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愛留給“問題學生”

2022-06-26 19:17胡波寧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3期
關鍵詞:自尊心問題學生小學教育

胡波寧

摘要:“問題學生”是校園令教師頭痛的個體,很多情況下教師對他們束手無策。歸根結底,產生“問題學生”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學生的本身,而是由于社會、學校、家庭的不良影響和教育方法不當造成的。結合實踐工作經驗,我在本文中對改變”問題學生”的方法和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教育;問題學生;自尊心

在教育自實踐中,每個學校都會存在一些行為習慣不佳、 成績較差、思想素質偏低的學生,這些學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經常被冷落、忽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及時找出“問題學生”的成因,進而對癥下藥,促進教學實踐的實際效果。

一、“問題學生”的成因

1.家庭的影響

第一,家長沒有時間關心孩子的學習,從農村來到縣上工作的黃先生現在非常的懊悔,之前一直將精力和時間放在生意上,忽視了兒子的學習和成長。黃先生的兒子今年12歲,去年和父親一起來到本縣,由于父親忙于工作,無暇顧及他的學習,他整天在外面惹是生非。不是和同學打架、去游戲廳、網吧,就是和社會小混混在一起,欺負校內的同學,腦子里根本沒有學習的概念,全部成績加一起也不到100分。作為班主任,我曾經找黃先生談過孩子的事,但是他的心思都放在了生意上,根本沒有時間管兒子的學習問題,并且他平時很少回家,父子見面如同陌路人一樣,也荒廢了孩子的學習。

第二,家庭關系不和睦,天色已經很晚了,王同學還在大街上徘徊,她不想回家,因為她知道自己的父母即將離婚。父母不停的吵架,她害怕回到那個冷若冰霜的家里,同時她也不敢告訴老師同學,她害怕老師和同學知道她父母離異。她心里非常困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會結束。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家庭關系不和睦,讓王同學無法安心學習。由此可見,家庭關系不和睦是干擾孩子學習的重要因素。

2.學校老師教育方法不當。曾經有一位姓杜的同學在日記中寫道,今天英語老師又批評我了,說我的作業沒交,罰我站門外。其實我每次作業都交了,是小組長把我作業扣下來,因為我把他的筆弄壞了,她讓我賠他20塊錢。我只能從每天的早點錢里省下五毛,攢夠了還他。在這期間,他天天欺負我。說我是農村孩子,身上有臭味兒。我告訴過老師,老師卻批評了我,說我不交作業,還強詞奪理。我真的很想哭,但是又害怕老師,為什么老師對我和小組長的態度不一樣?杜同學的哥哥看見了這篇日記,找到了他的老師,這時老師才明白事情的真相??墒?,我認為已經晚了,孩子的心靈留下了抹不去的陰影。不難看出,一些教師優柔寡斷,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必須要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

3.社會環境的誘惑。小劉是我班的英語課代表,他各科成績都很好,并且熱情開朗,愛護同學。有一次在體育課上,他不小心把球砸在了一個青年人的頭上。青年人很爽快的說沒事,還把一張名片遞給他,說如果他去玩兒,前三次免費。名片上寫著某某網吧,而那個人是網吧經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小劉還是走進了那家網吧。隨后,網吧經理送了他幾張光盤,有黃色的,暴力的、恐怖的。經不住誘惑的小劉慢慢地上癮啦,看完就去換新的光盤,漸漸的小劉在上課時也開始走神,成績逐漸下降。小劉也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他也想控制自己,可是自己已經上癮了,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由此可見,社會環境也是導致問題學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培養問題學生良好習慣的策略

1.重視家長在“問題學生”轉化中的作用

教師改變“問題學生”的現狀,基本上的條件就是要與家長之間達成共識。由于有些家長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去管教孩子,使得學生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當學生出現了不良行為時,一些家長反而認為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其實,學生的很多壞習慣都是由于家長對他們不夠關心而造成的。為了改變“問題學生”,教師必須要與家長做好溝通,讓家長認識到壞習慣對于學生未來發展的不利影響,進而與教師一起改變“問題學生”。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學??梢远ㄆ谡匍_家長會,與家長一起找原因,求方法,講道理,擺事實,幫助家長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此外,家長在行為習慣、思想品德等方面要起到表率作用,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鼓勵孩子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

2.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教師想要改變“問題學生”,就要找到“問題學生”的成因,制定針對性的教育規劃,從而實現“問題學生”的轉變。當優等生和“問題學生”出現同樣的錯誤時,教師必須要做到一視同仁,甚至是更加關愛“問題學生”,由單純的佛教轉變為心理引導,讓那些“問題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親切,進而拉近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3.培養“問題學生”良好習慣要有一定方法

第一,激勵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問題學生”明確學習動機,使問題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動力,朝著期待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教師在看見“問題學生”缺點的同時,也應看見他們的優點,細心的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這微小的閃光點中挖掘出他們身上積極向上的特點,并加以引導,一步一步的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二,期望法。就是老師期望“問題學生”改掉身上的缺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將期望變為現實。教師的期望就是一種愛,這種愛被學生體驗到,進而不斷的增加“問題學生”的自信心。對于培養“問題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急于求成。同時,如“問題學生”的不良習慣和錯誤思想再次出現時,也不要對學生失去信心,應耐心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總結

綜上所述,培養“問題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是多層次、多方位的,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我們應時刻的讓學生感受到我們一直在關注著他們,我們愛他們,這樣他們才有持久的動力,才會進步。同時應多觀察“問題學生”的一舉一動,才能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進而采取有效的應對方法,不斷的改善和調整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1]王耀富.給“問題學生”一次機會-—聽《關注問題學生背后的問題》有感[J]. 貴州教育

[2]武永江.“問題學生”教育轉化的新思路— 基于“問題學生”的主觀框架理念[J]. 中國特殊教育

猜你喜歡
自尊心問題學生小學教育
淺談如何關注留守兒童
用關愛讓單親孩子找到來時的路
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做好三件事
淺談低年級學生動手操作的“放”與“不放”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高職問題學生問題在哪?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