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史說弓魚

2022-06-25 16:20王敬元
民族文匯 2022年32期
關鍵詞:永清寶雞墓葬

1974年冬,寶雞市渭濱區益門公社茹家莊(弓魚)國墓地被發現。1976年,與之相隔不遠的竹園溝又發現22座與其相關聯的墓葬;1981年,市區紙坊頭發現了年代最早的一座(弓魚)國墓葬。1974年至今47年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商末西周中期的小方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3處(弓魚)國墓地共發掘墓葬29座、車馬坑兩座、馬坑4座,共出土器物近3000件,其中青銅器1845件,有銘文者69件。玉、石器565件,余為料器、骨器、蚌器。迷一樣(弓魚)國,雖然不為史書所載,但是精美絕倫的青銅禮器和玉器,成為了考證歷史和文化符號的實證。寶雞(弓魚)國墓葬考古發現也成為了20世紀陜西西周考古發現中最重要的一次發現。這些文物的出土,為研究商末至西周中期寶雞方國地域文化提供了有力佐證,為西周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課題。

47年來,研究(弓魚)國成果不斷出新,但是總有一些問題,還留有迷惘,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筆者帶著疑問, 利用閑暇,? 翻閱了許多考古文物典籍與專家研究的成果,觀看湖北衛視大揭秘《尋蹤古(弓魚)國》專題片,對于在歷史夾縫中間的(弓魚)國、井國以及陵、豐的源流,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考證,對于一些謎一樣的問題進行了簡單剖析,雖不能深入,但愿為廣大讀者解答一些問題,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不當之處,敬請原諒。

(弓魚)人的祖先來自巴蜀? (弓魚)國的族源是古巴蜀、羌人的一支,其先祖是由白龍江、西漢水一帶的巴人在商代晚期遷徙北上發展而成的[1]。1986年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在二號祭祀坑出土,考古學家發現,(弓魚)國墓地出土的兩尊青銅人,雙手也是極不成比例地握成一圈,青銅大立人與(弓魚)國青銅人似乎擁有著相同的身份。茹家莊一、二號墓地出土的這兩件青銅人像,夸張的握成環形的巨大雙手,完全繼承了三星堆青銅立人像雙手造型的風格[2]。這種現象當然絕非簡單的巧合,很可能是巴蜀人勢力直接抵達渭濱的結果。換一種說法,這里有著明顯的古蜀文化因素,從文化現象分析,這些青銅器的出土為研究巴蜀移民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提供了重要依據。

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弓魚)非姬之同姓,乃異族,其文化是夏商之際,商文化南下長江流域后,由鄂西溯漢水經成都平原而上進入安康盆地的城固、洋縣等地,再沿嘉陵江北上鳳縣,繞過秦嶺到達關中西部清姜河流域而形成[3]。(弓魚)奉周檄,隨周伐紂之師,因戰功分封于寶雞。時代大約在周文王晚期至武王初年。古(弓魚)國的大體范圍在寶雞市區渭河南北兩岸,秦嶺北麓一帶。其活動中心在渭水以南,清姜河兩岸臺地;在(弓魚)國興盛時期,北界可達渭水北岸,擴及千河以西,千山以南,即今陳倉區賈村原一帶,遠至鳳縣和甘肅兩當一帶。與夨族為鄰;南界可越過秦嶺,至嘉陵江上游山谷之地,(弓魚)、夨族分處渭河南北兩岸,控制千隴通道與嘉陵古道,起著“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作用[4]。在市區具體范圍是:渭河北,金臺區硤石鎮以東,金河鎮以南,蟠龍鎮以南,渭河南,渭濱區晁峪鄉以東、高家鎮東桑園鋪一帶,神農鎮全域、石鼓鎮石嘴頭以西均屬其范圍。經過出土器物的推斷,桑園鋪、峪泉村、姜城堡、茹家莊、竹園溝、濛峪溝、馮家原一帶則是重點區域。四川新繁廣漢、陜西城洋一帶出土的器物,與寶雞市茹家莊墓地出土的缽形尖底罐、尖底瓶,地域文化風格與早期巴蜀文化極其相似[5]。與早期典型的周人遺址和墓地風格迥異。人殉在西周中期后少見,然而在(弓魚)國墓葬中卻屢屢出現。1986年4月在寶雞縣八魚鄉姬家殿發現的伯作寶鼎,與經過科學發掘的茹家莊(弓魚)國墓葬出土的“伯作”青銅器,在紋理、風格、器銘篆法等方面相似。與茹家莊一號墓乙棺槨室內出土的“伯倁方鼎”僅有大小和輕重之差,其余毫無二致[6]。姬家殿之所以有(弓魚)氏遺物出土,一是馬營鎮永清村一帶是井采邑的重點區域,有通婚之誼。二是(弓魚)國亡國后部分族人遷徙生息于此。

(弓魚)國的末路與回歸? (弓魚)國在寶雞大約輝煌了百余年,它在寶雞到底享國多少載,目前還沒有定論。(弓魚)國的神秘消失,就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給后世留下了無盡的猜想。根據盧連成先生反復研究推斷三號大墓墓室結構后,他斷言:該墓與茹家莊一號墓相似,這座廢棄大墓中匣殮置于高臺上、用蘆席裹著、骨架頸部殘留似用皮條勒死痕跡的壯年男性,尸體的骨骼保存得非常完好,并非奴隸,似乎應為最末一代落魄的亡國之君[7]。想來,他執政初期,也是意氣風發。但是隨著夨、豐、戎諸部族的不斷侵擾,加之他生活奢侈,荒淫無度,視國人為草菅,國力衰弱,民不聊生。隨著統治地域的縮小,竹園溝、茹家莊可能成為了最后的領土。國人憤怒,加之外族入侵,(弓魚)人在此無法生存,于是國人沖進王宮,將這位天怒人怨的國君用皮條勒死,無人陪葬,也無棺槨和陪葬品,匆匆入葬在其生前營造的墓中,未能擺脫國破家亡的厄運,結束了荒唐的一生。下層族人有一部分追蹤著先祖當年的路線,經過艱難的跋涉,穿城固、洋縣一帶,又回到了祖宗的發祥地巴蜀一帶。

古文獻記載,春秋時立國于江漢地區的(弓魚)人可能是古(弓魚)國的延續。唐·杜佑《迪曲·州郡》載:"夔州(注:今理、奉節縣):春秋時為魚國,后屬楚?!兑葜軙ね鯐份d:"其西,魚復(獻)鐘鼓、鐘牛。"魚復為春秋時庸國(在今房縣、竹山一帶)之魚邑?!栋椭尽份d:"庸人率群蠻叛楚,楚伐庸……秦人、巴人從楚師。群蠻從楚子盟。遂滅庸而分其地。巴得魚邑。

不曾中斷的(弓魚)國世系? 茹家莊、竹園溝、紙坊頭三處(弓魚)國墓葬的發掘與發現,將3000多年前一個撲朔迷離的(弓魚)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意義深遠。對3處墓主的先后順序,經過眾多專家的考證與分析辨別,筆者加以甄別認為:三處(弓魚)國墓地布局規整,保存較為完好,早晚序列明確,這三處墓地均屬西周(弓魚)國貴族墓地。其墓葬時代如下:

茹家莊墓地是一處以(弓魚)伯為中心的家族墓地,為夫妻異穴合葬墓。根據該墓甲、乙兩室出土的隨葬器物青銅器種類、數量、組合、紋飾、銘文、墓葬形制、殉奴、車馬坑、風格推斷,墓主(弓魚)伯等級、地位較高,且(弓魚)伯壽命較長,其執事初年在西周早期昭王末年,主要活動在穆王之時,亡于穆王晚年。竹園溝22座墓葬,主次輩序分明,顯然該墓地的布局、規劃是由專司奴隸主禮儀的專職人員負責安排,竹園溝十三號墓、一號墓、七號墓、四號墓是四座形制最大的墓葬。十三號、一號墓墓主具有較高的等級地位。根據兩墓出土青銅器銘文可知,七號墓墓主為伯各,四號墓墓主為(弓魚)季。經過綜合分析,十三號墓主下葬約在康王前期,生前主要活動在成王后期至康王初年;一號墓主下葬在康王時期,生前主要活動在成、康王之際;七號墓主伯各墓葬略晚于十三號、一號墓,下葬在康王晚年至昭王前期,伯各生前主要活動約在康王之世;四號墓墓主(弓魚)季是(弓魚)國宗族支庶,下葬應在昭王晩期,生前執事似在康王末年至昭王晚年;八號墓、六號墓兩墓葬較近,從出土的隨葬器物組合、器形、紋飾分析,六號墓位置略低,墓中末現兵器,墓主應屬女性,從陶罐類型比較,兩座墓主可能為夫妻關系,兩墓主墓葬時代在康王之際,其生活在成王晚年、康王初年;二十號、十五號、十九號、十六號、十四號墓葬位于墓地最南部,排列有序,二十號、十九號墓葬位置較高,其他三座墓葬位置較低,據五座墓葬出土隨葬器物組合、器形、紋飾、墓葬形制觀察,五座墓主墓葬時代在康王時期,生前主要活動在西周初成、康時代,十五號、十六號、十四號三座墓與二十號、十九號墓關系密切,應為同一家族墓葬群;十一號、十號、十八號、二十一號、三號等五座墓葬,時代在西周早期成、康之際;十七號、二號墓兩墓葬位置較近,下葬時代約在昭王之際,下限可至穆王初年;九號、五號、十二號三墓相距較近,是墓葬中最晚的三座,墓葬時代在穆王之時,下限共王。紙坊頭(弓魚)伯墓葬時代在西周成王前期,墓主(弓魚)伯執事時間有在文王晩年至武王、成王之時。

綜上資料,西周(弓魚)伯家族世系先后順序如下:紙坊頭一號墓主(弓魚)伯(文王晚年、武王、成王前期)——竹園溝十三號墓主(成王后期、康王前期)——竹園溝七號墓主伯各(康王后期、昭王前期)——竹園溝四號墓主(弓魚)季(康王末年、昭王晚年)——茹家莊一號墓主(弓魚)伯(昭王晚年、穆王之時)。國君世系連續,其間未曾中斷。在目前已經發掘的陜西西周貴族墓葬中,僅此一例。

出自周公后裔的井國? 史載:“井”即“邢”。井(邢)國來源有三,有商之邢、姜姓之邢、姬姓之邢。在這里筆者重點說姬姓之井?!稘h書·王莽傳》載,邢國始封在周成王之時,“成王廣封周公子,六子皆有茅土?!毙?,封國在今河北省邢臺一帶?!蹲髠鳌焚夜哪旮怀皆疲骸胺?,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薄稘h書·古今人表》:“邢侯,周公子?!毙蠂氖挤庾媸侵芄┑谒淖蛹к冢ㄓ置暇笢Y)。周成王為了感恩周公旦攝政之恩,先后封周公六子為諸侯。井是西周分封制度中的一等諸侯,公爵資質。邢國是太行山以東具有征討權的元侯之國,肩負著阻止戎人東出太行,騷擾周疆的重任,齊、魯、晉、衛受其節制,并與燕國遙相呼應。周穆王時,邢侯井利(邢穆公)兼任周太宰,為周穆王三公之一,掌周朝六軍,并陪同周穆王周游天下,《穆天子傳》載其事[8]。

周王朝京畿內的井氏采邑,當為邢穆公分封自己的次子或者庶子所立之業。這是按照分封制下大、小宗關系的一種鞏固宗藩的制度。這也是邢穆公遵照先祖周公的教誨在宗周故地,即周王朝發源之地寶雞一帶建立井國采邑,供奉先祖神牌,或者是固守別業的一種表現。之后井氏又分化為三支,即井伯、井叔、井季。其各自世襲承繼,留居王室,食采于井邑。周穆王、周昭王之時,分封于寶雞的(弓魚)國國君,為了鞏固壯大自己的勢力,擺脫夨、豐等方國以及犬戎的攻擊和兼并,在政治上得到庇護,遂采取政治聯姻,迎娶了京畿內周公邢國嫡派井叔的女兒井姬為正妻。從茹家莊二號墓中出土器物可以看到,井姬陪葬所擁有的諸多青銅禮器,就能察覺到京畿井國采邑在政治上的優勢,在物質上的富足,同時在殉葬生死權上,井姬的權力則是至高無上的。

消失在視野中的井國采邑? 井的采邑在哪?有關專家已經考證出,寶雞市金臺區陳倉鎮戴家灣為周公后裔家族的墓地所在。1927年,陜西土著軍閥黨玉琨在戴家灣盜掘的周公東正鳥紋方鼎、西周夔龍紋銅禁等數百件青銅器物就出土于此?,F在還不能確切的肯定這里是井國采邑的中心區域,但是這里肯定是井的重要領地無疑。井的采邑究竟在何處?經過筆者的考證,渭濱區馬營鎮旭光村、永清村一帶也應該是重點。建國后,旭光村一帶,屢屢發掘出土一些商周時期的陶器、青銅器,這里也曾被省級文物部門命名為文物重點保護區域,旭光二號遺址就位于這里。1985年,寶雞縣下馬營鎮旭光西周墓出土的青銅器既有(弓魚)國的明顯的特征,兼有西周早中期姬周王室器物的風格。2018年11月,在渭濱區境內發現的馬營鎮旭光村西周早期高級貴族墓葬5座,戰國墓葬3座,西周墓葬均隨葬有青銅器,一般為一鼎一簋一觶。戰國墓葬均屬中小型墓葬,器物多為陶器,隨葬多為一罐一鬲一盂。8座墓共出土各類文物211件(組)。以青銅器居多,有青銅禮器10件(帶銘文者4件),青銅車馬器138件。4號墓則有金箔件出土。據寶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辛怡華說,旭光村所發現的西周貴族墓葬一帶,在3000年前,即為一處西周貴族公用墓地。500年后,秦人又來此繁衍生息。根據墓葬形制,隨葬器物以及銅器銘文推斷,墓主身份應是姬姓較高等級貴族。故而井在寶雞一帶并非封國,而是采邑,采邑的規模比封國小。暫且這樣姑且論之,井在寶雞的采邑范圍:盛時北在渭河兩岸的戴家灣至臥龍寺、南坡村一帶,南當在茵香河以東清水河以西。井的三支宗室,當以井伯、井叔為盛。在京畿的井邑,按照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所規定來看,屬卿大夫級別。

與(弓魚)國一樣,隨著新興諸侯國的興起,周王朝東遷和沒落,井侯權力旁落,井的采邑也擺脫不了被兼并或被消滅的命運,或者井邑的奴隸主率領他的部民遷徙他處。今天的陳倉區天王鎮井兒下這個地方,或許就是亡國的井采邑主后代最后的棲息地。

西周公廟是井在寶雞的標志性符號? ?寶雞市渭濱區馬營鎮永清村的西周公廟,廟小來頭大,在方圓數十里都很有名的。它的知名度甚至超過了岐山的周公廟。永清村之所以有西周公廟,與井國分封采邑有關。井為西周的重要封國,周公攝政,制禮作樂,功在社稷。西周的肇立,翻開了中華文明史上極其重要的一頁。當然,作為井國采邑一部的今永清村一帶,可能因為這里依山傍水,風水極佳,位置重要,井的奴隸主作為周王室成員選擇佳地,修建宗廟祭祀先祖周公,意義深遠,因位置的關系,永清村的村民稱其為西周公廟,自然而然岐山的廟宇就是東周公廟。兩座廟宇聯系很是緊密。據寶雞市政協文史員、地方志學者吳正茂先生考證:永清村一帶古稱“西?!?,是西周姬姓諸侯封地。在永清村流傳多年的傳說中,東、西兩座周公廟都是周人修建。明萬歷、清乾隆年間,相繼擴修、翻修廟宇。最盛時,廟內有4座大殿,3座上殿,還有經樓。正殿除祭祀周公(居中)、召公和太公外,廟內還塑有周族始祖母姜嫄坐像。文革前,每逢農歷三月十五、九月十八廟會,岐山周公廟必派香客前來獻祭;姜城堡村還要派專人前來祭拜姜嫄。姬姓后裔,后來隨著井的興衰,也遷徙至永清村以東數里的今姬家殿一帶,繁衍生息,甚至在不同時期修建殿宇,祭祀先祖,則在合情合理之中。而且姬周的信息在這里還不少。陳倉區胥家溝、坪頭鎮姬家溝的姬姓村民,則是姬家殿姬姓的分支。而刻在永清村西周公廟門前石碑上的《周公廟銘》上面寫著“每歲農歷三月十五日舉會祀念,有官民自岐西來朝覲、祭祖,香火旺盛,延續三千余載。二周公廟,為神州僅有。是最早教化先民,司承禮儀,傳播文化之地[9]?!毖灾忚?,可為信史。

還有一說是,永清村西周公廟,是作為井國女婿的(弓魚)國國君為了鞏固地位,討好井的上層勢力,為妻子的先祖所建立的宗廟,也屬情理之中,這座廟宇的存在,也是(弓魚)井聯姻的一段佳話,成為了見證秦嶺南北交流的重要場所。

又,原寶雞市博物館館長胡智生的推斷,永清村一帶緊挨古陳倉水(今清水河),數千年前的商末周初,三峽地區的羌、巴人一支部分先民,向四方擴展,向西到成都平原,很可能就是翻越秦嶺,順陳倉水來到寶雞,最后匯聚于古清江河流域,建立(弓魚)國。從茹家莊、竹園溝墓葬出土的陶器可以得到證實。故而,胡智生生前推斷,永清村的西周公廟所代表的文化意義重要,甚至有可能記錄著數千年前秦嶺兩側的交流史[10]。

發源于寶雞的倪姓? ?據《寶雞(弓魚)國墓地》一書的作者之一、盧連成先生有關影視資料和考證,(弓魚)伯的寵妾兒(兒),其母家的“兒”,其實就是“倪”。甲骨文與青銅器銘文中均作“兒”。上古時代“兒”與“倪”通用,在這里不念“兒”,念“倪”?!皟骸毙真阍岬奈宥λ捏魑锏倪呇厣暇小皟骸钡膰ㄗ澹┗?。故而,不管“兒”國的君主出自那種目的,“兒”妾被殉葬的場面是何等的慘烈,“兒”應該是比(弓魚)國更低等級的小方國或者是比較高等級的姓氏部族,它的族源不是出自周王室,也不是(弓魚)國的同族,它應該是寶雞當地比較古老的土著部族。在筆者看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弓魚)國諸侯墓葬中的“兒”姓侍妾,實際上就是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最早的“兒”姓人物。中國的倪姓實際上的發源地就是今天的寶雞清姜河流域,至今在茹家莊之南的太平莊村還有倪姓村民居住的信息。隨著歲月的變遷,漢代山東千乘郡則成為了倪姓的郡望所在。

謎一樣的陵國和豐國? ?《寶雞(弓魚)國墓地》載,有出土器物夌姬鬲,夌伯觶,豐公鼎各1件,三件文物代表了當時兩個諸侯小邦國,但至今沒有任何信息能證明其國址在那里?夌姬鬲出土于茹家莊2號墓中,立方耳,斂口,領頸較高,卷沿外侈,腹鼓起,弧檔,三柱足,頸部有弦紋一周,腹部素面,腹底有煙炱。鬲腹底、口沿部位微殘。通高15.5厘米,口徑12.7厘米,腹深9厘米,重0.85千克,口沿內有銘文兩行五字:“夌姬作寶鼎”。同墓有井姬方圓鼎五件,井姬甗一件,(弓魚)伯簋,南公簋等五件簋,主持發掘者盧連成、胡智生二位將其確定為井姬墓。井姬、夌姬均屬姬姓,但分屬兩個不同郡國井國和夌國。夌國銅器在竹園溝四號(弓魚)季墓也有出現。此(弓魚)季墓出土青銅禮器23件,其中有鼎四件,夌伯觶一件,此夌伯觶體特大,似尊,橢圓形,有蓋,斂頸口沿外侈,薄尖唇,鼓腹下垂,矮圈足,蓋上有弦紐,蓋面頸部,圈足部分各有兩周弦紋,通體漆黑光亮,器形十分莊重。帶蓋通高20.9厘米,口徑10.5×12.1厘米,重1公斤。蓋、器同銘,兩行五字:“夌伯作寶鼎”。傳世西周銅器有陵子盤和陵叔鼎。陵叔鼎銘文“陵叔作衣寶彝”。此陵,從阝、從夌,與夌伯觶,夌姬鬲有別。但隨曾、井邢有別仍屬一國,此夌陵當屬一國。夌國屬西周王室同姓,但是筆者認為夌伯觶時代早于夌伯鬲,夌伯似為夌姬父叔輩。夌、(弓魚)聯姻,夌伯之女嫁與(弓魚)國??磥韷鐕鴰状司佑诖?。竹園溝七號墓出土青銅禮樂器20件,其中有編鐘三件,銅鼎三件,簋兩件。其中有一件豐公鼎。此鼎口呈桃圓形,兩索狀立耳立卷沿上,直口,腹較深、腹直立,下腹鼓、腹底平闊、三柱足。腹上部飾一周夔龍紋間圓渦紋,各九組。夔龍用粗陽線勾勒,夔體粗短,云雷紋襯地。鼎底有煙炱。帶耳通高24厘米,品徑20.2厘米,重2.65千克,腹內壁有銘文兩行六字:“豐公效作尊彝”。盧連成、胡智生將其年代定在西周早期。傳世有豐公鼎,時代較晚。豐為妊姓,黃帝后裔與周王室聯姻。傳世還有兵器豐王斧,故知豐還稱王?!妒酚?秦本紀》記載:“襄公元年,以女弟繆嬴為豐王妻”。豐公,豐王來頭不小,但同夌國一樣,至今無有能證明其國址的器物出土。實乃千古之謎。令人撲朔迷離。

參考文獻

[1]童恩正:《古代的巴蜀、巴族早期的歷史》,四川人民出社: 1979。

[2][3][5]成都博物館:《青銅為記--商 周時期秦嶺南北的文化交流》,四川美術出版補,2019. 3。

[4][6]閻宏斌:《寶雞縣 出土的兩件鑄銘西周青銅器》;《寶雞縣 文史資料選輯》(第七輯):1989. 12。

[7]邵文海:《古國秘事》; 陜西旅游出版社; 2006.8。

[8)趙叢蒼、郭妍利:《兩周考古》: 文物出版社,20.10.

[9]李渤: 《周公廟銘》。

[10]《血越茶嶺遷到生間的神經古田》,(掌上寶內移動煙) 2019191

作者簡介:王敬元:男,漢族,大學文化,中共黨員,1987年生, 陜西省岐山縣人?,F任寶雞市渭濱區博物館館長。

猜你喜歡
永清寶雞墓葬
不同孔徑泡沫銅填充對平板微熱管傳熱特性的影響
河南澠池發現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與陸渾戎王墓基本一致
江蘇常州孟河南楊村墓地
下廚
植樹節(1)
羌家人的夢
寶雞發布城市新形象整體建構與傳播行動方案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s Suicide
河南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秦腔里的寶雞人最大的特色是“沒有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