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物細無聲 德育入心田

2022-07-05 10:23武杰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37期
關鍵詞:德育滲透中職語文策略

武杰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建設,越來越多的中職語文教師開始重視起對課程資源中德育成分的挖掘和利用,同時一系列與之有關的教學理念、策略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據此,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有關研究成果,依托文獻查閱、案例分析等方法,圍繞“潤物細無聲 德育入心田——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一題撰文,并從不同角度出發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議,希望能夠給諸位的工作帶來些許裨益。

關鍵詞:中職語文;德育滲透;策略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一直是我國素質教育的核心宗旨,而在這五大教育模塊中,德育無疑占據著最為關鍵的位置。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中職語文教師對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沒有形成全面、深入的認識,僅僅以“就文論文”的思維去對待語文教學,忽略了對學生道德品行的有機雕琢,這不僅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對語文教學的質量優化也必然起到巨大的反作用。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務必要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要求以及學生們的整體情況做出德育滲透方面的教學調整,以期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的綜合價值與維度。

一、結合課文故事內容實現德育滲透

中職語文的教學仍舊以課文作為主要的載體和素材,因此這一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也必然應率先挖掘課文故事中的對應資源。中職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課文中的故事情節時,應當有意識地從這些情節中挖掘符合正確道德觀和公序良俗之內涵的細節來幫助學生做代入解讀,并可將相應的內容、場景轉移到學生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做進一步的品讀,使學生結合具體的場景、事件來對“道德”形成更有質感的認知和了解,從而起到良好的德育引導作用。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父親的手提箱》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手提箱”為線索去將文中所出現的“我”與父親之間的對話、相處經歷等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感受父親給予“我”的支持和鼓勵,從而在自然而然之間品味到父親給予“我”那份深沉、無言的父愛,并以之為基礎培養起學生感念自己父母之恩德的感恩情懷。

二、結合課文主要角色實現德育滲透

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需要精彩的故事情節,更需要以活靈活現的角色——尤其是主要角色為支點才能支撐起全文的整體結構,所以對主要角色的深入解讀也必然是開展德育滲透的“必修課”。在這一過程中,中職語文教師要參照上一點中的情節剖析法,轉而以人物為核心去引導學生分析角色的具體言行以及這些言行背后所代表的角色的品質、精神,這種方法能夠將學生對道德的認知雕琢得更加具體、精細,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以角色具體行為為代表的更直接的道德踐行標準,從而讓德育滲透效果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比如在完成了《邊城(節選)》一文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將文中的女主角“翠翠”作為核心人物做一番剖析,引導學生從“翠翠”對愛情和理想的追求以及期間所經歷的困苦、所表現出的頑強意志中感受到這個角色善良、剛毅又可愛的內心世界,繼而使學生認識到對于美好的向往于一個人而言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培養起學生“追求美好、向往未來”的心性。

三、結合課文作者實現德育滲透

佳作的誕生絕不只是詞藻的堆砌和表達技法的機械應用,同樣需要融入作者深邃的思想、豐沛的情感,而這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的道德世界。據此,中職語文教師在完成對課文情節、角色的剖析后,還要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作者本身當中,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思想主張、人格內涵,從中發現、汲取有助于學生正確道德觀、人生觀形成的養分。這種滲透相較于課文中的元素而言更具有真實感,也更能夠給學生帶來一種心理和情感上的趨同認知,故而常能將德育滲透的效果優化到更新的高度。

例如在完成《與妻書》這一篇文章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幻燈片或視頻來了解一下本文作者——民主主義革命烈士林覺民的生平經歷,感受這位青年英烈為了推翻帝制、追求民主而拋頭顱、灑熱血的慷慨壯志,使學生樹立起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四、結合課文創作背景實現德育滲透

一如筆者在前文當中所提到的,一篇優秀作品的誕生必然與作者的人生經歷有關,而作者的人生經歷也能夠反映出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這里面也蘊涵著有助于學生道德優化的寶貴資源。據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同步注重對課文創作背景的關聯性介紹,引導學生通過接觸、了解更多的課外文化資源來體會彼時彼刻的社會風貌與時代氣息,同時結合作者的個人經歷來在這種或正或反的對比中強化對其中道德成分的吸收力度,從而達成良好的引導效果。

比如在完成了《離騷》這篇課文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屈原在創作這篇作品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感受作者因報國之志無法伸張而目睹國家日漸衰落最終幾為強秦所并的憂忿,從而體會作者的那份愛國赤誠,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得到有效塑造。

五、結合課堂教學活動實現德育滲透

課程教學活動本身也可以成為促進學生道德成長的有效載體。據此,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探討問題、交流看法,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團隊的力量與集體的智慧,并在客觀上促進學生之間情感、默契的有機增進,同時也為生本課堂的進一步構建注入強勁的助力。

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就一些課文進行角色扮演,讓各個小組根據課文中的角色來分配朗讀、表演任務并幫助他們準備相應的道具、服裝,看看哪一個小組的合作最默契、表演最精神、角色演繹最為傳神。

結束語:

智慧猶如船只航行的馬達,而道德則是為這艘船指引正確航向的羅盤。中職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重視起對德育工作的有機滲透,引導學生通過多元途徑和方法去挖掘、品味、吸收課程資源中的道德成分,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養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滕秋雄.發揮學科優勢講究滲透方法——談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廣西教育,2009(20):52.

[2]謝玉超.語文課堂教學德育滲透初探[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09):17.

[3]柳志君.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之我見[J].基礎教育研究,2010(17):66.E6B660F5-F53E-44C3-A504-7121E4F62FE2

猜你喜歡
德育滲透中職語文策略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立足文本,給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搭建解讀支點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效策略探究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