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工作機制構建

2022-06-28 14:48劉濤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22年1期
關鍵詞:時代新人機制構建黨史學習教育

劉濤

[摘要]當前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仍有一定改進空間。大學生黨員認可黨史學習的必要性,但黨史學習教育模式有待更新;對基本黨史知識有所了解,但黨史學習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黨史學習渠道日趨多元,但網絡平臺的學習成效有待進一步檢驗。本文將從工作保障、內容供給、載體建設評價與改進等方面入手,構建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工作機制,力求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黨員;時代新人;黨史學習教育;機制構建;黨史觀

[中圖分類號]D26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28X(2022)01-0064-05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的回信中強調:“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边@為加強新時代大學生黨員的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指引和遵循,要在引領大學生黨員形成正確黨史觀的同時,引導他們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的青年力量。

一、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成效的必要性

百年黨史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教科書,對于大學生黨員堅定使命與擔當、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毛澤東曾指出:“現在大家在研究黨的歷史,這個研究是必須的。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边@也印證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的必要性所在。

(一)有利于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相關工作要求,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第一,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成效,有利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黨史學習教育的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多次發文,強調要在青年學生中加強黨史教育,開展教育活動。多措并舉提升當前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效果,有利于推進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精細化、體系化,促進大學生深刻理解黨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理性分析黨史中的經驗成就與曲折失誤,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科學評價黨史事件與人物,引導大學生對黨史學習進行學思踐悟有機結合,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落實落細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要求。

第二,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成效,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百年黨史尤其是改革開放史是一部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共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奮斗史與實踐史。改進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成效,能促進大學生黨員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與發展的重要意義與優越性,促使大學生黨員積極投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有利于貫徹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工作要求,充分彰顯中共黨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第一,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成效,有利于推進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明確了立德樹人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地位與重要作用。百年黨史涵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個階段,是一部具有理論深度與情感溫度的歷史教科書,為高校立德樹人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資源與經驗范本。改進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實效,能進一步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持續提升大學生道德水平與綜合素質,同時發揮大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吸納更多優秀青年黨員投身于黨的偉大事業。

第二,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成效,有利于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百年黨史中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涉及理想信念、道德模范、時代楷模等方面,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與應用價值。通過改進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實效,將百年黨史育人資源充分發掘并應用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大學生黨員的價值判斷、學風塑造、職業選擇等成長成才的方方面面具有現實意義。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黨員學習教育中的理論與實踐、理想與現實有機統一,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育人成效;也能使青年黨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成長智慧,真正做到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與個人成長成才深度結合。

(三)有利于增強大學生黨員的使命擔當,培養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第一,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成效,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擔當作為的能力。百年黨史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性質與宗旨的真實寫照。當代大學生黨員多為“00后”群體,他們成長于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階段,在改革開放中接受到多元文化影響,更汲取了精神營養,這樣的成長環境使他們的個體意識、自主意識和創造意識更強,而在集體觀念、吃苦精神、抗挫能力等方面相對弱化。通過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效果,使大學生深刻感悟黨史人物的革命精神與擔當意識,認識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的本質內涵,將傳遞黨史知識與塑造學生個人修養結合,引導學生學黨史、悟黨史、用黨史,以黨史教育強化大學生使命與擔當。

第二,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成效,有利于培養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是時代新人的重要素養,但是少部分大學生黨員的黨史觀遭遇了一些不良社會思潮的沖擊。例如,黨史娛樂化解讀、西方不良意識形態宣傳等,使大學生黨員對黨史的理解存在質疑態度與片面化傾向,嚴重影響時代新人黨史觀的正確樹立。通過改進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效果,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中共黨史,從而形成正確的黨史觀。在此過程中,能夠更好發揚大學生黨員在高校中政治引領和行為引領的示范作用,展現勇于擔當、積極奉獻的精神風貌,充分發揮“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風采,引領更多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向黨組織靠攏。這不僅可以厚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也可以促進更多大學生成長成才。

二、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的現狀分析

為深入了解當前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的現狀,課題組成員走訪了上海市8所不同層次的公辦高校,對學生黨員開展訪談,并以問卷調查形式對上海市20所公辦高校發放約1500份問卷,問卷回收有效率達97.8%。調研結果分析表明,當前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但是仍有一定改進空間。

(一)大學生黨員認可黨史學習的必要性,但黨史學習教育模式有待更新。目前,在校大學生多以“00后”為主,他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見證者與親歷者,能夠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成就,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積極作為,使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高度認可。因此,他們有興趣去了解和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能夠認識到加強黨史學習對于拓展自己的知識、提高黨員個體綜合素質的重要性。但是,在調研過程中,很多大學生黨員反映,目前黨史教學很大程度上還是停留在傳統說教層面,吸引力有限,黨史學習教育模式亟待更新。部分學校在進行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時,仍以教師主題講座、黨員小組集中討論學習為主要形式,學習教育形式沒有及時更新。此外,部分高校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還停留在“學”的層面,實踐性活動較少,大學生參與感不強,學習知識到實踐成果的轉化尚未找到有效途徑。

(二)大學生黨員對基本黨史知識有所了解,但黨史學習效果有待提升。一方面,很多大學生黨員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性質與宗旨等基本常識,但對百年黨史缺乏系統性、全面性認知。他們中多數對抗戰時期的中共黨史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較為了解,這與抗戰題材優秀文藝作品及新時代以來出版的大量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通俗性讀物有關。對于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之前的歷史相對陌生,需要進一步增加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的廣度、深度,以培養學生大歷史觀,增強歷史自信。另一方面,雖然大學生黨員對黨史知識有所了解,但他們對于知識的運用以及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入腦入心效果不夠理想。主要表現在:部分大學生存在入黨前后表現不一致,在入黨后對黨史學習有所放松,先鋒示范作用較低,學習效果未能很好呈現;部分學生對黨史學習停留在“死記硬背”階段,入腦入心實效有待提升。

(三)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渠道多元,但網絡平臺的學習成效有待檢驗。調研結果表明,微信、微博、抖音、嗶哩嗶哩(B站)成為大學生獲取黨史知識的新渠道,對《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紫光閣”等平臺或賬號關注度較高,充分體現了網絡平臺逐漸成為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的主要陣地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網絡平臺的學習效果有待進一步檢驗。一是現代大學生處于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的時代,碎片化閱讀泛濫。一些“標題黨”信息、夸大其詞的推送,使得大學生受到片面信息的侵擾,不能形成完整、全面、正確的認知判斷。二是部分影視作品、短視頻存在著泛娛樂化、庸俗化、西方意識形態化的傾向,對黨史人物與事件的細節進行片面解讀,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容易造成歷史虛無主義。三是野史、秘史見縫插針,削弱了黨史學習教育政治性的同時,容易誘使大學生喪失歷史自信,形成錯誤判斷,從而做出錯誤的行為選擇。

三、全方位構建

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工作機制

針對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的必要性與現存的問題,本文擬從工作保障、內容供給、載體建設、評價與改進四方面入手,全方位構建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工作機制,以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

(一)構建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的工作保障機制。第一,加強頂層設計,確保育人成效。加強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成效需要建立覆蓋高校組織部、教務處、學生處、團委、各學院與任課教師、輔導員、團委工作人員的領導保障機制,為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設立專項項目與資金,確保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穩步推進。

第二,聯動校內校外,統籌教育資源。一方面,在校內統籌好相關院系學科,全面推進新時代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研討、設計工作,增強理論內容精準供給。另一方面,積極與上海市域范圍內其他高校、學會、智庫聯動,搭建多元開放的學習平臺,共享黨史教學資源。在內外聯動中,拓展學習路徑、開拓教育空間,培養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學思踐悟的綜合素養。

(二)構建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的內容供給機制。第一,利用好上海市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不能僅僅依靠書本知識,更要開拓入腦入心的多形式融合教育渠道,重視打造持續性、終身性的教育影響力。推廣紅色資源現場教學活動,讓學生實地進入到黨史事件發生現場,提高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吸引力,開啟多感官、沉浸式的學習模式。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資源稟賦深厚,城市中散布的遺址、遺跡、遺物記錄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歲月與歷史記憶。從調研結果看,很多大學生黨員并沒有實地參觀過中共一大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陳云紀念館等在上海具有代表性的紅色場館。在后續的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紅色場所的教育意義與特殊作用,將上海市紅色資源考察調研納入到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的教學體系中,打造行走的黨史教育課堂,展開多維互動式教學體驗,形成對書本知識的有益補充,在理論與實踐的交融中優化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體系。

第二,重視高校自身的黨史教育資源的發掘與利用。上海很多高校都有自身的黨史文化淵源與傳承,例如,復旦大學的陳望道校長曾經翻譯了《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同濟大學的殷夫主動放棄安定豐厚的生活,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于革命浪潮。高校在進行大學生黨員黨史教育時,應重視利用校史校情資源,以文化環境熏陶拉近青年學生與黨史人物的距離感,增強校園優秀文化的傳承發揚。同時,可以邀請本校教師進行集體備課與現場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感悟歷史事件與黨的宗旨、方針、政策,將歷史事件與大學生黨員的成長成才相關聯,以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效果。

第三,打造“內容為王”的全方位黨史學習教育知識體系。首先,設計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增強教學內容針對性。百年黨史時間跨度大、歷史事件多,黨史知識體系構建較繁雜,因此要依托相關專家、教授、教師等,開展細致周密的教研活動,立足實際情況精選黨史學習教育內容,設計符合本校師生情況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堅持“內容為王”,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黨史學習教育體系。其次,針對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強化大學生黨員對中國共產黨重點歷史階段、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學習基礎,全面掌握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實績和實踐歷程。再次,將大學生黨員的黨史學習教育有機統籌到學習“四史”的全局中,在黨史教育中滲透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改革開放史的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大歷史觀,增強歷史自信,促使學生更加系統地認識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

(三)構建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的實時傳播與載體機制。第一,不斷更新黨史教學中的工作方法,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成效。開展專題式教學。在對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內容有效供給的基礎上,開展專題化、主題式教學,講深講透黨史知識,避免“大水漫灌”,注重將黨史知識與不斷發展的社會時事相結合,以歷史經驗關注、分析社會現狀,增強中共黨史的說服力、生命力。開展交互式教學。針對調研中出現的“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充分依托和發掘上海市、本校的黨史文化、紅色文化育人資源,開展多場景交互式教學,帶領大學生黨員走進歷史場景、重溫歷史片段,給予大學生真實的歷史事件發生感,深刻體會黨史敘事發展變遷過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第二,建立研學小組,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調研結果表明,隨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續完善,學生間涌現出了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閱讀紅色作品的好風氣,很多青年學生自覺建立了讀書小組,研讀《毛澤東選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黨史重要著作。在后續的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中,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自覺性,鼓勵大學生黨員依托學習小組進行自我學習教育。同時要延展學習小組覆蓋面,引導非黨員的學生共同參與、研討,發揮大學生黨員的“頭雁效應”;另一方面,推行讀書打卡、黨史知識打卡等鼓勵措施,調動學生學習黨史的積極性,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趣味化、常態化。在學生自主學習中,引導學生回顧革命記憶、感悟領袖魅力,在自覺學習黨史知識中汲取有利于自身成長的力量。

第三,構筑多載體的傳播機制,形成宣傳合力。針對當前網絡傳播載體在大學生黨員群體中的適用性與受歡迎程度,立足不同網絡傳播平臺的特點,多平臺分眾化設置黨史學習教育網絡熱點。尤其注重結合歷史節點、重要節日進行主題教育,占領網絡陣地,引導更多大學生黨員投入到網絡學習中。同時,推動紙質的黨史知識多載體、可視化、立體化傳播,以年輕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拍攝短視頻、打造微黨課的方式,從講故事、說道理等通俗易懂的角度切入,提高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積極性。

第四,將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到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體系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板塊,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進行課程知識講授時,要提高自身黨史素養,向學生主動講、經常講、講透徹黨史知識,引導學生用唯物史觀分析黨史事件與人物,將歷史事件與變化發展的社會實際結合,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百年黨史涉及的領域眾多,如中國共產黨百年科技工作史、環境保護史等,這也需要任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結合相應的歷史敘事、發掘黨史中的育人元素,以課程思政的形式凝聚黨史育人的合力,努力將黨史學習教育和大學生的課程思政、思政課程融會貫通。

(四)構建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的效果評價與反饋機制。第一,對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展開多元評價。大學生黨員對黨史內容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因此重點是增強過程性考核與應用性評價。定期對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效果進行過程監測??疾齑髮W生黨員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是否積極參加相關活動、是否做到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個人專業學習、個人成長成才有機結合;是否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注重對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效果的應用考核??疾齑髮W生黨員在黨史學習過程中,是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否吸收非黨員學生一起學習、是否拓展黨史學習的輻射面與覆蓋面等。

第二,針對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效果,建立實時反饋機制。建立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臺賬制度,做好過程記錄與考核。及時將大學生黨員的學習效果反饋給授課教師、輔導員、團委書記等相關負責人員,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黨員的黨史學習補缺補差,并調整下一階段的黨史學習內容與計劃。

經調研分析得出,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成效十分必要,不僅能增強大學生群體對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也是貫徹落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環節。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本文從構建工作保障、內容供給、載體建設和評價與反饋機制入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力求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方法,進一步提升大學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開展的覆蓋面、傳播和影響力。

猜你喜歡
時代新人機制構建黨史學習教育
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青年學生中落地生根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團屯墾戍邊歷史
以史為鑒,切實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質量
學習習近平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幾點思考
時代新人的成長環境
高等教育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如何讓十九大精神浸潤學子心平
立德樹人與初中地理課堂的親密接觸
風險社會治理下網絡理性參與機制構建
高職院校大學生資助措施及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