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史為鑒,切實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質量

2020-06-21 05:38劉愛李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69期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思政工作人才培養

【摘 要】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必然要求”及“六個進一步”強調了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目標,為各大高校開展黨史教育工作提供了基礎性依據。文章從黨史學習教育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價值遵循、創新思政工作適應人才培養兩方面詮釋高校如何以史為鑒,在黨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切實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質量。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思政工作;人才培養

高校作為廣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領導者,擔當著立德樹人的重要責任。我們應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當作指路明燈,從中汲取前行動力,并系統的把握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總體目標和要求,把思政工作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切實完成各項任務,以史為鏡、以史為師,在鑒往知來中書寫立德樹人的新篇章。

一、黨史學習教育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價值遵循

思政工作是高校教育之本,如今國內外形勢日趨復雜,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步提升。站在一個新的歷史交匯點上,只有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努力踐行“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總要求,才能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價值指向。

明確政治方向,方向是思政工作中的主要問題,立德樹人是高校的重要任務。面對接踵而來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高校應把握好社會主義辦學目標和方向,通過加強新時代青年的黨史學習教育,使其充分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程,逐步加強思想認同感,樹立好青年一代的政治立場,努力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夯實思想根基。高校要想實現立德樹人的偉大目標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樹立青年學子的思想旗幟。理想信念體系包括“三信”: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三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黨史學習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僅可以有效幫助青年學子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與文化觀,還能助力青年進一步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讓青年一代更好地將小我的青春夢融入大我的中國夢中。

傳承紅色基因。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回顧過去,我們中華民族涌現了方志敏、蔡和森、董存瑞等一大批民族英雄,同時在這百年征程中,形成了救國救民、敢于斗爭的革命精神,滋養了勇于探索、無私奉獻的建設精神,孕育了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時代精神。這些值得敬佩的作風成為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光輝史冊上中刻畫出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和思想意義的精神譜系。傳承紅色基因,對于銘記歷史,陶冶家國情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領軍行動主力,高校是傳播紅色基因的領軍主力陣地,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恰恰應該使用這一抹紅擦亮立德育人的光輝底色,引導當代青年真正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實際踐行者和實際傳承者,這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創新思政工作適應人才培養

青年一代是我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見證者,更是奮斗途中的踐行者和受益者,要想實現偉大的奮斗目標,必須加強青年思政工作,帶領新青年修身成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青年智則中國智,青年強則中國強”,面對著復雜多變的新形勢,我們迎來了種種挑戰,高校僅僅掌握著一流的科學技術或扎實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應對挑戰,高校必須同時做好青年的思想和政治建設工作,培育好青年一代的理想抱負,這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崛起及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新時期的高效思政工作應順應時代變革,盡可能站在“00后”的角度思考問題,滿足青年一代豐富的精神成長需求,切實提升思政工作的科學實效。高校要精心研究“00后”教育活動的易接受載體,將先進的文化和核心價值觀融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中,為青年學生呈現一場豐富多彩的“美食派對”,吸引廣大學生的“視線”,讓學生體會到“萬紫千紅,春意盎然”的輝煌;其次,要大力追求和踐行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觀。在加強青年一代思政教育的同時,也應提醒“00后”們保持理性的思維和清醒的頭腦,防止意識形態受到侵害,提升廣大學子的“嗅覺”敏感性;同時,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質量時,應創新教育方式,將枯燥的理論話語與政治話語形象化,跟上青年一代的潮流,與其時代話語有機融合起來,刺激廣大青年學子的“味覺”。

高校的思政工作始終的圍繞著“人”開展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著眼于“人”的發展需要,以改革創新的途徑和手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摻入“鹽”,為青年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充分均衡的營養。同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全心投入,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始終保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與使命,不斷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與創新,讓思政工作更好的順應時代發展,同時引領高校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為黨和國家培養一批又一批的一流人才。

黨的十九大以來,各大高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道德作風建設和優秀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進一步鞏固的黨的建設理論基礎,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培養人才是國家的重點任務,高校需堅定不移地支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擺在首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使高等教育在新的時代發展起點上再創輝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儲備。

參考文獻:

[1]王施澤.新時期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新路求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42):100.

[2]吳滿意,景星維.精準思政:內涵生成與結構演化[J].學術論壇,2019,42(05):133-139.

[3]葉福林.新時代強化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1(03):83-87.

[4]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黨建,2021(04):4-11.

作者簡介:

劉愛李(1980-),男,湖南攸縣人,碩士生導師,碩士學位,任株洲高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方向:企業文化、企業政工。

(作者單位:株洲高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黨史學習教育思政工作人才培養
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性認識
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青年學生中落地生根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團屯墾戍邊歷史
學習習近平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幾點思考
國企企業文化和思政工作實現融合的有效方法與途徑探究
宣傳工作對事業單位思政工作的探討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