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協同下教師在微信傳播中角色認知研究

2022-06-25 11:39姜迪李瞳王藝橋楊宇璐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7期
關鍵詞:家校協同新媒介中小學教師

姜迪 李瞳 王藝橋 楊宇璐

摘要:家校協同視域下,微信傳播重要地位愈加顯現,教師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角色不斷疊加改變。為完善教師在家校共育過程中新媒介應用能力和角色認知,抽樣選取遼寧地區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微信群內容中教師輸出信息和對教師的訪談內容進行質性分析,探究教師在新媒介微信信息傳播過程中自身角色認知。媒介內容分析顯示,中小學教師角色受到疫情大環境的影響,總體上表現出上級消息傳達者、家校共育領導者、學生情況的反饋者、教師職業從業者和自保者這五種角色形象,這和教師角色的本質存在一定偏差。面對微信群組內教師角色偏差的困境,中小學教師在應用新媒介過程中應做到堅守職責、落實要求;協調家校雙主體、適當融入孩子主體地位;暢通家校協同大循環;職業角色兼顧謹慎與溫情。

關鍵詞:家校協同;角色認知;中小學教師;傳播學;新媒介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7-0079-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第十六批東北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21020

一、研究背景

家校共育是目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尤其在后疫情時代的大背景之下,網絡對于教學流程的大范圍介入致使家校共育的規范化成為一項緊急而必要的需求。因而依托微信群等網絡社交平臺的家校協同方式逐漸成了當代教育發展的新方向[1]。以微信群為代表的社交平臺在交流的便捷程度上有著無可取代的優勢,互聯網時代的溝通較之以前更具時效性,家長可以通過微信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并與教師溝通協調。但也存在問題,首先,面對面交流的缺失使得信息的傳遞在準確性上有所欠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會引發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沖突[2]。其次,教師傳達重要信息的手段單一且存在溝通效率問題,微信平臺上的信息真正為家長所接收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他們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及時和教師溝通,因而對家校協同的實現產生了不利影響[3]。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性與定量結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分為兩部分,通過內容分析法對遼寧省中小學家長群的會話記錄進行分析,同時采用訪談法對遼寧省中小學教師和家長進行采訪并分析采訪結果,研究目的是剖析遼寧省中小學家校溝通情況,挖掘存在的問題。

(一)對遼寧省中小學家長群的會話記錄進行內容分析

內容分析法指對傳播的顯性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文章采用這種方法研究遼寧省中小學家長群的會話記錄,研究團隊選取了分布于遼寧省內5所中小學的20個家長群,選擇的標準是群組由教師建立且用于家校溝通,具有一定活躍度,研究樣本為1年內教師與家長在這些群組中的聊天記錄。

將一個微信群中教師與家長關于一件事的討論作為一個研究單位,剔除相似的內容后,樣本分為若干且體量不一的研究單位,然后對其中的話題分布、話語框架、態度情感、信息交互情況進行編碼分析。

(二)訪談遼寧省中小學教師和家長

基于以上內容分析,文章采取訪談法和質性研究法,選取內容分析樣本中涉及的10位教師與10位家長進行線上采訪,并借助MAXQDA工具對訪談結果做質性分析,探求其在對話時的深層心理活動與話語選擇方式,以定性的方法對定量研究進行補充,使結論更深刻立體。

三、中小學家校微信群組內教師自我角色認知的內容分析

(一)微信群組內教師自我角色形象認知文本內容分析

研究選取5名中小學教師2021年8月26日到2022年3月26日共30周微信記錄,涵蓋2021—2022學年秋季學期、寒假以及春季學期第一個月的微信群組教師角色信息內容。樣本共計2175條信息時間分布如下頁圖所示,6周、11周、20周以及28周等時間節點消息發布出現不同程度的峰值,超出其他月份兩倍以上,不同時間節點可以看出中小學家校微信群內教師話語具有很強的周期性、教育特性以及實事性。

如下表所示,對2175條信息傾向性進行分析,有42.59%的內容為教學消息,有26.62%的疫情防控方面消息,有16.69%的校內活動消息,有10.67%的假期安全方面消息,有2.21%的節日活動相關信息以及0.01%有特定學生針對性的信息,可見,中小學家長微信群內教師話語整體上呈現官方性、實時性、管控性等多方面的特征[4],尤其在教育教學方面的信息內容占比十分突出,這和家校群的主要功能、教師的角色認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當然也受到疫情等方面外界因素的影響。

在家校共育過程中,相關主體教師群組話語體系的構建與表達對中小學教育的正面影響與積極引導起到很大作用。通過數據結果分析,微信群內教師話語除自身角色作用外,很大程度受到疫情防控大背景的影響。

(二)微信群組內教師自我角色形象認知影響因素與原因分析

1.上級消息的通知者:后疫情社會大背景與上級單位的嚴要求

在后疫情社會的大背景之下,中小學的學生作為社會最關注的群體,對其行動軌跡以及日程分配的安排相對于其他群體更為嚴格。未成年人的低免疫力與高關注度使得官方層面與民間輿論對于校內疫情控制更加關心。我國獨生子女較為普遍,家庭對學生個體投入較大,教師除了本身的教育職能之外,在自我認知中增加了“通知者”這一形象,成為上級防控要求與學生家長之間的直接信息傳輸渠道。

2.家校共育的領導者:家長素質參差不齊與教學要求的高標準

盡管如今家校共育在疫情網課普及之下成為主流趨勢,但是家長之間的媒介素養、教育理念、家校觀念都參差不齊,但在中小學階段,家長對于學生教育成果的期待卻具有高度統一性。因此作為量化考核評價的具象,教師成為一種統一的教育意志投射的結果,這樣的投射心理不僅僅是家長賦予的,在教師自身的角色認知中也被不斷強化。為了便于家校秩序的整體管理與教學進度的統一推進,教師主動或被動地成為家校協同共育環境的領導者。

3.學生情況的反饋者:職業賦予監護職能與家長心理的高關注

隨著微信群組的普及,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情況的渠道被拓寬,同時,網媒所自帶的圖片、視頻功能能夠更直觀地展現學生的情況,與教師的語言性反饋共同輔助,產生提高教師群組話語權與職業信服力的作用。同時,在群組內對于個體學生與班級內部狀況的積極性反饋能夠調動個體與集體的積極情緒,促進家長配合度與滿意度的提高。從職能義務方面而言,教師在校期間對學生具有監護義務,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使其成為監管職能的提供方,學生情況的反饋也是其向實際監護人提供監護質量證明的一種必要存在形式。

4.基本的職場從業者:人際交往社會屬性與大眾禮節的服從性

剝除教師職業的附加屬性,教師歸于本質仍然是一名職場的從業者,盡管與家長方存在對職業認知的不同,但教師的自我認知中依舊需要維持因職業而連接的人際交往,在微信群組的節日祝?;?,以教師先祝福,家長答謝再祝福的流程為主,而教師節則少有教師主動提及,以家長祝福、教師答謝的流程為主,體現教師群體在自我言行的支配上仍舊存在著對大眾禮節的服從性。

5.職業生涯的自保者:網絡輿情負面影響與舉報行為的突發性

分析微信群組文字內容可以看出,教師的語言風格具有官方性、禮節性、克制性的特征,感嘆號標點多用于疫情防控通知類消息與對學生及班集體的表揚性話語,極力避免言語沖突的產生。家長群體良莠不齊的媒介素養水平致使家校共育環境下時常發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現象。通達的舉報系統以及仲裁體系偏向于家長立場的常規操作,使得部分教師被舉報后產生申訴無門的狀況[4],因此成為自身職業生涯的自保者。

四、家校共育環境下對于教師群體的對策與建議

(一)堅守好疫情防控一線職責,認真落實相關要求

應后疫情局勢大要求,中小學學生群體的特殊性質,其相關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到位的工作重擔就落在了中小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身上。面對疫情防控大環境,中小學各類相關政策規定的落實工作以及相關信息的收集工作是一線教師重要的工作職責。中小學教師在執行教育活動之前,需要深刻認識到自己也是國家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相關政策要求的落實需要迅速到位,絕不拖延馬虎。在特殊時期,線上微信群成了教師工作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微信群組中樹立一定的威信,并和家長學生明確該工作的重要性,確保家校高度配合,順利完成各類疫情防控工作。

(二)協調群組教師家長雙主體,適當引入學生參與

分析調研微信群組內容發現,家校協同中的教師為當之無愧的主要領導者,整個家長群體被動參加,長此以往不斷演變成為教師主導、家長機械化參與的信息交流狀況。整個新聞群組內也是教師維持秩序,發布消息,家長僵化式回復。這不得不讓教師們反思:微信群組建的目的、教師和家長的關系以及教師自我角色認知等一系列問題。教師應該深刻意識到學生的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雙方協作共同努力,在一定情況下是需要教師主導發布信息的,但并不意味著家長角色就是一味地順從。

(三)暢通家校協同溝通大循環,重視家長學生反饋

教師、家長和學生都是家校協同整個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每個主體各司其職才能夠在教育活動中發揮最大效用[5]。微信新媒介群組需要有一個管理者,由于職業要求和數量特殊性,教師成了一個新媒介社交群組的組織者與管理者,但并不意味著就是至高無上的領導者,群組內每個個體都是教育大循環中的重要一部分。

教師能夠反饋給家長學生的情況,同樣家長也應該反饋給教師孩子的家庭教育狀況等。除了家長自主反饋外,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家長反饋學生的狀況,或者學生自己反饋,達成雙方有效溝通才能夠更好在微信群組中促進教育活動。

(四)兼顧教師職業謹慎與溫情,融真情于家校共育

從教師在微信群組內語氣語態方面的話語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在節假日的時候進行禮節性祝福;發布官方消息時語氣克制,語言表達十分謹慎。統計發現,2175條微信信息中感嘆號出現高達6340次,可以見得教師十分注意自身語氣語態表達,這樣一方面能夠樹立自身威嚴,方便教育工作順利進行,同時也造成了一種冰冷的感覺,缺少一定的溫情。教師在群組中保持謹慎的同時可以融入一定的溫情。

五、結語

新媒介在家校協同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元廣泛,教師作為家校共育中的重要主體,需要清晰認識到自身在信息傳播過程中的角色地位,認識到信息傳播在家校共育過程中的重要性。從而從不同的角度、層次正確認識自身角色,更好地應用新媒介,使其在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換芳,平曉敏.智慧教育背景下師范生對教師角色認知的質性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1,25(2):38-45.

[2] 張麗敏,葉平枝,李觀麗.公共話語中的幼兒園教師形象:基于網絡媒體新聞的內容分析與話語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20(3):16-30.

[3] 王書暐,門洪亮,劉煒.現代學徒制學生雙重角色認知的質性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10):24-29.

[4] 林用彬,梁建平,趙晉喜,等.體育教師社會角色結構認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9):91-99.

[5] 曾懷琳.認知視角下教師角色研究[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2):187-188.

作者簡介 姜迪,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媒介教育傳播。李瞳,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媒介教育傳播。王藝橋,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媒介教育傳播。楊宇璐,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媒介教育傳播。

猜你喜歡
家校協同新媒介中小學教師
利用博客平臺 強化班級管理
家校協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環境下家校協同發展教學策略的探究
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淺析傳統媒介與新媒介的協調發展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教育行動研究可促進中小學教師科研發展
電子白板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的應用探討
論國產青春片的青春消費與懷舊敘事
媒介融合的內涵、典范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