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探究

2022-07-09 13:47楊倩
民族文匯 2022年44期
關鍵詞:詩歌教學新課標初中語文

楊倩

摘 要:目前,我國的教育在不斷改革完善,詩歌作為初中語文教材中文學體裁的一種,對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以及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詩歌起源于我國的古代,用一種精煉的語言表達,加以結構的設計,受到很多初中生的喜愛。詩歌中傳統的表現手法是“賦、比、興”,通過這些修辭手法的應用,豐富了詩歌的內容和表達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教師因為缺乏對詩歌的思考和研究能力,使得學生在詩歌的學習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將闡述初中學生在詩歌學習中的現狀,進而探討一個良好的教學策略,以提高詩歌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詩歌教學

引言

詩歌是一種運用精煉和富有韻味的語言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抒發強烈感情的文學形式。目前初中階段的詩歌教學,往往只關注到詩歌賞析層面,而忽略了對學生詩歌創作能力的培養。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對初中語文詩歌創作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1多次誦讀,體悟情感

詩歌為人類進行情感表達的一種體裁與形式,詩歌具有典型的節奏鮮明、音韻和諧等特征,可通過反復地朗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故而,教師在教學時可應用該方法來幫助學生體會與領悟詩人或悲或怨或怒的感情,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和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李白的詩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蘊含的激憤情感,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蘊含的憂思情感,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情感;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悲壯情感,這些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若不反復閱讀,則無法深刻體會。同時,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钡莱隽嗽姼璧目勺x性,通過富有感情、抑揚頓挫的誦讀,品味詩的韻味、意境、情感等,在誦讀的過程中想象詩人所描繪的形象畫面,于感悟里體會作者詩情,對詩歌學習更有助益。學生在細細品讀的過程中,也能充分感悟到詩人的胸懷,從而鞭策學生成為發憤圖強、努力學習之人。如在教學《渡荊門送別》一詩時,教師可先要求學生逐字逐句地進行詩歌閱讀,在讀懂、讀準的基礎上慢慢弄清楚作者所傳達的情感,在讀的過程里應特別注意控制好節奏快慢、聲調高低,通過節奏控制來體會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里所蘊含的新奇之處,而這些新奇并非是對景物本身進行描寫,更多的是它的托意,也就是依靠故鄉水送行的深切祝愿來展現出對大好前程的憧憬之情和對故土的眷戀之情,從而讓學生于抑揚頓挫的誦讀過程中領悟其中飽含的情感。

2適切關注語言

詩歌尤其是古詩詞最突出的語言特點是凝練而富有韻律,這是詩歌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革命傳統詩歌中,“革命傳統”是人文性的標志,而且詩體比較復雜,詩歌語言風格也相應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但不管是舊體詩詞還是新詩,都在精心營造意象的表達中,葆有詩歌語言的獨特魅力。先看舊體詩詞,以《沁園春·雪》為例。詞中出現的“紅妝”“素裹”“妖嬈”等詞語,本身就具有豐富的內涵,用在由“雪”產生的華夏民族新形象上,則創造出巨大的審美空間、情感空間,賦予了這些詞語新的生命力。還有“還看今朝”的“還看”,看似普普通通的詞語,在詞的語境中,卻有橫掃千軍之力,突顯的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雄偉氣概,體現的是革命傳統詩歌中語言表達上的凝練美。再看新詩,一般語言表達比較自由,以《回延安》為例。詩人賀敬之融入陜北民歌的語言特點,既有“幾回回”“樹根根”“羊羔羔”等生動、流利、酣暢、婉轉的陜北口語,又有“赤衛隊……共青團……紅領巾,走著咱英雄幾輩輩人……”等鮮明時代特色的民族共同語。這樣的詩歌語言質樸中包含著熱烈,在信天游的形式中,富有旋律美、音樂美,能夠把人帶回延安這樣一個具有獨特紅色記憶的圣地。

3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文學知識與文學能力

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知識和文學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要站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使學生在詩歌的學習中,不僅能對詩歌的內容有一定的理解,而且要嘗試著讓學生對詩歌中的文學知識和文化常識有系統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古人精神和中國文化的認識,站在文化和文學的背景下,實現知識的深入理解。正如語文關鍵能力所表述的那樣,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幫助學生掌握詩歌中的文學知識,也要引導學生利用這些文學知識。結合上文所說的分層教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等級和層次,并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師對于具備較高文字敏感度的學生就要引導其靈活運用其文學能力。文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是適用于初中階段的。對于初中詩歌教學而言,古詩詞的教學占比較高,這也就意味著詩歌教學很多時候都需要教師對中國古代歷史進行一定的普及。以中國古代史為例,北宋王安石變法在初中歷史課本上并非重點,而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教師出于講解《登飛來峰》等詩歌的需求,必然會對這方面內容進行補足?,F階段我國初中語文教師在介紹王安石時都會以“囚首喪面”等典故來加深學生對于這一歷史人物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較為簡短的語言對王安石那場并不成功的“變法”進行說明。而在文學知識教學的框架內,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來說,語文教師只需要讓受教育者記住王安石曾經在北宋引導過一場并不成功的變法運動。教師可以在此處再對王安石“拗相公”的典故進行說明,用足夠的趣味性來輔助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記憶理解。而當班級內的學生對這一內容形成了長期記憶后,再遇到王安石的作品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從變法對王安石的個人影響來對詩歌內容進行梳理。

結語

總之,在新課標的教育指導下,初中的語文教師要有意識的去提高學生對詩歌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要加強學生對詩歌的情感體驗和鑒賞。傳統的詩歌教學往往注重于背誦以及知識性的講解,從而忽略了詩歌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文學性。這就需要初中的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通過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細化詩歌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從詩歌的學習中獲取更多的文學鑒賞和審美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整體的語文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富子.濃濃詩香,悠悠古韻———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09):6-7.

[2]王云.新課標下初中現代詩歌有效教學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

猜你喜歡
詩歌教學新課標初中語文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探索
淺談技校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對一道新課標高考題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