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華僑博物館的現狀分析與發展思考

2022-07-05 18:22朱玉國
商業文化 2022年18期
關鍵詞:華人華僑華僑文物

朱玉國

陳列過往,鏡鑒未來。作為一個歷史底蘊深厚的國家,我國的博物館種類眾多,其中華僑博物館獨樹一幟,它體現了與華僑有關的文化、歷史等,進行文物集、陳列展覽、保管傳播、學術研究,與博物館工作息息相關,和僑務工作緊密相連。本文圍繞著當代中國華僑博物館的現狀進行分析,圍繞著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幫助當代華僑博物館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漂洋過海、立業成家……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有華人的身影,他們中有很多人成就卓著。從20世紀50年代起,華僑博物館開始陸續建立,對華僑華人有關的歷史見證物進行收集和保護,對有關的文化和歷史進行展示、研究和傳播。如今,我們國家很多地方都建立了華僑博物館,是以廣東、福建、浙江等一帶居多,也有諸如我們山東省也成立了山東華僑博物館,主要展示華僑們的創業史和愛國史,華僑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欣欣向榮。

華僑博物館基本內涵

愛國人士陳嘉庚1959年籌建的華僑博物院是我們國家的第一個華僑博物館。華僑博物館僑務首先是博物館大家族中的一名成員,博物館的相關內涵、特點同樣適用于華僑博物館身上,華僑博物館創辦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欣賞、研究和教育,它是在保護和收藏的基礎上,向公眾展示和華人華僑有關的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的一種博物館。有華僑專題紀念館、華人華僑博物館、華人華僑題材博物館等等,在收藏、研究和展示等方面的內容具有專題類和專類性,與華僑博物館都非常類似,因此可以列入到華僑博物館內涵范疇中;而有的涉僑博物館,如名人故居、紀念館、博物館等,它們在日常運行和發展的某些環節或者在收藏、研究、展示的某些內容上和僑務有聯系,但它們并沒有專門對華人華僑相關的歷史文化遺存進行收藏、展示和保護,因此在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們不能被納入到華僑博物館的內涵范疇中。華僑博物館不僅展示華僑文化遺產、推動對華僑的歷史研究,而且也對傳播和保護華僑文化遺產、服務僑鄉經濟的發展等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國華僑博物館基本情況

成立時間

我國首個華僑博物館成立于20世紀50年代,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初期就非常重視華人華僑在建設國家中的作用。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十幾年間,我國并沒有第二家華僑博物館成立,這與當時的大環境有關,華僑博物館的相關建設停滯不前。直到1985年澳門開平華僑博物館成立,華僑博物館的相關建設才慢慢展開。到20世紀90年代,華僑博物館工作發展非???,10年間有4家華僑博物館陸續建成,華人華僑事務受到了重視,社會各界都對華僑博物館的建設積極參與。進入21世紀,華僑博物館建設突飛猛進,數量大增,在新世紀的頭一個十年里,有7家華僑博物館成立。這一時期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也折射出華人華僑在國家發展中的突出作用。另外,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也為博物館工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些都體現了政府和民間對華僑博物館的重視;在僑務工作中,華僑博物館的紐帶、橋梁和文化窗口的作用越來越突顯。

成立地點

2016年之前,我國共有華僑博物館20家,福建有6家,廣東有9家,浙江有2家,北京、黑龍江和江蘇各有一家,其中華僑博物館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廣東兩省,占到了四分之三。福建和廣東由于因地理位置、歷史等原因是我國重要的僑鄉,這兩個省在華人華僑事務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文物來源和原始資源。作為新一代華僑相對較多浙江省,華僑博物館位數量位列第三。我們可以發現,華僑博物館在全國的分布是和各省市的僑情多寡及僑鄉建設是一致的。

華人華僑數量較多的云南省、廣西省2016年之前沒有華僑博物館,2016年以后,山東華僑博物館、海南華僑博物館的建立和華僑事業的發展相適應,說明華僑博物館的發展空間很大。

山東華僑會館是中共山東省委統戰部直屬事業單位,建筑面積6300多平方米,是上世紀90年代由海外僑胞捐贈和省政府支持建成,主要職能是承擔旅外僑團的聯絡服務和為海外僑胞回鄉探親、旅游、投資興業、文化交流、權益保護等提供服務,被譽為“僑胞之家”。

“僑史館”致力于僑史研究宣傳,挖掘、整理華僑華人歷史資料、實物、遺存,舉辦涉僑展覽,開展為僑公共文化服務。先后舉辦“印尼愛國華僑陳性初家族創業史展”“感動韓國的中國人——韓晟昊先生生平展”“美籍傳奇華人陳香梅女士生平展”“喬丙俊書畫作品祖國匯報展”“香港水餃皇后臧健和創業史展”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一戰華工史料圖片展”等,成為宣傳展示華僑文化的窗口。

會館以服務僑胞、服務社會為宗旨,收集、保護、研究、利用華僑歷史文化史料遺存,開展國內外文博交流合作與華文教育,努力打造“僑胞之家”和海外華僑華人的“精神家園”。

基本展覽

博物館的一大功能是展覽?;菊褂[即常設展覽,展出內容大都是博物館在成立最初時展示或者收藏的文物,基本展覽是一個博物館風格和宗旨展現的窗口。

華僑博物館中基本展覽主要包括地方華僑史、綜合華僑史、華僑人物和華僑文物等,其中地方華僑史占的比重最大,大概有六成多,這是由華僑博物館的自身特點和展覽宗旨所決定的。從自身特點看,華僑博物館大都處于僑鄉,地域性的特征非常明顯,捐助主體和倡議主體的地域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對博物館的展陳、收藏等地域性起到決定作用。從宗旨上看,華僑博物館對于當地的移民史、華人華僑在海外的變遷和分布情況展示。其中,港澳臺同胞和華人華僑在海內外交流中起到紐帶和橋梁作用,占地方華僑史的比重最大就不難理解了。相反,假如說綜合華僑史占的比重最大,那么對于這些華僑博物館來說沒有陳列地方特色就失去了優勢。

華僑博物館基本展覽中占比第二位是華僑人物,相當于紀念型的展覽;第三位的是綜合華僑史,它展現了華僑的歷史沿革和社會組織形態,如陳嘉庚創辦的兩家華僑博物館中有較詳細的展示,體現了陳嘉庚的“給國內的人民以公共的應用、給華僑觀覽”的思想;基本展覽中還有一部分內容是華僑文物展示,也就是僑批展。

我國華僑博物館發展現狀

發展參差不齊質量需要提升

如今,華僑博物館的發展非常迅猛,增速也很快,但是把其置于整個博物館的建設中可以發現,它的總數量并不是很多,在博物館中的占比非常小。另外,華僑博物館在福建省和廣東省分配的比例非常高,但還有一些地方華人華僑雖然數量不少,卻沒有相應的建設華僑博物館。比如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們國家重要的僑鄉,但其華僑博物館近兩年才開始建設,對華僑文化遺產的展示和保護起步較晚。

我們國家華僑博物館的隸屬比較混亂,有的歸僑辦僑聯管理,有的屬于文物系統,有的則歸屬文化系統,由于管理部門不同,對華僑博物館的重視程度也有別,對于華僑博物館建設的投入也不一,華僑博物館的建設規模參差不一。

經濟欠發達的省市,華僑博物館建館時物質基礎較差,展示條件、藏品管理、文物搜集等方面受到了制約。比有的華僑博物館建設經費不足,對于存量較小、價值較高的物品很難順利收集;有的展館面積過??;有的庫房條件較差,不能對藏品分類管理;有的展館建設較早,展覽新品不足等等。

有些地方展館缺少對地方特色的挖掘,出現了很多華僑博物館雖然地域不同,但是它們的基本框架和展示的內容大同小異,沒有凸顯出地方博物館的特色,雷同的展示不能吸引觀眾,也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形成了少部分華僑博物館聲名遠播、讓人津津樂道,其他博物館寂寂無名、默默無聞的現象。

缺乏科學標準沒有行業規范

對于華僑文物的鑒定包括等級鑒定和屬性鑒定。等級鑒定是指對于文物的人文歷史價值和珍稀程度進行評定,屬性鑒定則是對藏品進行定性,確定它是不是屬于華僑文物。在博物館體系中,華僑博物館屬于一個小眾類別,華僑文物沒有相應的鑒定規范?,F今國家對華僑博物館文物藏品進行征集和定級時,只是借鑒或者參考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標準。華僑文物類別多、特點鮮明,如果只按照相關標準籠統地進行定名或者評級,對于文物的定性即它到底屬于不屬于華僑文物很難進行科學判定;文物的定名和分類沒有考慮到這些華僑文物的背景和特點;還有一些比較珍貴的文物不能把之和普通的文物進行很好的區分,那么就很難對文物保護進行申請;有的評定的級別非常低,這不利于展現文物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

研究水平較低支持力度較弱

對博物館藏品的研究是后續工作開展的一個前提條件,同時也是提升工作質量和水平的一個基礎。華僑博物館的相關研究工作起步比較晚,支持力度也較弱,管理部門對華僑博物館的重視程度有待提升。關于華僑博物館及其文物藏品的相關研究專著、論文也較少,即使有研究其水平也參差不齊。對文物的歷史價值挖掘不足,研究內容淺表化,同華僑博物館的相關建設不相適應,也不能較好地對華人華僑在全球的作為進行系統的總結和分析。

信息利用較晚進步空間較大

在信息化時代,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廣泛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新穎的變化。博物館的發展也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利用好微信、微博、手機APP、虛擬博物館、網站等新媒體宣傳博物館、展示文物。通過調查發現,在華僑博物館中建有官方網站的還不到一半,有微信公眾號的不足四成,有微博賬號的只有四分之一,這表明華僑博物館在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利用新媒體等方面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華僑博物館發展策略

提供發展動力系統科學管理

為了讓華僑博物館的工作系統規范,應該對華僑的文物甄選、定名、分類、定級等進行規范,各級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華僑博物館的智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對華僑博物館的工作方法、基礎理論、相關技術、華僑史、文物藏品等研究要加強支持的力度,確定相關標準,建立行業執行規范,從而使其保護和研究工作進一步提高;管理體系要不斷完善,對文物征集須加強保管,各類華僑博物館應根據自身特點確定征集的范圍和重點,加大征集力度,對代表性文物力爭實現全領域覆蓋;加強研究工作,挖掘文化內涵,完善理念體系,進行主題策劃,挖掘文物價值,全方位展示藏品價值;培養專門人才,構建人才和知識結構,加強隊伍建設,完善人事管理,調動從業人員的積極性。

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服務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打造新的傳播平臺,超越時空限制,共享文博信息,拓寬傳播渠道,加強和公眾的交流和互動,把動態信息及時傳遞給觀眾,同時讓知識更加簡單易懂,融娛樂和教育于一體,提升觀眾的參觀熱情和興趣。在廣度和深度上做文章,策劃精品展覽,挖掘背后故事,注重文化性、藝術性和普及性,吸引更多觀眾。讓展覽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新穎,以人為本,為參觀者服務,注重觀眾的美好參觀體驗。加強社會教育,通過開辦沙龍、藝術文化講座等形式,滿足觀眾的多樣化需求。重視對青少年的服務,開展專場講座,增強互動性。探索產業發展之路,依托館藏的資源,不斷研發文創產品,增強品牌意識,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

加強交流合作提升行業影響

在博物館這個專業化的行業中,華僑博物館在其中的影響力還不算大。我們應該利用各種條件,擴大華僑博物館的影響力,可以通過專業委員會的作用,搭建各種平臺,加強對外宣傳,提升行業的形象和地位。通過人才交流、行業規范、資源共享等形式,提高其內在的生命力。加強交流和合作,提升公眾吸引力,擴展生存的空間,比如通過學術研究等形式,挖掘華僑文化,提升工作人員水平。通過展品交流,提升藏品的傳播和利用,激發藏品的活性。通過展覽交流,把分散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探討合作機制,促進互通有無,提升華僑博物館在人們心中的整體印象,提升行業的影響力。

結 語

見證歷史,展現文化。華僑博物館是一種獨特而重要的存在,它對于研究我國華人華僑的歷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應該加強對華僑博物館的科學規劃,突出行業影響力,推動華僑博物館的發展壯大,為博物館事業、為華人華僑事業錦上添花。

(山東華僑會館)

參考文獻:

[1]劉佳偉,周小儒.淺談廈門華僑博物館的文化內涵[J].大眾藝,2019(01).

[2]閆媛媛.當代中國華僑博物館的現狀分析與發展思考[J].北京文博文叢, 2017(02).

猜你喜歡
華人華僑華僑文物
文物的棲息之地
我的華僑老師
綻放在東贏的僑界之花——記在日僑團優秀僑領、日本北九州華人華僑協會事務局局長孫娟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借腦引智” 提質發展——德國華人華僑科技工商協會博士團來訪江蘇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文物的逝去
北德華人華僑國慶慶典成功舉辦
文物超有料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