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2022-07-06 21:31黃愛琴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1期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方法

黃愛琴

摘要:本文將詳細介紹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通過專業的研究與調查,精準找出新課改下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其方法內容包含設置生活情境、科學選擇多媒體技術、強化學生主體性及實踐理論相融合等,從而有效完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方法;小學數學課程;新課改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進程快速發展的當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新,數學教師將新媒體技術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在先進技術與學生主體地位變化的情形下,小學數學教學可獲取較佳效果,數學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都得到了較大改進,目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首先,小學部分數學課堂的形式化程度較重,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僅將教材內容直接傳授給學生,導致該類課堂的趣味性不夠,較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數學教學質量則會出現明顯下降。其次,部分教師在設計教材內容時,沒能合理選擇教學材料,對信息技術手段的引入力度不夠,在實際教學中未能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小學生的想象力、聯想能力難以得到進一步開發。受教學材料引用不恰當的影響,廣大小學生較難利用該材料來拓展數學知識,在該類教學狀態的影響下,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內涵與聽課效率都將遭受極大影響。最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拓展學生知識學習,在課堂外還要學習各類知識,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未能遵照新課程標準,其教授的數學知識多呈現在課堂內,對部分數學知識引發的發展理念沒能傳授給學生,導致學生難以完成課堂外的知識延伸,嚴重影響其數學知識的接受水平。

二、新課改下創新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巧妙設置生活情境

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應及時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主動設置生活情境,利用對特定情境的導入來引出其想要傳授的數學知識。很多數學知識都帶有極強的生活實踐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開發該類教學內容中的趣味性,借助趣味性的增強來提升其對學生的吸引力。例如,某小學數學教師在傳授“千克”與“克”課程內容時,主動將生活情境與該課程內容相結合,即帶入了自己與部分學生的體重,感受到知識趣味度的學生會極大增加課堂參與度,待學生興趣得到最大化調動后,再闡述“千克”與“克”的轉變方法,有效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在完成課堂知識傳授后,還可拿出課前已準備好的水果、蔬菜等,引導學生自行進行重量稱量,在該項舉措的引導下,小學生課堂投入的積極度將得到進一步釋放,有效提升課堂教授效果。此外,小學數學教師為提升數學知識教授的趣味度,還可在課堂教授中運用更多教學工具,增加數學課堂吸引力,利用生活情境的創造來完善教學質量。

(二)科學選擇多媒體技術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手段已難以避開多媒體技術,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頻率將直接影響與改變數學教學效果,將多數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期間,教師應依照當前學生的實際發展動態來應用多媒體技術,利用聲音、圖片、音頻與視頻等形式來最大化呈現教學內容,及時改進此前的傳統教學方式。例如,某小學數學教師在傳授“100以下的減法與加法”課程時,為提升該課程內容的趣味度,在教學實踐內采取多媒體技術手段,將具體的數字利用網絡技術轉化為“棒棒糖”或“小花”形式,利用對該項知識的趣味性打造,有效增強了該類課堂的吸引力,將小學生的好奇心態牽引出來,更好地融合到該類教學活動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方式,適時增強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水平,利用對數學知識的合理控制,有效增強其數學內容的傳授效果。

(三)強化學生的主體性

小學數學教師為創新數學教學形態,在新課改標準下,要適時增強學生課堂地位的主體性,利用學生課堂地位的改變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各項數學知識,提升其發現問題的能力與水平。一般來講,小學數學教師在傳授課堂知識,不但要努力創新教學方法,還要及時更新學生溝通交流渠道,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主動交流的機會,比如,利用小組教學法來增加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使其更為主動地沉浸在課堂學生知識內,全面提升其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與思考能力等[2]。例如,某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長方形面積”一課時,為強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知識傳授期間采用了交流討論法,即在正式授課前引入了與長方形面積相關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借助此前的分組來完成該項知識的學習,經過一定時間的交流討論后,獲取適宜結論,教師可根據該結論來指出學生在該項知識的學習中存有的具體問題,利用對實踐知識的合理講述來提升小學生對長方形面積的學習興趣,加強數學課堂教授效果。

(四)實踐與理論相融合

為提升小學數學科目的教學效果,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把實踐與理論相融合。小學數學與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知識點為基礎運算規則,該項規則的產生與使用不但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還能切實融合數學與生活,因而在實際教學中需適時結合數學知識中的理論實踐。例如,當小學數學教師在傳授“加法運算規則”期間,可利用實物列舉法來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加法概念,有效提升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如“一家四口掰玉米,奶奶掰5根、媽媽、爸爸與我各掰8根,問玉米掰后的總數”,學生在進行加法計算時,還可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有效提升數學知識理論實踐的融合度,切實改善學生學習習慣。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開展的加法與減法的融合教學時,還可拿“易拉罐”舉例,即“班級內部共有88個易拉罐,共有3個小組開展收集工作,前2個小組分別收集了34、29個易拉罐,求第3小組易拉罐的收集數量”,該問題既將加法減法放置在題目內,還能引導學生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該教學狀態的引導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將獲得明顯提升。

總結:

綜上所述,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廣大教師應嚴格遵照新課程改革要求,利用對新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來增加教學方法,將當前教學狀態與教學手段相結合,適時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狀態,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宏斌.新課改政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落實策略研究[J].智力,2022(07):52-54.

[2]劉曉慶.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2):65-66.

猜你喜歡
新課改教學方法
新課改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課改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索
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雙一流”視閾下戲劇影視表演教學方法的兼容性發展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高職院校音樂選修課信息化教學方法與實踐探索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