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

2022-07-06 02:16朱銀霞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1期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培養策略

朱銀霞

摘要:現階段,社會進步迅速,我國的基礎建設的發展也有了改善。新課標的實施,教育逐漸由傳輸知識朝著培養學生素養方面轉換,以人為核心,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學逐漸變成塑造學生價值觀的主要戰場,針對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初中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更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道德觀念的重要時期。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需要教師以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為己任,讓初中生了解基礎的法治知識的同時健全自身人格,教師以此履行素質教育核心價值觀,培養出道德品質優良的學生,為社會與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生必學課程之一,做好這一課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同時有效提高學生核心道德素質,為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形成提供良好課堂環境。初中生剛好處在青春叛逆期,很多初中生對于學習都有著一定的抵觸及對抗心理,再加上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本就較為抽象、分散,學生學習興趣自然也較低,整個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并不理想。而從核心素養視角著手來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則要求教師圍繞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來組織教學實踐,是真正優化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法。

1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現狀

1.1教師過分重視知識傳授

分析現如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狀即可發現,雖然素質教育已經逐漸受到教師重視,各種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可是應試教育造成的影響依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教學工作自然還是很少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課堂教學依然是以知識傳授為主,忽視了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及素質的培育,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然無法展開深入探索,直接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效果造成了影響。

1.2學生尚未形成有效認知

素質教育環境下,學生主體作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還需要綜合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提升整個課程實施效果。但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效果來分析的話,學生認識理解還是不夠深入,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會不自主使用灌輸式教學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主體作用無法有效發揮,也很難對課程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效果也無法保障。

2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

2.1掌握核心素養內容,保證教學的目的性

想要培養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需要靈活運用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的?,F如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更注重初中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符合當下的素質教育核心價值觀,因此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需要掌握教學的核心重點,讓道德與法治教學更具目的性。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優化課堂程序,不再過多強調書本上的理論,而是選擇尊重學生的個性,應用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培養。教師還可以應用新媒體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從而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教師通過教材與實例相結合的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事件的核心思想,從而提高自身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教師只有充分掌握道德與法治的核心思想才能夠明確教育目標,以此幫助初中生實現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其優良品質與綜合素質,能夠為初中生日后順利地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具備優良品質,成為社會棟梁。教師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課程內核,讓教學過程更具目的性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教師還需要將課程落實于生活,以此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育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自身立場,通過規范化的學習,學生在政治方面要堅定自身信仰,做到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以此成為政治立場正確的優秀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完善自身人格,提升其思想覺悟,讓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與崇高的理想。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其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學生自身需有主見,不被他人輕易動搖思想,成為人格與文化水平共同發展的人。另外,教師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國際時政,為學生定期進行時事科普,將教材中的思想觀念與國家大事相結合,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還能夠拓寬學生眼界,培養學生關注時政新聞的習慣。學生了解國家的法治建設與法律法規,就能夠明確了解到違反社會規則與國家法律帶來的嚴重后果,讓初中生在少年時期明確遵紀守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以此明確正確的發展道路。

2.2優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以此來推動學生道德認知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在以往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是以知識講解為主,再配上多媒體教學,以此來展開課程教學工作。這種教學方式相對來說是有優勢的,但是長期運用也會使課堂失去活力。因此,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就需要優化教學方法。對于教學方法的優化,教師可以組建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微課數據庫來展開具體的教學設計工作。如“中學序曲”這節課是初中開學第一課,也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觸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先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如將學校的優美景色通過圖片或者是短視頻播放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課堂學習保持愉悅的心態,之后教師在教授這一課的基礎知識時,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將學校里的花草樹木擬人化,做一個Flash動畫小微課,讓花草樹木來告訴學生在初中需要注意什么,需要掌握什么。通過這樣一種活潑的方式,讓學生對該課程有初步的了解。

結語

總而言之,自新課標實施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順勢開展,為提高實際教學成效,教師應改變自身教學理念,結合教學實際,做好教學工作,營造教學情境,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了解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入手給學生扎實做好相關的教學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金高峰.基于培育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探討[J].新課程,2020(2):114-115.

[2]唐柳葉.關于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方法的思考[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28):1.

[3]馮倩.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實踐[J].教育(周刊),2020(14):1.

猜你喜歡
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培養策略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