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出版時代對編輯能力的新思考

2022-06-25 11:52柳冉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6期
關鍵詞:編輯能力圖書出版融媒體時代

摘要:在當今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知識傳播載體在不斷優化,但閱讀的本質始終沒有改變——內容。隨著出版數字化的普及,由此產生“內容+技術”的主要架構,以融合發展為核心價值的圖書出版。因此,在出版過程中,編輯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編輯需要和作者聯系與溝通,確定讀者群體和選題方案,對文稿進行加工處理,參與裝幀設計及出版后期的宣傳與營銷,如何將數字媒體技術有效地運用到整個出版過程中,是需要每個編輯認真思考的問題。文章論述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結合編輯在工作中的出版實踐,研究如何利用數字出版技術恰到好處地展現出版內容,并根據數字出版各時期的發展情況,了解數字出版的整個脈絡和方向,分析編輯應具備的能力和作用,以提升出版社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內容+技術;融合;圖書出版;編輯能力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6-0209-03

一、引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中,閱讀的本質始終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閱讀的載體,目的是讓知識傳遞變得更簡單。媒體融合時代的圖書出版融合發展,是以內容為基礎,以互聯網、電子信息技術等為技術支撐,由此產生“內容+技術”的主要架構[1],以融合發展為核心價值的圖書出版。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圖書出版從最初的“鉛與火”到“光與電”,發展到如今的“數與網”階段?;ヂ摼W技術的進步,讓出版邁進了“數網融合”時代。展望“數與網”這一時期的發展歷程,電子信息技術運用到圖書出版行業之初,一種革新的顯示技術——電子墨水屏幕被成功開發。20世紀以來,互聯網技術快速普及,許多作者通過論壇、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在網絡上分享并連載個人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人們對電子設備使用量的大幅提升造就了電子世界,其中就出現了包含數字圖書出版在內的很多新興產業。這時的數字圖書出版相對于傳統形式的圖書出版更加完善。技術在商品層、運營商、運營方式、服務平臺上得到了更深層次的運用。數字圖書出版朝氣蓬勃,為圖書出版融合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數字圖書出版是微觀的、具體方面的圖書出版融合。

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的《關于組織實施2022年度出版融合發展工程的通知》,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有關部署,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鞏固壯大數字時代網絡出版主陣地[2]。這也是黨和國家對圖書出版行業融合發展趨勢的整體規劃和戰略布局。至此,媒體融合早已成為出版行業的共識,如今圖書出版業的融合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圖書出版融合從最初數字出版試運行到如今的普遍應用,核心都離不開內容和技術這兩個層面。在整個出版過程中,圖書出版的各個環節都與“內容+技術”的主要架構息息相關。編輯只有掌握了圖書出版融合的特點和相關規定,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升工作能力。編輯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符合出版融合具備的要求,才能在現代圖書出版市場精準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

二、數字出版時代圖書出版的特性

(一)圖書出版行業在數字技術運用的初期就體現了其特殊性

成功的出版物不僅要有使用價值,還要具有觀賞價值。當然,使用價值是出版物的首要價值,使用價值體現在承載和宣傳上,通過出版物特有的介質和傳播作用使讀者獲取信息。觀賞價值即該出版物是否符合出版價值,能否找到恰當的藝術表現方式。而前提是需要有承載價值的媒介。無論數字出版采用何種出版載體,采用何種形式出版發行,都需要運用數字技術來實現。2007年,amazon公布了第一代kindle電子閱讀器。該閱讀器配置了6英寸的電子墨水屏,這一新的顯示技術的應用,讓讀者獲得了如同紙質圖書一般的閱讀體驗。

隨著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硬件配置的高效發展,移動設備進入功能性時代,之前在PC端的應用軟件被微型移動設備(手機、平板電腦)替代,在APP中,以最易讓讀者接受的方式為給予讀者感受。與此同時,也提升了閱讀的便捷性?,F階段盛行的閱讀APP,如樊登讀書、掌閱、微信讀書、QQ閱讀等,在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擁有較多的下載量。

(二)作為內容與技術顯現的第一階段,數字圖書出版展現出復合性

在數字圖書出版中,無論是圖書出版的數字化還是數字化的圖書出版,內容一定是核心影響力。這一環節的自主創新關鍵在于內容的展現形式。出版社將紙質書轉為數字化圖書(PDF、TXT等格式的文檔),利用數字技術將數字化的圖書傳送到各種移動終端設備上,讀者可以在線閱讀或下載閱讀電子書籍。編輯還能夠依據數字圖書出版物的后臺閱讀數據進行自主創新,以全新角度思考出版物創作的主題,以恰當的藝術表現方式呈現給讀者,改變了傳統紙質圖書單一的呈現方式。紙質書作為只能依靠視覺感知的內容載體,受制于紙張的特殊性,只能通過裝訂成冊的方式展現給讀者,遵循傳統的裝訂和排版,呈現給閱讀者的內容是平面的,只能通過目錄選擇自己想閱讀的章節。隨著數字圖書出版的出現,傳統閱讀被顯示屏取代,編輯應該從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的便捷性來考慮,根據讀者的多重感官設計電子圖書,讓讀者獲得舒適的閱讀體驗。

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的區別在于,數字出版在閱讀中更強調與讀者的交互性,做到“易用、易懂、易記”?!耙子谩本褪抢靡苿釉O備顯示屏的結構特征和技術,選用簡潔、可讀性強的界面,在讀者閱讀時可以根據需要放大字體、切換頁面,還可以針對某一具體情節,展開詳述(如點擊關鍵字,跳轉相應鏈接),方便讀者使用;“易懂”即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讀者接受并理解,以動態形式或音頻來展現書中的內容,根據硬件配置在移動設備的閱讀平臺插入視頻、語音、二維碼、超鏈接等內容豐富讀者的感官體驗;“易記”,即好的設計便于讀者記憶,以恰當的表現方式呈現給讀者,可以加深讀者的記憶,這就要求出版物不僅要做到寫“景”,更要做到寫“情”。

(三)“內容+技術”的構架經過第一個發展趨勢后逐漸出現圖書出版融合

這一階段的圖書出版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融合。傳統的圖書出版指的是傳統紙質印刷出版。數字圖書出版被視作出版行業融合創新的產物,而出版融合則更多是在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更深層次的融合,具體表現在出版內容、營銷渠道、出版平臺、營銷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在出版形式中,不僅出現了“中央廚房”的編印發形式,還有如方正飛翔編校排一體化的出版形式。技術簡化了出版流程,出版的更多時間就留給了編輯,在有效時間內,編輯應積極升華出版物,提高出版質量,在跨載體乃至跨界融合中實現更高端的圖書出版融合。

三、數字出版背景下的編輯能力思考

(一)編輯的能力和作用

編輯能力是指編輯在與作者聯絡、策劃選題方案、編輯處理文稿、書籍裝幀設計、明確目標消費群體、預估書籍銷量、編寫圖書宣傳文案、制定營銷策略等方面的能力。編輯要想建立自己的品牌,就必須有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3]。一本書從稿件到正式出版,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編輯留下特有的印記。這類編輯工作可以成功地體現編輯對稿件整體方向的把握。同時,需要編輯擁有觀察社會發展和各行業協同發展的宏觀視角,即“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編輯不僅要有對出版工作的熱忱與擔當,還要具備信息獲取能力、行業動態捕捉能力,能夠持續關注出版物的動態。什么樣的書以何種方式出版發行,需要編輯擁有一雙慧眼,才能夠準確把握出版物的整體風格,結合社會熱點,將好的出版物呈現給讀者。

編輯非常重要的一個作用反映在圖書選題方案的策劃上。圖書選題方案策劃占整個編輯工作內容的30%,需要把握方向和行業動態,用讀者的眼光策劃選題,站在市場角度評估風險,用數據說話,不跟風,盡可能選擇空白領域的選題。

如今,圖書市場種類繁多,讀者喜好廣泛,編輯作為出版行業競爭中的主要參與者,應具備以下幾方面能力:信息捕捉能力,捕捉熱點信息,緊跟時代;不斷更新朋友圈,通過朋友圈,了解跨界與出版行業的關聯性;知識產權運營能力,包括出版、營銷的運營,如直播宣傳圖書等運營方式;產品閉環思維,持續關注已出版圖書的信息動態,總結經驗,運用到下一本圖書出版中,形成高效的閉環工作;編輯要有好奇心、提問能力和學習能力,在學習中獲取有用信息。

數字化技術迅速普及,圖書的出版周期相比傳統出版大大縮短,如何在短時間內保證出版內容的品質,這考驗編輯的能力。顯而易見,僅借助智能審?;蚝隈R軟件識別錯誤是遠遠不夠的,編輯工作必須精雕細磨。這就需要編輯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積累,做到自省,總結編輯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提升個人的藝術品位和修養,才能在新時代持續創新并提升出版品質。

(二)編輯對數字出版行業的重要作用

隨著知識傳播載體的不斷優化,從最早的甲骨文、竹簡、絲綢,到造紙術的出現,再到現在的移動設備,技術的迅猛發展給出版物帶來多元化的展現方式,也拓展了出版工作者的思維。據統計,美國電子圖書的銷量自2011年起一直呈直線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手機閱讀。由此可見,電子閱讀已被大眾接受。

重新定義“讀書”,可將其分為“無關形式”和“定義形式”,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內容與載體的交互性?!盁o關形式”通常指的是只有文字的出版物;“定義形式”是指文字中包含的視覺元素,也就是交互性,通過定義形式的載體傳遞給讀者,往往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圖書在出版之前,編輯通過加工、審稿,已經對其有了明確的設想,如該書的開本、裝幀方式、紙張選擇、成本控制、目標讀者、定價、宣傳推廣方案、市場規模等[4]。在實施方案的過程中,編輯需要就自己對裝幀設計的構思與作者、美編溝通,交流設計思想,討論適合出版物的最佳設計方式。例如,魯迅先生不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編輯大家,其親自設計《吶喊》《毀滅》等書籍封面,被視為中國書籍裝幀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因此,想要讓出版物在出版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編輯重視審美素養的培養,將自己對內容的理解有效地融入設計之中,增強出版物的感染力,將其設計成讀者喜聞樂見的精神產品。

在圖書出版發行過程中,要想讓出版物被大眾接受,成為暢銷書,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編輯參與營銷策劃。線上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視頻號等平臺宣傳推廣出版物,也可邀請作者到直播間,與讀者在線互動;線下通過舉辦新書發布會或小型讀書分享會宣傳。這些營銷方式都離不開編輯的協助。

編輯是圖書出版過程中內容與技術的生產者和加工者。出版方式的多元化,是數字技術和信息內容融合和發展的全過程,只有內容和技術相互配合,出版融合才能高速發展。數字出版的出現促進了出版行業的出版效率,完善了出版環節。無論是數字出版還是結合技術的融合出版,在內容、出版方式、服務平臺、營銷策略、管理方法等層面都離不開互聯網技術,須借助互聯網技術、移動互聯、互聯網媒體開展與之相關的業務。因此,編輯應把握內容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充分將二者運用到出版實踐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善莫大焉”。出版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出版產品和服務。所以,內容是出版的關鍵,技術的運用是現在以及未來出版行業的必然趨勢,技術始終服務于內容。

因此,編輯必須學會利用技術創新內容,依據內容精準定位出版物。數字出版的出現,讓讀者能夠有良好的閱讀體驗與互動,更方便讀者獲取知識,而且電子出版物可以大大節約出版成本,減少材料消耗,即使學界認為數字出版物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出版物,但其優點是客觀存在的。在擺脫“無關形式”閱讀的束縛后,數字化的出版物在形式上更加多元化,一些難以用文字表達的內容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動畫,甚至進入3D虛擬世界清楚地呈現給讀者,通過觸控技術,使讀者如同身臨其境,實現出版物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以達到讀者高效且美好的閱讀感受。

編輯是出版過程的策劃者,是連接出版市場的探索者。應依據數字出版各時期的發展情況,清楚地了解出版的整個脈絡和方向。利用技術,恰到好處地展示出版內容,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技術浪費。出版界能否取得重大成果,取決于出版融合創新。融合發展是對出版業全方位的革新,與傳統出版物的文字加工和裝幀設計不同,它并不拘泥于傳統出版在材料和裝幀方式上的變化,不用擁有全局視野,才能把握融合發展的創新方向。無論出版的哪個階段、出版工作中的哪一個環節,編輯都處于出版的核心位置。因此,編輯要把握住內容這一核心,以更廣闊的視野研究出版的各個環節,以新的發展戰略推動新的出版實踐。編輯應尋求出版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跨界融合,擴大出版業的覆蓋面,以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贏。

四、結語

思想引領行動,專業認知推動實踐,編輯能力的提升應時刻跟隨出版行業發展的腳步,在內容與技術的融合中需求新的出版方向,實現更高層次的數媒融合產物。關鍵在于不斷更新發展理念,將技術最大化地發揮出來,推動出版行業邁向高峰??偠灾?,好的編輯可以成為圖書出版社的靈魂和品牌,他們不僅能給出版社創造經濟效益,更能給出版社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是圖書出版社的競爭利器。

參考文獻:

[1] 張俊.論新時代編輯在出版融合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J].編輯學刊,2018(6):87-92.

[2] 尹琨. 2022年度出版融合發展工程啟動[EB/OL].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網,https://www.chinaxwcb.com/info/578299,2022-03-24.

[3] 董拯民.淺談“匠人精神”在數字化時代圖書編輯工作中的作用[J].視聽,2015(7):144-145.

[4] 賀暢.探析編輯在圖書出版中的作用[J].圖書出版參考,2013(21):26.

作者簡介?柳冉,碩士,編輯,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

猜你喜歡
編輯能力圖書出版融媒體時代
全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編輯工作能力的提升探討
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與編輯能力探討
融媒體時代如何培養記者的創新意識
融媒體時代,廣播如何挖掘音樂節的聲音價值
論中國圖書出版業品牌化運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業發展現狀
融媒體時代電視畫面的剪輯研究
融媒體時代三網融合下電視新聞網建設的思考
出版產業鏈視角下的圖書質量建設
談大數據時代編輯能力的重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