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域視角下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研究

2022-07-13 21:35趙鵬賀云翱
關鍵詞:保護利用評估體系全域

趙鵬 賀云翱

摘? ?要:近年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建立起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工作機制,舉辦了一系列文化遺產相關培訓等,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同時,也應看到,目前仍有大量的文化遺產處于未保護和未利用的狀態,特別是區縣層面的全域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處于起步階段,尚未構建適宜的文化遺產價值評估方法。區縣級的文化遺產數量一般可達到500~1000,且涵蓋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各類遺產區等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對于人力財力資源相對缺乏的區縣文物管理部門而言,如何管理如此大體量的文化遺產一直是個難題。筆者以南京江北新區為樣本區,基于全域視角,從遺產本體、周邊環境和發展利用三個方面,針對影響區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的因素,運用層次分析法將其分為評價項目層和因子層,運用德爾菲法計算各項因子的綜合權重,構建起一套科學完善的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依托評估體系,全面掌握全域文化遺產的價值現狀,以期指導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

關鍵詞:文化遺產;全域;綜合價值;評估體系;保護利用;南京江北新區

DOI:10.16397/j.cnki.1671-1165.202203085?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從“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的戰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將文化遺產的地位提升到新高度。自2018年起,我國開始逐步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對國土空間資源進行全面綜合管理。文化遺產作為國土空間體系中重要的人文資源,與城市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皆有關聯,且普遍具有多重屬性,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進行保護和管理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能從全域的視角對區域范圍內的文化遺產進行規劃和管理,一個針對全域范圍內所有文化遺產的綜合價值評估體系必不可少。筆者參考了傳統文物保護工作中價值評估的準則,設計了一套適用于區縣層面的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并運用于南京江北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實踐中。

一、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的重要性

在全面保護文化遺產和國土空間規劃的背景下,實施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對于文化遺產保護具有以下重要意義:(1)解決區縣層級文化遺產管理難題。我國文物管理體系的最低層級是區縣級,但區縣文物管理部門往往很難管理數量多、體量大的文化遺產。在區縣層級建立適用于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的評估體系,并對區域范圍內的文化遺產進行動態評估記錄,根據評估結果分配保護資源,是幫助解決區縣層級文化遺產管理難題的重要方法。(2)消除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盲區。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城市發展聯系密切,也呈現出城鄉二元的特征。主城區內的文化遺產因其區位優勢和發展文化旅游的策略,保護利用工作做得相對較好。主城區以外的部分文化遺產由于文物保護的人員和資金不足,無法形成有效的保護網絡。部分不可移動文物由于長期無人管理,加上積年累月的風雨沖刷和生物侵蝕,文物安全受到威脅。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缺少傳播環境和保護機制,部分項目面臨失傳風險。筆者設計的全域文化遺產的綜合價值評估體系可以排除文化遺產周邊建設環境和區位等要素的影響,從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為有效提升遺產保護力度提供科學依據。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文化遺產的潛力往往未被充分發掘,規劃師和決策者容易忽視文化遺產在營造城市文化氛圍、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可以幫助規劃師在全域規劃層面認識文化遺產的公共價值,針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作出合理安排。

二、文化遺產價值評估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關于文化遺產價值的研究集中于對單個文物的價值闡述以及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應用,如晉宏逵回顧了中國文物價值與中國文化遺產價值觀中心的改變,認為除了深化對文化遺產的歷史、藝術、科學三大價值的研究,還應該增加文化價值與社會價值、真實性與完整性等其他價值要素的研究。[1]類似的評價方式多注重于對單個文物保護單位價值的定性描述,但在全域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工作實踐中,不方便對多項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比較。黃明玉在《文化遺產的價值評估及記錄建檔》中分析了歷年來文化遺產概念和對其價值認識的演進過程,對保護規劃中的價值評估方法學展開論述,對比國內外遺產評價制度與專業標準,闡明了與價值評估相關的記錄建檔概念與原則,其研究成果注重于文化遺產價值對保護規劃、記錄建檔的作用。[2]張捷等人創建了歷史文化名城范圍內的文物評估體系,該體系注重于文物保護與名城建設的相互關系、文物管理等方面。[3]也有學者從經濟學和旅游學的角度出發,試圖建立起符合市場規律的評估體系。蘇琨認為文化遺產的旅游資源符合“舒適型資源的經濟價值”,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為例,采用旅行成本法和條件評價法評估文化遺產作為旅游資源的價值。[4]彭劍波等人針對歷史街區再發展的社會經濟影響建立了專項評估體系,該體系注重于對廣義的歷史街區(歷史地段)的整體性評估。[5]與文物的價值評估研究類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評估研究也可從價值內涵和指標體系兩種角度展開。趙蔚峽重點討論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遍價值和特殊價值。[6]紀曉君以泰山封禪與祭祀習俗項目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構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評估體系,該體系包含審美價值、精神與教育價值、社會價值、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5個維度共30個指標。[7]朱赟研究了惠安女聚集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非使用價值,并對其旅游開發提出了建議。[8]

綜上所述,無論是物質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缺乏全域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角度下對文化遺產價值和價值評估方法的研究。

三、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的相關概念和研究方法

“全域”指的是一定地理區域的全部范圍,如全長江流域、江蘇省全省域、南京江北新區全區域等?!拔幕z產”指的是由先人創造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切文化遺存,包括物質形態的、非物質形態的、文獻形態的、人與自然共同作用形態的各類遺產,它們分別被表述為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遺產、文化景觀類遺產等。[9]

對于全域文化遺產的概念,目前學界尚未形成統一的看法?;魰孕l認為,全域文化遺產隱含著兩層含義:一是擁有更廣泛完整的時空范圍,二是更加關注基于遺產價值內涵的相互關聯性而構建全方位、多視角的文化遺產網絡體系。[10]從筆者多年的實踐來看,全域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應聚焦于某一特定區域范圍:(1)文物管理相對統一的行政范圍,如地級市市域范圍或縣(區)域范圍等;(2)特定自然條件下的范圍,如長江流域;(3)文化屬性類似或與線性文化遺產或某大型文化遺產相關的區域,如大運河沿線范圍內的區域,等等。筆者在此討論的全域范圍是指區縣級行政區劃范圍,此行政等級的文物部門擁有直接管理權限,方便對所屬行政區劃范圍內的文化遺產進行直接的管理和利用。

筆者針對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設計了對應的評估體系。研究中邀請文物部門管理人員、規劃部門管理人員、文化遺產專家、區域文化遺產規劃人員及原住民作為專家組,經討論提出全域范圍內影響文化遺產綜合價值的主要因素。運用層次分析方法將影響綜合價值的因素分為兩個層級:評價項目層和因子層。評價項目層指的是影響文化遺產綜合價值的主要因素,因子層指的是這些因素的細分和解釋。確定評價指標后,使用德爾菲法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計算各項因子的綜合權重,從而得到最終的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2018年使用該評估體系對南京江北新區的文化遺產進行了評估,并應用評估結果指導南京江北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四、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的設計原則

筆者設計的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主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須圍繞遺產本體價值進行評估。在物質文化遺產的評估體系設計中,依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重點關注方向,結合現有研究資料對本體價值的研究,從文化遺產的價值內涵、保存狀況、周邊環境等方面構建體系。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體價值在傳承的人群和環境中體現,因此,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的設計中,綜合考慮了內涵價值、傳承情況和傳承環境等方面的內容。

(2)須綜合考慮文化遺產的全域屬性。在全域視角下構建整體性的文化遺產評估體系,必須系統地考慮文化遺產相互之間的聯系和群體效益,如單個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可能會受到遺產周邊的資源密集程度、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保護利用開發難度等多方面的影響,這些因素應在指標體系中體現。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考慮非遺項目在社區、傳承人群中的傳承情況。

(3)須與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和旅游開發相結合。旅游利用是文化遺產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筆者參考《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17)中的旅游資源評價賦分標準,設計文化遺產利用的評估指標。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資源類似,需考慮游客受眾、知名度、游覽時間等因素,非物質文化遺產還需考慮非遺項目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向等。

五、全域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的建立

在相關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評估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基于全域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視角,征詢專家意見,分別建立了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全域綜合價值評價體系。從文物價值、文物環境、可利用性和旅游利用前景4個方面共11項指標構建了全域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表1);從非遺價值、傳承環境、可利用性和利用前景4個方面共11項指標構建了全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體系(表2)。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價項目層基本一致,單項因子層區別較大,比如C4~C8、C11,這與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的屬性有關,物質文化遺產又稱“有形文化遺產”,是以具體的實物形式保存下來的體現文化方面的遺產,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突出的是非物質的屬性,強調不依賴于物質形態而存在的品質?;诘聽柗品椒ㄑ垖<覉F隊對評價項目層(B層)、單項因子層(C層)權重賦值,計算各項因子的綜合權重。

在確定評估體系各項因子權重后,給每個因子賦予分值。其中各項指標以100分為總分,采用專家打分法給各指標計分。各項指標的評價內涵和分值見表3、表4。

筆者團隊在“南京江北新區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實踐中,對南京江北新區366處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評估。專家組對各項指標進行評分,獲得各指標模糊分,各項指標模糊得分乘以其綜合權重,即為綜合得分。計算評價結果采用菲什拜因-羅森伯格因數學模型。

[E=i=1nQiPi]

式中:E為南京江北新區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價值;Qi為第i個評價因子權重;Pi為第i個評價因子的評價等級分值;n為評價因子的數目。

依照綜合價值得分高低劃為“極高”“很高”“較高”“一般”“較低”五個等級。計算可知,南京江北新區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價結果總體綜合價值得分偏低。其中:綜合價值“極高”數量5處,占比1.40%;綜合價值“很高”數量10處,占比2.70%;綜合價值“較高”數量142處,占比39.12%;綜合價值“一般”數量105處,占比28.52%;綜合價值“較低”數量104處,占比28.26%。

通過評價結果發現,價值“很高”和“極高”的文化遺產(表5)基本集中分布在三大區域,即浦口火車站歷史風貌區、浦鎮車輛廠以及六合文廟地區,這些地區都曾是經濟文化活動和人口分布的集中地區。價值“較高”和“一般”的文化遺產所在區域與城鎮鄉村等聚落高度重合,說明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分布與人類聚落具有密切的關系。從類別上看,高價值的文化遺產均為歷史地段或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這是因為歷史地段聚集了大量文化遺產,增加了其價值,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尤其是江北新區的工業遺產保存狀況好,規模較大;價值“較低”的文化遺產類別主要是古遺址和古墓葬,分布在人跡罕至的野外,如浦口區大量分布的商周遺址。在時間分布上,距今年代較近的文化遺產因為保存狀況較好,存量較大,其價值普遍高于距今年代較遠的文化遺產。

對南京江北新區182項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綜合評估,綜合價值“極高”數量4項,占比2.20%;綜合價值“很高”數量22項,占比12.09%;綜合價值“較高”數量55項,占比30.21%;綜合價值“一般”數量94項,占比51.65%;綜合價值“較低”數量7項,占比3.85%。

非物質文化遺產評估結果與非遺項目的保護級別相關性較強,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評估均為“較高”以上,其中一半為“很高”和“極高”。值得注意的是,有6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評為“很高”。從類別上看,民間文學的綜合價值“較低”,其他類別的綜合價值分布較為平均,主要原因是傳統技藝、傳統美食、傳統舞蹈等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群更為廣泛,也更容易轉換為可利用的項目。同時,綜合價值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情況也普遍較好,但是“項羽故事”和“石橋門箋”這兩個項目雖然存續狀況較差,但其綜合價值“較高”。研究區綜合價值“極高”“很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表6。

六、南京江北新區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價應用

全域文化遺產的綜合價值評估在保護、利用、管理及規劃編制等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分析文化遺產的類別、級別、年代、保存情況等屬性,可以從整體上更好地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和利用建議。

全域視角下的文化遺產綜合價值評估有利于保護管理工作,在諸多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在“南京江北新區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實踐中,筆者團隊為了增強對郊區及野外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引入了文物巡查員制度。為了合理控制經費,增加項目實施的可能性,規劃針對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和綜合價值靈活設置文物巡查員。對綜合價值“極高”和“很高”的物質文化遺產設置單獨的文物巡查員,對綜合價值“較高”“一般”和“較低”的物質文化遺產按其價值和地理位置設置共同的巡查員,如一個巡查員負責10處較低價值的文化遺產或5處一般價值的文化遺產,通過巡查員工作讓這些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在非物質遺產保護管理過程中,參考綜合價值從高到低的排序,管理者可以合理地規劃每年的申報項目。

現行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體系缺乏文化遺產利用的標準和實踐,筆者設計的綜合價值評估法從全域角度衡量文化遺產的綜合價值,對于安排文化遺產利用的優先級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南京江北新區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實踐中,根據文化遺產綜合價值、特性以及規模確定具體的空間形態,將文化遺產的可持續保護利用與城鄉發展空間相結合。對于一些綜合價值“極高”、對區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文化遺產,可以結合規劃和實際條件設置重要的文化片區和項目,例如文化生態保護區、遺址公園、歷史文化景區、綜合博物館、生態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等。綜合價值“較高”的文化遺產,可以作為文化資源在文化展覽館、文化公園進行展示利用,構建完整的空間利用體系。綜合價值“較低”的文化遺產,其利用難度較高,則應以保護為主。

七、結語

筆者及團隊參考旅游資源價值評估體系,結合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構建了適用于全域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的綜合價值評估體系。該體系拋開以往評估文化遺產以單一定性描述為主的形式,轉換為定性、定量結合的評估方法,能夠讓決策者對區縣范圍內的文化遺產價值形成整體認知。該評估體系廣泛適用于區縣及市域的全域文化遺產評估和保護利用工作,具有普適性、易操作性和易拓展性。

由于該評估體系注重于對全域范圍內文化遺產綜合價值的整體評估,在評價分析單個文化遺產價值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該方法不能詳細地描述和衡量文化遺產所具有的特色價值,亦不能作為文化遺產價值評估的唯一指標。在實踐中,該評估體系的評估指標也應結合地方特色和文化遺產的屬性進行相應的調整。

參考文獻:

[1] 晉宏逵.中國文物價值觀及價值評估[J].中國文化遺產,2019(1):24-35.

[2] 黃明玉.文化遺產的價值評估及記錄建檔[D].上海:復旦大學,2009.

[3] 張捷,張晶晶,賈寧,等.歷史文化名城(文物)保護評估研究[J].中國文化遺產,2019(3):12-18.

[4] 蘇琨.文化遺產旅游資源價值評估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4.

[5] 彭劍波,張晶晶,黃志清,等.歷史街區再發展的社會經濟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內涵與推廣研究[J].中國名城,2017(9):11-17.

[6] 趙蔚峽.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論[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7] 紀曉君.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評估體系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

[8] 朱赟.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評價與旅游開發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16.

[9] 賀云翱.文化遺產學初論[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7(3):127-139.

[10] 霍曉衛.全域視野下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J].中國文化遺產,2019(3):44-50.

(責任編輯? ?古? ?東)

On Comprehensive Value Assessment System of Cultural Heritage

from a Holistic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Jiangbei

New Area

ZHAO Peng1, HE Yunao2

(1.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Nanjing University Co.,Ltd;2. School of History, Nanjing University)

Abstract: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A series of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have been issued, a working mechanism for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relevant training has been conducted. Therefore,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have entered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However, it is noteworthy that lots of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re still left unprotected.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heritage at the district and county level are particularly in its infancy without a proper assessment system of cultural heritage value.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at the district and county level, estimated at 500 to 1000, include various types, such as cultural relics, historical building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nd towns, and heritage areas in village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cultural relics i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t has always been challenging to manage th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limited funds. Taking Nanjing Jiangbei New Area as a sample, the paper divided impact factors of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cultural heritage into two layers, namely, evaluation layer and factor layer,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eritag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eritage. Then, the Delphi method was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comprehensive weight of various factors, and a comprehensive value assessment system for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whole area was constructed to make clear the value status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whole region and guide the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 cultural heritage; whole region; comprehensive value; assessment system;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Nanjing Jiangbei New Area

猜你喜歡
保護利用評估體系全域
用一粒米撬動全域旅游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寧
謀全域 圖四時 大連金普新區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廣更深發展
基于系統思維的高職產學研合作評估體系探析
廣東省古村落現狀與保護利用模式研究
“互聯網+”二手汽車交易模式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和評估體系創新研究
三楊莊遺址保護現狀及發展前景
關于博物館產業發展路徑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