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僑華人“一帶一路”倡議“融入”情況探析

2022-07-01 05:30王子剛梁芳郡
八桂僑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西語世界華人受訪者

王子剛 梁芳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太平洋聯盟國家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一、研究緣起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不僅受到了海內外華僑華人的積極響應,在學界更是引發了圍繞華僑華人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廣泛研究??v觀現有著述不難發現,前人對此探討大體集中于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對于海外華人在倡議中作用的探討。這一問題最為基礎,因而發軔最早也成果頗豐,眾多學者從不同區域國別角度出發對當地華人自身優勢進行了客觀分析①盛毅、任振宇:《發揮東盟國家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中的橋梁作用》,《東南亞縱橫》2015 年第10 期;楊麗堯、殷勇等:《“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馬來西亞華人華僑的作用》,《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7 年第5 期。,并指出華僑華人憑借自身的社會資本與網絡將可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政治政策②李鴻階、廖萌:《海外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研究》,《統一戰線學研究》2018 年第3 期。、企業經濟③陳成噸、葉煒:《華人華僑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龍巖學院學報》2015 年第4 期。、社會文化、國際安全④崔守軍、張政:《海外華僑華人社團與“一帶一路”安保體系建構》,《國際安全研究》2018 年第3 期。、認同傳承⑤朱錦程:《代際傳遞視閾下馬來西亞華商群體的多元文化認同》,《八桂僑刊》2020 年第4 期。等多方面的橋梁作用⑥朱東芹、胡越云:《多元視角下的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 年,第213—215 頁。來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在海外的發展。其二是對于海外華人參與倡議的機制研究??梢哉f對這一方面的探索建立在前者之上,雖然發端略晚,但取得成果同樣豐富,前人通過不同理論、宏觀數據和具體案例分析了海外華人參與其中的關系連接①許培源、陳乘風:《華僑華人與“一帶一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年,第63—75 頁。、參與路徑、合作機制②鄧江年:《海外華僑華人經濟與“一帶一路”戰略的互動機制》,《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年第3 期。、理論模型③張向前:《“一帶一路”倡議下海外華僑華人與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研究》,北京:紅旗出版社,2018 年,第31—48 頁。以及相應支持性的僑政僑策④張偉玉、黃德海:《“一帶一路”視域下僑務工作的轉型路徑、合作機制與模式創新》,《東南亞研究》2017 年第4 期。,對于海外華人如何在倡議中發揮作用給出了富有一定指導性和啟發性的答案。得益于這些研究,我們不僅明確了華僑華人在倡議中的作用“位置”,亦鋪墊了將海外華人導向這些“位置”的諸多“通道”。

筆者曾于2013—2018 年間居住于西班牙,彼時正值“義新歐”鐵路馬德里班列開通,中國企業與資本在西班牙出現爆發式增長。作為“一帶一路”歐洲延長線上的重要國家⑤人民日報海外網:“歐洲如何參與‘一帶一路’? 西班牙提供示范經驗”,http://m.haiwainet.cn/middle/353596/2018/1128/content_31447692_1.html,西班牙與其近20 萬定居華人⑥西班牙移民局(Secretaría de Estado de Migraciones):“年報統計數字”,https://extranjeros.inclusion.gob.es/es/estadisticas/operaciones/con-certificado/index.html正處于“作用特殊”“大有可為”之時。筆者也因此在2016—2018 年初進行了大量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⑦筆者于2016—2018 年在西班牙開展了題為《中國企業家在西班牙,跨國主義與“一帶一路”的影響》的研究課題,內容詳見:Empresarios chinos enEspana. Transnacionalismo e impacto de la iniciativa “Belt and Road”,http://hdl.handle.net/10803/666771。后文所指“此前田野調查”均指這次調研。,以探求西班牙華人在倡議中的作用發揮與影響感受。但在對53 位華人進行半結構訪談或深入對話后,筆者發現,存在相當數量的受訪者表示并不知曉或對這一倡議表現漠不關心,因而更無從談及所期待了解的“作用”與“影響”⑧Wang Z,Empresarios chinos en Espana.Transnacionalismo e impacto de la iniciativa“Belt and Road”,Universitat Autónoma de Barcelona,Tesis Doctoral,http://hdl.handle.net/10803/666771。無獨有偶,王子昌教授曾在其東南亞調研中同樣發現不少當地華僑華人似乎并未起到前人研究中所提作用⑨王子昌:《“一帶一路”戰略與華僑華人的邏輯連接》,《東南亞研究》2015 年第3 期。,而這些現象皆表明,目前海外華人潛力仍未充分釋放,相關研究依然任重道遠。

筆者認為,事實上,無論是尋找華人在倡議中發揮作用的“位置”,還是探索導向這些位置的“通道”,其實最終目的都是期待海外華人能夠真正“融入”這一倡議之中。但華人并非是一個單一實體,不同個體間可能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有必要在理論與個案研究之外對更廣范圍內的華人“融入”倡議情況加以摸查:即以某一華人群體為研究對象,通過社會調查的方式把握其融入這一倡議之中的整體情況。雖然亦有關于“一帶一路”倡議認知的社會調查,但相關研究對象都為他國當地群體而并非華人⑩瑪麗卡、李立威:《哈薩克斯坦大學生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調查研究》,《現代商業》2019 年第12 期;劉曉麒:《“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對中國的認知調查——以10 個國家為樣本》,《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 年第6 期;藤依舒、楊越明等:《“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青年對中國文化的認知調查與中國文化傳播策略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7 年第10 期。,可以說在“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務實的今天,我們對于不同華人群體的“融入”情況還缺乏了解。

考慮于此,本研究以西語世界華人為研究對象,期待以社會調查的方式初步了解目前這一群體“融入”倡議的整體情況,并對調查結果展開分析,發現不足和優點,針對相關情況提出相關解決策略和辦法,以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這一華人群體能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之中,在倡議于西語世界的發展中充分發揮其潛力與作用。

二、“融入”情況的三個基本方面

“融入”事實上是一個廣泛且抽象的概念,盡管對其詮釋可能因切入視角而異,但筆者結合此前田野調查、前人研究和自身經驗來看認為,“認知了解”、“感受評價”和“傳播擴散”至少應是把握華人群體“融入”倡議情況的三個重要方面。

首先是“認知了解”情況,即華人個體對于“一帶一路”相關情況的知曉程度,這是華人個體融入倡議的底層根基。正所謂“先知而后行”,先知為行動的前提,若華人個體對倡議本身不了解或缺乏基本了解,這勢必將直接造成華人個體與倡議之間的“陌生感”,那么討論其是否能融入倡議之中便可能從根本上缺乏前提。

其次是“感受評價”情況,即華人個體主觀意識對于“一帶一路”相關信息和概念的察覺和判斷,這是華人個體融入倡議的基本動力和保障。在對倡議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個體也并不一定就能積極響應其中,正如前人所發現的,在一般情況下,華僑華人可能并不會自發地宣傳和參加“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調動其積極性是必要的。而這種華人個體的“積極”與否事實上即是一種主觀“感受評價”的體現??梢韵胂?,若華人個體對于倡議感受評價積極,那么亦可較大程度上期待其具有響應倡議的主觀能動性,反之則說明個體尚未從精神或思想上將之足夠接納,因而也缺乏融入倡議之中的內在動力。

其三是“傳播擴散”情況,這里的“傳播”是指兩個獨立個體間自發性的信息傳遞行為,是華人個體融入倡議的基本表現。之所以說是基本表現,是因為與其他所需要投入社會資本或資源的實踐活動不同,“傳播擴散”可以說是華僑華人對該倡議的一種最易程度上的行為反饋,亦是“華僑華人對于‘一帶一路’的傳播者作用”①中國新聞網:“何亞非:華僑華人是一帶一路傳播者實踐者受益者”,2015 年04 月20 日,http://www.chinanews.com/hr/2015/04-20/7219889.shtml的基本體現。并且區別于華社、華媒等有一定組織性和制度化的傳播,個體間的自發性傳播更源于其本身對于倡議的關注、認可等內在精神動力??梢哉f,若華人個體從不主動對外談論、傳遞“一帶一路”的任何有關信息,那么整體而言我們可能很難期待其有更多響應倡議的實際行動,也難以認為其已很好地融入了倡議之中。

本研究將基于以上三方面進行調研,探查華人群體融入倡議的基本情況。對于華人群體而言,“認知了解”、“感受評價”和“傳播擴散”均較好的個體比例越大,則說明這一群體融入倡議的情況越佳,反之,則說明仍有不足或欠缺值得引起重視,應積極調整或指定相應策略,從而推動其融入情況的向好發展。

三、調研方法概述

(一)調研對象與意義

西語世界或西語圈②是指西班牙裔的社區和群體,亦指其間所共享的語言和文化特征的總和。根據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RealAcademia Espanola)第23 版釋義。。而本文所探索的華人群體便是指生活在這一“西語文化圈”中的華人。

目前世界上存在以語言劃分的多個文化圈,與僅關注地理劃分的現實國界不同,語言作為文化的基礎和民族的象征,其所劃出的“圈”具有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超越性,考慮到的更多是個體、社會和國家在意識和邏輯等更深層的相似性和歷史的延續性和關聯性。西語世界即是如此,從區域國別角度而言我們往往將其分為兩個主要部分:歐洲的西班牙和位于美洲的拉丁美洲諸國,前者對于后者300 余年殖民統治為這一文化圈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③Huntington,S.P.“El choque de las civilizaciones y la reconfiguración del ordenmundial.”,Cuadernos de estrategia,vol.99.,時至今日曾經的宗主國依然與后者有著多維度的緊密聯系④GRACIA J,Espana,Una Nación Americana,Ministerio de los Asuntos Exteriores y de Cooperación. En:http://www.exteriores.gob.es/Portal/es/SalaDePrensa/Articulos/Documents/2016_MARZO_ARTICULO%20SECIPI.pdf。也正因如此,這一文化圈中的華人無論是在語言習得、信息交流、融入文化上都難免存在相似性,這亦體現在西語圈中華人頻繁的“內部移民”①朱慧玲:《拉丁美洲僑情現狀與特點》,《八桂僑刊》2005 年第4 期?,F象之中②不僅在拉丁美洲國家內部,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之間同樣存在中國移民的跨國流動現象。如在2008 年西班牙遭遇經濟危機后,在西華人為規避風險,出現向語言一致的拉丁美洲國家流入的案例(如哥倫比亞)。。

從歷史來看,無論是西班牙還是拉美,其華僑華人歷史均始于16 世紀下半葉連接西班牙、拉美與中國的“太平洋絲綢之路”③陳翰笙:《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 年版,第1202 頁;Bernardino de E.,“Discurso de la navegacion que los portugueses hazen à los Reinos y Provincias del Oriente,y de la noticia que se tiene de las grandezas del Reino de la China”,1577,transcripción de Minerva Terrades,Universitat Pompeu Fabra,vol.100.,華人群體亦同在經歷幾度沉浮之后隨著祖國改革開放而步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時至今日,西語世界華僑華人數量總和已達100 萬以上④楊發金:《拉美華僑華人的歷史變遷與現狀初探》,《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5 年第4 期;Secretaría de Estado de Migraciones,“Extranjeros con certificado de registro o tarjeta de residencia en vigor a 31de diciembre de 2017”,Ministerio de Empleo y Seguridad Social,2018,其絕對數量雖然無法比擬東南亞或“英美澳加”等華人聚集地區,但這一群體充滿活力,無論是在族裔規模、融入社會還是經商從政上均有著顯著發展和突出表現⑤王子剛:《突破與創新:2008 年經濟危機后西班牙華人企業的發展策略》,《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9 年第3 期;崔守軍、徐鶴:《拉美華人華僑在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中的作用及路徑》,《拉丁美洲研究》2018 年第1 期。,成為我國與西語國家的重要紐帶。

雖然西語世界距離中國十分遙遠,但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均有著重要作用⑥人民日報:《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關于中拉關系的重要論述》,2016 年11 月11 日。見: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1111/c40531-28852396.html,這不僅體現在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廣闊市場,亦體現在與其他文化圈相比對于“倡議”的信任與支持⑦新華社馬德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加強新時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新華月報》2019 年第1 期,第20—23 頁。。從倡議鞏固、落實和發展的客觀需求角度來看,西語世界華人無疑將能在將來發揮巨大作用,因而對這一群體融入倡議情況的探索有著重要意義。

(二)調研問題與思路

本次研究采用了基于問卷的社會調查法,在問卷設計上,筆者首先根據此前田野調查情況和本次考察目的為基礎制作初稿,在進行小范圍探索性投放并根據西語世界華人與相關專家意見進行修改后,本次調研問卷針對“認知了解”、“感受評價”與“傳播擴散”三方面對應考察內容、問題及流程如下圖1 所示:

圖1 西語世界華人“一帶一路”融入情況問卷考察內容、問題及流程

西語世界華人對于“一帶一路”的“認知了解”情況方面:對于該方面情況的考察應是本次研究所期待探索和了解的底層基礎問題,在問卷中通過Q1 完成。在此前的田野調查中筆者已發現華人群體對于“一帶一路”的認知情況存在明顯差異,故在Q1 選項上本次調查并未采用非是即否的二元選擇形式,而是以1—5分進行賦值,分數越高則代表個體對于該倡議越了解。

由于接下來對于倡議“感受評價”和“傳播擴散”方面的考察均在一定程度上需以了解“一帶一路”為基礎,因此需在Q1 后對受訪者進行分流,具體而言便是根據華人個體認知了解倡議程度分為“知情組”與“非知情組”,前者包括Q1 獲得3—5 分的被試個體,而后者則包括得分1—2 分的其余個體;顯然,“知情組”的受訪者將是本次研究進一步考察的重點對象。但B 組受訪者也并非沒有考察意義。事實上,“不了解”僅是一種暫時的狀態,雖然目前尚難以真正知曉這些受訪者在了解“一帶一路”倡議后的確切情況,但考慮到該倡議是近年來中國最為重要的具有明顯的地緣政治意義①的對外議題,因而還是可以通過考察相關宏觀問題來對其“感受評價”和“傳播擴散”情況進行間接推斷,不過此時進行細致詢問意義有限,故問卷僅簡要對該組受訪者進行簡單考察。

西語世界華人對于“一帶一路”的“感受評價”情況方面:對于知情組,問卷設置了QA1、QA2 以及QA3進行考察,并以7 級量表對結果進行衡量。三項問題在考察重點與時間尺度上存在不同:QA1 主要期待把握華人個體與倡議的“心理距離”,側重于衡量個體當下對于倡議的感受評價,距離越近則越說明個體已較好地感受到了倡議的積極影響與相關機會,在主觀感受上越“親近”這一倡議;QA2 則期望獲悉華人個體對倡議的“惠利期待”,側重于衡量個體在中長期尺度上對于倡議的感受評價,個體期待未來的“惠利”越多,則越說明其對于倡議的主觀興趣與評價越高;QA3 是希望了解華人個體對倡議的“展望評價”,側重于衡量個體在長期尺度上對于倡議的感受評價,個體所給出展望越樂觀,則說明其對于該倡議的可持續性和核心理念越認可,評價也越積極。

對于非知情組,問卷設置了7 級量表題QB1 以期待了解個體對于祖國政治影響的主觀態度,從而間接判斷其對“一帶一路”可能的感受評價情況。若受訪者對于該題給出的答案越積極肯定,那么則越可期待其對倡議的評價也越積極。

西語世界華人對于“一帶一路”的“傳播擴散”情況方面:對于知情組,問卷設置了5 級量表題QA4 以及單選題QA5 進行考察。其中QA4 是期待了解華人個體關于倡議的“對內傳播”情況,個體對相關信息談論或轉發越頻繁,則說明其行動越積極,在華人社群內部有更強的自發傳播動力;QA5 則有助于了解華人個體關于倡議的“對外傳播”情況,由于在小范圍調查中發現,對于向社群外傳播情況而言調研傳播“頻率”意義有限,因此正式調查中改為對于華人個體“能動性”的考察,并根據其強弱分為有序四級以考察其對外傳播情況。兩項問題均有助了解個體在倡議中進行最易程度響應的情況。

對于非知情組,問卷設置了單選題QB2 以了解該組受訪者目前所進行我國政治時事對外傳播的實踐能力,若個體目前可以積極對外傳播相關信息,那么亦可期待其在了解“一帶一路”倡議后,仍能發揮好主動對外宣傳作用。

除以上內容之外,問卷還考察了受訪者個體背景性信息,包括:“年齡”“性別”“當地社會融入程度”“語言水平”“是否僑社骨干”情況②;個體獲取倡議或國內政治政策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以及個體對于“一帶一路”倡議或祖國在支持華僑華人方面的訴求①該題為排序題,以筆者前期田野調查中所發現的五項對倡議的主要的“惠利”訴求(提供商業訊息、便利僑策僑政、提供培訓教育、改善社會地位、便利跨國交通)加上“其他(請指出)”作為選項,要求受訪者依據對自己重要性來對這些“惠利”進行補充或排序。。

(三)調研方法與過程

為盡可能獲取截面時間上的調查結果,本次調研選用了“騰訊問卷”平臺通過華人微信群進行投放。在微信群的選擇上本次研究僅選取了不同西語國家主要城市的華人社區微信交流群進行投放,這一方面是因為其人數眾多便于問卷的擴散與收集,更重要的是這些微信大群往往是以獲取與擴散不同信息為目的建立,不設加入門檻,亦不強調成員間的強聯系與相似性,因而這些群中的個體特點也更為多元化。因此,選擇這些微信群進行問卷投放有利于建立西語世界華僑華人的一般性樣本。

西語世界包含國家眾多,并在疫情之中受影響較大,這在客觀上給本次調查帶來了巨大挑戰,但在不同國家僑領、僑民的共同協助下②在此誠摯感謝劉坊勇(阿根廷)、庾志堅(哥倫比亞)、孟可心(秘魯)、張秦風(西班牙)、史旻昊(西班牙)、王剛(西班牙)、孟一雄(智利)的大力協助。,本次研究在2020 年7 月—8 月約30 天的回收周期內總計回收問卷509份,篩選之后總計獲得有效問卷494 份,有效率98.8%。其中,男性被試占比57.9%,女性為42.1%;受訪者年齡分布主要集中在20—34 歲年齡段,占比高達45.3%,其次是35—49 歲,占比37.7%。之后是50—65歲、19 歲以下以及65 歲以上,分別占比11.1%、4.5%和1.4%,符合海外華人年齡結構特點;從地理覆蓋角度來看,有效問卷樣本來源共覆蓋13 個西語國家,占整個西語世界的75%,其中來自西班牙、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秘魯和智利六國的樣本最多,而這六國也是華人數量較多的西語世界國家。整體來看本次獲得樣本有一定代表性。

從回收問卷的信度與效度來看,本次問卷的Cronbach α 系數為0.71(>0.7),并通過KMO 和Bartlett 的檢驗(>0.80),說明問卷信度和結構效度良好,可以進行進一步分析。

四、結果與分析

對于回收問卷研究采用了SPSS 23.0 進行統計,我們發現西語世界華人倡議“融入”的三個基本方面情況有如下特點:

(一)對“一帶一路”的“認知了解”情況

圖2 西語世界華人“一帶一路”倡議“認知了解”情況統計

從圖2 中可以發現,選擇“不太了解”的受訪者比例最大,占比35.22%,緊隨其后的為“一般了解”,占比32.79%。依據研究預定思路將樣本分為“知情組”與“非知情組”后,可以發現二者分別占比54.45%(269 人)和45.55%(225 人)。雖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有一定了解的華人占據多數,但其中較大部分也僅是對該倡議有著一般程度的了解,真正具有深入了解的受訪者僅占約兩成(21.66%)。

這一結果與筆者此前所進行的田野調查結果相似,其表明無論是從倡議的普及程度而言還是了解程度而言,西語世界華人都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作為海外華人社群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發展之中的根本基礎,如何改善這一現象應是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二)對“一帶一路”的“感受評價”情況

通過整理QA1、QA2、QA3 以及QB1 的作答情況可得圖3,從中我們可以獲得以下發現:

圖3 西語世界華人對于“一帶一路”的“認知了解”情況調查結果

知情組:當下動力不足,長期潛力突出。

從心理距離上來看,大部分(32.34%)的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目前與自己的距離處于既非“遙不可及”亦非“近在咫尺”的“中間”狀態(=3),稍占多數的受訪者(35.69%)認為目前這一倡議離自己的距離偏遠(>3),與此同時只有31.97%的受訪者在現階段認為“一帶一路”與其距離較近(<3)。

從惠利期待上來看,絕大部分受訪者(66.92%)均對“一帶一路”在中長期所能為當地華僑華人所帶來的機會和福利表現出明顯期待(>3),“極多”(=6)機會和福利甚至成為受訪者選擇最多的選項(23.42%),與之相對的是僅有13.01%的“知情者”對倡議所能創造的惠利期待較低(<3)。

從展望評價上來看,依然有絕大多數受訪者(64.32%)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長期發展抱有明顯樂觀的預期判斷(>3),而持偏消極態度的被訪者比例(<3)則占10.04%。

從以上結果可知,從中長期和長期來看,西語世界對于“一帶一路”有一定了解的大部分華人擁有充足的融入倡議的內在潛力,這不僅體現在其對倡議將能為之帶來的機會與福利抱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和期待,同時也反映在其對于倡議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積極展望和充足信心之中。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應該忽視現狀,即就當下而言西語世界華人群體中能感受到倡議明顯積極影響或能抓住相應機會的人占比仍相對較少,大部分受訪者對于這一倡議的心理距離處于“若即若離”。正如筆者在前期田野調查訪談中受訪者所說:

“‘一帶一路’這個想法非常好,我相信在將來肯定會對我們有很多益處,包括提升華人地位、物流速度、生意機會等等……不過我覺得可能這是國家戰略層面的,跟我個人關系不大,我也沒途徑具體參與……”

-2017 年10 月訪談于巴塞羅那

“這個(一帶一路)倡議目前我覺得更多的還是小部分人的活動吧,比如僑領們,我想參與也參與不進去啊,也希望之后政府能夠針對我們這些一般僑民,搞些我們也能參與的活動?!?/p>

-2018 年1 月訪談于馬德里

與此相似的回答在訪談中尤為普遍,大部分了解該倡議的受訪者認為就目前而言自己并未明顯感受到倡議對自身的影響??梢哉f西語世界的“知情群體”雖有潛力,但暫時還并未轉化為融入倡議的實際動力,這也意味著應著重探索對于西語世界華人而言更為直接、有效和互惠的參與機制,從而進一步拉近其與倡議的心理距離。

非知情組:國政聯系密切,深感積極影響。

從國政影響情況來看,盡管非知情組被試群體目前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缺乏了解,但有兩成以上的受訪者強烈肯定了祖國政治國際影響力對自身的積極影響(=6),是選項中比例最高的被選項,除此之外更是有64%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中國政治國際影響力將對自己產生明顯的正向作用(>3),遠超持有偏否定態度的比例(13.79%)。由此可見,非知情組受訪者對于祖國政治的國際影響絕非是“事不關己”,而恰恰相反,大多數被試認為其與自己在異國他鄉的生活與工作緊密且積極相關,表現出十分正面的“感受評價”。因而也可以期待該群體在對“一帶一路”倡議有所了解后將同樣積極評價。

(三)對“一帶一路”的“傳播擴散”情況

通過整理QA4、QA5 以及QB2 的作答情況可得圖4,從中我們可以獲得以下發現:

圖4 西語世界華人對于“一帶一路”的“傳播擴散”情況調查結果

知情組:內傳有待增加,外擴能動性強。

從對內傳播情況來看,在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受訪者中,92.94%的受訪者至少有一次主動與華人朋友討論或轉發過相關信息。但其中僅有21.56%的受訪者能夠較為頻繁(>3)地談論和轉發倡議相關消息,展現出積極的自發傳播動力,而超過一半(52.04%)的受訪者對于相關信息的傳播和擴散相對隨機和偶然(=3),更有超過四分之一(26.39%)的受訪者談及或轉發相關信息的頻率處于較低水平(<3)。

從對外傳播情況來看,能夠“偏被動”和“偏主動”向外傳播“一帶一路”及其相關信息的華人比例分別為42.75%和57.25%,也就是說大部分“知情者”都可以將倡議相關信息積極主動地自發向外傳播,其中絕大部分(34.2%)更是認為自己可以十分積極地扮演“傳播者”的作用,主動尋找機會向外傳播。

從以上分析可知,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傳播擴散倡議有關信息,絕大部分“知情者”均能不同程度地進行自發的信息傳遞,這也意味著可以期待該群體對倡議進行更多其他形式的主動響應。尤其是從對外傳播來看,每三個了解倡議的華人之中就有一個能夠十分積極地對外進行倡議相關信息的傳播。不過我們還需要看到西語世界華人在相關信息的對內傳播上仍有所欠缺,從數據來看,僅有約五分之一的“知情人”能較好發揮內部信息再擴散的作用。而這反映出西語世界華人社區內部缺乏傳播相關信息的動力或存在信息壁壘的情況。正如在此前訪談中受訪者所指出的:

“可能也是因為不如美國那邊華人那么多吧,這邊(西班牙)華人畢竟比較少,感覺大家關系也不那么近,離中國又遠……我知道“一帶一路”,但都是自己看(新聞)……我也沒參加社團,他們好像會開會討論什么的,我自己的話跟朋友基本也沒機會交流這些……”

-2017 年10 月訪談于巴塞羅那

因此,在西語世界華人群體本身“認知了解”情況有待加強的情況下,如何充分發揮“知情者”優勢讓相關信息在社群中更有效地流動起來,進而穩固西語世界華人融入倡議的底層基礎,應是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非知情組:外擴同樣積極,擁有較大潛能。

從向社群外傳播能動性情況來看,“偏消極”和“偏主動”向華人社群外傳播中國情況和相關信息的受訪者分別占比48%和52%,二者比例相近,差別甚微,但事實上在所有受訪者中僅少部分(9.33%)處于信息封閉狀態(不會談論),這也意味著絕大多數“非知情者”均可以或潛在可以成為“政策相通”的傳播者,其中更是有36.44%能夠十分積極地對外擴散中國政策、國情等相關信息。從這一角度而言,非知情組同樣擁有較高的將中國的政策向外宣傳的能動性,而這將是其在今后響應“一帶一路”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

五、相關影響因素初探

在關注以上統計性調查結果的同時,研究同樣關注西語世界華人對于倡議“認知了解”、“感受評價”與“傳播擴散”三方面融入情況間的相關性以及其與華人個體特征的相關性。前者能夠提示不同融入方面的相互關聯與作用關系,而后者則能進一步揭示華人個體因素對于其三方面融入情況的可能影響,兩者皆是進行后續深入探索和構建量化模型的必要步驟。由于本次調查使用的皆為量化數據,這也為相關性的探索提供了便利。

研究利用SPSS 23.0 對“知情組”融入倡議的三方面情況與其個體信息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其中“性別”與“是否僑社骨干”被處理為虛擬變量,其結果如表1 所示,從中我們可以獲得以下發現:

(一)“認知了解”、“感受評價”和“傳播擴散”的相互影響

“認知了解”與“傳播擴散”存在顯著正相關性。這一相關性表明越熟悉“一帶一路”的個體也越有更為頻繁的對內信息擴散行為。相似的,對于倡議的認知程度對個體對外傳播的積極性同樣有著正向作用。這一方面符合經驗判斷,因為能夠積極傳播擴散信息的個體在客觀上需要對于倡議本身有著深入了解并掌握更多信息,而另一方面也印證了文初設想,即對于倡議的認知了解程度是個體傳播擴散行為與做出融入表現行為的重要基礎。

表1 “知情組”融入倡議的三方面情況與其個體信息的相關性

“感受評價”存在內部顯著相關性??梢钥吹?,“惠利期待”和“展望評價”之間存在一定聯系,即對倡議所能帶來惠利更為期待的個體往往也對這一倡議的展望評價越積極。這表明個體對于倡議在中長期與長期的感受評價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這種對于倡議的惠利期待并非是源于某種“一次性”的訴求,而更多的是一種基于對倡議發展核心理念認可的基礎上所期待建立的長期、可持續性的惠利關系。

“感受評價”與“傳播擴散”存在顯著正相關性。從表中可以看到,個體對倡議惠利期待或展望評價越高時,相應的,其對外傳播和對內傳播的情況便更為理想。這或許可以被解釋為倡議的全球性、開放性與包容性內容使得相關機會福利即惠“我身”亦惠“彼身”,往往需要華人社群內外相結合共同把握機會,因而惠利期待較高的個體也更有動力將之向外傳播;而展望評價更多的則是基于華人群體本身的長期發展所進行的考量,因而對此評價較高的個體在華人群體進行內部傳播的情況相對更好。這種相關性也印證了文初設想,即信息的自發性“傳播擴散”是華人個體積極“感受評價”的外在表現。

“傳播擴散”存在內部顯著相關性。從結果可見,對內傳播越積極的個體其在對外傳播中也往往展現出更好的主動性。這表明西語世界華人在對外與對內傳播中應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整體而言在信息傳遞傾向上“一視同仁”。

(二)華人個體背景差異性所帶來的影響

個體年齡與其“感受評價”和“傳播擴散”方面情況存在顯著正相關性。從統計情況來看,年齡越長的受訪者對于倡議的遠期展望也越高,這表明個體本身的閱歷和積淀對于把握倡議的核心內涵有所幫助,因而其往往能夠看得“更遠”。與此同時,年長的被試同樣在對內和對外傳播行為上也更為頻繁和積極,這應與移民個體在“日積月累”中所形成的人脈網絡與社會關系有關系。

個體社會融入情況與其“感受評價”和“傳播擴散”方面情況有顯著正相關性。具體而言,這種相關性主要體現在其與“惠利期待”以及“對外傳播”之間。即社會融入情況越好的華人個體越對倡議所能帶來的福利與機會抱有期望。這并不難解釋,作為面向全球的新型多邊倡議,“一帶一路”更多的是帶來“跨國視野”下的多元機會,而這便需要參與個體對于兩國甚至多國情都較為熟悉。從這一角度而言,能夠更好融入當地的華人個體也會對于兩國情況更為熟悉,也更有可能在倡議之中發現更多機會,因而在中長期的感受評價上也越高;而社會融入程度高的另一表現便是在華人社區之外還擁有較廣的社會網絡,在“惠利”期待下,相關信息也更容易經此流向華人社區之外,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社會融入程度與“對外傳播”之間的顯著相關性。

僑社骨干身份與“認知了解”和“傳播擴散”方面情況有顯著正相關性。僑社骨干在上述兩方面中表現更佳,相對而言表現優于一般華人個體。從經驗研究來看,僑社骨干往往更為關心華人社區內外部事務,與祖國關系密切,在信息渠道上也更為多樣化,因而在“一帶一路”的“認知了解”和“傳播擴散”中也更具帶頭作用。

六、策略與建議

本研究從華人群體視角出發,通過問卷調查對西語世界華人“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了解”、“感受評價”和“傳播擴散”三個方面進行了調研,初步探索了這一群體融入倡議的基本情況,發現西語世界華人雖然相隔萬里,是世界上離自己祖國最為遙遠的移民群體之一,但其擁有響應倡議的巨大潛能和積極表現,為進一步推動其“融入”倡議之中,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優化信息傳遞,推動倡議普及,鑄牢底層融入基礎

西語世界華人對倡議認知了解情況尚有不足。作為該群體融入倡議的底層基礎,改善群體對倡議的認知了解情況至關重要,而這便需要了解并關注“一帶一路”相關信息“抵達”華人個體的方式。盡管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信息的傳播和擴散已趨向于“去中心化”,但“一帶一路”作為國家級倡議,其相關重要信息的發布、解讀、內涵等依舊在大體上遵循了政府重要信息的傳播結構,即通過公報、通告、門戶網站、向媒體提供新聞稿,并以從政府到媒體、公眾的單向傳播方式為主的“多級”鏈式傳播結構。而對西語世界華人而言,受制于地理距離和客觀條件限制(如互聯網情況),這條“信息鏈”可能會更長,這使得國內政治時事類信息對于華人群體的滲透能力相當有限,而較長的“信息鏈”一是會造成信息的不準確和噪聲,二是將會造成信息傳遞的偶然性。本次調研亦對“非知情組”進行了國內政治時事類新聞獲取途徑特點的進一步調查,結果發現,微信朋友聊天(35.56%)與當地華文媒體(51.56%)是其最重要的兩種渠道。而這至少給予我們兩點啟示:其一是應努力優化“倡議”信息抵達華人群體路徑,縮短傳播鏈長度,使“一帶一路”相關信息能夠通過“穩定”渠道“準確”到達華人個體;其二是應繼續加大對華文媒體支持,做好倡議相關新聞轉載和定期推送等,提高信息密度,盡可能加強“一帶一路”相關信息的滲透作用。

(二)探索僑民需求,落實期待“惠利”,提高當前融入動力

西語世界華人對倡議的中長期感知評價較高,但在當下卻與倡議的心理距離較為“疏離”。作為該群體融入倡議的重要動力,其有所乏力的主要原因是該群體尚不能切實感到倡議惠利或真正參與其中,因而進一步關注并開展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惠利僑民活動應是改善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而這首先便要求我們對僑民需求展開積極探索,這是因為目前我們所探討和分析的機會福利并不一定完全契合海外華僑華人當下的實際需求或僅存于理論之中。那么到底什么是西語世界華人所最為期待的惠利呢?在本次調研中我們發現,“知情組”最期盼倡議為自己帶來的惠利內容依次為:“提供商業訊息(2.54)”“便利僑策僑政(2.58)”“提供培訓教育(3.06)”“提高社會地位(3.20)”“便利跨國交通(3.82)”和“其他(5.81)”①括號內為排序平均值,數值越小代表該項相對排位越為靠前。。而對于“非知情組”來說,盡管其并不了解“一帶一路”,但其對于祖國對外政策所能給自身帶來的“惠利”在排序上與“知情組”所列完全一致。從這一角度而言,這些“惠利內容”或是西語世界僑民的“剛需”,這也為設計相關活動拉近西語世界華人與倡議心理距離提供了一個大致方向上的參考。其次,在形式上相關活動的對象應避免僅限于少部分人或是僑界精英,而是更加“草根化”,在當今信息化發達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線上渠道可以有效實現這一點,可能的具體活動包括:搭建兩地企業家線上論壇或信息發布平臺、設立線上僑務工作咨詢溝通平臺、提供系列在線培訓教育課程等等。此外開展相關活動時亦應注意將其與“倡議”本身進行聯系,換言之,應爭取華僑華人在切實感受所期惠利之時亦能意識到這些惠利與倡議的關聯所在,建立“一帶一路”與“惠利”最為直觀的邏輯連接。

(三)發掘關聯因素,發揮僑領優勢,提升現有融入表現

西語世界華人對倡議的傳播擴散較為樂觀,但其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作為該群體融入倡議的重要表現,相比“了解認知”和“感受評價”,華人個體的自發性傳播擴散活動更像是一種“果”,這不僅是因為它是華僑華人融入倡議之中真正參與和實踐的成“果”,也是因為其亦是不同影響因素所導致的結“果”,這也意味著通過改善不同相關影響因素來達到最終改善華人個體傳播擴散情況成為可能。盡管本文初步探索了相關關系,但相關影響因素尚有許多,在今后研究中需要也值得進一步發掘。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個體差異性對傳播擴散信息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應注意到僑社骨干在對倡議認知了解和傳播擴散方面的突出表現,這也實證了這一群體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作用。在接下來的僑務工作中,應進一步提高僑社骨干圍繞“一帶一路”倡議的學習、組織及宣傳能力,在做好對華人社群內部進行相關信息傳遞的同時,亦應鼓勵其利用自身擁有的高制度化社會網絡將倡議的內涵與相關信息對外進行積極傳播。當然,也必須深刻意識到,僅依靠“僑領”清楚和傳播倡議是不夠的,普通華人雖然沒有強大的社會資本,但其卻真正是海外華人群體中的“絕大多數”,更是民間外交中最為廣泛和“草根”的力量,這一群體將是“一帶一路”倡議在西語世界“自下而上”傳播的重要推手。

“一帶一路”已進入務實階段,為真正做到讓華人“共商共建”,感受到倡議的開放包容與互利共贏,進行戰略視角和華人視角的反復切換具有必要性,相關政策的制定也應基于廣泛和定期的社會調研,從而準確把握不同時間點不同華人群體擁有的客觀條件和融入情況,隨后對癥下藥,積極調整策略,真正盡最大可能讓每一位華人都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之中,成為真正的“傳播者”、“實踐者”與“受益者”。

猜你喜歡
西語世界華人受訪者
今天,你休閑了嗎?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 年開始不再收取審稿費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 年開始不再收取審稿費
關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幾件小事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外文字符標準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認識亞健康
殯葬展
《習近平喜歡的典故——平“語”近人》(西語版)全球上線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Heart of Darkness With Freud’s Theor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