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遼寧籍 “畫人”概述

2022-07-05 22:43李松石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清代

摘 要:有清一代,遼寧作為通聯關里的重要樞紐之地,也是傳播融合文化的重要之地。清代遼寧籍的“畫人”大部分身為“旗籍”,人才輩出。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豐富遼寧文化。

關鍵詞:清代;遼寧籍;“畫人”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課題一般項目“遼寧籍‘畫人研究”(2021lslybkt-074)階段性成果。

清初定都北京之后,八旗子弟“隨龍入關”。為了加強肇興之地的管理,清朝實行了東北八旗的駐防制度,其間以滿洲八旗為主,以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為輔,在遼東、遼西重要地區設置八旗駐防。清廷格外重視東北,特別是遼寧的開發與保護,這在客觀上也起到了刺激文化發展的作用。

從地域上來說,遼寧有其和其他地方顯著不同的特點。遼寧作為通聯關里的重要樞紐之地,也是傳播融合文化的重要之地,是一條重要的文化傳播路徑。當時的文化傳播,既有中原文化的關外輸出,又有固有的遼東文化的關內輸出??v觀清代遼寧籍“畫人”,雖有長期擅墨于本地者,但更多的是出關并流寓北京、杭州、貴州等外地①。

在本文中,筆者使用“畫人”一詞,是針對清代遼寧籍“畫人”的整體風貌而言。清代遼寧籍的“畫人”大部分身為“旗籍”,大多有官職在身,與當時的職業畫人有一定的區別。因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故在本文中沒有用“畫家”,而采用“畫人”一詞。筆者根據《八旗畫錄》《中國美術家大辭典》《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增補本》《遼海名人辭典》《清畫家詩史》等書,共匯集遼寧籍“畫人”100余人,如表1所示②。

眾所周知,從繪畫創作的角度看,清代的皇室成員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超越了前代。而且清代皇室成員大部分為“遼寧籍”,其中不乏擅繪畫者,如成親王永瑆,除了書法名揚外,其繪畫亦精,輔國公永璥,是一位重要的古畫收藏家與鑒賞家?;适页蓡T的繪畫成就記載于李放的《八旗畫錄》、昭梿的《嘯亭雜錄》等書中。筆者考慮到其創作在繪畫史上的政治意義大于藝術價值,其皇室名字、行跡已然列于有關書籍且資料相對豐富,故本文在統計的時候,沒有將其統計在內。

針對遼寧籍“畫人”資料進行梳理,發現其群體特征有三個方面。

一、清代遼寧籍“畫人”多為“旗籍”

縱觀遼寧籍“畫人”,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即遼寧籍的“畫人”多有“旗籍”,屬于“旗民”。這一現象既符合有清一代的社會特征,又是遼寧籍“畫人”的特色。在這些遼寧籍“畫人”當中,以漢軍八旗者居多,其次是滿洲八旗。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身居要職者,如高其佩?!肚迨犯濉分杏涊d:“高其佩,字韋之,號且園,奉天遼陽人,隸籍漢軍。父殉耿藩之難,其佩以蔭官至戶部侍郎。畫有奇致,人物山水,并蒼渾沉厚,衣紋如草篆,一袖數折。尤善指畫,嘗畫黃初平叱石成羊,或已成羊而起立,或將成而未起,或半成而未離為石,風趣橫生。畫龍、虎,皆極其態。世既重其指墨,晚年以便于揮灑,遂不復用筆。其筆畫之佳,幾無人知之。雍正十二年,卒?!雹燮渌缋钍蕾?、朱倫瀚、唐英、耿昭忠、唐岱、沈峋等人,清代遼寧籍“畫人”,由于其“旗民”特別是漢軍旗籍身份,多因祖上蔭功得官,又由于“旗籍”及當時清廷的政策等原因,漢軍八旗中相當一大部分人離開家鄉,分散各地,故此多不在遼寧而是寓居外地??梢哉f,清代是遼寧籍“畫人”最多,也是遼寧籍“畫人”流布其他地方最多的朝代。雖流寓外地,很多“畫人”還是不忘自己的祖籍家鄉,如高其佩,作為指畫的肇始奠基之人,時時不忘自己是鐵嶺人,在畫上多題“鐵嶺高其佩”“鐵嶺高七郎”等款,如唐英,多題“沈陽唐英”。類似的鈐印還有“長白山人”“白山人”“十三山外史”等,這些款識既是表明地域或籍貫,又是在強調其“旗籍”身份,尤其是“遼寧籍”即“龍興”之地的身份。

從筆者統計的遼寧籍“畫人”地域分布來看,主要分布的地域有沈陽、遼陽、錦州、營口、鐵嶺等地。

二、清代遼寧籍“畫人”人才輩出

清代遼寧籍“畫人”知名的有很多。如傅雯,錦州北鎮人,雖是布衣,但常游于王邸,名滿京師;年王臣,錦州北鎮人,年羹堯從孫,以其特立獨行、不慕權貴而受人尊敬;唐岱,新賓人,官內務府總管,以畫祗候內廷,被康熙稱為“畫狀元”;唐英,遼寧沈陽人(一說新賓),為清代著名的陶瓷家,堪稱工藝美術大師。筆者在進行資料梳理的過程中,發現遼寧籍“畫人”群體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

其一,遼寧籍“畫人”群體具有很強的家族傳承或師承特點,比較著名的家族有蓋州的卞氏、鐵嶺的甘氏、高氏三個家族,李放的《八旗畫錄》中對此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卞氏先祖本武官出身,但從卞三畏、卞永譽開始,其家族完成了由武入文的轉變,并且其家族中還出現了一位女性畫人——卞淑媛。鐵嶺高氏家族中的高其佩,以指畫擅名天下,其后人如其子高璥、其從孫高秉(著有《指頭畫說》)、其甥李世倬等,將指畫傳承發揚。西密楊阿等在指畫的發展上繼續助力,直至今日,遼寧鐵嶺地區的指畫也是畫壇的一朵奇葩,在中國畫壇上獨樹一幟。此外,遼寧的曹氏家族(《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家族)也涌現出多位“畫人”。

其二,與當時畫壇總體特征有所不同,缺乏新意與通俗化是清代繪畫的兩個特征。俞劍華在《中國繪畫史》中對清代繪畫的評價是因襲大過創新,或是一筆一峰專似“公望”,了無生氣。清代美術的雅俗關系不同于明代之時,是雅的成分遞減,俗的成分漸增,并日趨明顯而自覺。有清一代,繪畫的發展既承續前代又有其自身發展的特征,職業化、世俗化傾向明顯。其間文人畫的創作群體也漸漸出現世俗化的趨勢,原來繪畫是自娛自樂的文人畫群體向職業化群體轉變。缺乏新意是從整個清代畫壇而言,世俗化、職業化是從清代繪畫題材與創作者的身份而言。遼寧籍的“畫人”除唐岱、唐英、高其佩以外,似乎很少有其他人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畫壇佼佼者。也正如此,遼寧籍“畫人”的身上不見或少見世俗化與職業化的影子。究其原因,是因為遼寧籍“畫人”幾乎都是“旗籍”,由于其“旗籍”的身份,故多為官,如唐岱、唐英官至內務府總管,高其佩、朱倫瀚位至都統……查閱資料可知,這些人并非畫因官顯,實則是在繪畫上有可取之處,方能在畫論、畫錄及《清史稿》中留下其繪畫方面的一筆。通過閱讀文集及繪畫作品,可以看出遼寧籍“畫人”具有文人或文人畫精神的一面。2D1BC6CB-9E45-4B0B-970E-0DEC7824DE13

三、遼寧籍“畫人”研究有助于豐富地域文化

第一,豐富民族文化研究,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的滿族文學研究的學術著作和論文已經很多,但對滿族的美術人物及傳承研究卻不多見,根據《盛京通志》《八旗文經》《八旗畫錄》等資料記載的遼寧籍“畫人”,大多身份為“旗人”。如今,對這些“旗人”從繪畫、文學兩個角度觀照關于“旗人”美術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內容,有助于豐富目前東北特別是遼寧地區少數民族之一——滿族的民族文化史。例如,可以從民族藝術審美方面分析高其佩等人的指畫、楊書績的箸畫,或是一次有益的探求。

第二,助力當下文化產業發展,古跡遺留的保存與開發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遼寧籍“畫人”中,有很多人的資料如不加整理,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如李西,祖籍山東,遷至金州,詩書畫兼擅,其“四筆畫驢”當時號稱一絕,尤工漢隸,目前對于李西的探討有李勤璞的《拓本〈東園記〉和藝術家李東園事跡》;談國桓,18歲時考中舉人,擅長書畫和寫作。類似的遼寧籍“畫人”還有很多,如果能夠對他們的資料進行整理,則有助于地域文化產業的發展。

以上梳理了遼寧籍“畫人”群體的特征,在遼寧地區,還活躍著雖不是遼寧籍但卻在遼寧創作書畫的一些重要人物,他們或因發配貶謫至遼,或投奔親友流寓遼寧,如函可、左懋泰、陳夢雷、張之漢等人,他們對于發展、提升遼寧地區的文化、文藝發展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探究遼寧籍“畫人”群體的同時,把寓居遼寧的“畫人”群體納入研究當中,有助于更好地繪制遼寧文藝發展的全景圖。作為課題研究的階段性論文,本文側重點在于整理遼寧籍“畫人”的基礎資料,對其藝術創作等方面暫不論述。

注釋:

①因遼寧屬于八旗制度肇始之地,清朝的開國功臣多為遼寧人,其后代由于蔭功,多能繼爵位。

②有些遼寧“畫人”,雖生于清而主要活動軌跡在于清后甚至當代,不錄于本表內,如于懷、于鴛壽、王靜遠、寧斧成等。

③《清史稿》卷五百四,列傳二百九十一?!肚迨犯濉分嘘P于高其佩的籍貫及與朱倫瀚的舅甥關系記載明顯有誤,高其佩的旗籍是“漢軍八旗”,籍貫是遼寧鐵嶺,與朱倫瀚也不是舅甥關系,這在李放《八旗畫錄》里已經有明確了。

參考文獻:

[1]刁書仁.清代八旗駐防與東北社會變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2]單國強.中國美術史:明清至近代[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李勤璞.拓本《東園記》和藝術家李東園事跡[J].美苑,2000(1):22-25.

作者簡介:

李松石,博士,魯迅美術學院基礎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學、美術史。2D1BC6CB-9E45-4B0B-970E-0DEC7824DE13

猜你喜歡
清代
試論清代滿族統治者對儒學的重視及影響
宗族倫理視野下的清代婚制探微
從《創建蔚文書院官紳士民捐輸碑》看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書院教育
清代崇明縣鄉村產業交易中“過投”的討論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慕”概況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清代貴州舉人數量考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