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號學語義下的革命博物館裝飾浮雕研究
——以辛亥革命博物館入口浮雕《共和之基》為例

2022-06-24 09:17金山
上海工藝美術 2022年2期
關鍵詞:浮雕符號學符號

金山

辛亥革命紀念館 外觀 之一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革命博物館建設如火如荼。裝飾浮雕作為革命博物館中的常用形式,具有鮮明的裝飾性與符號性,在展項設計中愈發受到重視,如何理解其蘊含的語言符號中表達的信息,是提高展示信息傳播效率的關鍵。本文通過研究符號學、博物館與裝飾浮雕的相關理論,再結合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的入口浮雕《共和之基》作為案例,運用符號學方法解讀這一浮雕中語言符號的傳播機制,以期為以后的博物館裝飾浮雕設計提供理論參考。

一、緒論

博物館是“凝固了的歷史”,是一個彰顯國家、民族精神文化內涵的物質體現。但相比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從1905年張謇創辦南通博物苑以來,我國的博物館發展史僅有一百多年。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各種動亂頻發,我國的博物館建設發展極為緩慢。直至1978年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博物館行業才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各地博物館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博物館也從初期的“以展品為中心”向“以觀眾為中心”的方向發展;并且隨著觀眾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水平日益提高,我國的博物館目前大都追求互動性強、生動形象的主題演繹方式,以使觀眾獲得視覺上的刺激感與新鮮感。

但革命博物館作為一種具有強烈紀念性的場所,僅僅在視覺上給予觀眾刺激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將觀眾的情感、心理作用等因素全面調動起來;以達到在博物館中營造起與主題相聯系的氛圍的效果。此時需要從符號學的角度入手,通過對展館主題內容的把握提取出相應的符號,在空間中以組合和聚合的方式令其形成基于展覽主題的信息群落。在這一過程中,裝飾浮雕作為這些符號的載體,在展示空間中組成大量符號的組合,營造出帶有強烈紀念性的氛圍。裝飾浮雕在革命博物館中運用廣泛,甚至有時會在核心展項當中運用,以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激發觀眾的紀念情感。

二、相關理論研究

1.符號學理論研究

符號學最早是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和美國哲學家皮爾士提出的,是一門研究符號系統的學問。關于符號理論學,皮爾士認為符號可以作為其他事物的一種代表,對某人具有一定的意義?;谶@種理解,符號學成為了一個系統,這一系統由媒介關聯物、對象關聯物和解釋關聯物共同作用構成,任何符號都是由這三者形成的三位一體互相作用的關系。根據這種關系,所有的符號可分為三種不同層次的類型:圖像符號、指示符號及象征符號。圖像符號以與對象的相似性為基礎,其必定與對象具有一定程度上相同的特征;指示符號與其對象具有直接的聯系,同時還包含因果性或相似性;與圖像符號和指示符號不同,象征符號與其指涉對象并沒有直接聯系或是相似關系,因此,對其對象的表征具有高度的自由度。上述三種符號逐次深化,但又三層次并存,既各自保持獨立而又相互依賴。三種符號層層遞進,其符號化程度依次深化,指涉范圍依次擴大,其中所蘊含的信息含量也依次提高。符號內涵層次的多義性給予人們聯想的空間,為人們在理解信息的內涵時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

2.革命博物館理論研究

作為“紅色基因”的空間載體,革命博物館并未脫離一般博物館的范疇。1985年12月由文化部主編出版的《中國博物館學概論》將其定義為:“革命類紀念館屬于紀念館的一種重要的類型,是紀念近現代革命歷史上重要歷史事件和杰出歷史人物的紀念性博物館。它一般以特定的紀念性遺址、遺跡的原貌作為自己存在的條件,有別于其他博物館,而成為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博物館類型?!痹诖嘶A上,在對“革命”“近現代”等概念進行界定后,付夢鈺在《革命博物館定義——分類與地域分布研究》中指出,革命博物館是以1840年至今中國各階級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富強而進行的革命歷程為展覽內容,具備收藏、研究和教育功能,以傳播革命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為主要目的的公益機構。

辛亥革命紀念館 外觀 之二

3.裝飾浮雕理論研究

裝飾藝術起源于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是人類觀念意識、思想情感及精神信仰的自然反映和視覺表現。從裝飾的主要特征,我們可以很好地理解裝飾藝術設計的概念?!把b飾藝術設計是以秩序化、規律化、理想化為要求,改變和美化事物,形成合乎人類需要,與人類審美理想相統一、相和諧的形態?!彪S著社會的進步與歷史的演進,裝飾藝術設計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使被裝飾的主體得到合乎其功能要求的美化。飾藝術與純藝術的根本區別,就在于裝飾藝術大都是通過工藝技術加以完成,多種手法并用的精湛的工藝所產生的美。

浮雕是最古老的視覺藝術形式之一,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是平面化的立體、壓縮的空間和光影的藝術。裝飾浮雕是以平面化造型的方式,將裝飾化的造型,通過造型、材料、工藝等方法,依照美學的形式法則和一定的秩序進行塑造,從而創造出全新的藝術形態。從空間狀態和形體特征方面看,浮雕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即高浮雕、淺浮雕和介于兩者之間的綜合語言浮雕。

《共和之基》大型浮雕局部 之一

《共和之基》大型浮雕 局部 之二

三、辛亥革命博物館入口浮雕符號學分析

大型浮雕《共和之基》被安排在辛亥革命博物館入口。展館序廳空間明亮,充分依靠現有建筑高采光的有利條件,設計大型藝術綜合體。在展覽開篇點明主題,利用革命人物及事件的大塊雕塑形式,將辛亥革命這一歷史巨變不可阻擋的排山倒海之勢呈現給觀眾。雕塑造型體量厚重、生動鮮活,向參觀者講述了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發生的歷史性巨變,使整個展覽在氣勢磅礴中拉開序幕。 整座雕塑長50米,高8米,呈“V”字型走向,以浮雕結合圓雕為主要表現形式,包括起義背景、武昌首義、創建共和三個部分,涵蓋“同盟會的成立”“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等元素。

浮雕當中大量使用圖像符號。首先利用的是圖像符號的識別功能,背景中的總統府、楚望臺軍械所等標志性符號指涉該符號特性——位置,即交代了起義的發生地點,持槍沖鋒的軍人使觀眾可以清楚辨識武昌起義這一事件。其識別功能一方面體現在本身所具有的便于識別的特性,以形成符號的功能表達;另一方面,通過將圖像符號語言組合成為圖像以及能夠表達完整符號意義的圖像系統,使得所蘊含的語義得以有效地傳播,并使受眾對于設計形式及符號中所包含的觀念產生共鳴,同時對符號進行解讀并給予反饋。其次利用了圖像符號的敘述功能,其敘述功能通常通過一種評價的手法來完成,圖像符號通過敘述節奏的變化、圖像畫面的組合、情節發展的過程,對指涉對象進行概括性交代與表述,體現內在敘事意象。

指示符號在浮雕中以隱喻的方式出現,軍人沖鋒的方向正是浮雕三部分的排列順序,在這里充當了空間導視系統的作用。指示符號具有非常明顯的指涉功能,并且,其指涉功能的表達越明顯,該符號受到認知的可能性就越大。指示符號在向受眾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具有高度概括化、凝練化的特征,其簡單通俗的形式蘊含著標志主體的豐富意義。在認知過程中,作為載體的指示符號與作為內涵的社會意義與情感之間通過文化心理模式相互聯結,因此,指示符號的形式必然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

象征符號在浮雕中的表現則更為隱晦,甚至與其他展項相互之間具有關聯性;浮雕中的普通士兵、其他展項中涌上街頭的學生與鄉紳等人物象征了辛亥革命中的民眾力量。展示設計中象征符號的運用較為廣泛,通過象征符號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能夠有效增加展示空間中的信息量并豐富傳播信息的層次。

三種語言符號在浮雕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從多個層面上豐富了浮雕畫面所蘊含的信息。語言符號的核心在于傳達信息,但也要注意受眾對這些符號的審美接受。一方面,語言符號是傳達信息的媒介,但另一方面,它也屬于藝術形式的范疇;大眾對特定符號的審美接受也影響著其對信息認知的能力。在對展示大綱文本進行符號化時,必須要考慮展覽受眾的文化背景、文化水平、信息接受能力等因素,使符號蘊含的信息得到有效傳達。

四、結語

當簡單且直接的實物展示已經不能滿足人類對于展示活動的需求時,人們開始致力于以更加抽象的方式對展示內容加以描述,于是語言符號思維被應用于展示設計當中。在革命博物館中,浮雕作為一種相對具象的表現形式,可以說是語言符號的集合體,其傳達的內容全部依靠高度符號化的符碼,經觀眾的認知轉譯后拼湊成一段完整的故事。由于革命博物館中的浮雕通常以表現革命精神為主,因此在向觀眾傳達展示內容時,無形之中也影響著空間的氛圍,這對于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

猜你喜歡
浮雕符號學符號
匼河“背冰”民俗活動的文化符號學闡釋
基于圖像符號學的品牌聯名設計研究
淺析徽州馬頭墻中的設計符號學
讓閱讀更方便的小符號
浮雕圓圈
加減運算符號的由來
出錯的浮雕
寫在“生命符號學研究”前面的話
去云岡石窟看浮雕
草繩和奇怪的符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