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課外閱讀對小學生進行養成教育之我見

2022-07-01 22:59丘斌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2期
關鍵詞:內化好書課外活動

丘斌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的工作意見》中明確指出:“德育對于中小學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别B成教育是指學校對學生在日常行為習慣養成等方面進行的一種教育。它包括道德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乃至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等。簡而言之,養成教育也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習”的教育。養成教育的方式很多,從教師、家長,到各種《規范》《守則》,都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引導學生由他人教育到自我教育,由他律到自律,從而自覺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呢?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般而言,兒童的自我教育是從閱讀好書開始的。因為閱讀好書能夠吸引他們的理智和心靈,激起他們對世界和對自己的深思,使他們認識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來?!钡拇_,課外閱讀不僅只是益智,更能充實孩子們的心靈,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提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品位,幫助孩子形成獨立健康的人格,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做好奠基工作。

課外閱讀如此重要,學校、教師和家長都應該為學生提供家校一體的閱讀大環境,把課外閱讀融入學生的校園學習和家庭生活,讓學生都能“以書為師、以書為伴”。

一、將課外閱讀融入課堂,滲透養成教育

(一)領讀課,促閱讀習慣養成

領讀課是讓一些原來就有一定閱讀習慣的學生做“領讀員”,讓他們做課外閱讀榜樣和標桿。在領讀課上,由他們領著大家誦讀一篇或者一段精彩的文字,并他們談談自己閱讀的書籍和方法。選他們為第一批“閱讀之星”,并在光榮榜張貼他們的課外閱讀故事、閱讀成果展示。這樣堅持每周領讀,每周展示,自認而然的吸引著孩子們向他們學習。一學期下來,相當一部分孩子成了“閱讀之星”,感受到課外閱讀的成就。長期堅持,班上逐漸形成自覺進行課外閱讀的風氣,學生個人的閱讀習慣也逐步形成。

(二)薦讀課,促表達習慣養成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被趯W生的這種精神需要,我在教室里張貼了“課外閱讀榜”,學生每次閱讀了一本好書以后,就在這里貼上“好書推薦”的閱讀榜單,然后在薦讀課上,分成四組進行課堂辯論會,每組列舉好書的推薦理由,獲得支持最多的小組成員都將獲得“閱讀小博士”的稱號。孩子的勝負心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在薦讀課上,他們不遺余力,爭論得面紅耳赤,其余的學生因為手里有神圣的一票,也興致盎然,注意力集中。在辯論和投票的過程中,向大家推薦的同學思考怎樣用科學有趣的方法去表達,投票的同學在欣賞中學習、分析、發表意見。薦讀課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而且讓同學們各有所獲,尤其是口語表達習慣越來越好。

(三)繪本課,促思維習慣養成

繪本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課外閱讀書籍之一,它生動形象、思路清晰、貼近生活、容易共情、易于模仿。在閱讀中兒童可以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如語言表達習慣、空間想象習慣、邏輯思維習慣、人際關系習慣等等。因此在繪本課中,老師要設計有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圖與圖之間的內在邏輯鏈,再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學會觀察、理解、描述,從而“想說敢說、樂說會說”,并把方法帶到與家長的親子閱讀中,在繪本閱讀里促進各種思維習慣的養成。

二、將課外閱讀融入活動,強化養成教育

小學生的意志品質和習慣養成剛剛開始形成,如果沒有長期的、多種形式的刺激和強化,往往容易反復。而一節課的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是有局限性的,只依靠閱讀課來滲透養成教育遠遠不夠,還要把課外閱讀延伸到課外活動,讓活動形式更加靈活,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通過“實踐——反思——領悟——再實踐”,達到“知行合一”,強化了良好習慣的養成,大大提高了養成教育的實效。

課外活動可以是“講故事比賽”“征文比賽”“閱讀沙龍”“美食比賽”“家務勞動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遷移作用”,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同時,讓從書中學到的好習慣和好品質也得以延伸發展,如專心學習、文明禮貌、誠實守信等好習慣,同時激發了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自覺意識。

如我校組織的“閱讀沙龍”活動中,學生自選課外書目,他們選的書籍內容或包含良好習慣,或蘊含人生哲理、或傳遞傳統美德……分享的形式有朗誦、舞臺劇、相聲、快板等等,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習慣養成、素質提高、精神成長等各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成長。

三、將課外閱讀融入家庭,內化養成教育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保ā稘h書·賈誼傳》)意思是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像天生的一樣牢固。學生的好習慣在學校初步建立之后,還需要在家長的引導教育下得到內化和鞏固。因此學校要大力提倡“親子閱讀”,讓家長與學生共同讀書,一起進行如做家務、做手工、待人接物等等實踐。

在親子閱讀活動中,家長做孩子的閱讀榜樣、閱讀伙伴、閱讀聽眾,讓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中,獲得新的方法和心得,進一步內化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在家長和學校的默契配合教育下,學生們多了書籍這樣一位良師益友,好的行為習慣得到了穩固,壞的習慣得到了有效地扼制。

總之,教師要利用好課外閱讀這片沃土,上好形式多樣的閱讀課,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親子閱讀活動,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引,發揮課外閱讀的德育功效,為學生種下好習慣的種子,讓學生認識好習慣、內化好習慣、養成好習慣,為他們的人生美好奠基。

參考文獻:

[1]李丹.《營造良好閱讀環境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農村小學課外閱讀的思考和探索》[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0(9):3.

[2]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3]孫云曉.《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4]《素質教育學習提要》(教育部編寫)三聯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

猜你喜歡
內化好書課外活動
好書分享會
兒童青少年同伴侵害與內化問題的雙向關系:縱向研究的元分析*
推薦一本好書
大學生課外活動調查
好書共享
思辨:兒童哲學促學生道德內化的教學實踐
關于學生課外活動的類型及其作用分析
好書推薦
淘氣包馬小跳
內化與外化:鑒賞之二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