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科學研究之實踐法的功能闡述

2022-07-07 03:49王寧
科技研究·理論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理論基礎研究方法社會科學

王寧

摘要:社會現象是社會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社會科學是在人們不斷認識其改造社會的過程中產生的,是對各種社會現象及發展規律的根本論述。人們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結合社會現象,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的指導方法,并隨著指導方法的不斷完善健全,形成了社會科學。這種科學能幫助人們更為客觀清晰的審視人類社會,能為新時期的多元化發展指明方向。進行社會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離不開實踐法的作用。

關鍵詞:社會科學;實踐法;理論基礎;研究方法

社會科學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人類社會問題的研究,研究復雜性隨具體研究對象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因人類社會問題極為復雜,因而決定了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多樣化,目前主要運用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包含系統分析法、過程分析法、實踐法以及矛盾研究法等等?;谧匀患吧鐣慕y一性特征,諸多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同樣也能夠適用于社會科學研究中,將其運用于科學研究中能獲得更為精準完整的研究結果,而在此過程中,實踐法是最為普遍,也是最為基本的研究方式。本文將主要分析社會科學研究中實踐法的功能。

一、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人類社會

實踐是人類認識社會的主要途徑,是形成社會認知的根本方式。關于實踐與認知實踐的關系,其更多呈現出的是一種歷史性的本質層面關系,并非僅體現在結構性方面。由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可知,社會實踐是人們認識自然、認識現實的唯一途徑,由具體實踐出發,深刻體會其歷史性及現實性價值,才能真正感悟現實社會中的人與世界是如何產生的,并明晰其所呈現出的關系為何,因而不斷的揭示社會發展本源,體會人類社會誕生及發展的本質所在?;谵q證唯物論觀點而言,實踐位于最為關鍵的地位,實踐是人產生認知的根本來源,任何否定實踐,杜絕實踐的認知及思維都是錯誤的,應當被完全摒棄。分析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應當認識到實踐是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的根本途徑,更是認知回歸實踐的整個辯證過程。由此可見,實踐法是人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關鍵方式,是人類及社會產生與發展的根本動力。

二、呈現出與理論的高度結合性,為實踐活動提供根本指導

人類在探索社會發現社會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科學理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指導實踐行動的關鍵理論基礎,也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論中的著名哲學論點。應能夠認識到人類與客觀物質世界間的聯系體現在實踐上。分析現實生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各個方面都需要運用到實踐法??梢哉f理論是對事物及現象共性的總結實踐,是形成理論升華理論的又一方式[1]。所謂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既體現在理論聯系實踐,又體現在實踐聯系理論方面,可以說理論和實踐從來都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促進同步發展的。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是人們對知識的遷移及運用,而實踐到理論的過程是人們升華及凝練知識的一大體現。

三、實踐法是人類社會聯系自然的根本途徑

分析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應視實踐為理解物質世界的主要原理,也是人類聯系客觀自然世界的根本途徑。馬克思主義指出,人類之所以能夠改造客觀世界,離不開實踐物質活動,實踐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關鍵方式。通過實踐法人類社會與自然得以聯系,且在人與自然界間出現各種生產實踐活動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產生了大量的社會交往。因而可以認識到實踐法是人與自然相聯系的主要途徑,也是人與自然得以共存及發展的根本依據。由實踐角度來認識自然世界,才能感知到其與人類世界間的關系,認識到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理解人的活動所造成的自然現象為何[2]。實踐是聯系人與自然社會的根本樞紐,也是人的主觀見解在客觀自然世界中的根本印證?;隈R克思主義實踐思維,世界是客觀自然世界及主觀人類世界的統一體,人類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礎上誕生的,是由人的實踐活動而發展來的,是一種人化的自然社會環境。

四、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人們逐步達成預定目標,并對事物及社會現象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應該說實踐是人們產生認知的唯一來源,是認知的基礎,實踐并不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消極認知反應,而是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陀^世界是產生認知的基本來源,也是人類認知的根本組成內容,通過反復不斷的實踐,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印象得以不斷加深,并產生了改造客觀世界的思維及能力[3]。在此過程中實踐法呈現出溝通聯系的橋梁作用,也是主客觀世界得以和諧共存、相互促進的主要渠道,是研究主客觀世界的重要科學方式。實踐法是人類從基本社會現象出發,積極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類的理性誕生于歷史實踐中,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是在曲折回旋的實踐中完成的。發現世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探索性是人類一切行為活動的根本基礎,是科學實踐活動得以落實的關鍵依據。分析現存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有部分呈現出與實踐相脫離的關系,體現出了研究者對實踐價值取向的錯誤性。針對此,需要充分認識到社會科學研究中實踐法體現出的重要作用,了解研究對象時,不能僅停留在表面,不能使得理論研究脫離實踐。應能夠認識到實踐法的運用價值,強調實踐中的研究,體現出其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永流.實踐法哲學:從法律1.0走向法律2.0[J].清華法學,2022,16(01):177-194.

[2]丁元竹.立足中國實踐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建設[J].群言,2022(03):18-21.

[3]肖莉娜,何雪松.“回到實踐”的社會科學:以社會學為中心的省察[J].江海學刊,2021(06):116-121.

猜你喜歡
理論基礎研究方法社會科學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淺議中職計算機基礎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會計準則變革的非預期效應理論框架構建
關于“學案導學,分層互動”教學模式中學情的研究
談談翻譯史的研究方法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社會科學總論
緊緊抓住機遇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