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2022-06-24 21:33陳蓮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1期
關鍵詞:策略探究雙減政策

陳蓮

【摘要】“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為學生切實減輕作業負擔、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新挑戰?;诖?,本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深入探究如何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簡潔高效、教學內容清晰易懂、學生學習成效穩步提升,最終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目標的策略,并提出具體可行的構建措施,亟待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參考,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探究

“雙減”政策背景下,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實際學習需求。小學語文知識相對抽象,對學生思維能力與實踐探究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教師應依據實際學情創新教學方式,構建高效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作用,強化師生間的交流互動,積極發揮教育引導者的作用,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既有教師的責任也有學校、家庭、學生等各方面的責任。語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與組織者,是影響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自身學習方向不明、學習方式不科學等原因是影響其學習質量的主要因素。學校與家庭受傳統教育模式與小升初考試的影響,忽視了語文教學的重要性,部分教師與家長淺顯地認為小學生只要在母語學習方面能讀會寫就算達成目標,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方向與目的相對模糊,在進行課堂學習時無法與教師有效互動,跟進教學進度,只是單純地進行筆記、背誦語文知識,制約了自身的綜合發展,降低了語文課堂教學成效。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大部分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摒棄了傳統教育模式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更側重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從而最大化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教師應依據實際學情創新教育方式,吸引學生主動探究語文知識。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以學生為主,科學設計活動內容,提升學生語文思維與創新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三、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措施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忽視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學習基礎,就會導致教學環節偏離教學目標,既打壓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也浪費學生的精力與時間。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掌握實際學情,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與規劃,制訂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計劃,進而靈活運用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依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結合教材內容,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進行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桂花雨》教學時,筆者會依據教學目標,結合實際學情制訂教學計劃。筆者通過信息技術充分篩選教學資源,并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單株桂花,為學生展示課文中桂花雨這一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鼓勵學生在開展學習時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問題。引導班級學生共同探究該問題,從而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課本中的知識,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而強化學生對本課知識的認知。

(二)積極創新教學方式

五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獨立意識與思維,對待事物具有相對主觀的意見,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述加板書的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教學氛圍相對沉悶,打壓學生學習性,尤其是在開展文言文與古詩詞教學時,課堂中小學生“搖搖欲睡”的現象相對普遍。因此,筆者會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心重、表演欲望強的特點,積極優化并創新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促進小學生更高效地掌握相關知識。

以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6課《景陽岡》為例,本篇課文選自《水滸傳》,主要講述了武松在景陽岡一家飯店內喝酒后,乘著酒興上山,路遇猛虎并與之搏斗,最后殺死老虎并走下岡來的故事。筆者首先會組織學生快速預讀一遍課文,并在預讀過程中標記不會讀的生字詞,然后集中答疑,為學生暢讀課文掃清障礙。依據“長短互補”的原則,將學生分為人數一致的小組,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并強調學生對人物相關描寫詞匯的感知,在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登臺表演本篇故事情節,鼓勵學生將故事中描繪的人物、情節完美展現,共同評出演得最好的小組。最后,筆者再結合學生表演,依據教材內容補充授課?;钴S課堂氛圍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內容與知識的感知,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充分發揮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顯著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

(三)創新作業設計形式

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內容相對單一,形式缺乏拓展,不能實現不同學生的共同提升。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對促進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新知具有重要的影響。若想實現提質減負,教師應從成效出發,深鉆細研,讓作業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才能真正鞏固學生學習成效。

依據“雙減”政策要求,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的前提下,應積極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作業內容應是促進學生能力再形成的思考過程?;诖?,現階段小學語文作業應避免形式主義、低質高量,要依據實際學情與教材內容通過精研細磨優化作業設計內容、形式。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十三課《少年中國說》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以“做個小記者”的形式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強大,通過訪談筆記的形式采訪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同班同學,以“你小時候最大夢想的是?”“你小時候理想中的國家與人民生活環境是?”“你覺得現在最需要提高的是?”“為了國家我將來要怎么做?”四個采訪問題,讓學生完成實踐作業,通過老一輩、父輩及同齡人三個角度的回答,讓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跨越祖國近幾十年的變化,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各方面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發展歷程,加強學生的責任擔當,傳承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有志者當效此生!”樹立遠大理想。

(四)優化教學評價體系

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同時,為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化。五年級學生天性活潑,已經具備一定語文基礎,但隨著語文學習深度的不斷加深,學生學習的自信就變得尤為重要?;诖?,筆者會合理優化評價體系,秉持鼓勵引導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靈活運用鼓勵評價,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信。針對學生反饋的共性問題,筆者會引導學生共同探究,群策群力解決問題。針對學生反饋的個性化問題,筆者會利用課余時間積極與學生溝通,及時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與思路,促使學生更高效地開展語文學習。

在開展課堂評價時,筆者會依據學生實情與評價目標,靈活運用中性、鼓勵性評價語言,不斷強化學生學習自信。在批改作業時,筆者會充分了解學生興趣,優化作業評語,并適當加入學生喜愛的表情包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實現語文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順應教育的發展,革新教育理念的同時,依據實際學情,不斷優化并創新教學模式與方式,從而構建高效課堂,將“減負增效”的要求落到工作實處,最大化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斷鞏固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財經.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改革? 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0(4).

[2]張穎.以“技”之長,圓“課”之美——以《望月》為例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8).

[3]麻建芬.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9).

猜你喜歡
策略探究雙減政策
將政策的優勢落到實處——“雙減”政策下師生關系的現實重構
“三提高”“兩保障”: “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股指沖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談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
淺談少先隊員榮譽感、 責任心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