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美整合,聲畫互補

2022-06-25 20:15葉麗娜
民族文匯 2022年32期
關鍵詞:美術音樂教學

葉麗娜

摘 要:音樂與美術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藝術通感,藝術通感使得二者的創作元素有許多相似之處,巧妙地利用音美之間的藝術融合,在美術色彩、元素中探索與低年級音樂教學的共生之處。

關鍵詞:音樂;美術;教學

“音樂是可聆聽的畫作,畫作是可視化的音樂”,美術中的色彩冷暖、構圖遠近、線條曲直與音樂中的節奏、強弱、速度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相同的藝術通感使得它們之間有著不可言喻的千絲萬縷般的關系。德國一位著名的詩人里爾德,曾經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音樂會上的紫色音調”、“黃色風鈴般的音調”、“紅琥珀色的音調”,說明音樂與美術之間有著不可割裂的聯系,把這兩朵藝術的種子相互交融、互相孕育,使音樂課堂教學不再單一枯燥,而是動靜結合,在低年段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出絢爛的雙生花。

一、在音樂情緒中,融入美術色彩

1.暖色調。色彩本身既不會產生情感,也不會傳達情感。但當我們看到紅色或橙色時,內心卻會感受到溫暖、熾熱的情緒。因為紅、橙屬于暖色調這一類別中的顏色,視覺色彩會讓人產生心理聯想,產生溫暖的感覺。音樂中所蘊含的溫暖、熾熱的情緒情感又恰恰和暖色調有著自然的聯系。

2.冷色調。色彩除了有暖色調,還有冷色調。當目光捕捉到藍色、白色時,會讓人遐想到白色的雪花、藍色的海浪,心中油然而生寒冷、平靜之感,而音樂中抒情、優美的情緒情感無形中和冷色調也有著相通的聯系。

3.中性色調。當然,除了冷暖色,其實還有黑、灰等中性色調,這些色調既不冷也不暖,所以被稱為“中性色”,教師同樣可以把中性色運用到音樂課堂當中。

在教授管弦樂《海上風暴》時,全篇樂曲營造了一股緊張、不安的濃烈氣氛,樂曲描寫了海上狂風般的嘶吼、驚濤駭浪以及暴雨雷鳴的恐怖感。學生聆聽樂曲后,先不著急讓他們描述音樂情緒,而是出示三張帶顏色的卡片,分別是紅色、灰色、黑色,讓學生選一種顏色來代表剛才的樂曲,并提問,為什么?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梳理、解答,指出黑色和灰色的色調會讓人聯想到暴風雨,烏云,黑暗,這些與剛剛樂曲所帶來的緊張、恐怖不安的情緒有著共通之處,所以同學們才會選擇黑色和灰色。

通過將色彩與音樂相互融合的方式,在分析歌曲情緒時,學生不再是只用幾個形容詞去蒼白地描述。到底何為優美抒情?何為歡快活潑?何為緊張不安?僅從字面上去解釋可能有點貧乏無力,但是,把動態的音樂信號用靜態的色彩信息來展現,使學生不僅能在聽覺中感受音樂,還能在視覺中欣賞音樂,把樂曲的情緒與色彩的冷暖相互滲透、融合,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既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音樂情緒,又有利于學生更充分地掌握曲子。

二、在音樂欣賞中,融入美術元素

俄羅斯有一位著名畫家康定斯基,同時也是一位舉世聞名的音樂家。他曾經說過:“一首動人心弦的曲子就像一幅會勾人魂魄的油畫,節奏似構圖、速度似線條、強弱似濃淡、兩者交錯纏綿融匯一起,就像與靈魂來了一場邂逅?!币魳放c美術不可分割,將美術中獨特的線條、圓圈等元素融入進音樂欣賞中,化抽象的音樂概念變為具象的美術展現,使得低年級的學生在接觸、了解、欣賞音樂時,學起來不會顯得吃力,也易于學生掌握。

1.強弱與圓圈的融合。例如,管弦樂《森林水車》剛開始的序奏部分段落較長,采用了8/6拍子,旋律流暢優美,如歌如畫般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森林之景。音樂初起,聽到水車緩緩轉動聲,并發出一陣“咚…咚咚…咚”的聲響,速度緩慢,轉動聲有輕有重,此時,教師用圓圈來表現這部分的情緒和音樂形象,每聽到一次響聲用一個圓圈表示,音強時畫黑色的圓圈,音弱時則畫白色圓圈,學生根據實心圓和空心圓的美術效果,就能清晰地看到強弱拍的特點和區別,由此掌握強弱拍在音樂中所帶來的音響效果的差異。

2.旋律音高與線條的融合。教授管弦樂《跳圓舞曲的小貓》時,曲調詼諧有趣,伴奏運用了輕快活潑的圓舞曲,描繪了一個快樂活潑的小貓在音樂聲中翩躚起舞的歡樂情景。聆聽第一樂段時,教師邊唱邊畫圖形譜,旋律上行的時候,畫向上的直線,旋律下行的時候,則畫向下的直線,通過圖形譜,學生就能更直觀的看到旋律的走向,既用線條提示了旋律的音高特征,又用它表現了小貓在悠閑跳舞的情景。學習《草原就是我的家》時,同樣適用此方法。此曲明朗、豪放,我們經常會采用畫旋律線的方式來感受此曲,而旋律線恰恰就是美術中的線條元素。通過畫旋律線,既能感受樂曲的流動,又能避免學生在演唱時出現的“白、直”等錯誤方式,旋律線的感受直觀、生動,更符合兒童低年段的學標要求,使孩子們感受到樂趣。

3.速度與線條的融合。教師講解一年級下冊鋼琴曲《跳繩》時,樂曲速度變化的掌握對一年級學生來說稍微有些難以入手,這個時候就需要借助一些美術元素來對音樂速度變化做輔助理解。這首曲子音調清亮、明朗、充滿活力,曲式結構是單三部曲式A+B+A1。首先,教師在PPT上展示幾張代表速度變化的圖形或線條,然后,請學生把聽到的速度變化的先后順序,記錄下來。當聽到速度慢時,用一段波浪線表示,聽到速度快時則用一組斜線表示。樂曲B段節奏先頓后舒,前面的節奏緊湊跳躍,用一組斜線表示,后面的節奏舒緩用一段波浪線表示。學生邊聽邊做記錄,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讓學生在聆聽中學會獨立思考,體會音樂速度的不同所產生的音樂效果,并把聽到的速度變化用不同的美術線條區分開來?!渡炙嚒反饲男蜃嗪蟀氩糠殖霈F了涓涓細流的水聲和鳥兒啼叫的伴奏聲部,教師同樣運用美術線條來表示這部分音樂形象,潺潺流水聲用悠長的線條來表示,按照8/6拍的特點,每三拍畫一個圓形線條;緊接著,在音樂中偶爾出現的小鳥歡快的啼叫聲,則用緊湊、交錯的曲線來表示。序奏中出現的三種聲音,“水車聲、流水聲、鳥叫聲”等,每種聲音用不同的美術元素來表示,把復雜的、抽象的音樂語言變成簡單的、具體的美術元素,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力與創造力。

音美二者在藝術表現上有所不同,但二者在創作元素中卻有很多相似、相通之處。美術通過有規律的線條、色彩元素,與音樂形成了秩序和協調的美。在聆聽中與目光中搭建一座藝術的橋梁,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性、不同學科的綜合審美能力,在低年段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參考文獻

[1]宋安寧.試論音樂教學中融入美術元素的可行性.黃河之聲,2016.

[2]耿飛,楊青.音樂與美術的藝術通感[J].芒種,2013,07.

[3]劉筱湄,丁昕春.構建美術與音樂教學間的內在聯系.藝術百家,2005.

猜你喜歡
美術音樂教學
美術篇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音樂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音樂
秋夜的音樂
中國美術館百年美術收藏
臺灣當代美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