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管理類專業建立案例教學評價體系探究

2022-06-25 11:33饒藍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14期
關鍵詞:三位一體價值觀

摘要:案例教學法是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學生知識實踐化遷移能力的重要方法。但目前的案例教學大多還只作為輔助學生知識點掌握的“舉例教學”階段。而合適的教學評價體系是促進教學行為改進、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遵循人、知識與社會“三位一體”價值觀的基礎上,提出案例教學的評價目標要強調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評價指標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測評、評價過程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關鍵詞:案例教學評價;“三位一體”價值觀;教育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86

0引言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在一定的理論背景下,通過各類信息、知識、經驗、觀點的相互碰撞來幫助學生達到理解理論知識和啟迪思維的目的的教學方法。由于案例基本上源自于真實的情境或事件,能夠與學生的經驗相關,因而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實踐化遷移,因此,從20世紀初哈佛商學院開始,案例教學法迅速在全球傳播和模仿。但國外的經驗并不能完全適應于中國的實際,盡管目前我國在案例開發和案例教學環節都已經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案例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被當成了“舉例教學”,并沒有抓住案例教學的本質,因此亟須探索適合中國的本土化案例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由于教學評價制度是教學活動的指揮棒,因此本文試圖探討案例教學評價體系的問題,以期達到以評促教的目的。

1人、知識與社會“三位一體”價值觀的意義

培養人才是大學的首要功能,也是大學存在和立足的依據,但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需要放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去討論,否則人才培養就會陷入工具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怪圈。在這樣的氛圍下,知識傳授就變成了知識的灌輸與堆積,忽略知識的運用與創造。學生則喪失了主動學習的能力,個性被壓抑,創造性被消解,學習的目的變成了應試。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延續了1000多年的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影響依舊滲透于教育的各個方面,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心智模式。更為嚴重的后果是,如果老師和學生都喪失了基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能力,則人的社會價值性則會被麻痹,聽不到社會的訴求,也沒有自信和力量去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人與社會完全隔離,理論知識和實踐完全脫節。這樣困境也使得高校正如錢理群教授所說,高校正在培養一群“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些人在為自己謀取利益時聰明至極,卻很難與別人達成社會共識,更沒變革社會的勇氣和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將大學放在整個社會系統的視角來看,一所真正的大學除了培養人才,還必須強調其社會服務價值取向和宗旨。這也是二戰后美國大學所形成的主要特點之一。大學與產業、社會的緊密結合不僅促進了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壯大了大學的實力,造就“硅谷奇跡”的同時也成就了斯坦福等一系列名牌大學。與此相對應,人、知識與社會“三位一體”價值觀應該是現代大學教學的基本價值觀。在具體的教學中,工商管理類課程的案例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踐行基地。因此,案例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應該也以此為價值導向。

2案例教學評價體系面臨的困境

2.1評價目標忽略教育價值取向

案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評價角度應該更側重于學生學到了什么。然而,在傳統的教學評價實踐中,評價目標往往更注重衡量教師如何教,教學活動是否符合相關的制度和規范。前者更注重教育價值導向而后者更注重管理價值導向。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評價方法的影響,目前對案例教學的評價也側重于管理價值導向,表現為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有著許多具體的量化考核指標,管理者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著“具體而細微”的督導。這使得案例教學變得更像是呈現給教學管理者觀看的一場表演,熱鬧非凡但卻忽略內涵。

更糟糕的是,對教育價值取向的誤用導致了案例教學評價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表現為提倡學生在進行案例討論時完全的自由表達。導致案例教學變成了一種完全無序的、隨意的方式,沒有任何教學目標的引導,這導致學生喪失了基本的價值追求與理想信念。教師如果沒有對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建立進行引導,這會使得學生在走出校園后,面對社會紛繁復雜的事務喪失基本的價值判斷。

2.2評價指標缺乏對學生能力的測定

對能力的準確測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上我國教育長久以來形成的 對“標準答案”的追求,導致老師和學生追求的能力變成了衡量學生對客觀知識的掌握程度,案例則只是作為一種獲取客觀知識的工具。在這樣的認知下,案例本身是否精彩,設計是否巧妙都是沒有實質性含義,學生也無非只是更形象地接受了既有的知識。而對學生能力的測量點就在于考試的時候是否能夠在案例分析題上準確的錨定出題人想要考查的知識點,并按照既定的步驟回答出問題。本質上來說,這與傳統教學的評價指標并無差異。

而當把案例教學當成徹底的“自由討論課”時,案例教學沒有目的也沒有任務,對學生的要求只是積極參與討論即可,因此,對學生能力的衡量常常就用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次數來進行衡量。為了獲得學分,學生也常常積極回答問題,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方向性和價值觀的引導,使得學生的討論無法深入進行,很多學生的發言嚴重偏離教學目標,甚至偏離基本的處理事情的基本原則。這種泛案例教學看似培養了學生自由思考的能力,但由于評價指標沒有引導學生透過具體的案例事實挖掘出其內在蘊含的更普遍、更基礎的問題,并思考其如果用于實踐,因此根本不能真正提升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2.3評價過程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現有教學評價體系確實把學生納入了評價主體的范疇,但在實際上,學生卻沒有機會對教師的教學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只能是被動地在教務系統中完成管理者制定的幾項量化指標的打分,這其實是管理者在強迫評價主體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因此學生常常以完成任務的心態應付教學評價,完全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其實評價過程本來是學生與老師、同學之間建立探究式對話的一次很好的機會,通過交流,學生會完成對自我思想和價值觀的修正,教師也能夠通過這個過程了解學生的想法,及時準確的進行正確的引導。但如果沒有提供給學生這樣參與討論的機會,就會讓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懶于反思,喪失質疑和批判精神。反過來這一定也會讓案例教學過程中的討論淺嘗輒止,難以形成思想的交流和碰撞,難以對案例中的文化和價值觀進行發掘。

3“三位一體”價值觀引導下建立案例教學評價體系的思路

3.1評價目的應強調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案例教學應該側重于評價學生學到了什么。不僅是評價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評價是否實現了對學生價值觀、道德方向的指引。這是與案例教學的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如果說傳統教學法實現了大學在培養人才上傳授知識的傳統使命和功能,則案例教學則是將大學與社會、產業聯系的一種路徑,凸顯出知識回應社會訴求的實踐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案例教學也是完成學生價值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之下,學生在對案例的討論就能避免陷入“完全自由”的無序討論中。從一味追求觀點的標新立異轉變為追求有原則的判斷;從對案例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將自己的價值觀與現實相碰撞,從而完成價值觀的不斷超越和深化,也讓學生體會到真實參與社會創造的激情和樂趣。

3.2評價指標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定

案例教學希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重點表現為學生是否能從某個具體的問題中脫離出來,提煉出事件反映出的更為基礎和普遍性的問題,然后舉一反三,用于指導自身的實踐。而用什么指標去衡量這種復雜的能力是一個難題。通過學習哈佛商學院、毅偉商學院的經驗,結合我國高校學生的具體情況,評價指標可以考慮從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兩方面進行設立。

目前,對案例教學的結果評價大多只是注重學生對概念、分析框架和工具的掌握,這導致了學生都非常注重如何在考試中四平八穩地“按點得分”。但回歸案例分析的初衷,在進行案例教學的結果評價時,應該要從學生是否掌握了分析和批判性思維方式,是否理解了人、社會環境對企業決策的影響的方面,是否發展了自我意識,有創造性地對案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等方面設計評價指標。而過程評價則可以在單純只衡量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的維度,拓展到衡量學生的發言質量和學生一學期的表現趨勢三個方面上來。其中發言的次數代表學生的態度,而質量代表了學生的能力,一學期的表現趨勢則代表了學生的進步趨勢。

當然這樣的評價指標設置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特點做出修改,因此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配套的教師教學反思和改進機制。通過這個機制,一方面使教師與上級評價者之間能形成一種互動,從而逐漸建立其一致的觀念和認知,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師發展與學生發展統一于教師教學評價中。

3.3評價過程應鼓勵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實際上案例教學需要非常重視學生的評價。這是因為案例教學法是從西方引進的,這么多年來,盡管有許多學者們對西方的經驗進行了詳細介紹,但少有人認真思考、分析如何在我國的國情下更好地開展案例教學。也就是說,我們還只是在模仿案例教學這種教學形式,而忽略了案例隱藏的文化背景。實際上案例教學是一種非常需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開展的教學方法。對案例教學法膚淺的認知常常導致了在案例教學實踐中,更注重案例中的故事,而忽略案例中故事所發生的文化背景和情境,尤其是從西方直接翻譯過來的案例,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案例中所隱含的西方基本價值觀和文化往往與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沖突,這使得學生很難對案例中的情境產生共鳴。由于工商管理學科的理論知識體系也來源于西方,因此,學生更多的時候是在無形中被迫接受了西方的某些價值觀。這造成了學生的迷茫,也造成了教師教學的困境。因此在評價過程中,不應一味地讓學生只是充當管理者管理教師的工具的角色。而應鼓勵學生切實參與,引導學生提出對于評價標準、內容等問題的看法,允許他們表達自身的疑問、提出爭議,建立起“參與協商式”評價機制這樣有助于評價體系的逐步完善,從而實現良性循環。

4結語

案例教學法的推廣,符合我國高校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在人、知識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價值觀導向下思考案例教學評價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引導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學生改變學習習慣,學會用理性的、科學的思維方式去批判思考、檢驗各種社會現象和既有定論。另一方面,則是呼吁案例教學法的開展要建立在屬于自己的文化價值觀體系上,這樣才能將案例基于現實,并尋求達成社會共識。人只有擁有堅實的社會精神力量為依托,能產生真知灼見,所掌握的知識才能完成有效的社會積累,展現出強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孫俊三,王兵.案例教學:一種有價值追求的自由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5,(9):77-82.

[2]李太平,戴迎峰,黃富琨,等.案例教學困境及其超越的文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5-191.

[3]段肖陽.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范式轉向—基于第四代評價理論的分析[J].教師教育學報,2021,(11):83-89.

[4]靳玉樂,向眉.論案例教學價值取向的變革—基于對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的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93-98.

[5]張東嬌.比較視野中的中國“案例教學”—基于毅偉商學院案例教學經驗的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6,(11):71-77.

[6]楊衛東,張征.探索回歸本真的高校教師教學評價[J].教育研究,2016,(12):130-132.

[7]李征博,曹紅波,鄭月龍,等.哈佛大學商學院案例教學運行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11):66-71.

[8]李旭芝,龍佳.我國高校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與路徑重構[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1,(5):69-74.

[9]宋耘.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的教學設計與組織實施[J].高教探索,2018,(7):43-47.

[10]陳明學.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反思與實踐轉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9): 56-59.

基金項目: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2020校級課題“工商管理類專業強化案例式教學、凝練專業培養特色的研究”。

作者簡介:饒藍(1983-),女,漢族,湖南常德人,碩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

猜你喜歡
三位一體價值觀
圖說我們的價值觀(三德)
崗位、證書、課程“三位一體”教學方案設計改革研究
信管專業生產實習過程自我管理的實現
基于“三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途徑研究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