程設置的問題”?!墩Z文建設》編輯部.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是”與“非”——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訪談[J].語文建設,2019(1):45。

另外,學習任務群是以任務為導向的,學者們普遍認為“學習任務就是師生為達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在多樣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開展的言語實踐活動”⑥ 徐鵬.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學理探尋[J].中學語文教學,2018(6):6,6。。學習項目是學習任務群的載體,有學者指出,學習項目“是立足學科核心素養,整合目標、任務、情境與內容設置的教學單位?;蛘哒f,一個教學單位(單元、項目),就是一個指向素養的相對獨立的體現完整教學過程的學生學習進程”蔡可.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整體框架及相互關系[J].語文建設,2018(25):11。。還有學者在比較了“學習項目”和“項目化學習”兩個術語之后,認為學習任務群所指的學習項目既包含嚴格意義上的“項目化學習”,也包含具備“項目化學習”部分要素的寬泛意義上的學習項目。李衛東.檢視大概念、主題、學習任務群與學習項目——基于知識觀的視角[J].課程·教材·教法,2021(6):8586。另有學者論及學習任務和學習項目的關系,指出,“每個學習任務是一個學習項目,多個學習項目融合在一起構成學習任務群”⑥,將學習任務等同于學習項目。學習情境也是學習任務群的一個必備要素,因此,有學者援引國外教育心理學的觀點指出:“學習情境是指學習者認識自己,和學習過程得以實現的環境?!瓕W習情境是指任何影響學習者或學習過程的因素或條件。教師是學習情境的一個因素。課堂環境也是?!壁w志偉.論“學習任務群”的心理學與閱讀學依據[J].語文建設,2021(13):29。

5. 綜合說

徐林祥從課程、教材、教學三個維度對學習任務群進行界定,認為“語文學習任務群是適應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需要的承載語文課程內容、建構語文教材單元、創新語文教學模式的若干語文學習任務組成的集合體”徐林祥.關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思考[J].學語文,2020(3):3。。也可以說,學習任務群既是語文課程的內容載體,又是語文教材的呈現方式,同時還是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陸志平則認為,學習任務群既是以語文核心素養為綱的大單元設計,也是真實語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學習,還是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中心的教學過程。陸志平.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J].語文學習,2018(3):49。

6. 層級說

也可稱為定位說。王榮生將語文課程分為從大到小的四個層級單位,即科目、具體形態的課程、單元和課節;學習任務群屬于第二層級,即高中語文具體形態的課程。新課標要求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實施“以學習項目為載體”,而學習項目所指的課程層級單位是“單元”,當前有學者稱之為“大單元”。王榮生.語文課程的層級單位、疆界、維度及古今問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9(10):107109。

(二) 語文學習任務群尚需概念化

學者們對語文學習任務群內涵的諸多認識,為我們研究其內涵的復雜性提供了多元視角。但是,關于學習任務群的內涵遠未達到科學界定的程度,亟待清晰的概念化,即對這一概念的內涵作出確切解釋,保持其內涵的精確性。

學習任務群作為一個術語,應該是概念的濃縮詞,而概念是從眾多現象中抽象出來的一般觀念,“它或是高度概括了在同一等級中的眾成員都有的共同屬性,或是用最簡短的言辭揭示出事物的本質特征”曹文軒.第二世界[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3。。同時,其內涵應該是單一的、確定的,不能有歧義,且必須與概念相吻合,它與概念之間的關系是單參照性的。顯然,新課標對學習任務群的解釋,包含了多個關鍵術語(基本要素),正如“要素說”所關注的“學習任務”“學習項目”“學習情境”,再加上“學習活動”。新課標對這些關鍵術語的內涵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而目前學界的研究也缺乏確切的學理闡釋。比如,在新課標理念的話語系統中,作為語文學習任務群核心要素的“學習任務”,其內涵究竟是什么?我們知道,教學設計理論也涉及“學習任務”的問題,“任務分析”就是一項關鍵性、高難度的教學設計技術;盡管都使用了同一術語,但根據語文教育界目前的一般看法來判斷,學習任務群所言的“學習任務”和“任務分析”所指的“學習任務”顯然不是一個概念。所以,有必要厘清這二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以澄清一線教師的模糊認識。又如,在學習任務群這一術語的內涵中,“學習任務”與“學習項目”肯定不是一個概念,但二者具有怎樣的邏輯關系?任務群所指的“學習項目”和“項目化學習”中的“學習項目”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再如,“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有什么不同?“學習情境”和教學語境、教學環境是同一概念嗎?……這些問題目前都鮮見深入的研究,在一線教師的認識中也并無不言自明的理解。

在明晰學習任務群的概念內涵之前,我們必須首先界定“學習任務”“學習項目”“學習情境”“學習活動”這些關鍵術語(基本要素)的內涵,進而理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诖?,我們認為,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概念化,當下最重要的,恐怕不是對這個術語進行完整的界定,而是對這個術語所對應的概念進行揭示和解釋;而對其所涉及的上述關鍵術語(基本要素)加以清晰的界定,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這一點,目前似乎尚未成為學界的共識。

二、 關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屬于方法論的研究范疇,即要回答語文學習任務群應該如何實施以及為何應該如此。

(一) 當前關于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的主要認識

學者們對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傾注了較多精力,研究問題涉及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設計、教學模式等,也從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有見地的觀點。

1. 教學理念

關于教學理念,有學者認為教師要做好三方面準備:一要有“任務”意識,善于將學習內容變成學習任務;二要增強“整體”意識,用任務群的整體目標統攝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三是提高“統籌”能力,恰當處理不同任務群之間的關系,使其相互滲透、支撐,共同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鄭桂華.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建議[J].中學語文教學,2017(3):912。還有學者指出,教師突破學習任務群教學的困境,應該具有三條理念,即理解“基于項目的學習”,開發任務群視域中的專題學習,重視必修教材的校本化改造。褚樹榮.滲透與介入:學習任務群進課堂的難度化解[J].語文建設,2018(25):1819。

具體而言,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設計思路,是以語文核心素養為綱,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線,以學習項目為載體。陸志平.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9(5):39。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實施,要以高中生的精神成長為根本的價值取向,要以新的知識觀來審視和重組知識,要以任務為導向進行大單元設計。楊九俊.如何落實語文學習任務群[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9(1):811。關于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評價,第一,教師和學生都是評價主體,其中學生又是最重要的;第二,要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設計評價內容,要抓住不同任務群的學習目標和內容,細致刻畫學生具體的行為表現,制訂不同階段、不同發展水平的表現標準;第三,要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關注學習過程。王云峰.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評價問題[J].中學語文教學,2017(3):1215。

2. 教學策略

溫儒敏從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使用的角度談及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策略。第一,明確教材中的某單元屬于新課標中規定的哪個學習任務群;第二,明確本單元需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第三,把學習任務細化為教學目標;第四,參考教材中的“單元學習任務”設計單元教學方案;第五,教案要多設計學習活動,即把“任務”轉化為“問題”和學習方法,在“活動”中去解決“問題”,學會學習。溫儒敏.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國家級培訓班的講話[J].課程·教材·教法,2019(10):67。

3. 教學設計

有學者提出,學程設計與學習時序建設是學習任務群教學的突破口。學程設計是將相對籠統的任務群轉化為語文學習過程所需要的明晰的、線性的時間序列,一個任務群可以設計若干個相對獨立并有選擇性的學程,一個學程也可以跨越不同任務群或連接課內外。鄭桂華.學程設計與學習時序建設:任務群教學的突破口[J].中國教育學刊,2020(2):5964。有學者倡導逆向教學設計,流程為:確立素養目標—設計任務情境—明確學習成果與表現—設計學生學習—選擇學習資源—確定文本問題。蔡可.基于“學習任務群”的語文教學設計[J].語文學習,2018(1):21。還有學者指出,學習任務群的教學設計應從三方面考慮:一是問題導向與設計,將任務群設計中的問題結構分為鏈式結構、輻射結構、樹狀結構;二是互文閱讀與教學,分為指向單篇精讀的互文和多篇參讀的互文;三是言語綜合實踐,一方面要注重語文學科內部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應關注言語實踐與生活實踐的溝通和交匯。黃偉,梅培軍.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與教學三維度[J].語文建設,2018(25):48。

4. 教學模式

關于學習任務群教學模式的研究相對薄弱,從文獻上看多為碩士論文,且多以某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策略為研究對象。代表性的觀點有:單篇閱讀與群文閱讀復合教學模式趙福樓.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的現實選擇——構建單篇閱讀與群文閱讀復合教學模式[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1):813。、“任務群—專題學習—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褚樹榮.滲透與介入:學習任務群進課堂的難度化解[J].語文建設,2018(25):1819。、精細的專題式教學和互比式的群文閱讀相結合模式管然榮.高中語文“任務群”的認知與實施[J].中學語文教學,2018(6):911。。還有學者提出,學習任務群教學應建構真實的學習情境,增強語文知識的融合度;組織結構化的學習活動,聚焦語文關鍵能力的提升;關注學習任務群的實施過程,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持;徐鵬.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反思性教學建議[J].中學語文教學,2020(1):48。形成系統、完整的評價機制,記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群的過程性表現。徐鵬.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實施路徑[J].語文建設,2018(25):15。再如,教學定位上,要把文本解讀、知識學習和分解訓練轉變為完成學習任務;教學設計上,要用情境創設和任務設置代替問題設計、活動設計和練習設計;教學過程中,要用真實情境中的任務驅動代替反復講解、不斷提問和簡單訓練。黃厚江.讓學習任務群走進課堂[J].語文建設,2020(11):3135。

(二)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尚需課程化

與當下研究層面的熱鬧相比,學習任務群在教學實踐中的成效并不明顯,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如果僅從理論研究的角度講,我們認為,根據目前的研究水平,在短期內我們還不太可能從理論層面演繹出切實可行的教學實踐范式、模型乃至具體的教學方法。因為,目前學界對學習任務群的本體認識還不夠明晰,遠未達成共識;加之理論研究者的視角和立場不同,也導致其教學研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是什么”都沒有搞清楚之前,就忙不迭地討論“怎么做”,恐怕會走一些彎路。另一方面,當下教學實踐的諸多困境也很難在短期內助推理論研究的深入;因為有證據表明,關于學習任務群的現場教學試驗是非常不足的王榮生.語文課程的層級單位、疆界、維度及古今問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9(10):109。。

我們認為,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亟待課程化。新課標提出的學習任務群,標志著具體形態的語文課程的“范式轉型”,既然學習任務群是超越單篇課文和單元層級的更上位的語文課程形態,那么,對其教學問題就應該從課程編制的角度來加以研究,即課程化。按照施良方的說法,課程編制是完成一項課程計劃的整個過程,主要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三個階段,其中,課程設計主要涉及確定課程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這兩個方面。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81。因此,對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目前看來,有兩個研究問題最為重要:第一,從課程編制的角度,系統研究學習任務群的課程設計、實施與評價,乃至提出相關教學策略,亦即在課程編制層面作出頂層設計,提出建設性的課程方案和教學實踐框架。這是課程專家應該負起的責任,不應該將課程編制的任務一股腦兒地拋給一線教師。第二,在課程編制視域下針對18個學習任務群分別展開研究(這恐怕更為重要)。盡管新課標規定了每個學習任務群的“學習目標和內容”,但比較籠統;盡管也有“教學提示”,但僅僅停留在宏觀建議的層面上。需要明確的是,對每一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確定課程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這兩個問題又最為關鍵,因為“建設達成新目標的新內容,是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當前最為重要也最為迫切的任務”王榮生.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20。。無論是單篇課文的教學,還是單元教學,抑或是當下的學習任務群教學,課程目標和內容的重建都是關鍵問題。新課標將學習任務群置于“課程內容”板塊,初衷也在于此。

三、 關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研究方法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研究方法,屬于認識論的研究范疇,即要回答語文學習任務群應該怎樣研究以及為何應該如此。

(一) 當前關于語文學習任務群的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關于學習任務群的研究方法,從研究目的上講,主要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種類型,基礎研究大致等同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基本上屬于實踐研究。

一方面,前文所引的文獻,絕大多數屬于基礎研究,主要探索學習任務群的學理,研究問題包括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涵、特點、價值、理論基礎、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指導理念等。顯然,當前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參考國外理論的基礎上進行觀念推演或“嫁接”性質的研究,拔高一點說,也可稱其為思辨性研究,但實際上主要就是依靠“想”的辦法。比如,關于它的理論基礎,目前有多種說法。有“單基礎”論。有學者指出后現代課程理論是其理論基礎,尤其是多爾的“4R課程模體”,體現為課程內容維度上的豐富性、課程實施維度上的回歸性、課程范疇維度上的關聯性、課程評價維度上的嚴密性。劉飛.后現代課程觀視野下的“學習任務群”解讀[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0(1):2630。有“雙基礎”論。學習任務群以“任務型語言教學”和“項目學習”為理論基礎。從教學視角看,繼承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基因;從學習視角看,與“項目學習(PBL)”一脈相承;具有二者的混合特質。徐鵬.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學理探尋[J].中學語文教學,2018(6):45。有“多基礎”論。王榮生指出,學習任務群糅合了國外“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概念為本的教學”和“追求理解的教學”等多種境脈的理念。王榮生.語文課程的層級單位、疆界、維度及古今問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9(10):109。還參考了情境教學、混合式學習、深度學習等國外一些教育理論。甚至有學者認為,它以心理學和閱讀學的廣泛的基本原理作為理論依據趙志偉.論“學習任務群”的心理學與閱讀學依據[J].語文建設,2021(13):2730。。顯然,學者們如此關注和開掘學習任務群的理論基礎,主要是試圖從這些國外理論中為學習任務群尋找理論建構的資源,所采用的具體研究方法無非就是邏輯推理性質的思辨。

另一方面,從文獻上看,關于學習任務群的應用研究又占大多數。以“學習任務群”為主題詞檢索到的文獻約2000篇,其中絕大多數是應用研究性質的論文,研究者絕大多數都是一線教師以及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的碩士生。應用研究主要是聚焦某一學習任務群進行教學設計或課例開發性質的研究,如《高中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研究》《“當代文化參與”學習任務群的單元教學探析——以部編本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家鄉文化生活”單元為例》。還有一種情況是運用學習任務群的理念來改善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如《“學習任務群”視角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改進研究》《學習任務群“整合”理念下的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使用策略研究》??梢?,其目的都是嘗試解決當下學習任務群實施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換言之,是為了將學習任務群的課改理念予以落地。應用研究所呈現的特點,主要是一線教師在揣摩新課標理念和專家建議的前提下,在教學實踐中艱難而可貴的“暗中摸索”。

(二)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研究方法尚需科學化

目前看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尚未形成合力,這是我國教育研究尤其是課程與教學研究的痼疾,暫且不論。限于篇幅,這里僅針對基礎研究這一類型提出具體研究方法的科學化問題。我們認為,總的思路應當是通過比較研究和歷史研究的互動,實現融通。

我們知道,語文學習任務群是為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而誕生的新術語。顯然,上文所及的如此眾多的理論來源需要融合,需要為解決中國語文教育問題而融合,需要根據中國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特質而融合,絕非簡單的移植和拼盤,當務之急就是“在學理上迫切需要有個通曉的說法”王榮生.語文課程的層級單位、疆界、維度及古今問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9(10):109。。而做到這一點,需要重視和運用比較研究。這里的比較研究是指將學習任務群的諸多理論來源加以比較。第一,可以是兩種理論之間的比較,如“任務型語言教學”和“項目化學習”的比較;也可以而且更應該是多種理論的多維比較,如“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概念為本的教學”和“追求理解的教學”四者之間的綜合比較。第二,比較的目的是橫向的借鑒和融合,按照目標指向,既要有求同比較,意在探尋這些不同理論的共同點,揭示其教育之普遍規律,為學習任務群的理論建構尋找學理支撐,又要有求異比較,即比較各種理論之間的不同點,以發現其教育之特殊規律,為我國學習任務群的理論建設提供鏡鑒。第三,就目前語文教育的現狀來看,比較研究所采取的具體方法恐怕只能是邏輯推理式的思辨。

同時,應采取歷史研究的方法,對中國語文教育的優秀傳統和新課改以來的寶貴經驗加以縱向的傳承與創新。必須承認,起碼從教育研究的角度講,我們對新課改以來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草根式的教育改革所產生的歷史經驗缺乏足夠的重視、提煉、總結和推廣。歷史研究能夠為解決當下的教育問題提供策略,也能為預測教育的未來提供警示。正如溫儒敏所言,學習任務群是對十多年課程改革經驗的提升,是語文核心素養的觀念提出后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的新形式,與我們嘗試過的“主題教學”“綜合性活動”“大單元教學”等都有共通之處。溫儒敏.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國家級培訓班的講話[J].課程·教材·教法,2019(10):6。語文核心素養的整體性呼喚語文課程內容的整合性,因此誕生了語文學習任務群。從2000年新課改伊始,體現語文課程內容整合性的教學改革在實踐領域屢見不鮮。除了上文所述溫儒敏提及的改革嘗試,還有校本課程、綜合性學習、專題教學、名著導讀、群文閱讀等。這些課改經驗都蘊含著學習任務群的中國教育基因,都能夠為學習任務群的研究提供可資汲取的理論種子和實踐養料。不僅如此,中國古代、近代、現代語文教育史也都孕育著學習任務群的基因。比如“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其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傳統經學教育——經學教育一直以整本書如“四書”“五經”為主要教材來學習語文。在民國時期,葉圣陶也曾經從課程、教材、教學的角度提出過“讀整本書”的主張。再如,“讀寫結合”一直都是中國語文的教學傳統,成為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有關“讀寫結合”的研究從未停止。近年來,它又重新受到語文教育界的重視,正是因為其體現出學習任務群所必備的整合性特質。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深入推進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研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應該形成合力,這是老生常談且眾所周知的道理。而就基礎研究而言,目前看來,比較研究似乎更加重要,因為新課標對學習任務群的提法顯然來自西方教育。當然,這種比較研究必須針對解決中國語文教育的現實問題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也好,比較研究和歷史研究也罷,都只是方法或路徑的問題,而融通才是學習任務群研究所要達到的目的。(步進,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教育學。)

猜你喜歡
課程化科學化
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活科學化的歷史演進與經驗啟示
對“家庭教育課程化”的認識、探索與建議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的思考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實現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措施分析
淺談班級主題課程與環境區域的有效運用
校園文化“課程化”構建的實踐與思考
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探索
中小學主題班會異化現象透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