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綜合思維在備考復習中的實效性應用

2022-07-13 21:30唐曉宏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9期
關鍵詞:要素素養教學

唐曉宏

【摘要】地理學科注重研究某區域內地理要素的多元性、聯系性與整體性,從地理事物動態發展演變的角度,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思能力,改變學習動力,推進教學改革。高考對地理綜合思維的考查在不斷加強,因此,地理學科的教與學應注重地理事象在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和地方綜合的分析。作為地理核心素養重要組成部分的綜合思維,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調整了課程結構,還讓學生學會了學習,并引導學生理解現實世界中的地理過程。

【關鍵詞】綜合思維;高考試題;地理過程;實效性

一、解讀自然地理過程

地球表層是由大氣、土壤、巖石、水以及生物等地理要素通過復雜的物質、能量聯系而組成的開放性整體。自然地理過程發生于地球不斷的演化之中,不但地球表層的基本屬性控制著自然地理過程,而且地球表層中各要素的性質、聯系方式、排列組合的構型及外界環境對地球表層的作用對自然地理過程也都有極其深刻的影響。不了解各要素及環境與地球表層之間的關系,就無法了解自然地理過程。同樣,不了解地球表層的基本屬性,也無從認識自然地理過程。

地理學依據地理過程的時空尺度將其分為地理循環過程、地理演變過程、地理波動過程和地理擴散過程。近幾年的高考題中,地理過程成為了必考題目。鑒于地理過程具有動態性、時空性、規律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形成地理過程的綜合分析思路,并以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原則為引導,形成地理科學的邏輯分析能力。

二、綜合思維與解題分析

綜合思維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出現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務必引導學生對具體地理事象的演化過程和變化規律能夠全方位、多視角、辯證地進行分析,使其成為學生學習時必須內化的地理思想和學科方法。

近幾年高考題,自然地理的命題思路是給出一個現實存在的地理現象,要求考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發掘其背后的過程與機理。在備考過程中,學生必須理解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形成一定的地理學科素養和綜合思辨力。通過對自然地理環境各圈層結構的整合學習,運用整體性原則,反演地理事象的演化過程。

試題案例:土壤有機質是指存在于土壤中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其中的碳元素即為土壤有機碳。土壤有機碳容量既與進入土壤中的生物殘體等有機物質多少有關,也與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為主的有機物質的損失量有關。當土壤水位較低時,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較明顯,因此也導致了土壤有機物的損失。下圖為土壤有機碳的影響因素與形成和演化過程示意圖。

濕地系統因為處于常年積水或者季節性積水狀態,積累了更多的易分解土壤有機碳,使濕地土壤碳庫對氣候變化更加數感。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濕地表層土壤有機堿含量為2.28~29.55 g/kg,較洞庭湖濕地(19.63~50.20 g/kg)和三江平原濕地(96~184 g/kg)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低。下表為黑河中游濕地植被類型與土壤有機碳含量關系表。

第1題:對黑河中游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分布特征進行描述,并對其其原因進行分析。

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是地理事象演化必備的概念,如,以特定的區域為參考,將時空尺度有機融合在一起,研究某地理事象在不同時間段內的演化特征;或是以特定的時間節點為演化序列,研究某地理事象在同一時期內不同區域尺度下的發展與變化特征。

第2題:黑河中游濕地大部分屬于季節性積水濕地。與積水季節相比,推測非積水季節該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的變化特點,并說明推測理由。

地方綜合指的是在特定尺度內,各區域之間的相互關聯產生的影響和演化機制會對相鄰其它區域產生的作用。在分析此類問題的時候,應注重全面分析和統籌思考,以便突顯特定區域的地域特征,并為區域協調發展、國土整治及人地協調提供可參考的地理知識背景。

第3題:洞庭湖濕地和三江平原濕地的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顯著高于黑河中游濕地。試從氣候角度分別指出洞庭湖濕地和三江平原濕地的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高于黑河中游濕地的原因。

自然地理的核心任務就是要確定地理事物的位置,說明其分布的原因。為此,自然地理學建立了經典的研究范式,即根據地理事物特征的相似性將地理事物類型化,由此簡化了研究對象;調查各類型地理事物的分布區域;概括出各分布區域共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別是氣候特征、地貌特征等,并將這些特征作為該類地理事物形成的條件和分布的原因。

第4題:結合土壤有機碳的形成和演變過程,簡析濕地退化對氣候變化產生影響的機制。

區域各地理要素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直接或間接上的邏輯聯系,研究要素之間相互影響及作用的表現,并從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角度,對發生發展的地理事物進行認知,這既是綜合素養中的要素綜合。

三、教學啟示及策略

1.注重地理主干知識,以教材為載體,構建知識系統

地理學科素養的基礎是地理知識,要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教材為載體,結合新課程標準,發掘蘊含在學科知識背景后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突顯主干知識,合理整合教學資源,引導并啟發學生認識地理過程,對已經做過的題目反思,反推其中的原理與機制,建立科學的邏輯思維,形成綜合分析思維。

2.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注重教學實施的策略與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依據學習目標和評價任務,設計教學環節、教學活動和學生活動。因此,應關注教學實施的有效性,關注目標和教學環節的匹配性和一致性,每一條目標都通過具體的教學環節來落實,通過評價來驗證。實現高效優質的課堂,務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回歸地理學本身的思想方法,結合地理學內容的結構化、關聯性、科學性與邏輯性,避免無效的教學環節。

3.引入案例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知識的形成與運用

地理事象的發生與發展是在時空綜合中進行的,對于某些地理事象的演替與演化,人們是無法直接感知的。然而,地理情境、圖文材料、表格素材等可以直接形象地表現地理事象的發生的原因、發展的過程與變化的機制。結合已有的地理知識,能夠更好地揭示各地理要素之前的相互聯系機制,也能更好地反映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變化規律及時空演替方式。

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備考都應該基于真實的地理情境來開展,構建開放的地理課堂,轉變教學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分析能力,用地理的視角看待問題,反演不同地理現象的形成過程,找出影響因素,得出結論,并驗證原理。

參考文獻:

[1]許嘉巍,劉惠清.自然地理過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張家輝,袁孝亭.國際地理課程標準對尺度思想的關注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9):63-67.

[3]王瑩,譚淼,鄧浩源,等.局域綜合思維素養的地理新高考復習指導[J].地理教育,2019(4):27-29.

責任編輯? 吳華娣

猜你喜歡
要素素養教學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2015年8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2015年6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