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的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策略探析

2022-07-01 01:49盧天忠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2期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盧天忠

摘要:在現代教學的不斷深化和深化中,核心素質的培養已成為“立德樹人”思想的必要前提和實現方式。所以,在這種教學環境下,中學化學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入手,精心設計和豐富教學內容,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自身精湛的學科知識、優秀的教學技能和信息技術的結合,真正實現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在新一輪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教育界提出了以“以學生為本”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因此,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反思和探究,要把核心素養作為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實踐的基本原則和依據。在這一背景下,文章首先對中學化學核心概念的內涵進行了論述,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教學實際,對中學化學創新進行了具體的探索。希望能在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完善教學結構、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參與到化學教學中來,從而提高化學核心素養。

一、初中化學核心素養概述

初中化學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以后收獲的能夠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化學思維與實踐能力,同時還具有關鍵性、穩定性,以及實踐性等特征?;瘜W學科作為初中生首次接觸的新課程,還是高中化學學習的基礎。眾所周知,根據核心素養的定義,化學核心素養還包括了學科素養、思維能力素養、知識信息素養與創新協作素養等眾多方面。具體而言,化學學科素養涵蓋了化學學科的基礎性知識,主要涉及有基礎的化學概念性理論知識;基礎的化學思維方式,主要指歸納分析法與比較分析法;基本的化學思維素養還包含了在化學知識這一知識體系構建過程中所運用的思維模型,如由化學結構決定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決定實際用途的化學分析和思考模式,能夠站在微觀視角理性客觀地看待和分析化學現象等。另外,化學信息知識類素養重點指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所掌握的信息的技術能力,包括有收集、整合、加工與應用化學信息的綜合能力;探究協作素養是學生能夠獲得化學知識的重要來源和路徑,如依托交流探討、合作擬訂實驗的計劃和方案、借助實驗進一步挖掘生活實際中的化學現象與化學規律等。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是初中化學教學活動的重要教學目標。

二、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一)理解化學概念,助力化學學科素養的形成

對于針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重要教育教學目標的初中化學課程教學實踐來說,教師應從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構成為切入口,充分挖掘深藏于教材中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內容,明確教材章節中涉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質塑造和構建的相關內容,切實理解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具體呈現形式,進而落實到課堂化學知識與概念教學內容設計中。初中化學是進入化學學科學習的基礎課程,故而包含了較多的基本性概念,而學生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這些基本概念對學生后續的化學思維建立,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都十分關鍵。因此,教師應在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適機融入一些與所授知識相關的課外內容與資源,如形象生動的視頻、圖像與教學模型等,幫助學生建立由感性淺層認知過度至理性認識的知識和能力深化,提升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究欲,進而切實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開展概念性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化學概念實施和組織不同的教學。在講解物質分類的基本概念時,要特別注意關鍵字詞的解讀和分析。

譬如,在講授“單質”和“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在進行完電解水實驗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文字形式闡述這個實驗的過程,認識并理解了這個實驗能夠用“水通電氫氣+氯氣”來表現,其中水的化學式是H2O,氫氣是H2,氧氣是O2。而后繼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水、氧氣、氫氣的化學表達式是什么,并思考這三種物質的不同特點。隨后,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分組討論三個化學式的構成特點。學生依次回答了氫氣與氫分子、氫原子之間的構成關系;氧氣與氧分子,以及氧原子之間的構成關系;并以此推及水是由兩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構成的。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再進行總結,既然已經通過化學式理解了這三種物質的構成,那么應該怎樣定義“單質”呢?可見用化學術語表述如下:由同種元素構成的純凈物就是單質;由含有多種不同元素的純凈物組合而成的就是化合物。而后,教師在專門針對“純凈物”這個概念進行深度分析,讓學生認識到這一概念中的關鍵字,即是“純凈物”,教師可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例子來將這一概念具體形象化,如食鹽水是什么物質?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具象,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再如,在學習“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這兩個容易混淆的不同概念時,教師可以在示范火柴棍被折斷及其燃燒的實驗活動中以問題形式引導學生思考:這兩個實驗活動中什么發生了變化,存在不變的物質嗎?二者之間有何差異?如此可以有效引領學生在細心觀察中發現火柴棍被折斷了僅是使其外部形狀出現了變化,而火柴棍發生燃燒使之變作了灰燼,以鮮活生動的實例幫助學生逐漸區分并掌握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之間的根本不同。

(二)梳理結構關聯,促進化學思維素養的形成

不同的學科都有其特別的思維模型和知識架構關系。初中化學學科也不例外,化學是依托微觀視角解讀物質的宏觀屬性的一門學科,其獨特的思維模型在于如何充分梳理宏觀與微觀之間的關聯性。而化學標志是能夠通過微觀特征分析物質的內部構成與變化的,也可借助宏觀視角探究物質的狀態與性質,換言之,化學思維模型是遵循著“化學結構決定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決定化學應用”的原則和規律,是宏觀、微觀與標志三者結合的學科思維,為此,教師應以此為中心,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化學思維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譬如,在復習“氫氣和氧氣”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清晰區分二者屬性之間的差異,可引導學生通過氫氣與氧氣的分子構成的角度辨析二者密度的不同、制取氣體時采用排氣法的區別;從氫原子與氧原子的電子排布的角度來梳理二者屬性差別,主要指氧容易得到兩個電子,由于電子的結構穩定而表現出氧化性,并且可以同其他化學元素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對應氧化物;而氫則是單電子結構的原子,電子結構也很穩定,呈現為還原性。這樣,從最根本的結構性出發,有助于學生形成清晰的化學底層邏輯,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對氫氣與氧氣的屬性與用途加以分析探究。在復習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學生從宏觀和微觀視角切入分析的能力,還能充分梳理化學結構和屬性、用途,繼而形成化學思維模型,促進化學思維素養形成。

結語

對于內容較為豐富,且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化學理論,增強個人技能的初中化學學科,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到教學的完整性,更要考慮到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以及教學實踐的開放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搭建科技課堂,引導學生展開生活實踐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中加強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在親身體驗的生活實踐中,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煒陽.問題化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21(11):99.

[2]何湘瓊.淺析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與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21(90):112-114.

猜你喜歡
初中化學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