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路徑

2022-06-27 18:44朱曉雅
學習與科普 2022年21期
關鍵詞:融合路徑小學數學教學信息技術

朱曉雅

摘要:在信息時代中,學生能夠通過各式各樣的方式進行學習,同樣,教師也能夠使用更加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呈現數學知識,課堂整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同時,在教學方法上,有了信息技術作為技術支撐,能夠實現前所未有的創新,旨在幫助學生將課堂所學逐漸內化,真正落實“知行合一”,在此基礎上,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應用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信息技術;融合路徑

引言: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依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沒有充分挖掘新型教學模式的優點。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使數學教學更加現代化,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豐富學生在相關方面的認知,引導學生努力融入數學學習,增強其知識轉化與應用能力[1]。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在各個領域大顯身手,教學領域也不例外,提高了工作效能。信息化教學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更加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渠道,豐富了數學課堂教學。學生在視頻、圖片、聲音的沖擊下,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產生了學習興趣[2]。

(二)突出教學重難點

傳統教學通常以“口授+黑板”等固定的方式完成教學,這種教學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體技術展示了很大的優越性,不但形式多樣、可操作性強,且內容形象、直觀,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難點,明確教學目標。

(三)開展個性化學習

教師可以充分借助新型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微課堂等,針對學生的學習差異開展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不受時空的束縛,依據個人的需要,隨時或反復觀看學習視頻,有效提升了學習效率。此外,教師在信息技術分析平臺上可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及特點對課程進行調整,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這一平臺還可實時預測和監控學生的知識盲點,并提出相應的學習方案,有利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

二、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路徑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快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夠在此基礎上加強學生注意力的長效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更為直觀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在情境的引導下促使學生逐漸形成提問意識,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借助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是一種在現如今常見而且有效的情境創設手段。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靈活地應用信息技術,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新穎地向學生傳輸數學知識[3]。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概率”的相關內容時,可以站在學生的視角上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創設教學情境,呈現數學知識。首先,在游戲情境中進行課程導入,組織學生參與摸球游戲,在多媒體課件中呈現一個不透明的口袋,然后在這個口袋中放置三個分別為紅、藍、黃三種顏色的球,點擊鼠標進行“摸球”,隨機挑選一名學生上講臺參與游戲,一邊摸球一邊感受摸到每一種球的“不確定性”,形成一定的判斷能力。其次,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可能會在袋子中摸到哪一種顏色的球呢?”讓學生在看不到球的情況下去猜測自己可能摸到的球的顏色,從而感知摸到每一種球的“可能性”。在此之后,教師就可以順勢地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

(二)開展可視化教學,加強師生互動與交流

教師不但要合理制訂教學計劃,發掘課本內容,更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資源,運用新型的可視化教學模式。這樣,教師在備課時,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拓充教學資源、撰寫教案、加工課件,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例如,在教授“圓”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準備好的微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圓”。具體來說,先通過播放輪子的形成過程,讓學生了解用三角形、橢圓形、方形等制作輪子的效果。然后,筆者向學生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探討:“為何輪子是圓形的,能不能是其他形狀的?”有些學生說:“輪子是圓的,才能阻力小,跑得飛快?!边€有一些學生說:“圓的樣子更好看?!崩糜懻摰姆绞?,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讓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

(三)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

有的教師雖然應用了信息技術,但是由于教學模式單一,學生依然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很難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也導致信息技術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水平,將信息技術科學地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信息資源與數學知識的有效結合,不斷豐富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探究數學知識的內涵。小學生的求知欲比較強,他們對許多知識都非常有興趣。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融入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另外教師要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擴展學生的數學視野。

比如在學習“時分秒”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播放《時間像小馬車》這首動畫兒歌,讓學生猜猜播放了多長時間,并運用信息技術展示在一秒鐘內能夠做哪些事情:一秒鐘內,獵豹在草原上可以飛奔28米,蜂鳥可以振翅55次,地球可以繞太陽轉動29.8千米……教師還可以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如小明一家人要到西安的三個旅游景點游覽,時間為9:00到17:00,要求學生為小明一家設計一個游覽計劃,包括路線、時間、費用等。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借助統計圖表來表述相關信息,從而提高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學生可以輕松理解“時分秒”的含義,從而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實現創新傳統教學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充分地將信息技術利用起來,為學生構建更加精彩的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璐.探究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讀寫算,2020(31):5+14.

[2]曹曉東.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4(11):84-85.

[3]彭小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J].新課程導學,2020(30):35-36.

猜你喜歡
融合路徑小學數學教學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傳統商貿與互聯網時代供應鏈模式比較及融合路徑研究
高校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效融合的路徑研究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差異性與相通性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