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教育與科學素質培養的策略探討

2022-07-02 14:54安杰
民族文匯 2022年38期
關鍵詞:科學素質策略

安杰

摘 要: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允許學生學習初步的物理知識和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并受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影響。它是一門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質、促進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培養學生?!耙虼?,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以物理教材為基礎,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以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育;科學素質;策略

引言

在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只要關注學生學習物理的具體情況,還要充分認識和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性。結合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實際要求,教師應有效制定新的教學組織計劃,引導學生多樣化,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將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定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以正確引導教學改革的方向,更好地體現改革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一、初中物理教育的作用與意義

初中物理主要包括力學、熱學、電學、光學、聲學等。主要介紹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定性內容多,定量研究少,數學計算相對簡單。通過初中物理教學,學生可以對基本的物理現象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學習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識,對物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培養學生如何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并獲得教育教學的初步訓練。物理課程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質為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創新意識、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通過從生活到物理再到生活的認知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的美與和諧;通過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學生可以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規律,使學生能夠逐步客觀地認識世界。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素質,將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發展具有不同的品質和情緒,物理課程主要是以實踐實驗為主,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步提高洞察力,這對學生進行科學實驗非常有幫助。在實驗和結論之間,學生的學科素質可以不斷提高。

二、科學素質培養的作用與意義

科學素質又稱科學素養,科學素養是國際科學教育領域使用的一個術語。在許多中國文獻中,它被稱為科學素養,指一個人對科學的基本理解和態度,以及運用科學處理日常和社會問題的能力。具備基本的科學素質,一般意味著了解必要的科學素質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倡導科學精神,并有能力運用科學精神處理實際問題和參與公共事務。提高科學素質,對于提高我們獲取和應用科學技術知識的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實現全面發展,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茖W素質是當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參與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它包括科學知識的數量、理解科學思想的深度、運用科學方法的成熟度、科學精神的強度以及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綜合表現為學習科學的愿望、尊重科學的態度、探索科學的行為和創新科學的有效性。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核心,科學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物理課程以物理現象為主,其內容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們從初二開始接觸物理,對物理很好奇。教師應利用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創造新穎的物理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親自做實驗,感受實驗現象與日常生活經驗相反的物理現象,引發認知沖突,并問: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激發學生對物理探究的欲望和興趣。

三、初中物理教育對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科學精神

初中物理教學活動本身就包含著一定的科學文化內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物理教學中的探究實際上是科學探究。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在具體要求的前提下,教師開展體育教學組織活動,加強體育教學組織活動的創新與改革,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精神,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積極、嚴謹地參與物理實驗的學習和探索活動。

(二)形成良好學習態度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以物理學科活動為出發點,以優化教學組織活動為出發點,創造科學的學習和探索環境。我們應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為出發點,將科學知識滲透到物理教學中,運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積極思考自己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分析和探索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現象。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樹立科學探究的態度,而且可以形成積極客觀的精神思維,為今后積極參與初中物理教學提供根本保證。

(三)培養學生正確科學觀

物理學的特點是只有通過仔細、理性的思考,我們才能用自己的科學思維體系正確地掌握知識點。課堂教學符合學生年齡層次的特點,注重學生個性、意志、動機、情感等非智力外部條件在整體上的作用。這些外部因素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結合物理知識的特點,充分發揮物理的文化教育價值,培養學生全面的科學觀。

(四)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通過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水平和探究能力。實驗教學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動手參與、不斷思考和積極探索,逐步提高判斷和觀察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的生動性和內涵為學生激發潛能、開闊視野、進行自主探索提供了可能,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世界感到神奇,使他們愿意參與物理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知道如何逐步分析物理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同時培養能力。這兩方面要同步、循序漸進,在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

四、初中物理科學素質教育內容

(一)知識結構

初中物理教學內容主要由聲、光、熱、力、電五大系統組成。它關注這些知識的基礎和興趣。首先,物理基礎知識本身是合格公民必須具備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科學素質。第二,通過物理基礎知識的教學,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基本自然觀和事物的形成與發展觀,包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智力結構

智力結構是科學素質結構的主體,作為初中物理教學的一項要求,它主要包括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物理實驗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從實驗前的設計,到實驗實施過程中的觀察和操作,再到實驗數據的處理和誤差分析,都是實驗能力的表現。包括實驗設計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

(三)能力結構

科學自主探究能力主要包括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直覺想象能力和科學實驗研究能力。物理學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指將實際問題抽象概括為物理模型進行理論研究的能力,與物理研究方法中的物理模型方法相對應。綜合分析能力是指對實際問題或抽象物理模型進行理論分析和構建,其結果指向問題的解決或假設的形成,與物理研究中的類比、估計、隔離、整合、映射等研究方法相對應。

五、初中物理教育與科學素質培養策略

(一)引入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為了使初中物理教學更加活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情境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積極學習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科學素養。在初中物理知識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理解一些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習興趣低下。因此,教師可以改變原有僵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設置情境,使物理課堂變得活躍,氣氛和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例如,在講授“蒸發和液化”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為什么濕衣服會變干?(2)為什么灑在地上的水是干的?(3)為什么冰棒周圍有“白色氣體”?(4)為什么冬天玻璃窗上會有水滴?(5)當水沸騰時,為什么噴口會發出“白色氣體”?有哪些物理現象可以用來解釋這些現象,從而促進學生在探索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和概念,進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大幅度提高。

(二)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門主要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推動物理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實驗的價值。因此,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做實驗,驗證相關物理知識,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還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例如,在講授“探索串并聯電路電壓規律”時,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獨立進行實驗。引導學生用電池組、小燈泡(帶燈座)、開關、電線、電壓表等實驗設備進行自己的實驗,獨立驗證串并聯電路中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規律,激發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驗中探索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三)實踐動手操作,培養科學素質

初中物理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全面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活動。同時,在實驗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的個人參與和動手實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更深層次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實現全面、清晰地形成學生綜合能力和科學素質的目標。例如,當學生探索“熔化與凝固”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驗的相應條件創建這些知識點,并將其作為進行水熔化與凝固實驗的基礎,使學生在自主驗證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科學合理地處理相關物理問題。然而,通過不斷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學生可以鞏固他們的物理知識,增強他們的探索能力,并確保他們對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為自身科學文化素質的形成提供幫助,從而實現初中物理教學活動價值的有力展示。

(四)實施生活化教學,明確科學態度

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任務,選擇和組織適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意義的教學。生活化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效地縮短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距離。因此,生活化教學被廣泛應用于初中物理科學素質的培養中。事實上,雖然初中生沒有很好的社會實踐機會,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物理現象。因此,初中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較好的實踐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學科素養有很好的理解和理解,將物理學的概念理論和研究方法與生活聯系起來,通過選擇學生熟悉的各種生活材料,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以生活中常見的對象為實驗材料,將實驗對象與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有機地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

(五)課后實驗,強化學生觀察創新能力

課后實驗是物理實驗的課外補充,它鞏固和加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探索過程,對激發學生的物理興趣,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起著重要作用。課后實驗是學生通過課后獨立實驗,自主設計操作觀察,解決各種困難現象或規律,如不同燃料熱值的比較、漫反射和鏡面反射的理解、電機原理等,以增強學生的理解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物理認知能力和綜合科學素質。這樣不僅能夠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還可以逐漸引導學生創新,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找到自我展示的空間。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作業,給學生一個電流表、一個電源、一個定值電阻R、兩個開關、導線若干,讓他們測出一個未知電阻Rx的阻值。這樣學生就可以靈活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提高綜合利用能力。

六、結束語

在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中,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需要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為出發點,適當調整教學活動,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視野,正確引導學生的綜合學習和發展目標,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和相關素質的培養。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應立足物理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教師采用的多樣化教學模式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明輝.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J].開心:素質教育,2017(12):1.

[2]于輝.淺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3):2.

[3]李迪.初中物理教育與科學素質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1):1.

[4]尹欣蓉,曾訓.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研究[J].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2021(3):1.

[5]韓麗芝.初探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20):2.

猜你喜歡
科學素質策略
我的手機在哪?
談初中生化學科學素質的培養
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策略
深化物理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科學素質探析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