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詩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審美情趣

2022-07-01 22:59陸益明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2期
關鍵詞:審美想象情境

陸益明

摘要:當前小學古詩教學仍然存在著逐字翻譯、熟讀背誦等機械的學習方式。深度學習還沒真正發生就被老師以簡單粗暴的方式扼殺于審美發展的萌芽之中,造成學生古詩審美感受的缺失,無法形成個性化的情感體驗。所以,在古詩教學中要搭建支架,感受古詩的音樂美;結合插圖,再現古詩的畫面美;資料補白,體會古詩的情感美;升騰想象,抵達古詩的意境美。

關鍵詞:審美;想象;情境

一、搭建支架,感受古詩的“音樂美”

古詩是用極其精煉的文字寫成的。是一種精巧別致的語言藝術,而音樂美是古詩最獨有的特點。詩可以吟唱,它字數相當,結構相似,對仗工整。韻腳的合轍押韻、平仄的高低和緩,都符合音樂的節奏美、音律美的特點。因此,只有掌握古詩朗讀的審美性來進行教學,才能讓詩歌教學徜徉在音樂美的情境之中。那么如何在古詩教學中體會音樂美呢?

如筆者在執教《清明》這一課中,通過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反復的誦讀,總結帶有后鼻音的字。通過停頓線讓學生讀出節奏,學生在學會正確朗讀古詩的同時也總結出了一套讀古詩停頓的方法。在有節奏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感知,找出這首詩中三個韻腳字拉長讀,讀出古詩的韻味。通過通讀讀順、讀出節奏、讀出韻味這三讀,給學生搭建關于古詩“讀”的支架。讓學生不斷深入,體味詩句中用詞之美,學習到應用于其他古詩的朗讀方法,感受到古詩的音樂之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能力。

二、創設情境,體會古詩繪畫美

小學階段兒童還處于抽象思維的轉型階段。色彩、形象能沖擊兒童的視野,吸引他們的興趣。因此,如何讓古詩復雜的情感形象化,就需要老師們創設情境,通過直接的材料、多媒體手段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會古詩所具有的繪畫美。比如在《清明》這-課中(出示清明節雨水圖片):

片段一:

師:老師把清明節的雨水也帶來了,看,雨紛紛揚揚、又細又密就叫做一

生:雨紛紛。

師:誰能讀出這清明時節的雨?

生:清明時節雨紛紛。

師:不夠密,這雨又細又密呢!誰再讀一

生:清明時節雨紛紛。

師:紛紛揚揚,又密又多呢!誰再讀一

段二:

(出示牧童騎牛圖、詩人詢問圖、杏花圖。)

師:酒館究竟在何處?誰來讀一

生:借問酒家何處有?

師:答案出來了,請你說一

生:酒館就在杏花深處的村子。

師:杏花綿延十余里,多美的畫面??!誰來讀

學生在讀通、讀順、讀出古詩韻味的基礎上,通過圖片和生活經驗理解雨紛紛”的意思。通過視覺上的信息錄入,學生讀出了清明節雨水的密和多的特點,為下一步理解詩人凄迷、愁悶的心情做鋪墊。出示酒家、牧童、詩人、杏花村的圖片,通過直觀的感受,讓學生粗淺的感受牧童的天真活潑、詩人的苦悶。突然間,姹紫嫣紅杏花圖出現后,初步感受詩人情感的變化。通過一幅幅圖畫,讓學生身處詩歌的畫面美之中。通過繪畫技法來再現詩意的方法,既能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真切的審美感。

三、資料補白,體會古詩的情感美

詩歌是詩人表達豐富情感的載體,感受詩歌情感的過程也是將詩人的情感投射到自身的體會過程。因此,詩歌的情感審美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情感體驗原則。對于詩歌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資料的不斷補白,引導學生感知、理解,詩人的心靈和美的世界互相敞開、互相擁抱、互相融合的結果,也內化并表現為學生主體的情感體驗狀態。達到精神性的情感愉悅階段。

段一: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生:從“雨紛紛和“欲斷魂這兩個詞語中,仿佛看到了一個孤獨的身影在雨中行走。

師:這個孤獨的身影是誰?

生:本詩的作者一-杜牧,杜牧此時獨自一人,遠離家鄉。

師:作者此時孤身在外,偏偏又遇上小雨紛紛,身冷心冷,孤獨難耐。

師:(師生合作讀)在這一天,他應該和家人團聚,一起去一上墳祭掃,一起去一踏青游春。而詩人卻一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偏偏又——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心情就更加一悲傷、愁苦了。

師:多么孤獨!誰來讀一

片段二:

(2)借問酒家何處有?

生:從酒家這個詞語,看出杜牧悲傷的都想要喝酒了。

(再次出示清明節資料,通過對比,引導學生再次想象詩人形象。)

師:是呀!借酒澆愁。多悲傷??!誰來讀—

生:借問酒家何處有?

師:讀出這種悲傷。借酒澆愁愁更愁??!

如果說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是一次又一次的鋪墊,那么學生在教師反復多次的資料補白中,從而認識了一個孤獨、悲傷、憂傷的杜牧。在一次又一次的想象中,感受到詩人復雜的情感。通過關于清明節資料的補白,深厚的傳統文化,中國人的根,也就明白了。

四、升騰想象,抵達古詩的意境美

在古詩審美實踐活動中,我們除了在古詩教學中要搭建支架,感受古詩的音樂美;結合插圖,再現古詩的畫面美;資料補白,體會古詩的情感美;最后要升騰想象,想象古詩的畫面,抵達古詩的意境美。以《清明》為例:

師:(出示帶有酒幌子的圖片)當牧童遙指杏花村后,詩人會做些什么呢?

生:詩人會進入酒店,借酒澆愁。

師:喝酒解愁的苦悶,請你讀一

生:詩人可能會在行進的路上看到別人家踏青、郊游歡鬧的畫面,他就更難過了!

師:在杏花村,他還可能看見什么?

生:我覺得他可能愁苦的心情有所好轉,因為看到綿延十余里的杏花,開得熱鬧,讓人看著很開心。

師:(出示杏花村圖)是呀!你看,詩人愁苦之情陡然變化,誰來讀一

師:(三次出示資料,師生合作讀)在這一天,他應該和家人團聚,一起去--上墳祭掃,一起去—踏青游春。而詩人卻一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偏偏又—下了雨,衣衫全被打濕,心情就更加一悲傷、愁苦了!

結語

詩的審美教育的基本開展方式是文學欣賞活動,通過這種審美欣賞活動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實現學生情感培養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潘夢圓.支架式教學應用于小學古詩教學的實踐探究——以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夜宿山寺》一課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21(29):51-52.

[2]顏魯香.詩中有畫,詩中有意,詩中有情——小學古詩教學模式應用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22):43-44.

[3]郝立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上好古詩分析課——以部編版教材《暮江吟》為例[J].智力,2021(19):91-92.

[4]吳倩.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古詩教學現狀與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21.

[5]呂心悅.小學高年級古詩對話教學的問題及改進策略研究[D].吉林外國語大學,2021.

猜你喜歡
審美想象情境
快樂的想象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一生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職業中學美術鑒賞課教學探微
現代陶藝教學特點研究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