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2022-07-07 03:05蔡臘香
科技研究·理論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體育教育高校體育體育教學

蔡臘香

摘要: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不僅有利于培養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還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將就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開展工作進行研究討論,增強體育教育改革實效,滿足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高校體育;體育教育;體育教學;教學改革;研究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的內容也產生了較大變化,高校在體育課程實踐中,應全面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體育能力、體育習慣,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但由于體育課程的特殊性,高校在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中,還應科學設置體育課程,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模式,確保高校體育課程的實施效果。

一、高校體育教學必須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信息時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時代,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創新,而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高校作為我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要培養的不僅是具有扎實的知識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更要具備強健的體魄。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也肩負著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的教育重任,重視高校體育教學,全面提高人才的身心健康素質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抉擇,而要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改革創新迫在眉睫。

當前,各類高校也陸續開展了體育教學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人們對高校體育教學的認知偏差,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都還有待提高,整體上與當今社會發展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因此,本文針對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提出改革建議。

二、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內容

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是新形勢下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自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體育教育提出“四位一體”的目標后,各類高校積極建設校內的基礎設施、體育教師隊伍等,推進體育教學的系統改革,積極致力于構建更精準、有效的體育教育教學體系。同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也十分重要,因此必須重視教師隊伍水平的建設。此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也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在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體育教師要不斷探索、創新教育理念,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體育人才。

一方面,高校需不斷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實現教育部門制定的相關目標,增強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形成健康的體育觀念,從而能夠自覺地參與到體育運動項目中,增強自身體質,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此外,高校體育教育還應更加注重完善體育的育人功能,健全大學生的人格,鍛煉大學生的意志力,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高校應不斷創新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內容,完善體育課程實踐機制。在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明確課堂核心內涵,了解體育課程作用及其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設計科學合理的體育訓練活動,促進學生體育技能和健康體育意識的全面發展,推進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工作。

三、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現狀

(一)理論教學與實踐課程的設置不盡合理

受專業課程及作業等諸多學業壓力的影響,許多大學生并不重視體育鍛煉,導致很多高校的體育課趨于形式化。同時,受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影響,高校體育課程也存在“輕理論,重實踐”的傾向,體育教學的理論和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問題明顯,體育理論內容課時占比少。多數教師只關注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甚至有部分高校不開設體育理論課。但在新時期,體育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還要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健康的體育意識,優良的體育精神,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知情感態度。因此對體育理論課的忽視將直接導致高校體育教育內容不全面,十分不利于學生體育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教學評價機制不夠科學

部分高校由于受基礎設施建設的限制,部分體育配套設施難以滿足實際教學需求,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同時,我國體育教師也十分缺乏,并且許多體育教師的專業體育素養還有待更新提升。此外,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家庭因素、學校環境、社會、自身性格、身體素質等多種因素都對學生的體育態度、體育興趣、愛好造成了影響,若學生本身對體育活動興趣不足,那在體育能力的培養上也會存在明顯不足。以上這些因素也說明了體育教學評價的復雜性,因此,若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采用科學可靠的分層評價模式,則會使高校體育教育教學評價失效,不夠真實、有效的教學評價內容也會導致課程的預期效果難以達到,進而影響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這將十分不利于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

(三)教學手段過于傳統單一

我國各大高校已廣泛開展高校體育改革,不過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仍然采用過去講解示范式的傳統教學手段,鮮少運用發現學習、自主學習等新式教學手段,因此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仍處于被動狀態,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也未得到提高,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創造性培養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約。以教師為中心構建的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忽視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也會大大降低高校體育教學的效果,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若不改善將會嚴重限制高校體育甚至全國體育的發展。

(四)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有待完善

為順利開展高校體育教學,完善的指導思想不可或缺。目前,高校體育在教育改革中還缺乏一個相對有效的指導綱要,這在相當程度上會制約體育教學改進。許多高校的體育教育改革指導思想并沒有考量到本地的具體情況,這導致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該指導思想根本不符合高校的體育教育改革的實施,尤其加劇了實踐和理論的脫節現象。

四、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策略

(一)調整體育課程結構,健全體育課程體系

多數高校的體育課程采用的是網上選課模式,這就會存在部分學生無法選到心儀課程的情況,從而降低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期待值。因此,為保障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推進體育教育改革,要調整體育課程結構,進一步健全體育課程體系,助力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首先,可將體育課程分為選修、必修兩種,必修課程為實現體育強國目標所研究設置;選修課程則根據大學生興趣偏好,篩選出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在遵循學校體育教學規劃的同時,也能夠選擇感興趣的體育課程。其次,高校在設置體育選修課程時,應適當增加選修課程比例,堅持多元化原則,為學生提供籃球、足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武術、散打、跆拳道等大眾化體育運動項目,差異化培養學生體育潛能。最后,高校在設置體育課程時,應確保課程形式的多元化,有機結合課堂教學、課外實踐活動,合理融合娛樂性和競技性,確保學生體育能力和健康意識的同步培養。

(二)優化體育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反映教學效果,也是教學優化與調整的有效手段。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除了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外,也要積極創新完善教學評價。高校體育教學一般采用終結性評價方法,而忽略了過程性評價,這種教學評價機制不夠科學合理,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能真正全面地反映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對此,應當本著公正、合理原則,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建構覆蓋體育教學全過程的評價機制,建立多元主體的教學評價體系,注重考核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全面反映學生的體育素養的形成情況。并且,充分利用教學評價結果,調整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使體育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特點與學習需求,不斷促進體育教育教學的優化發展。

(三)創新體育教學方法,采取多元化體育教學手段

新形勢下,為保障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效果,高校還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教學工具,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方法,使其滿足體育教育改革的需求,充分發揮廣大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大學生的體育課堂參與度,增強大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進而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更好的培養大學生的體育競技精神,促進大學生體育素養的全面發展。

具體而言,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應側重于教學方法的完善上,教師要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堅持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體育教育原則,才能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設計體育教學方案。一方面,教師要做體育課程的引導者,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等信息技術,以多元化的方式和角度向學生呈現體育教學內容,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體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并且及時的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需求,調整體育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課堂氛圍。此外,教師也應嘗試建立不同維度的體育成績評價體系,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自身的差異性,教師要對學生的體育成績作出不同維度的評價,包括運動成績、學習態度、成長進步等,讓每個學生都能從評價中得到新的前進目標和發展方向,進而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養成健康的體育意識。

(四)重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核心觀念

教育工作者要緊跟新形勢下的體育教育事業發展趨勢,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關注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不斷推進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具體來說,教師應更加重視對學生體育興趣的激發,在設計體育教學活動時,借助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培養大學生參與體育項目的興趣、進而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并根據大學生的生活發展需求,科學地指導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養成健康的體育觀念。

新形勢下,大學生體育教育教學十分重視體育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在自身習慣、興趣和健康意識的驅動下增強體質,保持身體健康。因此,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體育意識的轉變,結合體育理論內容和課外實踐活動,積極創新體育課外實踐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在課外體育拓展活動中加強學生的體育運動參與意識,為學生塑造良好體育鍛煉觀念。終身體育作為新形勢下的全新體育教育理念,強調體育活動應貫穿學生成長發展的全過程,所以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要融合各學段體育教學活動,為學生健康發展、體育觀念塑造打好基礎。在落實相關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內容時,要樹立終身教育觀念,關注學生體育意識的轉變,讓學生在自身認知的影響下,形成終身鍛煉、終身體育的觀念,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類體育項目、體育鍛煉活動中去。

(五)推進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師資專業素質

新形勢下,專業的師資隊伍是推進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基礎,因此,高校要科學引進專業人才,推進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為學生打造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 首先,高校應重視校內體育教師全方位能力、素質的提升,制定科學、合理、詳細的體育教師培養方案,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使其滿足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需求,能夠在體育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利用自身專業優勢,促進體育課程體系的優化和完善,設計滿足學生體育學習需求的體育教學方案,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其次,高校應加強對校內體育教師的培訓,通過定期組織的教育培訓,加強體育教師的自主學習、互動交流,更新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引導體育教師不斷地提升自我,豐富自身已掌握的專業知識體系,豐富體育知識經驗,優化體育教育手段和教學流程,進而增強高校體育課堂的實效性。

最后,高校應健全教師獎懲、激勵機制,帶動校內體育教師的良性競爭和合作,促進體育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類教學培訓,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健全自身知識結構,保持終身學習理念,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進而在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實踐中,用扎實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強化體育課堂效果,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

五、結語

綜上,新形勢下,高校在推進體育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應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育觀念等多方面入手,更新體育教育理念,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進而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能力的培養力度。此外,為進一步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高校還應積極建設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構建更加科學完善的體育教學評價機制,改善高校體育教學環境,提高新時期高校的體育教育水平,為實現體育強國目標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杰.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1,19(05):28-31.DOI:10.13895/j.cnki.jimufe.2021.05.008.

[2]黃友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在新形勢下面臨的問題與改革創新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8):96-97.

[3]陳清.新形勢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對策探究[J].運動,2018(07):82-83.

[4]尤元燈.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危機分析和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41.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7.2018.

[5]張婧.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08):98-99.DOI: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8.050.

[6]黃友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在新形勢下面臨的問題與改革創新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8):96-97.

[7]吳初曉.新形勢下高校體育特色教育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21(36):92-93.

猜你喜歡
體育教育高校體育體育教學
浙江省金華市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的互動研究
小學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武術普修課教學現狀及改革設想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探尋體育教育的精神內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