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2022-07-05 22:19郭其麗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37期
關鍵詞:有效應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步步推進,初中地理也日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地理學科在教學中由許多重要的部分組成,其中就包含了生活化教學法。這種初中地理教學方法最大的優勢,就是通過觀察學生身邊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地理內容分析,學生直觀地架設自己的地理知識庫。作為地理的一項最基礎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法要求中學生在學習地理中能夠根據地圖、統計圖等多種圖像,分析出生活中的有效信息,從而進行地理知識的進一步學習。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有效應用

引言:在初中新課標要求之下,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逐漸注重生活化教學法的利用,對地理課程進行優化設計,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進行探究式學習。地理課堂內容結合生活化教學法,將地理知識作為一種直觀的符號,能夠對地理知識更加細致生動地表達。生活化教學法具有更強的直觀性和空間性,所以教師運用此項教學方法時,能夠有效傳播地理信息,引導學生架設地理知識庫。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利用豐富的地理知識,生活化的地理信息引導學生挖掘課本中隱藏的內容,進行地理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興趣被點燃,能夠更好的使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1.1彰顯了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知識的涵蓋范圍和內容更加廣泛且豐富,社會中許多生產與生活情境中都有地理知識的影子。例如,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得自然環境有著很多大的區別,從而對不同區域的人們生產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對當地的農作物種植產生影響、對人們的生活、生產產生影響等等。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以及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在發展的同時為當地的資源和環境影響日益嚴重,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均同地理知識緊密相連。因而,教師在工作中應當發揮生活化教學法的多方面優勢,增強初中地理知識同生活環境之間的緊密聯系,從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入手,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分析學習。從而引導學生從小樹立起良好的環境觀念,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理念,充分體現出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與科學價值。

1.2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對于現階段我國教育推行核心素養教育主題背景之下,學習地理學科的實踐意義不僅是學生能夠迎接改革后的新高考以及日常學習的需求。也是為了教導學生利用地理知識分析遇到的問題并進行科學的解決。生活教學方法的引入,改變了傳統地理課堂教學的氣氛,將課堂氣氛激活,使得學生們在地理學習中方法更加多樣,知識更加具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進行課堂學習,從而使得課堂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熱情的目標?,F階段的出題特點可以簡單總結為"無情境不命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新的出題特點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能夠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同時滿足學生迎接考試的需求。作為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更是需要注重課堂上生活情境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對學生進行細致觀察,分析學生心理,以此作為切入點開始生活教學方法的使用,這樣才能夠有效抓住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跟隨教師的步伐進入生活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從而學會利用地理的變化分析地理知識與社會發展變化之間的關系。

1.3使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得到培養

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主要強調:在教學當中,對學習內容的設計和架構應當以學生作為主體,其教學內容與生活情境創設的安排應當與社會實際內容互通,在課堂上利用真實情境再現的教學方法,將知識與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特點等多種因素進行統一。教師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生活情境的創設應源自于真實的社會環境,利用對社會實際問題的分析與思考,引導學生獲取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工作中對于生活化教學法的認知常見于:教師根據社會實踐進行情境認知教學環境的創設,將初中地理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進行結合;教師為學生在課堂上營造情境認知教學環境,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催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在生活化教學法中,教師從傳統的教學主體發生了職能的轉變,改變成為學生與知識之間的"中介",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了學生,使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得到培養。

二、利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在我國大力推進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之下,對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綜合分析可以簡單闡述為,根據出現的地理情況反過來推測引起這些地理變化所產生的原因,其關鍵內容在于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地理線上的解釋。地理綜合思維還可以通過在一些地區中所獨有的一些因素,進行分析推測這一地區即將出現的地理變化,這種分析的綜合其關鍵點在于對尚未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并解釋原因。初中地理學科中生活化教學的方法使用越來越廣泛,地理教學當中利用真實的生活情境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利用包含問題的生活情境吸引學生獨立挖掘問題的答案,增強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在社會飛速發展、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背景下,生活化情境教學也依托科學的進步逐漸朝著信息化和技術化目標前進,在教師、學校、學生與家長們的合作之下,生活化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成熟。

三、創設課堂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日常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中,教學設計的安排首先應當是由教師進行生活情境創設,然后將創設好的情境導入課堂,教師利用語言描述吸引學生進入地理知識的學習,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設計之中,其原則一般是通過貫穿課堂始終的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教師引導學生站在總體角度進行地理事物的綜合性思考,利用教師精心制作的教案,才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地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在進行生活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依照國家教委規定的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基礎知識現狀進行設計,從而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目標,教師以由淺入深的步驟帶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探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與影響。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法,引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共鳴,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與注意力。90D7F795-1993-46CD-9DA9-EE759C18A4AA

四、引導學生善于觀察,關注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點

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工作中,根據對學生上課時的反映進行觀察和分析,依據綜合思維能力的評價標準,以及學生日常作業質量標準,以人教版初中地理知識《人口》作為示例,進行生活化教學法引導學生善于觀察,關注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點。首先對于生活化教學法可以劃分為三個層級,從第一個知識點:知曉人口的概念開始,第一個層級學生們只能簡單說出人口中的空間變化;第二個層級中學生能夠從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進行人口概念的界定;第三個層級中學生則可以從空間與時間的維度,準確分析出不同地域人口發展的特點。由以上示例可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結合案例背景,對一個區域內人口的特點進行歸納,從而逐步找出人口變化相關的自然因素同人文因素。教師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學法的優勢,帶領學生對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分析,關注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點。

五、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5.1加強生活實踐,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情境進行教學,使得學生掌握了對多種地理學圖像的分析和觀察能力。歷史上對地理進行探究的科學家們都是經過自身的實踐、對地理現象的實際觀察、對地質變化進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總結出現在地理學的理論知識。教師在中學地理課堂上的講課僅僅局限在小小的課堂之上,不能親自帶領學生進行實踐和觀察,因此對于學生而言,地理學就是一門十分抽象的課程。但是各種關于地理知識的生活情境創設,卻能夠將書本上語言表達出的地理知識進行還原,將地理理論知識化解成為易于觀察方便聯想的內容。地圖上的點、線、面,給了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同自身生活經驗進行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記憶深化,增強生活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5.2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能力

根據我國新課標的要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觀察能力以及勤于思考的能力。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就需要教師利用生活化教學方法進行設疑,滿足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第一點,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應當思路清晰、表達內容直觀,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并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的形式對生活中隱藏的地理知識進行深入發掘。學生在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利用課堂上學到的地理知識與圖像特點緊密結合,成功構架出感性的地理知識框架。第二點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思維發散的訓練,生活化教學方法中的設疑就成為最好的方式。在地理問題中教師引導學生逐步對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地理現象像進行分辨,精準找出不同區域之間的相似點、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作為新課標內容學習的主體,應當學會自主學習,將課堂上的知識靈活應用,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相關地理問題,對這些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開展頭腦風暴,在教師引導的思維訓練中,逐步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觀察能力和勤于思考的能力

5.3使初中地理與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科價值

興趣是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關鍵所在,當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能夠激發出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深入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當中。每一堂新課的開始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利用生活情景激發趣味導入新課。根據班級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運用不同形式的生活情景對學生進行吸引,點燃課堂學習熱情,教師就可以從簡入繁的帶領學生開展地理知識的探究和分析。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中《中國的自然環境》一章中,自然災害的教學內容為例。首先,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學生們所處地域特點,引導學生描述自己所遇到和知曉的自然災害種類;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形式多樣的新課件,在學生認真觀看后講述自己的感受。再次,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開始對近年來我國發生的自然災害,比如暴雪、地震等,進行回憶,布置課后作業帶領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方式,搜索對學生感受較為強烈的自然災害,在課堂上進行積極探究。最后,教師做出總結,引導學生對自然災害有深刻、正確的認識,當自然災害發生時,人類的家園將被摧毀,人民生命財產受到損失。應當利用所學地理知識對自然災害進行有效預防,避免這些災害的發生。

六、布置生活化作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祖國的首都——北京》是人教版八年級地理課本的內容。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應當了解首都的基本情況;北京還是一個特大城市,教師通過生活化情境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們描述在自己的腦海中對北京的印象,帶領學生掌握了解一個城市的基本方法與正確思路。由以上課文內容可以知曉,初中地理課程中的知識包含了時空性與綜合性這兩大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后作業布置時,注意布置生活化作業,教師應當根據所教授的課程內容進行對應的生活情境創設,帶領學生進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之中進行作業的思考與完成,在學生進行思考和觀察的時候教師適時進行引導和指引。在日常作業練習過程匯中,對練習題中給出的生活情境,教師指導學生篩序其中有用的條件幫助解答,教導學生學會如何分辨情境中信息的對錯,利用練習題中正確的信息進行答題。這些學習方法都需要教師首先指導學生具備良好的綜合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找到生活情境創設中的關鍵因素,快速高效的完成初中地理課程的學習。

結束語:括而總之,我國初中新課程標準中對中學生掌握的知識內容有了新的要求,還要求新時代下中學生具備相應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優勢。將初中地理教學知識匯總,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地理能力進行培養,教師應當以"生活化"作為中心進行地理教學。初中地理課本中的地圖、表格等等都可以借助生活化的形式進行表現,助力學生更形象地學習地理規律和現象。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課堂中的生活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識圖能力的培養,高效率地教導學生熟練掌握復雜且抽象的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1]司鴻旗.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03):38-39.

[2]周星晨.淺談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3):191-192.

[3]畢靜.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2(07):109-110.

[4]盧翔.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新課程,2022(06):146-147.

[5]程小霞.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嘗試[J].科普童話,2018(37):84.

作者簡介:郭其麗,女,漢族,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龍海鄉第一中學? 一級教師90D7F795-1993-46CD-9DA9-EE759C18A4AA

猜你喜歡
有效應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
淺談循環訓練法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高中政治互動教學有效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