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節鏡下同時修復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損傷的修復效果及臨床價值

2022-07-11 07:58單戰李喬吳金春楊軍
中國醫藥科學 2022年12期
關鍵詞:關節鏡膝關節

單戰 李喬 吳金春 楊軍

[摘要]目的 探討膝關節前交叉韌帶(ACL)及半月板損傷同時進行關節鏡下修復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外二科接收的86例ACL合并半月板損傷患者,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單純采取ACL重建,研究組采用關節鏡下同時修復,比較兩組膝關節優良率與半月板愈合率,手術前后疼痛評分與膝關節功能評分,并對兩組術后并發癥進行比較分析。結果研究組患者的優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術后視覺疼痛模擬量表評分(VAS)低于對照組,而Lysholm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膝關節ACL及半月板損傷患者采用關節鏡下同時修復,其效果較好,利于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促進其膝關節功能恢復,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半月板損傷;關節鏡

[中圖分類號]R6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22)12-0016-04

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損傷屬于一種較為普遍的膝關節運動損傷,大多數患者存在合并半月板損傷。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ACL合并半月板損傷的發病率呈遞增趨勢,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均產生了不利影響。若單純進行ACL重建,或以半月板損傷為主癥進行半月板切除術治療,極易使患者關節穩定性喪失,進而對總體治療效果產生不利影響[1-2]。針對ACL合并半月板損傷患者進行治療期間,通過對其病情進行準確評估,能夠使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盡可能恢復,是對創傷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進行有效預防的重要方法[3]。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我院)外二科接收的86例ACL合并半月板損傷患者采用關節鏡下修復術治療,以探討其價值?,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我院外二科接收的86例ACL合并半月板損傷患者,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23~57歲,平均(31.3±5.1)歲;損傷部位:左膝21例,右膝22例。對照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25~59歲,平均(31.5±4.9)歲;損傷部位:左膝24例,右膝1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符合ACL合并半月板損傷的臨床診斷[4];2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伴有膝關節其他損傷;2膝關節骨質破壞;3資料缺失及中途退出。

1.2方法

對照組單純采取前交叉韌帶重建,取患者平臥位,對其實行硬膜外麻醉,對其患側采用驅血帶驅血,常規消毒后鋪設消毒巾。利用自體腘繩肌腱,其股骨端用Endobutton帶袢鋼板(施樂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脛骨端則借助羥基磷灰石擠壓釘進行固定,使得ACL殘束與殘根能夠盡量保留,并對ACL殘端進行修整,施行髁間窩清理,在對腘繩肌腱進行編織后,兩端均可經縫合線進行牽拉,以備用,屈膝90°,將ACL定位器置入前內側入路,定位器尖端指向內側髁間棘偏外側部位,及外側半月板的前角交界處作為隧道內口定位點,將克氏針沿外壁套筒置入,經關節鏡探查定位良好后沿導針鉆入擴孔鉆鉆取相應的脛骨隧道,并在股骨外髁后側皮質前5mm,10~11點位置利用帶鼻孔導針進行鉆入,用空心鉆沿導針鉆入股骨,制備相應的隧道,將自體肌腱與懸吊鋼板經帶線導針引入至股骨隧道內.將懸吊鋼板經股骨端牽拉出,對其位置及牽拉張力進行仔細觀察并確認后,伸直位,將韌帶拉緊,將脛骨端擰入1枚羥基磷灰石擠壓釘進行固定,對重建后的ACL走行與張力情況進行仔細檢查,確認無誤后,實行關節腔沖洗,手術結束。

研究組借助關節鏡同時進行ACL與半月板損傷修復,其麻醉方案與對照組相同,首先半月板損傷者進行針對性修復,其操作方法為:取前外側入口利用關節鏡鏡頭對其關節腔內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探查,明確其前半月板損傷的部位、性質以及類型。之后,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采取相應的縫合方法,對于前角損傷者可采用Outside-In縫合,半月板體部和后角均為全內縫合,即為All-in縫合,縫合器均為Fast-Fix縫合;針對半月板撕裂者需進行推移復位,咬除其游離組織,修整磨損的半月板邊緣,而對于無法修復的半月板則需將其進行部分切除。之后進行ACL重建,其方法與對照組相同。

兩組均在術后采取相同的術后康復鍛煉,術后借助膝關節支具對其術膝進行常規固定并屈曲20°,維持4周,期間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訓練,術后4~6周進行常規康復訓練及部分負重;術后7~22周在避免劇烈運動和負重下蹲的情況下可進行日?;顒?,術后23周可逐漸開展非對抗性運動訓練。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兩組優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比較兩組膝關節優良率及半月板愈合情況,前者借助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進行判定[5],總分100分,≥95分為優;75~94分為良;<75分為差。此外,兩組患者均接受MRI檢查以便對其半月板愈合情況進行準確判定,若經探查,縫合處對齊,信號強度較強則為愈合良好。

1.3.2兩組術前、術后3d疼痛情況及術前、術后3個月膝關節功能比較前者采用視覺疼痛模擬量(visual analogu scale,VAS)判定[6],總分10分,分值與疼痛呈正比,后者以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判定,總分100分,分值越高則膝關節功能恢復越好。

1.3.3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包含關節炎、膝關節活動受限、膝關節僵硬及畸形愈合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優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優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VAS評分與Lysholm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而Lysholm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ACL與半月板同時損傷,則會對機體膝關節造成較大損傷,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致使上述疾病的臨床診斷率較低,膝關節不穩還會激發半月板與軟骨等的損傷,進而對機體的膝關節功能造成嚴重影響,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在對ACL合并半月板損傷患者進行臨床救治期間,首先需對斷裂的ACL進行重建,同時,對損傷的半月板進行處理并修復,這也是對膝關節損傷患者進行治療的主要方案[7]。

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主要是對半月板進行單純性修復,但其總體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預后較差[8]。借助關節鏡則可同時實現對膝關節ACL與半月板的重建及修復,利于膝關節穩定,可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消除,加速其預后[9]。但目前,對于是否同期采取半月板修復在臨床治療中仍存在一定爭議。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優良率及半月板愈合率均較高;且研究組術后VAS評分較低,而Lysholm評分較高(P<0.05)。說明對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損傷者采用關節鏡下同時修復,其效果較好,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利于其膝關節功能恢復,總體效果較好。分析其原因:通過進行前交叉韌帶修復為半月板愈合提供了較為穩定的條件,股骨、脛骨鉆孔部位滲血充盈,更加有助于對半月板裂傷部位進行縫合,并能夠為其提供較為充足的營養成分及組織修復細胞,對半月板損傷部位的愈合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說明關節鏡下同時進行膝關節ACL與半月板損傷修復,其術后并發癥情況較少,應用的安全性較高,利于患者接受。當前,利用關節鏡對膝關節ACL合并半月板損傷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大多是以單束解剖重建為主,但對于ACL殘段是否保留仍存在一定爭議[12]。陳改梅等[13]研究結果顯示,對ACL損傷患者采用關節鏡下重建修復手術治療后,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Lysholm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說明對ACL損傷者采用關節鏡下修復術治療,能夠加速其病情康復,利于機體膝關節功能的明顯改善,該研究結果與本研究內容相符合。在對ACL及半月板損傷患者進行治療期間,首先對ACL進行重建修復,能夠為半月板愈合提供了便利條件,并能夠為其提供較為充足的營養及組織修復細胞,進而加速半月板損傷的有效愈合,這也是采取關節鏡下同時ACL與半月板損傷修復后,半月板愈合率相對較高的原因之一[14-15]。另外,部分學者通過對上述治療策略進行總結發現,針對陳舊性損傷治療期間大多需將部分半月板切除,同時進行ACL與半月板損傷修復,更加有助于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有效恢復,且加速半月板愈合,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盡可能多地保留半月板。但本研究因受選取病例數及隨訪時間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在結果判定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后期還需通過增加病例數、開展多中心研究及延長隨訪時間等方式,提高對其結果判定的可靠性及科學性,以便能夠為ACL及半月板損傷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膝關節ACL及半月板損傷者采用關節鏡下同時修復,其效果較好,利于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促進其膝關節功能恢復,且安全性較高,值得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書振,王豪,韓杰,等.關節鏡下早期與晚期自體肌腱重建前交叉韌帶的對比研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23(26):4170-4174.

[2]王巍,劉飛,王新民,等.關節鏡下三隧道重建術治療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軍醫雜志,2019,11(4):419-421.

[3]高玉新,何嘯波.關節鏡手術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臨床效果及對功能恢復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10):58-59.

[4]李延皎,李超,張競睿,等.探討MRI檢查在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及半月板損傷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19,11(10):71-73.

[5]林建寧,孫笑非,阮狄克.膝關節lysholms評分等級評價膝關節功能[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8,23(3):230-231.

[6]楊雪,劉婷婷,熊利澤.一種用于VAS評分的工具:中國,CN108245135A[P].2018.

[7] Zhang S,Lv Z. Diagnosis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of Knee Join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Based on 3D-CT Reconstruction[J].Complexity,2020,2020(7): 1-13.

[8]代朋乙,黃昌林.關節鏡下一期修復重建膝關節多發韌帶損傷的療效觀察[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9,22(1):57-62.

[9]王水,丁德剛,戴曉峰,等.關節鏡下全內免打結錨釘和高強度縫線技術修復前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0,24(23):49-52.

[10]侯永新,李斌.關節鏡下治療前交叉韌帶合并半月板損傷的療效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19,25(9):858-859,864.

[11] Mai K,Mha B,Tw B,et al.Effect of meniscus repair on pivot-shift dur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Objective evaluation using triaxial accelerometer-ScienceDirect[J].The Knee,2019,26 (1):124-131.

[12]黃長智,林久灶,曾煒,等.關節鏡下自-異體混編肌腱單束重建前交叉韌帶的療效[J].臨床骨科雜志,2021,24(5):667-671.

[13]陳改梅,孟娟,王彩燕.關節鏡下一期重建修復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及內側副韌帶損傷的手術配合[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20,41(10):642-645.

[14] Mull C,Wohlmuth P,Krause M,et al.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nd matrix metalloprotease 2 levels in synovial fluid of the knee joint are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 of meniscal repair[J].The Knee, 2020,27(4):1143-1150.

[15]高士基,劉寧.關節鏡下改良三入路技術定位前交叉韌帶脛骨骨道的臨床研究[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9,33(9):1083-1087.

(收稿日期:2021-12-24)

猜你喜歡
關節鏡膝關節
中醫輔助對退行性骨關節病關節鏡術后康復的治療效果
膝關節骨性關節病采用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的效果
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膝關節骨創傷的臨床效果觀察
關節鏡下射頻消融系統對急性膝關節損傷臨床治療效果評價
創傷關節鏡下手術治療脛骨后側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
人老常捏捏膝關節
關節痛這樣來運動
多練鐘擺腿,保護膝關節
關節鏡在膝關節滑膜軟骨瘤病診治中的應用
關節鏡檢查與手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