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治療中風偏癱痙攣狀態臨床探討

2022-07-03 12:43蒲文智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13期
關鍵詞:生活質量臨床效果

蒲文智

摘要:目的:分析在中風偏癱痙攣狀態患者治療期間應用中醫綜合康復療法的臨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間選取72例中風偏癱痙攣狀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治療,研究組給予中醫綜合康復治療,對比患者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經治療,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價值(P<0.05)。結論:對于中風偏癱痙攣狀態患者而言,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有利于促進其肢體功能的合理改善,對于患者預后健康的恢復具有積極價值,該療法應當普及應用。

關鍵詞:中風偏癱;中醫綜合康復療法;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質量;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55.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3--01

在臨床過程中,作為常見問題之一,中風往往會對患者腦組織造成一定的影響,繼而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1]。部分研究資料顯示,該病患者在預后往往能力出現肢體功能受限,繼而導致偏癱攣縮狀態的出現,對于其預后健康水平造成不良影響?;诖?,近年來,醫療工作者從多個角度入手對患者康復治療模式進行了探索,希望有效促進患者治療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2]。本文針對在中風偏癱痙攣狀態患者治療期間應用中醫綜合康復療法的臨床效果進行了研究,現整理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間選取72例中風偏癱痙攣狀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52~75歲,平均(65.65±2.30)歲;研究組男26例,女10例;年齡53~77歲,平均(65.41±2.28)歲;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举Y料差異無統計價值(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康復治療:①引導患者進行抑制訓練與聯帶運動訓練,幫助其進一步實現對于肢體功能性的合理恢復。在此期間,應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訓練運動量運動頻率為,30min/次,3次/周。

1.2.2 研究組? 給予中醫綜合康復治療:①針刺治療:選取患者上肢曲池穴、合谷穴、外關穴、手三里以及手五里。選取患者相知血海、照海、太溪、中封、陰陵泉以及足三里等穴位。采用針灸用毫針對上述穴位進行針刺治療,在得氣后留至15分鐘,真是頻率1次/d。在此期間,醫療人員還可以采用《靈樞·經筋》中的經筋刺法進行治療,在此過程中,應以痛為腧,采用斜刺的方式進針,針尖直達患者骨膜并進行提插捻轉,待患者得氣后順著其肌腱的走向一前一后進行透刺并不斷地用上述提插捻轉的手法刺激患者,針感應以患者能夠忍受為標準,此間,配合手足三陰三陽經筋中的結頭維、膻中、頷厭、會陰以及中庭等穴位作為配穴。此外,還可以依據《難經》中:“督之為病、脊強而厥”和《靈樞·經脈》中“實則脊強、拘急”的理論對患者進行夾脊穴和督脈的針刺。在此過程中,應對患者百會、水溝、大椎、風府等穴位進行針刺。②中藥熏蒸治療:采用蘇木、紅花、漢防己、杜仲、姜黃、伸筋草、桂枝以及炙川烏各30g,白芍與雞血藤各60g,冰片3片,用水煎煮30min后倒入熏洗盆內,引導患者利用相關藥液對患肢進行熏洗。

1.3 觀察指標

1.3.1 患者治療有效率? 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表示患者肌張力顯著改善且偏癱痙攣問題基本消失,有效表示患者肌張力有所改善且偏癱痙攣問題得到緩解,無效表示患者未滿足上述要求。

1.3.2 患者肢體運動功能? 采用Fugl-MEyer量表評估,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肢體運動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專業軟件SPSS20.0處理數據,其中,(x±s)代表計量資料,行t檢驗,%代表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價值。

2 結果

2.1 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價值(P<0.05)。見表1。

2.2 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比較

經治療,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價值(P<0.05)。見表2。

3 討論

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在臨床過程中,由于受到中風問題的影響,多數患者的肢體控制能力往往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繼而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3]。在患者治療期間,大量研究資料顯示,通過中醫康復治療手法的合理應用,醫療人員可以結合針灸與中藥熏洗等多種形式幫助患者進一步實現對于病灶部位氣血運行問題的充分改善,繼而達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效果,對于患者預后臟腑功能的合理調理與肌張力水平的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意義[4]。與此同時,部分研究資料顯示,中藥熏洗療法有利于促進藥物藥效的合理發揮,繼而幫助患者實現舒筋通絡的目的,對于患者血管緊張狀態的合理改善與血液循環問題的恢復至關重要。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基于中醫綜合康復療法的引導下,患者治療有效率與肢體運動功能均得到了顯著改善,其為患者預后生活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在中風偏癱痙攣狀態患者治療期間,為了有效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充分優化,醫療人員應積極采用中醫綜合康復療法開展治療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偉,柳程林,蒿成亞,等. 中醫綜合康復療法治療中風偏癱痙攣狀態臨床觀察[J]. 光明中醫,2021,36(4):560-562.

[2] 趙霞,劉光輝. 不同針刺時機和選穴配伍聯合治療中風后痙攣狀態增效因素探討[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8):126-130.

[3] 李子康,陳彩容,余小江,等. “靳三針”聯合運動整復療法治療中風后痙攣性偏癱臨床觀察[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21(11):196-199.

[4] 郝麗霞,陳改花,武潤梅,等. 中醫綜合康復方案結合現代康復訓練改善中風后上肢肌肉痙攣狀態的臨床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11):1905-1908.

猜你喜歡
生活質量臨床效果
膳食纖維制劑對老年便秘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