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英語教學融入中國本土文化研究

2022-07-11 00:51鄧娟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2年6期
關鍵詞:高校英語中國文化策略

[摘 要]文化和語言密切相關,文化的傳播離不開語言這一載體,語言的學習過程中也需要融入文化的內容,兩者相輔相成。隨著國際化趨勢的日益深入發展,我國的諸多高校逐步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然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更多的是英美文化,往往忽略了中國文化。另外,英語作為全球應用最廣的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優秀文化向世界展示則更為迫切。鑒于此,將中國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英語教學已十分必要。本文針對此問題,從學習中國文化的迫切性、高校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滲透的意義及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的基本策略來展開論述,以期對今后的高校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國文化;高校英語;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2) 06-0104-03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漢語不僅是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而且日漸成為越來越具有影響力的語言之一。隨著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掀起的“漢語熱”,中國文化也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平臺,我們可以發現各種膚色的“中國通”們向我們展示著他們的漢文化功底。而目前我們的高校英語教學中,卻出現了重英美文化、輕本土文化的現象。導致大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認知不足,更不知道如何用英語真正展現自己的文化。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將中國文化滲透于高校教學中意義重大,關系著使我們的文化正真走向世界,所以我們應當充分重視這一問題,并將其落實到實踐教學中。

一、學習中國文化的迫切性

(一)高校學生缺乏中國文化知識

據調查顯示,多數的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熟知度并不高,這與傳統的教育模式息息相關,因為在傳統的外語教學中,外語教育工作者對母語和母語文化在外語學習和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認識不足,外語教學基本上不涉及母語和母語文化。為了在課堂內外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教師大多引導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節日和習俗,從而使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優于中國傳統文化。受這種外語教學方式的影響,外語教師自身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了解相對缺失,因此,這方面的師資力量也較為薄弱。綜合這些因素,高校的學生自然會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重西方文化、輕本土文化,這就致使眾多學生缺乏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力,甚至在國內諸多的高校英語教學中出現了“中國文化失語的現象”。[1]

(二)英語課堂中中國文化教學的欠缺

英語教材是課堂授課的重要依據,但當前的高校英語教材基本上都以原有的英文案例為授課素材,以西方文化為學習的背景知識為主,幾乎完全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灌輸。雖然,近些年的一些英語教材中融入了中國文化的一些知識,但仍是傾向于閱讀材料,像圖、文、聲兼具的英語教材仍然是缺乏的,相應的在英語課堂中對中國文化知識的講述也是缺乏的。

(三)講好中國故事——新時代的要求

傳統的英語教學的重要方向是“英譯中”,而當下中國經濟飛速進步的同時卻忽視了文化層面的教育,忽視了文化自信心的建設。[2]如今,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向世界是我們前進的重要舉措,在新時代背景下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是英語教學的重要職責,所以,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融入中國文化十分有必要。

二、高校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滲透的意義

(一)實現高校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

盡管我國的經濟實力在不斷增強,但我國的綜合國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勢在必行,不容忽視。[3]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行,高校大學英語這門課程要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和社會對中外交流人才的需求,透過英語來廣泛傳播中國文化。反過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高校英語教學的目標。

(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國文化發展的強有力的支撐,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有利于將我們的中國文化繼續發揚。這一方面的教育不能單單依靠大學思政課程來支撐, 英語這門重要的學科也要肩負起這項職責。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滲透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多找一些體現愛國情懷的教學資料安排在課程內容中,讓學生從英語的視角來感受我國傳統文化之魅力、愛國主義之偉大,通過不斷地熏陶來增強高校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潛移默化地增進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高校的英語教學一方面要能夠提升學生對英語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是重點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真正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應該是雙向的,即學生既要了解西方文化,還要對自身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中國文化的滲透,只重視西方的價值觀的灌輸,會致使學生忽視甚至輕視自身文化而一味推崇西方文化。年輕一代對于“洋節日”的推崇,而對于我國傳統節日的遺忘便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系列知識有助于學生透過比較來深入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所在,辯證地看待西方文化。這樣在另一個層面上也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際中結合文化的需求來靈活應對,從而真正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的基本策略

(一)修訂并完善英語教材,增加中國文化內容

教材作為教學的載體和教師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的地位和意義不容忽視。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材是教師教授英語知識的基本依據。長期以來,中國的英語教材強調使用地道的英語原文和音頻。因此,所引用的材料大多側重于介紹西方文化,很少或根本沒有關于中國文化的內容。中國文化在英語教材中的短缺勢必會使得學生缺少了對中國文化的深入學習,使得學生只是在單向地學習西方文化,沒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學習,更沒法響應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4]因此,修訂英語教材是必要的。這里的教材不僅指大學英語教材,而且應該是自下而上的一系列教材修訂。將中國文化內容分階段、分層次編入英語教材,滲透到英語聽、說、讀、寫的各個環節,使學生樹立跨文化雙向交流意識和文化交流平等意識。此外,對于特殊用途英語類課程,在教材編寫的時候應當因專業的不同而不同,劃定不同專業下的中文文化領域。比如中藥類專業,教材可用英語講述一些中醫常用語——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還可以用英語介紹像扁鵲、華佗等著名的中醫學家;而護理專業,可以為本專業的學生講述科學合理的中國飲食習慣;建筑類專業則可以通過英語讓學生學習中西方繪畫的區別之處、中西方傳統建筑的差異,并可以以故宮、布達拉宮、蘇州園林等中國式的傳統建筑為例來凸顯中國建筑的獨特魅力;再如英語旅游專業,可以重點介紹一些我國的世界著名景點和文化遺產名勝,在學生記住相關景點的專業術語后來進一步拓展敘述,使學生能夠使用英語這門世界通用語為外來游客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除此之外,在課堂的教學拓展中深挖中國文化元素,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結合一些新穎的中國文化素材,如網站、微信公眾號、報紙雜志上的一些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素材,將其編入教材中。這樣與時事相接的步伐,更能夠增強學生的本民族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在這樣的教材學習的基礎上,學生自主學習中國文化的積極性會進一步提升,相應的民族自豪感會大大增強,從而更能夠認知中西文化。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高校教師的中國文化素養

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文化素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知識儲備。大學外語教師應該同時具備廣泛的中國文化背景知識,并對其中的一些特定領域有更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進行中國文化的滲透,才能更好地通過言行影響學生。然而,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對我國傳統文化并沒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師因素也是制約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及傳播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這一因素可以通過繼續教育和培訓得以彌補。高校及教育管理部門應該積極組織高校英語師范生及在職教師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教師的文化意識及文化素養,為他們今后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奠定基礎。高校以及有影響力的媒體還可以聯合舉辦展現中國文化的英語教學大賽,以此推進高校英語教師鉆研中國文化、在教學過程中大力融合中國文化的動力。

(三)實施項目教學法、對比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

多元的教學方法也是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的關鍵。教師應當合理地制定授課方案,科學地在授課內容中加入中國文化知識,通過反復地探索整合不同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對比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來將獨特的、新穎的教授內容在課堂中生動地呈現出來。

項目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學生完成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項目的策劃、信息的收集、項目實施及最終展示整合,都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在項目實施以及課堂展示中扮演“主角”,教師對其中出現的困難給予適當指導,起到“支架”作用,并在學生展示后給出客觀的總結評價。將中國文化主題相關的內容以具體項目的形式讓學生去實施,避免了被動地聽講模式,而是主動探究、在具體的活動中做到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體驗中國文化并最終用英語輸出中國文化。在這樣的教學方式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深入地融合中華傳統文化與英語聽說能力,不僅有利于提升本身的文化素養,還有利于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對比式教學法是文化學習中最基礎,也是最通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對比教學法學生既可以比對中西文化的差異和共通點,也可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并且,教師在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比較不同文化的優缺點時,不但能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多元文化,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交流能力和思辨能力。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只有充分理解了本民族文化中的各個理念,以正確的價值觀看待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異,包括傳統習俗、文化底蘊等,這樣才能避免盲目追從。對于教師,在踐行對比式教學法的同時要充分結合中西方文化的多個角度來指導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以本土文化為學習的基礎,加強培養學生的本土文化的發揚精神,讓學生學會以辯證的態度看待中西文化的不同,實現文化“和而不同”的綜合發展。

而案例教學法,則是指教師借助真實的、典型的案例,讓學生來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異同。通過案例的呈現,尤其是視頻的呈現方式,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切實、生動地感受多元文化。隨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深維度的剖析,進一步分析案例背后的深層原因,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及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引導他們更客觀辯證地看待西方文化以及自身文化。

(四)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拓寬學生積累本土文化知識的平臺

高校英語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豐富多樣的英語社團活動,讓學生能夠從多個方位參與、體驗并進一步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比如,有的高校舉辦的電影欣賞活動,如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和迪斯尼出品的《花木蘭》,都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或元素,這類電影可以讓學生從英語語言的角度來欣賞中國文化,并思考西方人眼中的東方文化。還有一些高校通過舉辦中國傳統文化翻譯大賽、中英文廣告翻譯大賽、中國文化英語口語推廣大賽、中國文化主題英語辯論賽、主題演講、朗誦比賽等形式來表達、推廣中國文化。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能夠更具體、深切地理解中國文化,并激發他們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欲望。此外,教師可以開設以“中西文化對比”為主題的類似的講座或公共選修課,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深入了解我國的文化特色。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打破了學習時間和場地的局限,為學生提供了相對開放的學習交流平臺,并提升了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識及覺悟。

(五)教學評價方式的改變

英語的教學效果及學生的學習結果主要通過考試來檢驗,因此任何一門課程教學革新的過程中都要將考試這一內容納入考慮的范圍中。在高校英語逐步改革的過程中,測試內容逐步加大了中國文化相關主題的比重。比如,閱讀理解部分以中國的飲食習俗、農業種植或是畜牧業的發展、某項航天項目的發展、某一景點的獨特展示、中國制造的相關話題等作為選題來源,閱讀段落中會出現像功夫、筷子、風箏、龍等象征中國文化信息的詞匯,還會包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類的諺語等。翻譯題型,以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例,近年來也頻繁出現介紹中國古代朝代如明朝、宋朝,或中國自然地理環境如珠江、黃河;還有中國的飲食文化諸如年夜飯、魚,等等??傊?,可以看出,近年來高校英語考試中對中國文化的傾向性??荚噧热莸母淖兛梢苑催^來推動教學過程中的側重點,讓外語教師更加注重平時教學中對中國文化的滲透,讓學生更加重視對中國文化的積累。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在聽說方面,還是在讀寫方面,都要加大有關中國文化的練習的比重。另外,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或項目式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增加中國文化主題的任務。并把學生的成果作為平時考核的重要依據,注重實施過程性評價。這樣一來,就能從結果性評價——考試和過程性評價——平時考核兩個方面推動學生積極學習中國文化,并輸出中國文化的動力。

應國家“三全育人”的教育戰略的要求,語言教育的主要目標也轉向了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素養的逐步提升。[5]同樣,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主要內容,不能僅限于語言理論知識的教授,而是要響應國家的教育政策,把育人和育德作為教學的綜合目標。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基礎能力——聽、說、讀、寫、譯各個層面的能力,還要對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視度。而真正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應該是雙向的,即對外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以及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擁有世界胸懷;對內更不能忽視本民族文化。作為高校英語教師,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課堂的不同教學環節中,不僅讓學生能夠在無形中增強對中國文化學習的喜愛程度,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更好地踐行素質教育,促進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和發展,而且對于我們推進文化輸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璟.翻轉課堂在高校中國文化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9(5):23.

[2]冷錦英.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學的文化自信建設的研究[J].視界觀,2019(15):233.

[3]劉璐.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與高校英語教學研究[J].知識文庫,2019(14):17,19.

[4]郭曉英,楊曉春,李昌盛.新時代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語境下大學英語教材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20(26):308-309.

[5]譚莎.“三全育人”下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課程路徑探析[J].學園,2020(12):20-21.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立足‘講好山西故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改革”(GH-21163)。

? ?作者簡介:鄧娟(1986—),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高校英語中國文化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高校英語語境教學的現狀及對策探究
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創新教學研究
基于語言學理論指導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探討
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動漫電影中的中國元素研究
淺析漢風壺與中國文化
建構主義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學活動的探索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