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

2022-06-26 01:00鄭建麗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4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培養策略核心素養

鄭建麗

摘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知識點明顯變得越來越復雜,對學生的歷史知識點熟悉程度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標準,需要學生可以根據歷史現象的發展規律和過程,加以合理的分析。能夠把不同的歷史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從而建立起完善的歷史知識框架。所以怎樣在當前注重歷史核心素質的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的歷史現象解釋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專業核心素質,成了當前高中階段歷史教育科研的教學重心。本章內容即根據筆者在高中階段進行歷史課堂教學的實際經歷,總結出教師能夠靈活運用的有效歷史課堂教學手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歷史學科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的重要基礎類學科,同時也是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但是在過去傳統刻板單調的教學模式下,難以激發學生的深入探究興趣,無法針對歷史現象進行有效地分析和探討,繼而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這樣教師就可以積極采用現代信息化的教學模式,積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從而為學生創造出良好自主學習的環境,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力度。

一、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教學現狀

在當前著重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歷史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導致學生學習心理壓抑。由于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相對嚴肅,導致教師往往采用較為刻板的教學態度,從而影響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也相對較少。其次,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對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應試考點的學習和掌握,而忽視了對自身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也是由于高考應試教學壓力所導致。

二、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融入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由于過去多年高考應試考試壓力所傳導出來的影響,導致大多數高中歷史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強調對應試技巧的掌握,進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氛圍,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意愿。這時教師就需要積極采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在日常歷史教學課堂中融入核心素養的教學意識,著重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同時重視學生的學習培養,引導學生產生良好的探究欲望。不僅更加凸顯當前素質教育的整體教學方針,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放在教學首要地位,打造出高質量的歷史教學課堂。

例如,當教師在教授學生《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的內容時候,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境內的代表性文化遺存,并在教授學生認識中國文明的起源,教師可以積極融入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通過甲骨文、青銅銘文等其他的文獻記載,培養學生通過真實可信的歷史史料,重現歷史的學習方法,并認識到中國人民起源的早期文化特征,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在本節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彼此溝通來進行課堂內容的導入,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提問和彼此之間的討論,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對中華文明早期起源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針對現有的教學史料進行深入地思考,分析史料背后所代表的歷史現象。并結合課本教材中的圖片總結其歷史發展的規律、特點,從而強化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二)教授學生科學學習方法,提高整體學習效率

針對高中階段相對復雜深奧的歷史理論知識,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首先需要根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以及課堂教學進度,教會他們正確的歷史學習方式,有效的轉變了過去刻板死記硬背的歷史知識方法。同時老師還能夠根據當前的熱點新聞,指導他們主動展開研究與探討,提高他們對史學知識點的認知,采用比較合理的歷史知識方式,提升他們的歷史整體學習效果。

例如,當教師在教授學生《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的內容時候,由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涉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主要探討的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各國變法的內容以及其背后的表現,理解當時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教師教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對教科書的深入探究,并在前期做好有效的預習工作,積極查找其相關的歷史背景資料,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教學任務。并結合對比圖表和思維導圖的形式,有效地理解其當時的經濟發展和運動變化,形成對知識點的科學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

(三)豐富多元教學培養途徑,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想要快速高效地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不僅需要對歷史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鞏固和復習,另一方面還需要積極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活動,拓寬核心素養教學培養的途徑。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感受。如在一些法定的節假日或者是有特殊意義的日子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觀有紀念碑或是歷史遺跡,有效的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并感受到自身當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增加學生對中國悠久歷史的自豪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正視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并通過積極的課外閱讀,如24史和歷史人物傳記等,讓學生更加詳細地了解中國的悠久歷史。培養學生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有效提高學習歷史問題的能力。

例如,當教師在教授學生《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的內容時候,由于這部分教學內容距離當前學生的生活相對較遠,但其存在于對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有著重要意義。這時教師就需要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通過引入當時存在的影像資料。結合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家國情懷理念,有效地探究在當前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歷史背景,了解當時中華民族的生存危機與中華民族所經歷過的苦難,為當前的幸福生活奠定了怎樣的基礎,從而培養學生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

總而言之,在當前高中階段,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高中教師的研究重點。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應試教學下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積極引入核心素養的教學培養理念,積極教授學生客觀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地改變了學習效率低下的現狀,并通過創設豐富多元的實踐歷史教學途徑。從而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刻了解和探究興趣。

參考文獻:

[1]吳思何.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高考,2020(28):2.

[2]李長偉.淺談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J].2019.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培養策略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