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研究

2022-06-23 14:53古國秀
學生之友 2022年5期
關鍵詞:有效性研究課堂練習小學數學

古國秀

摘要:數學是啟蒙學科,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想要加強學生邏輯能力和數學思維的養成,除了需要提升課堂的互動性外,還需要在數學教學環節中設計有針對性的數學課堂練習匹配訓練,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的新知識有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因此對于教師而言,開展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設計,目的還是在于建立課堂的活躍性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然而因為小學生群體的知識結構層面、理解能力方面和其它群體學生存在差異,這也造就數學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設計過程中還是需要圍繞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和學生匹配的內容來加強學生的習題訓練,才能更好幫助學習提升數學解題思路和有效加強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隨著減負政策的提升,對于數學教師而言,開展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過程中,還是需要適量,否則一旦習題內容過多,就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情況,從而導致小學生對數學學科存在排斥心理。而為了開展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筆者分別從小學生課堂練習現狀、問題及對策展開分析,來共同探討當下如何更好給學生建立一個互動性強、學習效果強的數學課堂練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研究

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及教育部也在針對小學生減負提出很多指導下的建議意見,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看,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科大部分還是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教師要面臨強大的教學壓力,學生還需要面對繁重的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這也造就很多學校家長一直呼吁學校減負的原因。

一、小學數學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小學課堂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其大部分學科主要以考核成績為標準,這也造就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學科的教學中,除了需要完成日常的數學教學任務外,還需要設計數學課堂作業及課外作業,來讓學生掌握課堂的知識及反復練習,為提升學生期中和期末考試做好準備。然而筆者在調研我校數學學科教學的時候發現,我校大部分教師在布置學生課堂作業的過程中,還是以自我的意識出發,而未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需求。甚至部分教師認為開展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的布置,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點,讓他們通過練習掌握更多解題技巧和答題思路。然而這種極端的教學模式不僅會讓學生重復機械練習外,也會降低學習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可見這種極端的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

二、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量大,學生不能隨堂完成

小學作業量大,是現階段小學常見的一個現場,而在我校的數學課堂中,教師為了完成應試教育和提升學生的期中、期末成績考核,均設計超綱和超難的數學課堂作業,來讓學生參與互動和練習。但是因為課堂作業設計量大,也導致部分學習基礎差的同學除了需要借助課堂時間完成作業外,還額外占用課外時間做課堂作業。其實這樣的教學場景是不科學的。

(二)部分作業內容脫離實際,學生學完并未掌握實際生活解決能力

教師在設計課堂作業的過程中,大部分還是從自己的主觀意念出發,從而忽視學生對學科和題目的掌握能力。比如說在課堂的作業設計中,部分教師采用一些和生活場景不搭邊的例子讓學生參與練習和互動。雖然這些作業案例中的公式在當堂課堂中講過,但是學生在面對很多陌生的概念時,難免會因為自己不懂,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另外這些脫離生活的課程作業設計,是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及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的。

(三)課堂作業設計死板,學生大部分生搬硬套

數學注重的是訓練和推理,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大部分還是處于想象力比較豐富的時期,他們對新鮮事物存在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在小學課堂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作業設計中,大部分內容雷同度高,學生開展習題練習的時候,難免會存在互動性差或者生搬硬套的情況。

三、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研究策略

(一)減少課堂作業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對于數學教師而言,開展小學數學課堂作業的設計,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做題時間、課程安排和課堂時間進行深入思考后,然后針對每個知識點設置1-3個針對性的課堂作業,這樣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既能掌握當堂課程內容,也能輕松完成隨堂作業。另外針對課后作業的安排,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0.5-1個小時的課外作業即可。

(二)采取生活化場景,加強師生隨堂互動

對于數學教師而言,開展情景化教學和生活中場景案例,可以提升學生在學習數學階段的互動性。雖然數學課堂作業僅為檢測學生掌握知識點正確與否的標準,但是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的過程中,選擇生活化的場景,他們除了可以更清晰讀懂題目,積極和教師互動外,也可以通過這些生活場景元素,將數學知識更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類似案例,也有了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三)靈活設計課題,切忌生搬硬套

對于教師而言,課堂作業的設計講究的是知識點的靈活運用。而教師在設計課堂作業的時候,需要結合隨堂課堂的知識點和學生感興趣的故事、生活場景等進行靈活設計。比如說孩子日常開支問題,小明今天早上去上學,媽媽給他100元錢,他買了10元的早餐、中午飯花了15元,最后小明回家還有20元錢,請問今天小明花了多少錢。采用這種泛生活化的故事案例,除了可以讓學生在完成隨堂作業的時候更有代入感,相反這種教學場景比生搬硬套地顯得更具有趣味性。

四、總結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的提升,除了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的專業外,還需要融入生活化的場景,這樣才能更好地設計出反饋效果好,學生響應度高的內容。另外,對于數學教師而言,開展數學學科的建設,還是需要結合生活、情景教學等模式進行深入分析,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和培養正確的學習思維。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與實施的研究[J]. 曹洪.新課程(小學).2018(11)

[2]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與實施的研究[J]. 王艷玲.中國校外教育.2016(S1)

猜你喜歡
有效性研究課堂練習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策略研究
數學課堂練習優化設計探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