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07-04 23:15李年生
快樂學習報·教育周刊 2022年23期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愛國主義道德與法治

李年生

摘 要:小學階段是生命中的“生長發育期”,是最需要細心指導和培養的時期。而作為學校德育的基本內容,小學德育具有獨特的專業特色,它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任。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長期很難落實,其原因是理論上的講解過多,實踐經驗不足。針對這些問題,還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課堂教學;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應遵守的基本準則、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在中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愛國主義永遠是最激動人心的主題,它永遠是我們國家的一股強大的動力。培養學生是國家的希望、國家的未來,我們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都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在大中小學校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一、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愛國主義是中國文化的靈魂,是它最深刻、最基本、最持久的主題。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一些“00后”和“10后”對此產生了一些抗拒心理,在教室里說了,在考試中做了,但是很難融入到他們的心中。當一個小學生進入到了這個世界之后,很可能因為現實與自己的夢想之間的巨大落差而失去了信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應該更加注重愛國主義的培養,使愛國主義的思想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中、每一個人的行為中去。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同學生實際生活相連接

愛國并非是一種抽象的東西,而是一種靈魂、一種情感、一種實際的行為。在一些同學看來,愛國主義就是一種崇高的東西,要像那些革命前輩那樣為國家流血犧牲,那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要改變這種看法,利用真實的例子,把握好教育的機會,例如小學生參與的“大掃除”“學習雷鋒”等,都是教師可以借鑒的好材料,他們熱愛自己的學校,熱愛自己的社區,熱愛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家鄉作出自己的努力,這就是愛國主義的體現。這要求教師要善于發掘周圍的各種資源,把愛國主義和學生的現實聯系起來。例如可以讓學生觀看“脫貧攻堅”“疫情防護等視頻,并寫觀后感等等指導小學生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人生發展計劃,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國的夢想相融合。愛國主義要從微小的事情開始,要從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開始,要將愛國變成實際的行動。

(二)注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

愛國主義要培養小學生積極的民族情懷,認識和承認,應以合理和可靠的方式為依據,以防止單一;對學生成長的單方面強迫性灌輸會造成對教育的損害。我們一方面贊賞中國自然、歷史和發展的積極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毫不掩飾地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所面臨的嚴峻考驗。通過對大自然形態的正確認識與認識,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了解中國的未來與未來的命運密切聯系,為少年兒童播下一顆“理性、責任”的愛國主義之種。赤色的愛國者固然好,但如果不能以自己的正確判斷力,以國家為業,以國家為業,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在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中,要使少年兒童具備自主思維和理性的思維和分析的本領。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強國,不再是以前的中國,我們的政黨和我們的政府有充分的知識和力量去捍衛我們的民族的根本。我們現在的小學生,要有遠大的理想,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努力為國家的現代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法

要想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目標,就要懂得自己的祖國和國情。要把《道德與法治》課本上的各種題材結合起來,比如:對故鄉的認識、對我們的國家進行各種形式的宣傳;用生動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了美好的經歷,充溢著對國家的愛。從表現形式上,將愛國主義的理論教育轉化為主題演講、實踐調查和人生經驗分享。愛國主義是一種美麗的精神。在愛國主義的實踐中,積極引導學生進入、投入到愛國主義認知和感情建設的進程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先決條件。在進行愛國宣傳時,教師們最頭痛的就是對“學生”的不信任。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很難落實,其原因在于理論上的講解過多,實踐經驗不足,最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時,應注意防止簡單說教,提高教育實效,始終是德育和法制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事件之后,有人悄悄地拾起了垃圾;墻壁上的油漆弄污后,有人偷偷地用抹布擦拭;只有對保安和清潔工一視同仁,禮貌地問候,甚至是把這些小事送進教室,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感知學生的靈魂,才能讓愛國主義教育發揮到最好的效果。

(四)堅持課堂內外教學統一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運用多種形式的課程內容;通過課余實踐,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中華傳統文化,了解《小學生法制教育大綱》的有關知識;開放性、活動性和整體性是其特色。愛國主義教育是培養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要充分調動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教育的目的轉變成自身的需求,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

結論:綜上所述,愛國主義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建立起穩固、理性和積極的中國公民身份認同,并將其付諸實踐,為中國夢而奮斗。青年能興盛國家,青年能強大國家。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要積極地指導大學生對國家的歷史和現狀進行正確的理解,培養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參考文獻:

[1]江紅. 小學《道德與法治》實施一體化愛國主義教育行動策略[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師資建設,2020,33(6):2.

[2]韓孟孟. 淺析道德與法治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策略[J].啟迪,2021.

[3]高軍玉. 有情感有深度有溫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愛國主義教育談[J].福建教育,2020(8):3.

[4]王來新.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生天地,2020,000(002):66-66,68.

猜你喜歡
小學課堂教學愛國主義道德與法治
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下的教學之路
愛國主義教育70年
小學課堂教學如何貫徹愛和感恩教育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對云南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有效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浩然正氣貫長虹 愛國主義譜新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