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題探究的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嘗試

2022-07-02 13:27崔志秀
教育界·A 2022年12期
關鍵詞:主題語境主題意義小學英語

【摘要】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評價的功能,深化教學評一體化,真正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實現教與學之間的有機結合。本文將從主題語境的創設以及主題意義的探究出發,以主題為核心,以主題語境為背景,研究如何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深化教學評一體化,真正打造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為核心目標的小學英語課堂,有效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主題語境;主題意義

作者簡介:崔志秀(1987—),女,江蘇省南通市八一小學。

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評價環節往往流于形式,其應有的作用和功能無法被有效地發揮出來,教學評一體化程度不高?!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教師應“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了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聚焦主題,進行基于主題意義的教學探究,并從學生能力的判斷、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材料的選擇、教學活動的實施以及教學評價的設計等多個方面,深度思考與踐行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理念,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導教”“助學”功能,以評價的方式實現教與學共同發展[1]。下面筆者從主題以及主題語境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從創設主題語境、梳理學生學情、激活主題探究環節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基于主題意義的探究式學習,踐行教學評一致性的理念,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一、教學評一體化對教學的意義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改善教師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基于主題語境,創設教與學相結合的課堂評價體系,以評價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診斷自身的教學行為,從而落實“雙減”政策下“減量提質”的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教學評一體化中的“教”需要教師立足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圍繞教學主題,有效設計和實施課內外教學活動,從而達到發展學生關鍵能力和學科育人的目標;“學”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探究主題意義,構建知識體系,掌握學科知識和學習技能,以提升自身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評”則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紐帶,它表現在教師與學生暖心的互動、教師的表揚、過程性的評價量表、用于檢測教學效果的題目中。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模式,能夠讓教師真正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評價的方式,將教與學進行有機結合,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地改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評價活動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意義,將學生從課堂的旁觀者變成課堂的參與者。

二、基于主題探究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路徑

(一)創設主題語境,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英語教學的有關要求,主題語境不僅規約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還為語言學習提供意義語境,并有機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2]。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需要聚焦一個核心—主題,然后在深度解讀教材的基礎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貫穿教學始末、與生活相通的主題語境,并且挖掘教材的內涵,探究其蘊含的主題意義。教師需要通過主題語境的創設,確定課堂教學目標,將主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以豐富的情景活動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學會用語言進行表達,加深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內容呈現了一系列有關孩子在生活中因幫助父母而有所收獲的美好瞬間,主題圍繞“Housework”“Family”“Love”展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責任擔當”“家庭觀念”“親情”的主題進行教學設計,挖掘這些主題的育人價值,進而從育人的角度思考單元內容對學生成長的價值與意義。同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幫助父母、參與家務勞動的品質,激發學生的真情體驗。如筆者在Story time板塊的教學中,創設了“Doing housework”的主題語境,在這個主題語境中,加入了有關housework的詞匯,引導學生探究周六Mike、Helen和Tim三兄妹幫助父母做家務的課文內容,并以Mike的視角完善學習單的內容,概括文中所描寫的生活片段,梳理Mike’s help、Helen’s help、Tim’s help分別是什么。在課堂最后的Post-reading板塊,筆者則圍繞主題語境,將焦點從Mike一家轉移到學生們的實際生活中,向學生展示了自己在課前收集的生活片段,讓學生對這些片段進行相互交流與討論,引導學生對主題的意義進行探究。在基于這個主題語境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圍繞“Who is the best helper?”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評價活動,如在課文話題的討論活動中,讓學生評價在Mike、Helen、Tim當中誰是父母的最佳小幫手;而在生活話題的討論活動中,則鼓勵學生以自我推薦、班級點評的方式選出班上最佳家務小幫手。此外,在拓展活動中,筆者還融合了校本勞動課程的內容,引導學生就自己擅長的生活技能展開討論。如有的學生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展示了自己精湛的廚藝;有的學生當場拿起了針線,演示如何快速地縫扣子;有的學生則向班上學生播放了自己為爸爸洗車的視頻,并傳授了洗車的小妙招等。

在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聚焦單元主題,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整體語境,將教學內容進行點、線、面的有機結合,并嘗試將教學評一致性的理念融合在情景活動中,幫助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探究課文的主題意義,實現學生語言能力及思維品質的發展,最終達到了課堂教學目標。此外,筆者還開展了跨學科融合教學,在將本課內容與勞動課程進行融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Who is the best helper?”這個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對單元主題進行自主探究,從而發揮了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二)梳理學生學情,確定教評起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評價的主體[3]。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設計教學評價內容的方式比較單一,僅僅立足于教師自身對學生的評價,而忽略了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未能踐行教學評一致性的理念。在這樣的英語課堂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無法真正以小主人的姿態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導致他們學習的效率不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梢?,在設計教學評價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如果未形成以學生為本的核心理念,就難以實現以評價的方式 “導教”“助學”的初衷。為此,在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主題,從學生出發,喚醒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調動學生學習與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利用評價內容建立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聯系,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時,筆者考慮到這一單元的內容主要圍繞“動物”的主題展開,探究了人類如何與動物和諧相處,并且有關動物的話題深受學生喜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先利用周末參觀動物園時拍攝的視頻導入話題,引導學生運用“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這個學過的句式結構展開討論,并引出“Animals”這個教學主題。在這個情景活動中,學生們表現得十分積極,發現了許多動物朋友,如tiger、bird、monkey、giraffe、bear等,從而喚起自身已有知識。然后,筆者利用Story time板塊的猜謎內容,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將一些動物的圖片碎片化并打亂順序,讓學生進行猜謎游戲。學生在游戲中需要說出自己是如何猜出答案的。筆者通過這個猜謎游戲,幫助學生建立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了解了學生對動物類詞匯以及各種動物的顏色、外形等特征的掌握程度,以此梳理學生學情,確定教學與評價的起點。最后,筆者以視頻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自己的寵物朋友,并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完成以下學習單。

1. What is Ms. Cui’s pet?

A. Dog. B. Cat. C. Bear. D. Sheep.

2. What color is Ms. Cui’s pet?

A. White. B. Black. C. Purple. D. Yellow.

3. What food does it like?

A. Fish. B. Fruit. C. Vegetable. D. Porridge.

在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了解了學生對有關動物的知識的掌握情況,準確地把握了學情,以學習單的形式深化教學評一體化。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主題的認識與理解,也為精讀活動與拓展活動的設計提供了有效的依據,既促進了教師的“教”,也推動了學生的“學”。

(三)激活主題探究環節,制訂評價標準

在確定教學目標、梳理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基于主題語境以及情景活動,制訂側重學生學習過程、指向學生高階思維的評價標準,開展多樣化、多維度的評價活動,從而真正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語境探究中,教師應該基于主題語境,設計具體的評價任務,盡可能地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評價活動中,讓評價模式從以往的“教師說、教師評”向“學生說、學生評、教師評”轉變[4]。在設計評價任務時,教師需要以教學主題為核心,以教學目標為導向,針對不同學生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并選擇適當的方式開展評價活動。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時,筆者在Post-reading板塊,基于主題語境,開展了“My favorite festival”的Talk-show活動。為了創設真實的語境,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筆者在課前從學校廣播室借來了話筒架和話筒,并在教室講臺上搭建了脫口秀舞臺。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以The Spring Festival為例,引導學生在“話筒傳遞”的合作活動中,基于“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Spring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eat at the Spring Festival?”的問題鏈,完成對春節相關內容的創造性復述,以此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架。在活動過程中,筆者基于本課的知識目標“能聽說并認讀詞匯important、call、eve、red packets、fireworks,熟練掌握課文的核心句型”以及技能目標“運用學過的知識談論中國其他的傳統節日”設計了評價標準(如表1所示),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開展評價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評價意見。

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度解讀教材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主題意義進行深入探究,創設有意義的情景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在評價活動中,教師需要以“量體裁衣”的評價標準及靈動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語言的遷移與應用,緊扣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以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為主要內容的教學任務,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個人匯報、舞臺表演、讀后續寫等方式,指向學生高階思維以及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并且應該整合教學評價,秉持即時反饋、自主評價、創新評價等原則,使教師與學生的“評”反作用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真正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結語

總之,為了確保教學評的一致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教學目標和評價入手,創設主題語境,探究主題意義,將教學設計聚焦于學生應該學什么、如何學,并設計相應的主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促進學生深度學習。這需要教師具備單元整體教學的意識,先明確教學主題,確定教學目標,再創設鮮活、具體的主題語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情景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地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有效地進行學習;同時,以多種方式適時進行評價,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與文化素養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連紅.主題教學背景下的單元教學整體設計及課堂實施:以北京版《小學英語》四(下)Unit 5 Is May Day a holiday?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18(09):49-52.

[2]李婷.淺談單元主題下的小學英語課堂表現性任務設計與評價:以2A Unit 8 My dad is a doctor為例[J].教育界,2021(33):4-5.

[3]蔣蕾.關于英語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的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20(03):67-68.

[4]楊靚.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英語逆向教學設計:以譯林版英語單元教學為例[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0(09):37-41,53.

猜你喜歡
主題語境主題意義小學英語
以主題語境為引,助力寫作教學輕負增效
芻議主題語境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
主題語境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研究
基于文本話題的英語語言知識教學
跳出經驗看經驗,探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改變(下)
跳出經驗看經驗,探尋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改變(上)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英語語篇教學的策略探討
尋求英語課堂對話真實性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