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美術教學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研究

2022-07-04 06:15紀然王永波
科學與財富 2022年6期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培養

紀然 王永波

摘? 要: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強調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得美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由于初中學生具有較強延展性,接受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水平較高,通過美術教育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迎合學生素質教育教學目標。本文詳細分析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學生觀察力;培養

1營造良好氛圍,實施愉快教學

在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下,各個學校都更加注重學生文化課成績,并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提升學校成績水平,使得美術學科始終得不到關注,甚至會被文化課占用,這使得初中美術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美術教學氛圍不理想,從而無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此,美術教師需要轉變傳統觀念,營造出良好的美術觀察氛圍,開展輕松愉悅的教學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第一,教師應當把握住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特點,根據學生個性化需求,根據學生興趣著手展開教學活動。例如學生喜歡色彩繽紛、栩栩如生的作品,而對色彩暗淡、缺乏活力的作品不感興趣。教師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聯系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同時,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觀察美術作品,當學生回答出色或者觀察出發點與眾不同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發揮出學生主觀性[1]。第二,教師需要合理改進教學內容,在原有美術教材基礎上,為學生開發出多樣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美術教師便可依靠著互聯網媒介,發掘和利用網絡平臺上各類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絢麗多彩的美術作品,感受不同國家、地區、民族、歷史、文化的美,從而培養學生能夠多方位欣賞和理解美。第三,教師需要通過開展輕松愉悅的教學模式,舒緩學生文化課學習壓力;同時,在欣賞與分析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設計觀察任務,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精確觀察,以此來提升學生自身觀察能力。

2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審美意識

從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中可以看出,許多作品無不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與人類歷史文化,這是因為優秀的美術家具備了高水平的觀察能力,能夠將自身的日常生活經歷與情感融入到美術作品中。但目前,許多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基礎理論教學,根據教材內容照本宣科,使得美術教學與實際社會生活產生了脫節。第一,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開展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深入研究美術課標與美術教材內涵;同時,教師可匯集與實際生活相關聯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中向學生呈現出生活中的綺麗景色,鼓勵學生多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在開展《繼承發揚中國美術優秀傳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中國歷史中各個時期美術作品的圖片或影視資料,如龍山文化的《薄胎蛋殼黑陶杯》、春秋時期的《蓮鶴方壺》、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圖》等,利用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學生通過觀察欣賞中國傳統美術作品的豐富多彩,感受到中國傳統美術的魅力,學會從色彩和筆觸、造型和構圖、結構和技術、象征和意義多方位欣賞傳統美術作品。第二,在美術教學活動前,教師應率先了解和掌握班級內學生的個性特點,確保課堂教學符合學生,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美術實踐活動,從而自主提高觀察能力、激發對美術的求知欲。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美術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究學習,感受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戶外寫生活動,帶領學生進入當地的綠化公園,讓學生親身接觸到自然環境,觀察并體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探索創作靈感。

3.正確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觀察力是人們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手段,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而在觀察美術作品時,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和抽象性。而對于初中學生而言,賞析抽象型美術作品有較高的難度。美術教師應重視學生觀察能力培養,利用眼睛發現美術作品蘊含的美感。第一,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布置觀察任務,使得學生有目的進行觀察,養成正確的觀察方法。在此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挑選一幅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在這幅畫中體會到什么樣的美感,感受到美的魅力。第二,教師要合理選擇教學活動,應從理論研究、美術繪畫訓練、欣賞臨摹作品、評價教學四方面進行。例如,在開展《三位中國美術畫家》這一課時,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不能一味地對美術作品畫面進行觀察,如欣賞《清明上河圖》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挖掘它的深層含義,探索畫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和觀念,了解當時的文化、經濟與社會生活,學會從主觀客觀判斷美術作品的價值,指導學生從色彩搭配、整體結構、肌理技法、空間布局、形神氣韻等方面欣賞作品。第三,教師可在美術作品觀察后,邀請學生共同進行美術繪畫活動,并隨機選取幾個作品帶領全班同學共同觀察分析。請幾位學生發言交流感想,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完善繪畫方式,更加精準創作出自己所想要表達的美術作品。

4傳授觀察技巧,增強觀察體驗

初中美術教學強調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雖然目前不少美術教師已經改善調整原有教學方式和方法,以此希望提高學生觀察能力,但教學改革僅是增加學生觀察美術作品的數量,卻未傳授相關觀察技巧。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使得學生在觀察大量美術作品后,產生審美疲勞,甚至時會觀察作品的厭倦感。對此,教師應當傳授學生相應觀察技巧,以此來提高學生觀察體驗。當前常見觀察方法有三種:整體、聯系、對比[2]。例如,在開展《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課時,教師應當培養學生觀察美術作品大局的概念,防止學生過于側重細節觀察,從而忽視繪畫作品的整體美感。同時,引導學生理解繪畫題材、情境、結構、創作手法以及傳達的情感,幫助學生全面深刻地領悟和把握繪畫作品蘊藏的文化內涵。

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深入,美術教學要求標準提高,通過培養學生觀察力,能夠為學生今后學習、探究知識確立基礎;也可促進學生利用自己的觀察力正確認識、把握世界,具備創造性思維方式。對此,美術教師在開展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時,應當營造出良好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將美術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注重培養學生正確觀察方法,傳授學生相關觀察技巧,提高學生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1]蔡善芳.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J].互動軟件,2021(9):580.

[2]魏曉龍.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2020(11):186.

猜你喜歡
初中美術教學培養
培養欣賞評述能力,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相結合的思考
如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