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讀、品、寫三味”

2022-07-13 19:44彭君英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9期
關鍵詞:語文味小學語文課堂品味

彭君英

【摘要】所謂“語文味”,指的是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審美、感悟體驗,在語言文字的品味中,激發學生的情感,用心靈與文本進行對話,以達到共生、共鳴的和諧美效果。一堂好的語文課得有“三味”:讀味、品味、寫味,課堂中要引領學生將這“三味”徜徉于文本之中,感悟語言文字,從而使課堂顯得多姿多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語文味;讀味;品味;寫味

什么樣的課堂是溢滿“語文味”的課堂?程少堂先生關于“語文味”的理論給我們作了很好的回答:“語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體現在教師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經歷、閱歷和文化積淀,去體味、感悟作品,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鑒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文體美和語言美的認同和贊賞,并產生強烈的閱讀欲、創作欲,在長期的濡染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美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涵養學生優美的文明氣質和幽雅的文化風度?!痹谡Z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審美、感悟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用心靈與文本進行對話,以達到共生、共鳴的和諧美效果,這樣的課才有“語文味”。因此,好課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語文課得有“三味”。

一、“讀”味

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而這些得靠什么?靠讀。對文章的感知靠讀,對文章的理解、感悟靠讀,情感的熏陶也靠讀。因此,“語文味”是可以讀出來的,反復地讀、思考著讀、美美地讀,把理解融合在朗讀中,通過朗讀去加深理解。一般來說,朗讀應注意以下幾點:

1.粗讀

這是一種了解性的讀,即粗略地感知課文。在這一階段,學生剛接觸課文,對于課文的生字詞不熟悉,因此我們必須先讓學生會讀?!罢Z文味”就從這兒開始。在這一階段可采用范讀,即由教師示范讀或聽朗讀錄音帶,要求學生聽準字音,然后再運用自由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切忌采用齊讀,因為在齊讀中,學生遇到有會讀的字為求“齊”,會略去不讀,這樣就讀而無效了。因此,采用自由讀,讓學生一字一句讀準字音,不讀錯字、丟字、添字,字字到位,這樣學生才能讀順一篇文章。在這個階段中,采用了這兩種讀法,作用有兩個:一是讓學生會讀;二是能讓學生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粗略地了解課文的概梗,并進行質疑問難等。例如,《秋天的圖畫》是一篇寫景散文,寫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在粗讀這一階段,可分三步走:先范讀,聽錄音,要求:聽準字音;再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不漏字、錯字、添字;最后個別讀,是檢查性讀。分這三步走,將粗讀的任務落到實處,目的要求循序漸進,形式多樣,以學生為主體,形成了一種主動的學習觀。

2.細讀

這是在粗讀的基礎上進行具體分析,深究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讀書時,學生的思維處于活動狀態,通過文本的學習不斷地去理解、去感受、去質疑。其實,語文課堂上不需要教師瑣碎的分析,只有教師引領著學生用心地讀,認真地思考,才能做到教師、學生、文本的合一,才能把語文學深、學廣。在這一階段,最多采用的是默讀,這是一種最基本的閱讀方式,指導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在獨立閱讀中培養閱讀能力。細讀這一階段,亦是理解階段,在分析課文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每次在默讀之前,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帶問題去思考。長此以往,學生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3.品讀

這是在粗讀、細讀的基礎上咬文嚼字,讓學生將所學得的知識進行系統性的總結,總結所有的思路,表達方式,思想感情。那么這一切靠什么?靠品。語文課上有了細細地品讀,才能更好地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上有了細細地品讀,才能真正地理解、感悟課文;語文課上有了細細地品讀,課堂才會顯得厚實,而不會淺薄。因此,“語文味”是可以品出來的:①根據課文特點,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對課文的理解自由確定朗讀的重點句。教師再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根據句子的理解確定重點詞語并進行品析,可以聯系生活品析,可以結合語境品析,可以啟發想象品析,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意思,在讀中領會意境,在讀中提高語文素養;②引導學生結合理解體會,在讀中產生新的思想,并通過讀把自己的見解展示出來;③多形式感情朗讀,或個別讀,或小組讀,或分角色讀,或比賽讀,或配樂讀,或邊演邊讀,或師生共讀,等等,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理解,讀出感情,讀出美。在朗讀中不強加給學生讀什么感情、什么語氣、哪兒該重、哪兒該輕、哪兒該快、哪兒該慢等,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去演繹課文。例如,在《紙船和風箏》中,把小熊收到紙船的段落找出來,讓學生自動示讀。如果讀得好,可以問問:“他哪里讀得最好?”學生回答:“樂壞了?!崩^續問:“這位同學為什么把‘樂壞了’讀得那么重,那么快的語氣?”學生答:“因為高興?!比绱?,學生就會分析思考小熊的心情,這樣就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能讓學生明白如何去讀,而能將課文讀得聲情并貌了。

二、“品”味

語文具有其獨有的人文內涵和語言魅力,讓學生擁有豐富的情感,這是語文獨特的任務。那么,如何品出情感呢?首先,在備課中要注意備情感,即在課文中找出情感點,用情感點去感染學生。其次,教師要認真感受課文的情感。教師只有自己先熱愛每一篇課文,才能把自己的熱愛傳遞給學生。再次,每班的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特點,教師要清楚學生的情感點。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將以上三點結合起來,產生共情,這樣學生才會真正融入其中。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時,筆者首先用激憤的語言點化學生,再加上真實的影片魅力將學生引向情感的極致,一學生憤怒地說:“我真痛恨英、法聯軍,這樣無恥。長大了我一定要當一名和平使者,讓全世界不再有侵略,讓人們和平共處,不再有戰爭?!边@就是體驗,學生只有將身心投入了才有這樣的感受。

有的課文十分注重啟迪學生的思想與智慧。例如,學習了《陶罐和鐵罐》,學生知道了“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道理。

三、“寫”味

學生在讀中積累了語言,在品中融入了感情,這一切都在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時就要引領學生運用語言,聯系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親歷中體悟快樂,在感悟中生成精彩。

1.學會模仿。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每篇課文都是學生寫作的范文,文中的遣詞造句、構段謀篇、修辭方法,以及表達的感情,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將之遷移運用到自己的語言中,這就是我們要的“語文味”。在學習了《落花生》這篇課文后,教師可讓學生模仿它“借物喻人”的方法寫寫作文。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開闊了學生思維,還讓學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2.啟迪想象。小學生思維活躍,課文有許多空白之處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去填補,教師要從中引導學生多聽、多想、多看,豐富學生的表象,讓學生的頭腦里儲存著各種想象。然后,教師要努力創造出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情景和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在創新的天地里自由翱翔,任思維馳騁于天地之間。在教《荷花》一文中,學習了作者描寫自己仿佛變成了一朵荷花時的情景,教師要求學生想象“當你也變成一朵荷花時,會有哪些動物來告訴你些什么”。

3.在體悟中寫。學生擁有自己獨特的感情世界,他們以一顆至純至善的心觀察著世間萬物,在觀察和感受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當情感達到頂端時,當課文情感與學生的情感達到共鳴時,學生心中自然會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感覺不吐不快。這時,可以訓練學生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如,在學完《慈母情深》后,一學生動情地說:“母愛真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它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聽媽媽的話,讓媽媽幸??鞓??!庇谑?,筆者就讓學生將他們的這種感受寫出來,這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總而言之,要上出“語文味”就需要教師在教之前,先要走進語文,在語文中盡情地領悟“語文味”,然后有方法地引導學生將“讀”“品”“寫”有機結合起來,使它們融于一體,烹調出它們獨有的味——語文味。如此,教師就會教得愛不釋手,學生更是學得愛不釋手。讓“語文味”回歸課堂,讓我們一起去享受語文,迎接語文課的春天。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編輯部.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小學語文卷)[M].海南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胡春華

猜你喜歡
語文味小學語文課堂品味
品味六城:追溯中國的印記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創設思路與教學方式研究
拒絕撞包的好品味
課堂教學的“催化劑”
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味”的追尋
論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富有語文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